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忙里偷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颠覆晚唐最新章节!
如今的朱温倒是一时半会儿不想对外扩张势力,毕竟扩张的太快也不好,这些年来连年用兵,所耗钱粮无数,特别是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打完,原来的那些火枪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已经大部分处在报废边缘,已经有些出现炸膛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弹药的生产速度根本不够这么大规模消耗的,弹药库已经接近枯竭。令朱温比较欣慰的是经过他多方面指点下的连发步枪的研制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基本上已经初步成型,就差最后的完善阶段了。
朱温完全相信,一旦这种连发的步枪研制成功之后,在战场上所能发挥的威力将会更加的不可思议。
秋风轻抚着逐渐有些泛黄的树叶,偶尔有几片树叶飘落,划过人们的视线,让人们感觉到了秋天已经到来了。田里的庄稼已经大多收获完毕,农民们也都闲了下来,可朱温下辖的区域中的农民却都想着道附近的矿场或者工厂去做工,尽量在农闲的时候能够挣些钱补贴家用。
这些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因为在农闲的时候道工厂或者矿场去做工,才让本来紧巴巴的日子逐渐摆脱了贫困,最起码的温饱算是解决了,只要没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很少有人会饿肚子。在其他各藩镇下辖的地区十分常见的那种大批的逃难的人四处乞讨的事情在朱温的辖区已经不常看见,这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只要你有力气,肯干活,大多数人就能够找到做工的机会,不但能吃饱饭,还能够挣到不少的钱。
朱温已经上表朝廷,自己在下辖的地区开设铜矿,铸造铜钱,以应付日益强大的金融流通,本来不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白银在朱温的辖区内也逐渐成为了大额交易的主流货币。
各大官办的“大梁银行”都承接白银和铜钱的兑换业务,一两银子可以兑换铜钱一贯(一千文)。
一切的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几乎全天下的人都能够清楚的看到朱温下辖的地区发生的变化,就连近年来被朱温占领的区域天平军、泰宁军、感化军等地也都发生了翻天地府的变化,各种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其中不光是有朱温关注下的官办企业,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
一开始地方官府为了能够官办企业的垄断地位,还干过不少打压民营企业的事情,后来朱温知道后通告各地,对地方民营企业不但不能打压,还要合理的保护,但是也要有效的管理,并成立专门的工商行业管理衙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事情朱温都是跟敬翔、韦肇他们商量着拍板的,朱温每每有惊人之举,让自以为对国家治理有一套的敬翔和韦肇都感觉佩服万分。因为长期以来,宣武军的各方面政令几乎都是敬翔、韦肇,还有身为河南尹的张全义(张言)三人起草之后再给朱温审阅的,其实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敬翔他们三人手里,朱温只是略微的看一下之后,随口提一些建议而已,可就是这随口的几句话,就让本来不是很完善的政令变的更加的完善。
本来在他们心中朱温就是一个马上的霸主,可他们现在才知道,朱温在文治上的能力不比他们任何人差,甚至让他们三人望尘莫及。这让他们感到很是羞愧,所以就更加的专研各种政策制度,他们完全可以不考虑军事方面的事情,因为战场上有朱珍、庞师古、葛从周、徐怀玉、张存敬、李唐宾、霍存、刘知俊、康怀英、氏叔琮、李思安……当然还有新近投靠来的李存孝。
朱温安排李存孝驻扎在高邮,分别屯兵在天长、六合、高邮三地,组成一个互相呼应的铁三角,以此来抵御来自杨行密和钱镏的威胁,加上有庞师古在徐州坐镇,牛存节在宿州和宿迁也驻有重兵,可以说南方一线已经成了铜墙铁壁。让钱镏和杨行密都倍感压力。
北方有魏博镇这个铁杆盟友作为与河东之间的缓冲,如今李克用正在跟成德镇的王镕和卢龙镇的李匡威开战,据说战况不是很有利,一时间也无力与朱温为难。
所以这一段时间朱温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各方面的建设上。
事实证明,各方面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现在百姓们的生活提高了,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不需要种地就可以保持温饱,他们或者在各种工厂里做工,或者筹备一些钱财做买卖,反正是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手段。
然朱温欣慰的是,唐代时候的中国人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只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挨饿,他们就会真心的拥护你。这个时候街头巷尾很多人开口闭口都是朱王爷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朱温虽然公务繁忙,但由于身在大梁,总算可以经常回家跟家人们见上一面,这时孩子们都已经开始学武、读书,一个个都比较懂事,特别是长子朱友裕,他知道自己不是嫡出,是庶子,想出人头地的话就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他心中,甚至自己的地位连朱友宁和朱友伦都不如。
这时的朱友宁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了,朱友伦也已经十一岁,朱友裕九岁,就连最小的朱友贞也已经四岁,每当朱温在家的时候就喜欢陪孩子们玩耍,孩子们对朱温也是经常没大没小的。
每次张小惠看见朱温跟孩子们一起疯玩儿,就摇着头道:“你可不能老是这样惯着孩子们,要不然他们对你这个当父亲的都不尊敬了,你身为严父,就一定要有个严父的样子,怎能如此胡闹?”
韦凤也在一旁道:“就是,你身处高位,如何能对孩子们如此纵容?小孩子是要严加管教才行,哪个不听话,就狠狠的打……”她嘴里虽然如此说,可她看着孩子们的时候的眼神中却全是浓浓的慈爱。
黄颖在众女之中年纪最大,就连朱温的正妻张小惠见了她也要叫声姐姐,前些年她心中的心结早已经解开,黄颖年轻的时候最是调皮捣蛋的刁蛮丫头,这时虽然年纪已经不小,可还是跟小孩子一样跟她们两个一起起哄道:“凤妹妹说的不错,如果你对孩子们太溺爱的话,对他们将来未必是好处。”
可朱温却并不这样想,朱温现在的家庭虽然不是皇家,朱温的身份也是一个郡王了,他可不想自己的儿女之间像帝王家一样没有任何感情可言,朱温时常教导孩子们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并讲一些故事来教育他们。
现在朱温就在给他们将一些做人的道理,朱温拿出一支筷子,对孩子们道:“大家谁能够把这根筷子折断?”
朱友宁、朱友伦、朱友裕三个比较大的孩子纷纷道“我能、我能”。
朱温却并不把手中的筷子给他们折断,而是又拿出了一把筷子,把一把筷子用手握在一起,道:“你们哪个可以把这一把筷子一起折断?”
这一下几个孩子都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摇了摇头,朱友宁也已经练了好几年的武功了,上来试了试,根本掰不动,当下颓丧的摇了摇头道:“这哪里掰得动?”
朱温正色道:“那你们可知道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断的原因吗?”
朱友宁他们几个心中若有所悟,可一个个都依然盯着朱温不说话,等待朱温的解释。
朱温道:“一根筷子容易折断,是因为他孤零零的只有一个,根本无法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断是因为很多筷子分担了压力的原因,也就是说如果你们中的一个遇见了什么事情不能解决,也没有能力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让兄弟姐妹们一起出力来帮你解决,只要你们兄弟姐妹们一条心,就好像是和在一起的一把筷子一样,没有人能够把你们折断。如果你们不团结的话,就好比是一根一根的筷子,很轻易的就可以被人折断。”
朱友宁、朱友伦、朱友裕、朱友文(康勤)、朱友贞兄弟几个都纷纷点头,知道父亲(三叔)是为了教导自己,一个个虚心受教。
黄颖、张小惠、韦凤等人看着朱温对孩子们说的道理,眼中也满是佩服的神色,这种道理虽然简单,可若是想给孩子们解释清楚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问题。但朱温却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容易的就让孩子们对这个道理理解的十分透彻,让众女子对这个丈夫更加的钦佩起来。一个个心道:“原来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武夫。”
黄颖嫁给朱温以后,虽然朱温时常在外征战,即便是回来之后也整日忙碌,偶尔在家的时候还要陪孩子们讲故事玩耍,更何况还有几位夫人同时分担朱温为数不多的空闲时光,但她还是感觉到活的很充实。
儿子朱友文一天天长大,黄颖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就教导儿子武艺,其他孩子们也常常来跟朱友文一起学,黄颖开玩笑的说道:“其实你们的父亲的武功还是我一手教出来的呢,虽然表面上他是我的师兄,可实际上他的武功都是从我这里学的,因为当时我父亲比较忙,根本没有时间教导他武艺。”
孩子们听说这件事之后,纷纷对黄颖佩服不已,特别是朱友宁,他自幼就与黄颖走的比较近,这时候就更加卖力的跟黄颖学习武艺,他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像三叔一样可以统领大军征战天下……
如今的朱温倒是一时半会儿不想对外扩张势力,毕竟扩张的太快也不好,这些年来连年用兵,所耗钱粮无数,特别是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打完,原来的那些火枪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已经大部分处在报废边缘,已经有些出现炸膛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弹药的生产速度根本不够这么大规模消耗的,弹药库已经接近枯竭。令朱温比较欣慰的是经过他多方面指点下的连发步枪的研制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基本上已经初步成型,就差最后的完善阶段了。
朱温完全相信,一旦这种连发的步枪研制成功之后,在战场上所能发挥的威力将会更加的不可思议。
秋风轻抚着逐渐有些泛黄的树叶,偶尔有几片树叶飘落,划过人们的视线,让人们感觉到了秋天已经到来了。田里的庄稼已经大多收获完毕,农民们也都闲了下来,可朱温下辖的区域中的农民却都想着道附近的矿场或者工厂去做工,尽量在农闲的时候能够挣些钱补贴家用。
这些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因为在农闲的时候道工厂或者矿场去做工,才让本来紧巴巴的日子逐渐摆脱了贫困,最起码的温饱算是解决了,只要没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很少有人会饿肚子。在其他各藩镇下辖的地区十分常见的那种大批的逃难的人四处乞讨的事情在朱温的辖区已经不常看见,这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只要你有力气,肯干活,大多数人就能够找到做工的机会,不但能吃饱饭,还能够挣到不少的钱。
朱温已经上表朝廷,自己在下辖的地区开设铜矿,铸造铜钱,以应付日益强大的金融流通,本来不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白银在朱温的辖区内也逐渐成为了大额交易的主流货币。
各大官办的“大梁银行”都承接白银和铜钱的兑换业务,一两银子可以兑换铜钱一贯(一千文)。
一切的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几乎全天下的人都能够清楚的看到朱温下辖的地区发生的变化,就连近年来被朱温占领的区域天平军、泰宁军、感化军等地也都发生了翻天地府的变化,各种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其中不光是有朱温关注下的官办企业,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
一开始地方官府为了能够官办企业的垄断地位,还干过不少打压民营企业的事情,后来朱温知道后通告各地,对地方民营企业不但不能打压,还要合理的保护,但是也要有效的管理,并成立专门的工商行业管理衙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事情朱温都是跟敬翔、韦肇他们商量着拍板的,朱温每每有惊人之举,让自以为对国家治理有一套的敬翔和韦肇都感觉佩服万分。因为长期以来,宣武军的各方面政令几乎都是敬翔、韦肇,还有身为河南尹的张全义(张言)三人起草之后再给朱温审阅的,其实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敬翔他们三人手里,朱温只是略微的看一下之后,随口提一些建议而已,可就是这随口的几句话,就让本来不是很完善的政令变的更加的完善。
本来在他们心中朱温就是一个马上的霸主,可他们现在才知道,朱温在文治上的能力不比他们任何人差,甚至让他们三人望尘莫及。这让他们感到很是羞愧,所以就更加的专研各种政策制度,他们完全可以不考虑军事方面的事情,因为战场上有朱珍、庞师古、葛从周、徐怀玉、张存敬、李唐宾、霍存、刘知俊、康怀英、氏叔琮、李思安……当然还有新近投靠来的李存孝。
朱温安排李存孝驻扎在高邮,分别屯兵在天长、六合、高邮三地,组成一个互相呼应的铁三角,以此来抵御来自杨行密和钱镏的威胁,加上有庞师古在徐州坐镇,牛存节在宿州和宿迁也驻有重兵,可以说南方一线已经成了铜墙铁壁。让钱镏和杨行密都倍感压力。
北方有魏博镇这个铁杆盟友作为与河东之间的缓冲,如今李克用正在跟成德镇的王镕和卢龙镇的李匡威开战,据说战况不是很有利,一时间也无力与朱温为难。
所以这一段时间朱温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各方面的建设上。
事实证明,各方面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现在百姓们的生活提高了,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不需要种地就可以保持温饱,他们或者在各种工厂里做工,或者筹备一些钱财做买卖,反正是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手段。
然朱温欣慰的是,唐代时候的中国人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只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挨饿,他们就会真心的拥护你。这个时候街头巷尾很多人开口闭口都是朱王爷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朱温虽然公务繁忙,但由于身在大梁,总算可以经常回家跟家人们见上一面,这时孩子们都已经开始学武、读书,一个个都比较懂事,特别是长子朱友裕,他知道自己不是嫡出,是庶子,想出人头地的话就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他心中,甚至自己的地位连朱友宁和朱友伦都不如。
这时的朱友宁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了,朱友伦也已经十一岁,朱友裕九岁,就连最小的朱友贞也已经四岁,每当朱温在家的时候就喜欢陪孩子们玩耍,孩子们对朱温也是经常没大没小的。
每次张小惠看见朱温跟孩子们一起疯玩儿,就摇着头道:“你可不能老是这样惯着孩子们,要不然他们对你这个当父亲的都不尊敬了,你身为严父,就一定要有个严父的样子,怎能如此胡闹?”
韦凤也在一旁道:“就是,你身处高位,如何能对孩子们如此纵容?小孩子是要严加管教才行,哪个不听话,就狠狠的打……”她嘴里虽然如此说,可她看着孩子们的时候的眼神中却全是浓浓的慈爱。
黄颖在众女之中年纪最大,就连朱温的正妻张小惠见了她也要叫声姐姐,前些年她心中的心结早已经解开,黄颖年轻的时候最是调皮捣蛋的刁蛮丫头,这时虽然年纪已经不小,可还是跟小孩子一样跟她们两个一起起哄道:“凤妹妹说的不错,如果你对孩子们太溺爱的话,对他们将来未必是好处。”
可朱温却并不这样想,朱温现在的家庭虽然不是皇家,朱温的身份也是一个郡王了,他可不想自己的儿女之间像帝王家一样没有任何感情可言,朱温时常教导孩子们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并讲一些故事来教育他们。
现在朱温就在给他们将一些做人的道理,朱温拿出一支筷子,对孩子们道:“大家谁能够把这根筷子折断?”
朱友宁、朱友伦、朱友裕三个比较大的孩子纷纷道“我能、我能”。
朱温却并不把手中的筷子给他们折断,而是又拿出了一把筷子,把一把筷子用手握在一起,道:“你们哪个可以把这一把筷子一起折断?”
这一下几个孩子都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摇了摇头,朱友宁也已经练了好几年的武功了,上来试了试,根本掰不动,当下颓丧的摇了摇头道:“这哪里掰得动?”
朱温正色道:“那你们可知道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断的原因吗?”
朱友宁他们几个心中若有所悟,可一个个都依然盯着朱温不说话,等待朱温的解释。
朱温道:“一根筷子容易折断,是因为他孤零零的只有一个,根本无法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断是因为很多筷子分担了压力的原因,也就是说如果你们中的一个遇见了什么事情不能解决,也没有能力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让兄弟姐妹们一起出力来帮你解决,只要你们兄弟姐妹们一条心,就好像是和在一起的一把筷子一样,没有人能够把你们折断。如果你们不团结的话,就好比是一根一根的筷子,很轻易的就可以被人折断。”
朱友宁、朱友伦、朱友裕、朱友文(康勤)、朱友贞兄弟几个都纷纷点头,知道父亲(三叔)是为了教导自己,一个个虚心受教。
黄颖、张小惠、韦凤等人看着朱温对孩子们说的道理,眼中也满是佩服的神色,这种道理虽然简单,可若是想给孩子们解释清楚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问题。但朱温却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容易的就让孩子们对这个道理理解的十分透彻,让众女子对这个丈夫更加的钦佩起来。一个个心道:“原来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武夫。”
黄颖嫁给朱温以后,虽然朱温时常在外征战,即便是回来之后也整日忙碌,偶尔在家的时候还要陪孩子们讲故事玩耍,更何况还有几位夫人同时分担朱温为数不多的空闲时光,但她还是感觉到活的很充实。
儿子朱友文一天天长大,黄颖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就教导儿子武艺,其他孩子们也常常来跟朱友文一起学,黄颖开玩笑的说道:“其实你们的父亲的武功还是我一手教出来的呢,虽然表面上他是我的师兄,可实际上他的武功都是从我这里学的,因为当时我父亲比较忙,根本没有时间教导他武艺。”
孩子们听说这件事之后,纷纷对黄颖佩服不已,特别是朱友宁,他自幼就与黄颖走的比较近,这时候就更加卖力的跟黄颖学习武艺,他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像三叔一样可以统领大军征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