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伐蜀(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惊雷入汉最新章节!
第75章 伐蜀(上)
公元二五八年四月,距马钧入蜀已然过去了六七个月。马钧的才华在川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农业,军械,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马钧改造过的痕迹,工具升级效率便随着提高。只此一项便使川中的农业和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个时候没有人再会反对刘禅的举动,谁也未曾想过马钧有如此大的能量。更没想到的是在眼界上,蜀汉的国君刘禅远远的走在众人之前。
川中到身毒的古道已然贯通,以往蜀国的西南边境到了永昌郡便是尽头。如今以永昌为***,向西南方向扩大了数百里,一直抵达到了缅甸边境。这方圆数百里的地域虽是穷山恶水,但其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少数民族。
最初几个强悍的少数民族向张翼的部队发起了猛攻。随着霍弋派出的杨稷,毛炅二将以及少数民族将领的协助下,张翼等人对敌对民族采取了分化游说各个击破的政策。这些半开化的少数民族虽然勇猛善战,可是对于汉军的计谋却是束手无策。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就收降了数十个部落民族。
越来越多的异族加入了南下的队伍,阻力随之开始减少,一直抵达了缅甸的边境。缅甸的国王自然听说过在山的那端有一个强大的汉国,不过百余年来都没有什么官方的往来,实在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如今汉朝的军队便驻扎在两国边境上,缅甸的国王开始急了。汉朝的军队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是非常强势,国内的军队集合到一起恐怕也不是这汉人的对手。而且随着汉人来的尚有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平日里和这些少数民族没有什么官方的往来,现在却是后悔。无奈之下之好派人前去交涉,对方的态度。
汉语在这里并不稀奇,民间通商已久,自然有与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人打交道的。一番往来之下,缅甸的国王松了口气,原来汉人是想通商。通商是好事儿,从汉朝百姓手中交易的东西哪比得上官方的值钱。便是由汉朝传出来的丝绸铜器之类,随便拿出一样便可以换个好价钱了。
张翼的军队没有继续前进的意思,全军驻扎之后开始着重于保证道路的贯通及建设工作。这个时候的缅甸国王说白了不过是挨着两国边境的一个部落之主。缅甸在八百年后才会出现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现今的缅甸也是如同东汉末年般群雄割据的场面。
蜀汉的商队便由此开始向身毒进发。初时大家还担心会被这里的军祸波及,时间久了发现事实恰恰与其相反。汉朝的商队不仅没有被列为攻击劫掠的对象,反而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首要的原因是军事上的威慑,张翼万人的军队在两国边境,装备精良又配有数万的少数民族。如此庞大的力量谁也不敢惹,缅甸国内任何一个族群都难以抵挡如此数量的军队,就算马承的商队也足有五六千人之众。
通过军事力量站住脚之后,便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诱惑。由于国内的战乱情形,除了极个别的势力与其他地域有交流外,绝大多数的势力是没有商贸往来的。自己这里堆积如山的宝贝没人要,你有我也有谁也不稀罕。由外国流入的“珍品”大家打破了头也要抢。同样的这里堆积如山的物件在汉人眼里,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商业上大家互通有无,政治上更是要紧紧的站在一起。马承深知仅仅依靠军事是不足以长期保持商路畅通的,要把蜀汉和这些国家牢牢绑在一起才行。经过多方的周旋,缅甸十多个势力聚在了一起和大汉朝的代表马承签下了约定。
蜀汉有权在各个势力和地区设置据点,留守的汉人不会多,也不会参与内部的争斗。这些人只是负责货品的运输以及贮存,交易等。作为主人家,各势力都要在自己的领土中划出一部分土地交给汉人使用和生活。并且要保障汉人的人身安全以及货品安全。作为回报,各个势力可以与这些汉人进行交易,还会得到汉朝的各行各业的技术指导。
条约是马承签订的,权利以及条约的内容却是刘禅亲自定的。道路贯通之后,沿途都设立了馆驿和驿站。缅甸国内的消息传到永昌不过三天左右的时间,再由永昌传往成都又是三天的时间,一来一回不过十二天便可以互通消息。
庲降都督霍弋统治少数民族很有心得,刘禅索性便将整个南中的地区都交给霍弋管理。作为商贸枢纽的永昌郡则由诸葛瞻坐镇,诸葛瞻的思维很是细腻为人又是谨慎,更重要的是多才多艺非常全面。
马承在缅甸境内留下了近两千人,又从张翼的军队中补充了不少人员到商队后,便继续往身毒进发。老将龚衡留在缅甸境内负责组织建设工作,这也是为了照顾老爷子的身体。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产生实际贸易,缅甸和汉朝进行了大量的贸易往来。蜀汉的丝绸一进入市场便是热销,要知道就算是一族之长都没拥有过上好的丝绸。从缅甸国内换回来的除了珠宝以及精致的工艺品,还有各种矿产。
有了货物上的来往更少不了技术上的交易。不同的是缅甸国内的技术都是滴水不漏的传到了川中,川中的技术却是打了折扣的传给缅甸人。刘禅自然不会把最新的工具和制度教给外人,可也没想过把对方剥削的如此彻底。
纠结的是缅甸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惯是难以立即转变的。所谓的习惯包括技术和工具,更包括思想和理念。骨子里的东西不变,采用外来的办法便打了折扣,没个几年很难适应汉朝的先进技术理念。
又过了一个多月,马承的商队总算到了身毒,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比起缅甸以及途径的不丹,孟加拉等国家,印度算是个大国。占地辽阔,百姓也是众多。佛教便是由此起源传入了中国。
汉家的商队一路上出尽了风头,印度人早有所闻。马承等人在这里的待遇和在其他国家没有什么不同。这里的市场要广阔得多,甚至有大海另一端的国家来此交易买卖。马承的商队便停驻于此,展开了多方面的接触和交易。
作为商队首领的马承不能轻易回转,于是马承的两个儿子便负责通传消息。几度回到了成都面见刘禅,详细的说明和补充商队的情况。这也不失为是马承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
以物易物的交易大家都有得赚,可精明的商人却是控制市场。刘禅便是如此,也不乏有这个手腕的臣子。忠心可靠又善于经商的臣子不断派往南方,这些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着手进行控制市场的准备。没过多久,类似缅甸孟加拉等分裂的市场很快便被刘禅控制。只有印度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没有那么容易掌握。
在此期间蜀汉国内有一项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用后世的话说便是人口普查,与以往不同这次人口普查是刘禅和众多大臣商议后的结果。不仅要落实到人头,就算是世家豪族的佃户门客也算在了普查范围内。佃户和门客依然是给世家工作,但国家要根据人数征收赋税。
大部分世家都是躁动起来,这无疑于自己要比以往损失更多的金钱。这是皇室**裸的向世族挑战,忍无可忍啊!对此刘禅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召集了川中老字号的十几支家族首脑。在宫中半日详谈之后,各族的首脑回到族中都是宣布遵从刘禅的号令。
这不是屈服于皇室政权,而是顺势而为。由于商业的崛起,各大家族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南方。来往之间便有大笔的收入,比起佃客农耕要实惠得多。既然有了更好的赚钱方式,在人口方面让给皇帝一步也是应该的。
有了世家大族的表率,其他家族也跟着见风使舵。凭借自己微弱的力量还是不要去招惹刘禅的好,到各大家族皇室都投身到浩瀚商海中,自己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这是蜀汉国力蓬勃发展的一年,从国家制度到每一名百姓都有所变化。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对于百姓来说收入依然是那么多,官府克扣却是少了一大块。有了这一大块,便足够过上足衣足食的日子了。
主要的潮流和趋势虽是如此,不过反对的声音始终存在,未曾有过片刻的停歇。刘禅打开了国门对于现有的体制冲击是巨大的,大家从中渔利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抨击着。在这个儒家文化为主的世界中,商业和商人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算的。无论如何在刘禅的掌舵下,事情总是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延熙的年号已经不再使用,由群臣建议公元二五八年改为景耀元年,但是没有大赦天下。
川中的变化孙吴和曹魏都没有亲眼目睹到,耳闻总是有的。这番景象让两国都是震惊不已。吴主孙亮正在忙于打下自己为帝的根基,无暇顾及它事。北方的曹魏政权一副虎视眈眈的样子。
魏主曹奂登基之后,国家大权尽在司马氏掌握之中,曹奂也安于做一个傀儡皇帝。年前投降过来的全怿和其爱子全德被杀,随后马钧告老还乡。结果没过多久,寿春的漏之鱼王祚,文俶等人出现在了川中被蜀汉皇帝重用。而马钧更是官居九卿,一手操办着蜀汉的技术革新,甚至广收门徒。
这一切都让司马昭难以忍受,好不容易等到春暖花开,司马昭在朝会上亲自上书请求讨伐蜀汉。
(感谢各位大大长久以来的支持!欢迎各位大大***,收藏,留评。这是不动最大的写作动力!)
第75章 伐蜀(上)
公元二五八年四月,距马钧入蜀已然过去了六七个月。马钧的才华在川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农业,军械,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马钧改造过的痕迹,工具升级效率便随着提高。只此一项便使川中的农业和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个时候没有人再会反对刘禅的举动,谁也未曾想过马钧有如此大的能量。更没想到的是在眼界上,蜀汉的国君刘禅远远的走在众人之前。
川中到身毒的古道已然贯通,以往蜀国的西南边境到了永昌郡便是尽头。如今以永昌为***,向西南方向扩大了数百里,一直抵达到了缅甸边境。这方圆数百里的地域虽是穷山恶水,但其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少数民族。
最初几个强悍的少数民族向张翼的部队发起了猛攻。随着霍弋派出的杨稷,毛炅二将以及少数民族将领的协助下,张翼等人对敌对民族采取了分化游说各个击破的政策。这些半开化的少数民族虽然勇猛善战,可是对于汉军的计谋却是束手无策。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就收降了数十个部落民族。
越来越多的异族加入了南下的队伍,阻力随之开始减少,一直抵达了缅甸的边境。缅甸的国王自然听说过在山的那端有一个强大的汉国,不过百余年来都没有什么官方的往来,实在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如今汉朝的军队便驻扎在两国边境上,缅甸的国王开始急了。汉朝的军队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是非常强势,国内的军队集合到一起恐怕也不是这汉人的对手。而且随着汉人来的尚有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平日里和这些少数民族没有什么官方的往来,现在却是后悔。无奈之下之好派人前去交涉,对方的态度。
汉语在这里并不稀奇,民间通商已久,自然有与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人打交道的。一番往来之下,缅甸的国王松了口气,原来汉人是想通商。通商是好事儿,从汉朝百姓手中交易的东西哪比得上官方的值钱。便是由汉朝传出来的丝绸铜器之类,随便拿出一样便可以换个好价钱了。
张翼的军队没有继续前进的意思,全军驻扎之后开始着重于保证道路的贯通及建设工作。这个时候的缅甸国王说白了不过是挨着两国边境的一个部落之主。缅甸在八百年后才会出现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现今的缅甸也是如同东汉末年般群雄割据的场面。
蜀汉的商队便由此开始向身毒进发。初时大家还担心会被这里的军祸波及,时间久了发现事实恰恰与其相反。汉朝的商队不仅没有被列为攻击劫掠的对象,反而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首要的原因是军事上的威慑,张翼万人的军队在两国边境,装备精良又配有数万的少数民族。如此庞大的力量谁也不敢惹,缅甸国内任何一个族群都难以抵挡如此数量的军队,就算马承的商队也足有五六千人之众。
通过军事力量站住脚之后,便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诱惑。由于国内的战乱情形,除了极个别的势力与其他地域有交流外,绝大多数的势力是没有商贸往来的。自己这里堆积如山的宝贝没人要,你有我也有谁也不稀罕。由外国流入的“珍品”大家打破了头也要抢。同样的这里堆积如山的物件在汉人眼里,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商业上大家互通有无,政治上更是要紧紧的站在一起。马承深知仅仅依靠军事是不足以长期保持商路畅通的,要把蜀汉和这些国家牢牢绑在一起才行。经过多方的周旋,缅甸十多个势力聚在了一起和大汉朝的代表马承签下了约定。
蜀汉有权在各个势力和地区设置据点,留守的汉人不会多,也不会参与内部的争斗。这些人只是负责货品的运输以及贮存,交易等。作为主人家,各势力都要在自己的领土中划出一部分土地交给汉人使用和生活。并且要保障汉人的人身安全以及货品安全。作为回报,各个势力可以与这些汉人进行交易,还会得到汉朝的各行各业的技术指导。
条约是马承签订的,权利以及条约的内容却是刘禅亲自定的。道路贯通之后,沿途都设立了馆驿和驿站。缅甸国内的消息传到永昌不过三天左右的时间,再由永昌传往成都又是三天的时间,一来一回不过十二天便可以互通消息。
庲降都督霍弋统治少数民族很有心得,刘禅索性便将整个南中的地区都交给霍弋管理。作为商贸枢纽的永昌郡则由诸葛瞻坐镇,诸葛瞻的思维很是细腻为人又是谨慎,更重要的是多才多艺非常全面。
马承在缅甸境内留下了近两千人,又从张翼的军队中补充了不少人员到商队后,便继续往身毒进发。老将龚衡留在缅甸境内负责组织建设工作,这也是为了照顾老爷子的身体。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产生实际贸易,缅甸和汉朝进行了大量的贸易往来。蜀汉的丝绸一进入市场便是热销,要知道就算是一族之长都没拥有过上好的丝绸。从缅甸国内换回来的除了珠宝以及精致的工艺品,还有各种矿产。
有了货物上的来往更少不了技术上的交易。不同的是缅甸国内的技术都是滴水不漏的传到了川中,川中的技术却是打了折扣的传给缅甸人。刘禅自然不会把最新的工具和制度教给外人,可也没想过把对方剥削的如此彻底。
纠结的是缅甸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惯是难以立即转变的。所谓的习惯包括技术和工具,更包括思想和理念。骨子里的东西不变,采用外来的办法便打了折扣,没个几年很难适应汉朝的先进技术理念。
又过了一个多月,马承的商队总算到了身毒,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比起缅甸以及途径的不丹,孟加拉等国家,印度算是个大国。占地辽阔,百姓也是众多。佛教便是由此起源传入了中国。
汉家的商队一路上出尽了风头,印度人早有所闻。马承等人在这里的待遇和在其他国家没有什么不同。这里的市场要广阔得多,甚至有大海另一端的国家来此交易买卖。马承的商队便停驻于此,展开了多方面的接触和交易。
作为商队首领的马承不能轻易回转,于是马承的两个儿子便负责通传消息。几度回到了成都面见刘禅,详细的说明和补充商队的情况。这也不失为是马承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
以物易物的交易大家都有得赚,可精明的商人却是控制市场。刘禅便是如此,也不乏有这个手腕的臣子。忠心可靠又善于经商的臣子不断派往南方,这些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着手进行控制市场的准备。没过多久,类似缅甸孟加拉等分裂的市场很快便被刘禅控制。只有印度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没有那么容易掌握。
在此期间蜀汉国内有一项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用后世的话说便是人口普查,与以往不同这次人口普查是刘禅和众多大臣商议后的结果。不仅要落实到人头,就算是世家豪族的佃户门客也算在了普查范围内。佃户和门客依然是给世家工作,但国家要根据人数征收赋税。
大部分世家都是躁动起来,这无疑于自己要比以往损失更多的金钱。这是皇室**裸的向世族挑战,忍无可忍啊!对此刘禅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召集了川中老字号的十几支家族首脑。在宫中半日详谈之后,各族的首脑回到族中都是宣布遵从刘禅的号令。
这不是屈服于皇室政权,而是顺势而为。由于商业的崛起,各大家族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南方。来往之间便有大笔的收入,比起佃客农耕要实惠得多。既然有了更好的赚钱方式,在人口方面让给皇帝一步也是应该的。
有了世家大族的表率,其他家族也跟着见风使舵。凭借自己微弱的力量还是不要去招惹刘禅的好,到各大家族皇室都投身到浩瀚商海中,自己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这是蜀汉国力蓬勃发展的一年,从国家制度到每一名百姓都有所变化。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对于百姓来说收入依然是那么多,官府克扣却是少了一大块。有了这一大块,便足够过上足衣足食的日子了。
主要的潮流和趋势虽是如此,不过反对的声音始终存在,未曾有过片刻的停歇。刘禅打开了国门对于现有的体制冲击是巨大的,大家从中渔利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抨击着。在这个儒家文化为主的世界中,商业和商人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算的。无论如何在刘禅的掌舵下,事情总是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延熙的年号已经不再使用,由群臣建议公元二五八年改为景耀元年,但是没有大赦天下。
川中的变化孙吴和曹魏都没有亲眼目睹到,耳闻总是有的。这番景象让两国都是震惊不已。吴主孙亮正在忙于打下自己为帝的根基,无暇顾及它事。北方的曹魏政权一副虎视眈眈的样子。
魏主曹奂登基之后,国家大权尽在司马氏掌握之中,曹奂也安于做一个傀儡皇帝。年前投降过来的全怿和其爱子全德被杀,随后马钧告老还乡。结果没过多久,寿春的漏之鱼王祚,文俶等人出现在了川中被蜀汉皇帝重用。而马钧更是官居九卿,一手操办着蜀汉的技术革新,甚至广收门徒。
这一切都让司马昭难以忍受,好不容易等到春暖花开,司马昭在朝会上亲自上书请求讨伐蜀汉。
(感谢各位大大长久以来的支持!欢迎各位大大***,收藏,留评。这是不动最大的写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