第455章 黑铁时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
登上桃丘时,赵无恤举目眺望四野,却见杉松茂盛,半山腰不时有林木随着呼喊轰然倒地,他还遥遥听见那边传来本地方言的踏歌声。@,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无恤问道:“他们在唱什么?”
随行在侧的冉求竖起耳朵听了一会说道:“是《豳风》中的一首。”
《豳风》也就是鲁风,是周公旧邦和东征鲁地后这些地区的诗篇,其大意是:贵人们使我斧破折,又使我斨缺残。周公率军东征,东方四国贵族无不心惊胆战。与先前的领主不同,周公哀怜吾等这些平民,这是多么的仁贤。
无恤问道:“民众是在抱怨我征召他们来开路采矿?”
“应该不是,按照司寇嘱咐,这些在农忙前征召来的民众,都是付给粮食作为工钱的。他们抱怨的应该是前须句大夫罢,那会山林水泽都是大夫所有,进山开矿还要自带粮秣衣物,一不小心死在深山里也没有补偿。”
赵无恤笑道:“子有到须句也不过半月,做的也是司马的武职,却把这些都打听清楚了,真是难得。”
现在已经是一月末,在张孟谈的统筹下,在计侨的规划下,劝农使樊须如春风拂地,到处推广代田法,发放耕牛和农具。
监察吏阚止紧随其后,他板着脸巡查各邑,将那些敢于造次,克扣邑寺分发的耕牛、农具、种子的官吏和氏族一扫而尽。所以西鲁今年春耕进行的十分顺利,基本都在最适宜的时间展开。
农忙要从立春持续到春分,在此期间不能随意征发劳役,所以无恤便调了五六百余齐人俘虏北上桃丘。伐木开山。
桃丘位于郿邑和须句的交界处,先前属于须句大夫管辖,但在决定须句归属的会面里,赵无恤好说歹说,总算让三桓做出了让步,于是便划为无恤的私产。
以春秋这点可怜巴巴的铁产量。三桓尚未对这种冶炼铸造困难的“恶金”引以重视。而冉求在火速上任须句司马后,自然知道这次卓拔是谁的意思,他还是唯赵无恤的马首是瞻。
远在鲁城的孔子听说西鲁的这些举动后,有些不太高兴,他还写了份纸信让公西赤转交,劝诫赵无恤。
“孟春之月,掩埋骨骸,这点小司寇做的很好。但这个月还需要禁止砍伐树木,毋聚大众。毋置城郭,因为四时有别,这些都是夏秋农闲才能做的事情。孟春如果施行夏秋的政令,就会导致雨水不时,草木蚤落,骤风暴雨时至,藜、莠、蓬、蒿这些野草旺盛,并导致在民众中流行瘟疫。还望司寇察之……”
恐吓?还是多虑?
最后,赵无恤回了一封措辞谦逊的信件。说自己部署进山伐木,而是开辟一条道路而已,绝无滥用劳役之举。但实际上,他并未理会孔子的建议,因为开矿炼铁之事要乘早做,到了二月份春雨降下就无法实行了。不乘着天气晴朗储存些矿石,何时才能做出铁质农具?
至于按照四季节气来施政的传统,如今也不止他一个人破坏,以小恩小惠安抚好民众的情绪就行。
于是乎,到了一月末时。桃丘铁矿便开始运作起来了。
……
“据说天下有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可据小人所知,鲁国内仅有三四处大矿,桃丘就是其一。”
前来出迎的矿匠名为曹邴,也不知是东夷遗种还是曹国公族分支,总之这个干瘦精壮的中年国人是鲁国内为数不多的冶铁之人,而且兼顾搜矿开矿的才干。
曹邴滔滔不绝地说道:“俗言道,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则下有铁,这整个桃丘,就是一座大的铁山。”
来到这里后,赵无恤才知道,桃丘其实没有桃,是因为当地岩石土壤的颜色是桃红的赭色而得名。前世好歹学过点化学的他记得,这应该是五氧化二铁的颜色,铁矿石的颜色,满目所见的朱红纹路,便是矿苗。
无恤不知道的是,这周围到了汉代归东平国管辖,还是全国四十八处铁官之一,如今鲁国境内,还有泰山一线,曲阜附近等几处铁矿,那些地方赵无恤暂时无法插手。
他们在曹邴的引导下先到丘陵上看了看采矿的地点,大多是些浅层的矿地,因为开采有限,还足够挖好几年吧。就近征召的民众就负责监督、修路,开矿的苦活主要由齐人俘虏做。
挖出沾满泥土的铁矿石后,又用骡、马等以筐运到溪流处清洗,再顺着下坡路送到工坊处。
本来在春秋之时,管理山泽的官吏为虞人,各处虞人又隶属于大司空。但赵无恤既然将此地划为自己私产,便新设立了一个官署,名为铁官,负责开矿冶炼事项,以曹邴为铁官吏。
冶铁作坊自然不能建在崎岖不平的丘陵上,而是依山临水,坐落在一大片凹陷的空地间,这里周围被丘陵林木环绕,往西面不远处,就是能行舟船的济水河。
这里在先前有过一定的开发,但原本区域狭小,每年出铁不过一鼓。在无恤的意志下,如今已被推倒土墙重建。
新的工坊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贮矿场,开春后陆续运来的红色原矿堆积成山,齐人俘虏在武卒的看管下,正在用简陋的石砧、石夯诸物把整块的矿石打碾成碎块,变为可以入炉的碎矿。
让无恤有些忧心的是,这些铁矿石的含铁量大概不高,这也是中国境内铁矿的通病。
其次是一个贮木、炭的府库,这是炼铁必须的燃料。
正所谓“孟春之月,禁止伐木;孟夏之月,无伐大树;季夏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短至,则伐木取竹”。一些常识性的四时为政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春天的木材湿润,的确不太好烧,所以赵无恤在信里也未对孔子说谎,府库里面堆放的多是去岁冬日时砍伐的松竹之木。
继续往里走。就到了桃丘的作坊里占地最大的冶炼场,就无恤所见,这里的规格和制度完全是山寨各地较普遍的青铜冶炼工坊的,找来的技术工匠也尽是廪丘的那六种“攻金之匠”,放眼九州,想寻个对冶铁有经验的工匠何其难也?
对大多数人来说,冶铁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包括曹邴在内,工匠们纯粹复制冶炼青铜的各种设施和燃料很难制出铁来。这也是春秋之世铁产量极低,也不被重视的缘故。
无恤无奈之下,只能外行指挥内行,做些大胆建议了。
……
“我觉着,鼓风的鼓囊要够力道,鼓风要快,冶炼的炉子要尽量高些,密闭也要更好些。炼出铁来后,不能只靠铸造。要反复锻打才行……”
工匠们眼巴巴地记着,又眼巴巴地等着,然后呢?然后就没了。
跟在农村时亲自下过地,看长辈制过豆腐豆浆,进过陶艺班不同,赵无恤不是专业人士。甚至不是工科男。他只知道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铁的熔点比铜锡高的多,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
制造适合冶铁的炉。提高炉温,这是首要得解决的问题,好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西鲁的陶工瓷匠们以炭来烧制,可以让炉温越来越高。
但用郓城挖出的炭来冶铁,所有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无恤这才想起来,似乎还得将炭焦化才行?然而烧炭也是个技术活,需要及时隔绝空气不然就成灰了,这得建特殊的炉窑,还有大量的煤炭来进行尝试。
总之,在大野泽、济水河道疏通完毕,郓城的炭运来前,只能先以木炭替代了。
这会乘着天晴,先将木材烧制成木炭,冷却后储存在府库里,数十个隶臣拉着人力的辇车在工坊中来回穿梭,运送炭块到冶炼场,他们的身后,武卒手持鞭子如影随形……
此外,按照无恤先前模棱两可的建议,来到此处也才一个月的攻金之匠们挠破了脑袋,方才竖立起数个椭圆形的炼炉,比冶炼青铜的炉的确高了不少。他们在铁官吏的带领下,又细分出了上料、鼓风、出铁、供水各个部分,在过去半个多月的试验里试图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今天因为赵无恤来巡视的缘故,他想瞧瞧进展如何,工匠们也想表现表现,于是便点火,开炉!
……
这会,五六个炼炉下边都是火焰升腾,数十个工匠、隶臣分别守在各自负责的炼炉周围。有人垫着脚尖站在垒起的高台上,举起箩筐往炉里下矿料;有的人**着膀子,推着简单的风囊满头大汗地往炉中鼓风;工匠们则蹲在一旁紧张地观察着火候,试图掌握开炉时间的。
“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这些冶炼青铜时总结的观色之法,现在却不太好用了,就连最有经验的铁官吏曹邴也不得不承认,他往常冶铁,也多半是靠运气,想要提高成功几率,非得靠无数次的失败重新总结才行。
随着太阳从头顶落到山谷,冶炼工坊里都是烈火升腾,黑烟滚滚,把小半个桃丘下的洼地都笼罩在内。
待到出炉时,包括赵无恤在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炉灶的出铁口上。他们充满期望,但这种技术活,硬件设施上的差之毫厘,制出的东西便失之千里……
冶炼的结果让人失望,一个炉里是废渣,一个是炉裂,甚至还有一场导致了数人死伤的爆炸,顿时一阵手忙脚乱……
终于,在经历了三炉的失败后,两炉通红的铁块终于出炉了,它们滚落到炉前的大坑里,立刻有工匠取水泼浇在上面,兹兹,却见水气蒸腾,和黑烟混成一块儿。
铁官吏曹邴如同众星捧月般,将冷却后黑乎乎的铁块献宝似的拱手敬献给赵无恤:“托了司寇的福气,今日仅五炉便练出了两均铁!”
……
赵无恤无语凝噎,这就是桃丘一个月折腾后的成效了?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所以两均就是六十斤,六十斤铁就高兴成这样?后世随便一个小钢铁厂,每日铁产量的单位都是以吨来计算的……
不过据说以前那个须句大夫名下的小冶铁作坊,年产量也不过四百多斤,这一对比,无恤哭笑不得,他是应该为桃丘铁矿的出产突破新高而高兴,还是该为此而沮丧呢?
而且瞧着质量也不怎么好,粗劣无比,不回炉重来的话,锻造铁质兵器那是别想了。还是继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的老传统吧。
这六十斤劣质的铁够做出三十把锄头不?若是天天如此,那好歹一年也能做近万把来,可进入二三月就会降下春雨,立夏前是别想开工了,到时候加班加点,顶多能有千把铁农具。
这好歹算是赵无恤能接受的底线了。
后世有人或许会说:“铁冶炼只要温度高,再加一些碳就可以冶炼出铁了吧?”
谁要是说出这种话,受到待遇的大概不是惊为天人,而是被古人用看白痴的眼神看待。就好比一个简单上过点化学实验课的人,觉得自己知道冰毒的方程式就能成为制毒大师一样……
人不能点石成金,一门在后世也得花数年才能出师的技术活,可不是张嘴说说就能办到的。
如今是春秋之世,至少在鲁国,冶铁技术全得靠摸索,没有十年百年的积累是很难引发突破。赵无恤好歹还知道些东西,能给工匠们减少些弯路,可落实到实处,想要立竿见影?再穿越回去百度百科下一堆冶铁资料来再说吧。
既然质量暂时无法飙升,只能先从提高数量着手了。
“二月春雨前再多炼出几炉来,传我之令,鼓囊,高炉等物,须得反复来试做,能做出者皆有赏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无恤也只能靠这个诱惑工匠们不断摸索了,
他期待邢敖能在吴国寻觅到一两个可以做出冶炼锻造出成熟铁兵器的工匠来,此外,别的地方也得打打主意。
比如老家晋国。
晋国的太行山两侧,还有汝水以北的河外之地铁矿更多,而且已经有冶铁的雏形。当年赵鞅、中寅帅晋师城汝水之滨,从当地人手中征收了一鼓铁,以铸刑鼎。
一鼓,也就是四百八十斤!相当于桃丘最好时十天的产量,那还是十年之前的事情。
所以无恤在拜别赵鞅时,也请傅叟在晋国内帮忙寻觅下能冶铁之人,只希望能早点有回应吧。
“真希望我创造的黑铁时代,能快些到来!”
在郿邑和桃丘饶了一圈后,无恤又沿着济水南下,他将回到郓城,去接见一个人,那就是早先被他诱上岸来,扣留不放的盗跖。
说起来,这还是是两人第一次碰头了。
ps:春秋已经有骡子了,比如赵鞅就有两头宠爱的白骡……今天考英语六级,大章一顶二了,明天两更(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小说谜145 ,迅浪 ,death丶寂夜 的打赏!感谢各位的!
求,求推荐,求订阅,求!
登上桃丘时,赵无恤举目眺望四野,却见杉松茂盛,半山腰不时有林木随着呼喊轰然倒地,他还遥遥听见那边传来本地方言的踏歌声。@,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无恤问道:“他们在唱什么?”
随行在侧的冉求竖起耳朵听了一会说道:“是《豳风》中的一首。”
《豳风》也就是鲁风,是周公旧邦和东征鲁地后这些地区的诗篇,其大意是:贵人们使我斧破折,又使我斨缺残。周公率军东征,东方四国贵族无不心惊胆战。与先前的领主不同,周公哀怜吾等这些平民,这是多么的仁贤。
无恤问道:“民众是在抱怨我征召他们来开路采矿?”
“应该不是,按照司寇嘱咐,这些在农忙前征召来的民众,都是付给粮食作为工钱的。他们抱怨的应该是前须句大夫罢,那会山林水泽都是大夫所有,进山开矿还要自带粮秣衣物,一不小心死在深山里也没有补偿。”
赵无恤笑道:“子有到须句也不过半月,做的也是司马的武职,却把这些都打听清楚了,真是难得。”
现在已经是一月末,在张孟谈的统筹下,在计侨的规划下,劝农使樊须如春风拂地,到处推广代田法,发放耕牛和农具。
监察吏阚止紧随其后,他板着脸巡查各邑,将那些敢于造次,克扣邑寺分发的耕牛、农具、种子的官吏和氏族一扫而尽。所以西鲁今年春耕进行的十分顺利,基本都在最适宜的时间展开。
农忙要从立春持续到春分,在此期间不能随意征发劳役,所以无恤便调了五六百余齐人俘虏北上桃丘。伐木开山。
桃丘位于郿邑和须句的交界处,先前属于须句大夫管辖,但在决定须句归属的会面里,赵无恤好说歹说,总算让三桓做出了让步,于是便划为无恤的私产。
以春秋这点可怜巴巴的铁产量。三桓尚未对这种冶炼铸造困难的“恶金”引以重视。而冉求在火速上任须句司马后,自然知道这次卓拔是谁的意思,他还是唯赵无恤的马首是瞻。
远在鲁城的孔子听说西鲁的这些举动后,有些不太高兴,他还写了份纸信让公西赤转交,劝诫赵无恤。
“孟春之月,掩埋骨骸,这点小司寇做的很好。但这个月还需要禁止砍伐树木,毋聚大众。毋置城郭,因为四时有别,这些都是夏秋农闲才能做的事情。孟春如果施行夏秋的政令,就会导致雨水不时,草木蚤落,骤风暴雨时至,藜、莠、蓬、蒿这些野草旺盛,并导致在民众中流行瘟疫。还望司寇察之……”
恐吓?还是多虑?
最后,赵无恤回了一封措辞谦逊的信件。说自己部署进山伐木,而是开辟一条道路而已,绝无滥用劳役之举。但实际上,他并未理会孔子的建议,因为开矿炼铁之事要乘早做,到了二月份春雨降下就无法实行了。不乘着天气晴朗储存些矿石,何时才能做出铁质农具?
至于按照四季节气来施政的传统,如今也不止他一个人破坏,以小恩小惠安抚好民众的情绪就行。
于是乎,到了一月末时。桃丘铁矿便开始运作起来了。
……
“据说天下有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可据小人所知,鲁国内仅有三四处大矿,桃丘就是其一。”
前来出迎的矿匠名为曹邴,也不知是东夷遗种还是曹国公族分支,总之这个干瘦精壮的中年国人是鲁国内为数不多的冶铁之人,而且兼顾搜矿开矿的才干。
曹邴滔滔不绝地说道:“俗言道,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则下有铁,这整个桃丘,就是一座大的铁山。”
来到这里后,赵无恤才知道,桃丘其实没有桃,是因为当地岩石土壤的颜色是桃红的赭色而得名。前世好歹学过点化学的他记得,这应该是五氧化二铁的颜色,铁矿石的颜色,满目所见的朱红纹路,便是矿苗。
无恤不知道的是,这周围到了汉代归东平国管辖,还是全国四十八处铁官之一,如今鲁国境内,还有泰山一线,曲阜附近等几处铁矿,那些地方赵无恤暂时无法插手。
他们在曹邴的引导下先到丘陵上看了看采矿的地点,大多是些浅层的矿地,因为开采有限,还足够挖好几年吧。就近征召的民众就负责监督、修路,开矿的苦活主要由齐人俘虏做。
挖出沾满泥土的铁矿石后,又用骡、马等以筐运到溪流处清洗,再顺着下坡路送到工坊处。
本来在春秋之时,管理山泽的官吏为虞人,各处虞人又隶属于大司空。但赵无恤既然将此地划为自己私产,便新设立了一个官署,名为铁官,负责开矿冶炼事项,以曹邴为铁官吏。
冶铁作坊自然不能建在崎岖不平的丘陵上,而是依山临水,坐落在一大片凹陷的空地间,这里周围被丘陵林木环绕,往西面不远处,就是能行舟船的济水河。
这里在先前有过一定的开发,但原本区域狭小,每年出铁不过一鼓。在无恤的意志下,如今已被推倒土墙重建。
新的工坊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贮矿场,开春后陆续运来的红色原矿堆积成山,齐人俘虏在武卒的看管下,正在用简陋的石砧、石夯诸物把整块的矿石打碾成碎块,变为可以入炉的碎矿。
让无恤有些忧心的是,这些铁矿石的含铁量大概不高,这也是中国境内铁矿的通病。
其次是一个贮木、炭的府库,这是炼铁必须的燃料。
正所谓“孟春之月,禁止伐木;孟夏之月,无伐大树;季夏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短至,则伐木取竹”。一些常识性的四时为政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春天的木材湿润,的确不太好烧,所以赵无恤在信里也未对孔子说谎,府库里面堆放的多是去岁冬日时砍伐的松竹之木。
继续往里走。就到了桃丘的作坊里占地最大的冶炼场,就无恤所见,这里的规格和制度完全是山寨各地较普遍的青铜冶炼工坊的,找来的技术工匠也尽是廪丘的那六种“攻金之匠”,放眼九州,想寻个对冶铁有经验的工匠何其难也?
对大多数人来说,冶铁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包括曹邴在内,工匠们纯粹复制冶炼青铜的各种设施和燃料很难制出铁来。这也是春秋之世铁产量极低,也不被重视的缘故。
无恤无奈之下,只能外行指挥内行,做些大胆建议了。
……
“我觉着,鼓风的鼓囊要够力道,鼓风要快,冶炼的炉子要尽量高些,密闭也要更好些。炼出铁来后,不能只靠铸造。要反复锻打才行……”
工匠们眼巴巴地记着,又眼巴巴地等着,然后呢?然后就没了。
跟在农村时亲自下过地,看长辈制过豆腐豆浆,进过陶艺班不同,赵无恤不是专业人士。甚至不是工科男。他只知道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铁的熔点比铜锡高的多,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
制造适合冶铁的炉。提高炉温,这是首要得解决的问题,好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西鲁的陶工瓷匠们以炭来烧制,可以让炉温越来越高。
但用郓城挖出的炭来冶铁,所有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无恤这才想起来,似乎还得将炭焦化才行?然而烧炭也是个技术活,需要及时隔绝空气不然就成灰了,这得建特殊的炉窑,还有大量的煤炭来进行尝试。
总之,在大野泽、济水河道疏通完毕,郓城的炭运来前,只能先以木炭替代了。
这会乘着天晴,先将木材烧制成木炭,冷却后储存在府库里,数十个隶臣拉着人力的辇车在工坊中来回穿梭,运送炭块到冶炼场,他们的身后,武卒手持鞭子如影随形……
此外,按照无恤先前模棱两可的建议,来到此处也才一个月的攻金之匠们挠破了脑袋,方才竖立起数个椭圆形的炼炉,比冶炼青铜的炉的确高了不少。他们在铁官吏的带领下,又细分出了上料、鼓风、出铁、供水各个部分,在过去半个多月的试验里试图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今天因为赵无恤来巡视的缘故,他想瞧瞧进展如何,工匠们也想表现表现,于是便点火,开炉!
……
这会,五六个炼炉下边都是火焰升腾,数十个工匠、隶臣分别守在各自负责的炼炉周围。有人垫着脚尖站在垒起的高台上,举起箩筐往炉里下矿料;有的人**着膀子,推着简单的风囊满头大汗地往炉中鼓风;工匠们则蹲在一旁紧张地观察着火候,试图掌握开炉时间的。
“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这些冶炼青铜时总结的观色之法,现在却不太好用了,就连最有经验的铁官吏曹邴也不得不承认,他往常冶铁,也多半是靠运气,想要提高成功几率,非得靠无数次的失败重新总结才行。
随着太阳从头顶落到山谷,冶炼工坊里都是烈火升腾,黑烟滚滚,把小半个桃丘下的洼地都笼罩在内。
待到出炉时,包括赵无恤在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炉灶的出铁口上。他们充满期望,但这种技术活,硬件设施上的差之毫厘,制出的东西便失之千里……
冶炼的结果让人失望,一个炉里是废渣,一个是炉裂,甚至还有一场导致了数人死伤的爆炸,顿时一阵手忙脚乱……
终于,在经历了三炉的失败后,两炉通红的铁块终于出炉了,它们滚落到炉前的大坑里,立刻有工匠取水泼浇在上面,兹兹,却见水气蒸腾,和黑烟混成一块儿。
铁官吏曹邴如同众星捧月般,将冷却后黑乎乎的铁块献宝似的拱手敬献给赵无恤:“托了司寇的福气,今日仅五炉便练出了两均铁!”
……
赵无恤无语凝噎,这就是桃丘一个月折腾后的成效了?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所以两均就是六十斤,六十斤铁就高兴成这样?后世随便一个小钢铁厂,每日铁产量的单位都是以吨来计算的……
不过据说以前那个须句大夫名下的小冶铁作坊,年产量也不过四百多斤,这一对比,无恤哭笑不得,他是应该为桃丘铁矿的出产突破新高而高兴,还是该为此而沮丧呢?
而且瞧着质量也不怎么好,粗劣无比,不回炉重来的话,锻造铁质兵器那是别想了。还是继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的老传统吧。
这六十斤劣质的铁够做出三十把锄头不?若是天天如此,那好歹一年也能做近万把来,可进入二三月就会降下春雨,立夏前是别想开工了,到时候加班加点,顶多能有千把铁农具。
这好歹算是赵无恤能接受的底线了。
后世有人或许会说:“铁冶炼只要温度高,再加一些碳就可以冶炼出铁了吧?”
谁要是说出这种话,受到待遇的大概不是惊为天人,而是被古人用看白痴的眼神看待。就好比一个简单上过点化学实验课的人,觉得自己知道冰毒的方程式就能成为制毒大师一样……
人不能点石成金,一门在后世也得花数年才能出师的技术活,可不是张嘴说说就能办到的。
如今是春秋之世,至少在鲁国,冶铁技术全得靠摸索,没有十年百年的积累是很难引发突破。赵无恤好歹还知道些东西,能给工匠们减少些弯路,可落实到实处,想要立竿见影?再穿越回去百度百科下一堆冶铁资料来再说吧。
既然质量暂时无法飙升,只能先从提高数量着手了。
“二月春雨前再多炼出几炉来,传我之令,鼓囊,高炉等物,须得反复来试做,能做出者皆有赏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无恤也只能靠这个诱惑工匠们不断摸索了,
他期待邢敖能在吴国寻觅到一两个可以做出冶炼锻造出成熟铁兵器的工匠来,此外,别的地方也得打打主意。
比如老家晋国。
晋国的太行山两侧,还有汝水以北的河外之地铁矿更多,而且已经有冶铁的雏形。当年赵鞅、中寅帅晋师城汝水之滨,从当地人手中征收了一鼓铁,以铸刑鼎。
一鼓,也就是四百八十斤!相当于桃丘最好时十天的产量,那还是十年之前的事情。
所以无恤在拜别赵鞅时,也请傅叟在晋国内帮忙寻觅下能冶铁之人,只希望能早点有回应吧。
“真希望我创造的黑铁时代,能快些到来!”
在郿邑和桃丘饶了一圈后,无恤又沿着济水南下,他将回到郓城,去接见一个人,那就是早先被他诱上岸来,扣留不放的盗跖。
说起来,这还是是两人第一次碰头了。
ps:春秋已经有骡子了,比如赵鞅就有两头宠爱的白骡……今天考英语六级,大章一顶二了,明天两更(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小说谜145 ,迅浪 ,death丶寂夜 的打赏!感谢各位的!
求,求推荐,求订阅,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