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韩建挟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颠覆晚唐最新章节!
夏鲁奇看着李罕之高大的身影慢慢的软倒,他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李罕之的勇武他早有耳闻,可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令他吃惊万分,如果不是兵力悬殊,加上自己出其不意的伏击,一举消灭了李罕之大部分卫队的话,恐怕这场仗未必那么容易打胜,最起码能够杀掉李罕之的机会微乎其微。
如果自己正面跟李罕之交锋的话,虽然未必会必败,可自己心里也不知道有几分胜出的把握,这时的夏鲁奇才真正的知道什么事真正的战场,这一次伏击虽然是出其不意的围歼比自己人数少数倍的小型战斗,但已经让他麾下的两百骑兵当场身亡四十二人,重伤三十三人,轻伤二十五人,他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真的跟李罕之正面交锋的话,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可不管怎么说,李罕之已经死了,李罕之的头颅被装到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木匣子里,带回汴梁,交给了氏叔琮,意外的是,氏叔琮只是夸奖了夏鲁奇几句,并没有给他任何承诺,临走还严肃的道:“这件事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如果走漏风声,将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夏鲁奇心里不由的感到一阵失落,本以为能够凭借着一场血战立下战功,能够在军中博得一个更大的官职,却不料会是这种结果。
却说氏叔琮把李罕之的人头秘密呈给朱温,朱温见了李罕之的人头,心里不禁感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交手的对手就是李罕之,那时自己出其不意的用在部队里学的擒拿术把李罕之生擒,这才卷入了这场**的风波之中,一发不可收拾。也正因为如此,自己才能够见到黄巢,成为黄巢的弟子,并逐步成为统领大军的大将。
如果不是李罕之不甘寂寞的话,朱温没有想过要杀他,可他更不想让李罕之去祸害百姓,反正他是罪有应得,朱温在心里安慰自己。
现在想想当初初次见黄巢时一起大块喝酒的那些人,还有几个健在?毕师铎、秦彦、林言、张言(张全义)、李罕之……这些人中现在只有张言还活着,其他人都已经魂归天外,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取死的理由,可这一切都是因为这混乱的天下,如果是太平年月,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更不会做出那么出格的事情?到底是因为有了这些野心家和残暴的将领才有了这个混乱的时代,还是因为这个混乱的时代才有了这么多充满野心的残暴将领?朱温不清楚,但他清楚一点,就是要想让这一切结束,就必须让天下统一,只有统一了天下,才能够彻底不再战争,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可一统天下,真是谈何容易,即便有数十万兵马,有先进的武器,想真正的一统天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现在李唐还是天下共主,自己能做的就更少,如果冒然称王称帝的话,只能让天下各藩镇群起而攻之。
朱温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比别人更懂得“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董昌就是榜样,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称帝,结果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他的好兄弟钱镠剿灭,钱镠吞并了越地,灭了董昌所谓的“大越罗平国”。
即便是当年的秦宗权纵横淮西、攻下中原数十州,在称帝之后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就被朱温带领诸路藩镇剿灭,押解长安,凌迟处死,并让朱温换来了东平王的帽子。
所以现在朱温虽然兵强马壮,也没有什么把握可以独立对抗天下藩镇。现在朱温想一统天下,还要打着李唐的这一杆大旗才行。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效仿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但即便是如此,也需要严密的筹划,绝非易于。
如今包括李茂贞、李克用等人,哪一个不想着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连韩建也跃跃欲试,韩建和李茂贞占有地利,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点是朱温所没有的。
朱温与敬翔商议了很长时间,一边让张全义在洛阳修缮东都的宫殿楼宇,一边居间胡真为金吾卫大将军,以保护天子安全进入长安,并调散骑常侍谢瞳为宣义军节度使,坐镇滑州。并请天子迁都洛阳。
别的李晔都可以答应,可迁都的事情李晔心里当然不会同意,李茂贞请他迁都凤翔,李克用请他迁都晋阳,就连镇国军节度使韩建也来请他迁都华州,可以说每一个人心里的打算李晔都很清楚,无非是因为他这个皇帝奇货可居。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典故他当然知道,不用任何人提醒他自己都比任何人清楚。
有时候李晔就想,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太窝囊了,简直就是窝囊透顶,简直比汉献帝都窝囊。可他已经尽力了,几番努力的结果除了让几路藩镇兵临长安城下,逼死了杜让能、韦昭度、西门重遂等忠臣之外,没有任何结果。
李晔感到很无力,作为天子,名义上天下的主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李晔冷笑了一下,他感到很是好笑。
祖宗传下来的近三百年基业就要毁在自己手里了,或许自己即便是死,以后也要落一个亡国之君的骂名,让世人在千年之后嘲笑、唾骂……
但他改变不了这一切,他只能尽力的不让自己离开长安,离开这个李唐的最后一块领土,这个李唐的龙兴之地。可事与愿违,自从上任以来,数次被逼着离开长安,被逼着赐死了几位忠心耿耿的重臣,自己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重臣堪杀?他恨,恨这些兵强马壮的藩镇,逼着自己让自己失信于天下,失信于重臣。
可他能做的也只有在心里面恨,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人君的样子,装出天子所应有的仪表,就像这一次朱温让胡真做金吾卫大将军,让谢瞳出任宣义军节度使,他就不能不答应,他没有拒绝的能力,即便有再多的理由,也无法拒绝,因为朱温手里有兵,有比李克用的河东军更加犀利的军队。
但迁都一事他以祖宗宗庙都在长安为由拒绝迁都,但他知道,这只是权益之计,想真正的让藩镇们绝了挟持自己的念头,唯有自己拥有重兵。各藩镇之所以可以欺凌天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这个天子手里没有兵权。
所以在唐昭宗李晔从南山石门镇回到长安后,就开始招募勇士参军,与神策军之外又增加了安圣军、保宁军,分别交给宗室各亲王带领,以确保对李唐皇家的忠诚。
这种大规模的招兵,当然瞒不过附近的各路藩镇,首先感觉到危险的是李茂贞,由于这几次兴兵犯长安的都是凤翔领头,虽然最后所有责任都推给了王行逾,可他知道,最大的罪魁祸首是他李茂贞,所以李茂贞当然不允许李晔能够组建自己的强大军队,他一定要让这个军队组建完成前扼杀在襁褓中。
乾元三年六月,李茂贞率兵入长安,与覃王李允率领的禁军在长安郊外大战一场,覃王李允兵败,新招募的禁军不堪一击,节节败退,诸王统领着禁军护卫着李晔准备北上逃往晋阳,寻求李克用的庇护。
刚过渭河,被镇国军节度使韩建拦住,韩建威胁李晔道:“弱皇上过了黄河,到了河东,恐怕就永远没有了回头的余地,将永远无法再回到长安。”
李晔虽然知道韩建的话有些危言耸听,可自己投靠李克用就真的能够太平吗?
更何况韩建是带着大军拦截的,明显的是有备而来,说是劝阻皇上北进晋阳,可李晔清楚的很,韩建这是来胁迫自己去华州,根本不容许自己不答应。
李晔无奈,只得先进入华州韩建临时建造的行宫中,华州的行宫简陋不堪,与长安的宫殿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可这些都不是令李晔不高兴的原因,让李晔感到难过的是自从来了华州以后,自己甚至连朝中的众大臣都很少能见得到,所有政令都出自韩建这个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大头兵出身的家伙。而韩建根本无视自己这个皇上的尊严,难道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这个样子的吗?现在李晔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囚犯,毫无任何自由可言。
更令李晔无法忍受的还在后面,韩建竟然让李晔下旨把新招募的禁军解甲归田,让统领禁军的诸王交出兵权,虽然李晔和诸王都很愤慨,可众大臣没有人敢得罪韩建。开玩笑,现在皇帝行在的所有人的性命都捏在韩建手里,哪个人不开眼的敢得罪韩建?那跟寻死有什么区别?
令李晔感到欣慰的是幸亏身边有一个朱温刚刚举荐来的胡真做金吾卫大将军,胡真也是在战场上征战了十余年的大将,手中也掌握着五千精锐禁军,可以暂时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而韩建惧怕朱温,所以也不敢过分得罪胡真。
可胡真自己也清楚,仅凭现在手中这五千禁军,根本抵御不了韩建,如果韩建真想对皇上不利,他这个金吾卫大将军即便是战死也未必能保得住皇上。
更让李晔生气的是韩建竟然让自己下旨调胡真为宁远军节度使,宁远军地处偏远,治容州(今广西容县),容州濒临南海,西南紧邻交趾,境内多是生番,境内多毒虫瘴气,是一个很难出政绩的地方。李晔有心不答应,可见韩建竟然把一份写好的圣旨递了过来,让李晔盖玉玺,李晔把求助的目光看向众大臣,众大臣都目光躲闪,没有人敢跟李晔无助的目光对视。他们作为大臣,让君王受到如此委屈,是他们的失职,可现在命悬人手,不得不为啊。
夏鲁奇看着李罕之高大的身影慢慢的软倒,他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李罕之的勇武他早有耳闻,可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令他吃惊万分,如果不是兵力悬殊,加上自己出其不意的伏击,一举消灭了李罕之大部分卫队的话,恐怕这场仗未必那么容易打胜,最起码能够杀掉李罕之的机会微乎其微。
如果自己正面跟李罕之交锋的话,虽然未必会必败,可自己心里也不知道有几分胜出的把握,这时的夏鲁奇才真正的知道什么事真正的战场,这一次伏击虽然是出其不意的围歼比自己人数少数倍的小型战斗,但已经让他麾下的两百骑兵当场身亡四十二人,重伤三十三人,轻伤二十五人,他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真的跟李罕之正面交锋的话,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可不管怎么说,李罕之已经死了,李罕之的头颅被装到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木匣子里,带回汴梁,交给了氏叔琮,意外的是,氏叔琮只是夸奖了夏鲁奇几句,并没有给他任何承诺,临走还严肃的道:“这件事不要对任何人提起,如果走漏风声,将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夏鲁奇心里不由的感到一阵失落,本以为能够凭借着一场血战立下战功,能够在军中博得一个更大的官职,却不料会是这种结果。
却说氏叔琮把李罕之的人头秘密呈给朱温,朱温见了李罕之的人头,心里不禁感慨,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交手的对手就是李罕之,那时自己出其不意的用在部队里学的擒拿术把李罕之生擒,这才卷入了这场**的风波之中,一发不可收拾。也正因为如此,自己才能够见到黄巢,成为黄巢的弟子,并逐步成为统领大军的大将。
如果不是李罕之不甘寂寞的话,朱温没有想过要杀他,可他更不想让李罕之去祸害百姓,反正他是罪有应得,朱温在心里安慰自己。
现在想想当初初次见黄巢时一起大块喝酒的那些人,还有几个健在?毕师铎、秦彦、林言、张言(张全义)、李罕之……这些人中现在只有张言还活着,其他人都已经魂归天外,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取死的理由,可这一切都是因为这混乱的天下,如果是太平年月,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更不会做出那么出格的事情?到底是因为有了这些野心家和残暴的将领才有了这个混乱的时代,还是因为这个混乱的时代才有了这么多充满野心的残暴将领?朱温不清楚,但他清楚一点,就是要想让这一切结束,就必须让天下统一,只有统一了天下,才能够彻底不再战争,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可一统天下,真是谈何容易,即便有数十万兵马,有先进的武器,想真正的一统天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现在李唐还是天下共主,自己能做的就更少,如果冒然称王称帝的话,只能让天下各藩镇群起而攻之。
朱温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比别人更懂得“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董昌就是榜样,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称帝,结果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他的好兄弟钱镠剿灭,钱镠吞并了越地,灭了董昌所谓的“大越罗平国”。
即便是当年的秦宗权纵横淮西、攻下中原数十州,在称帝之后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就被朱温带领诸路藩镇剿灭,押解长安,凌迟处死,并让朱温换来了东平王的帽子。
所以现在朱温虽然兵强马壮,也没有什么把握可以独立对抗天下藩镇。现在朱温想一统天下,还要打着李唐的这一杆大旗才行。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效仿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但即便是如此,也需要严密的筹划,绝非易于。
如今包括李茂贞、李克用等人,哪一个不想着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连韩建也跃跃欲试,韩建和李茂贞占有地利,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点是朱温所没有的。
朱温与敬翔商议了很长时间,一边让张全义在洛阳修缮东都的宫殿楼宇,一边居间胡真为金吾卫大将军,以保护天子安全进入长安,并调散骑常侍谢瞳为宣义军节度使,坐镇滑州。并请天子迁都洛阳。
别的李晔都可以答应,可迁都的事情李晔心里当然不会同意,李茂贞请他迁都凤翔,李克用请他迁都晋阳,就连镇国军节度使韩建也来请他迁都华州,可以说每一个人心里的打算李晔都很清楚,无非是因为他这个皇帝奇货可居。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典故他当然知道,不用任何人提醒他自己都比任何人清楚。
有时候李晔就想,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太窝囊了,简直就是窝囊透顶,简直比汉献帝都窝囊。可他已经尽力了,几番努力的结果除了让几路藩镇兵临长安城下,逼死了杜让能、韦昭度、西门重遂等忠臣之外,没有任何结果。
李晔感到很无力,作为天子,名义上天下的主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李晔冷笑了一下,他感到很是好笑。
祖宗传下来的近三百年基业就要毁在自己手里了,或许自己即便是死,以后也要落一个亡国之君的骂名,让世人在千年之后嘲笑、唾骂……
但他改变不了这一切,他只能尽力的不让自己离开长安,离开这个李唐的最后一块领土,这个李唐的龙兴之地。可事与愿违,自从上任以来,数次被逼着离开长安,被逼着赐死了几位忠心耿耿的重臣,自己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重臣堪杀?他恨,恨这些兵强马壮的藩镇,逼着自己让自己失信于天下,失信于重臣。
可他能做的也只有在心里面恨,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人君的样子,装出天子所应有的仪表,就像这一次朱温让胡真做金吾卫大将军,让谢瞳出任宣义军节度使,他就不能不答应,他没有拒绝的能力,即便有再多的理由,也无法拒绝,因为朱温手里有兵,有比李克用的河东军更加犀利的军队。
但迁都一事他以祖宗宗庙都在长安为由拒绝迁都,但他知道,这只是权益之计,想真正的让藩镇们绝了挟持自己的念头,唯有自己拥有重兵。各藩镇之所以可以欺凌天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这个天子手里没有兵权。
所以在唐昭宗李晔从南山石门镇回到长安后,就开始招募勇士参军,与神策军之外又增加了安圣军、保宁军,分别交给宗室各亲王带领,以确保对李唐皇家的忠诚。
这种大规模的招兵,当然瞒不过附近的各路藩镇,首先感觉到危险的是李茂贞,由于这几次兴兵犯长安的都是凤翔领头,虽然最后所有责任都推给了王行逾,可他知道,最大的罪魁祸首是他李茂贞,所以李茂贞当然不允许李晔能够组建自己的强大军队,他一定要让这个军队组建完成前扼杀在襁褓中。
乾元三年六月,李茂贞率兵入长安,与覃王李允率领的禁军在长安郊外大战一场,覃王李允兵败,新招募的禁军不堪一击,节节败退,诸王统领着禁军护卫着李晔准备北上逃往晋阳,寻求李克用的庇护。
刚过渭河,被镇国军节度使韩建拦住,韩建威胁李晔道:“弱皇上过了黄河,到了河东,恐怕就永远没有了回头的余地,将永远无法再回到长安。”
李晔虽然知道韩建的话有些危言耸听,可自己投靠李克用就真的能够太平吗?
更何况韩建是带着大军拦截的,明显的是有备而来,说是劝阻皇上北进晋阳,可李晔清楚的很,韩建这是来胁迫自己去华州,根本不容许自己不答应。
李晔无奈,只得先进入华州韩建临时建造的行宫中,华州的行宫简陋不堪,与长安的宫殿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可这些都不是令李晔不高兴的原因,让李晔感到难过的是自从来了华州以后,自己甚至连朝中的众大臣都很少能见得到,所有政令都出自韩建这个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大头兵出身的家伙。而韩建根本无视自己这个皇上的尊严,难道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这个样子的吗?现在李晔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囚犯,毫无任何自由可言。
更令李晔无法忍受的还在后面,韩建竟然让李晔下旨把新招募的禁军解甲归田,让统领禁军的诸王交出兵权,虽然李晔和诸王都很愤慨,可众大臣没有人敢得罪韩建。开玩笑,现在皇帝行在的所有人的性命都捏在韩建手里,哪个人不开眼的敢得罪韩建?那跟寻死有什么区别?
令李晔感到欣慰的是幸亏身边有一个朱温刚刚举荐来的胡真做金吾卫大将军,胡真也是在战场上征战了十余年的大将,手中也掌握着五千精锐禁军,可以暂时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而韩建惧怕朱温,所以也不敢过分得罪胡真。
可胡真自己也清楚,仅凭现在手中这五千禁军,根本抵御不了韩建,如果韩建真想对皇上不利,他这个金吾卫大将军即便是战死也未必能保得住皇上。
更让李晔生气的是韩建竟然让自己下旨调胡真为宁远军节度使,宁远军地处偏远,治容州(今广西容县),容州濒临南海,西南紧邻交趾,境内多是生番,境内多毒虫瘴气,是一个很难出政绩的地方。李晔有心不答应,可见韩建竟然把一份写好的圣旨递了过来,让李晔盖玉玺,李晔把求助的目光看向众大臣,众大臣都目光躲闪,没有人敢跟李晔无助的目光对视。他们作为大臣,让君王受到如此委屈,是他们的失职,可现在命悬人手,不得不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