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场(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惊雷入汉最新章节!
在刘禅东征之时,北方的局势悄然变化着,钟会的异族日渐衰落,由于缺乏生产力而造成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冀州,并州各个城郡惨遭异族轮番屠戮。除了洛阳依旧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繁荣外,余下的重镇皆是人烟稀少。
钟会数次下达禁屠令,同时选拔人才大力推动境内的农业,手工业等生产,然而异族本就是各个部族组成的联军。天高皇帝远,钟会不是皇帝,异族又离得足够远,甚至有部族根本不去钟会的文书命令依然我行我素。[]
求战不成,令不能行,钟会内外交困之下悔意顿生。当初自己中异族的战斗力,有意施恩于匈奴借匈奴团结塞外各个部族,希望借此一扫中原,建立自己的王朝。对于异族恶习难改,不晓政务的特点自己也是早有了解,只是当时成竹在胸,对于眼下的局势和异族的顽固估计的不足。心中拟定的策略和应对方案,虽然一样是发布出去,可没有人听令而行,说了等若白说,文书也不过是白纸一张。异族之人与华夏子孙本就是恩怨重重,如今放开手脚屠戮百姓,抢夺财物,可谓是积怨更深。
钟会的麾下俨然已经形成了三派,一派是效力于钟会的汉人,见到异族杀戮自己的同袍对异族抱有仇视,这派人是钟会手下难得的政务人才,军政大小事情都要经过这些统筹安排,计算规划,就算是不起眼的小吏也是弥足珍贵。
与之对立的便是不从钟会管教,肆意妄为的各个部族了。对于他们来说钟会是汉人,非是自己的族类。除了匈奴人之外,其他的塞外各族实在没有必要听这个汉人发号施令。任你“胡言乱语”我顾“我行我素”,各族皆是不上钟会,更不上其汉人的身份,不知不觉中找到了共同厌恶之人,更加的抱团。这些人代表钟会手下大部分的战力,打仗杀人没有问题,可若是没有足够的好处和油水,拍拍屁股走人也是他们。
第三派也是中间派,便是视钟会为主的匈奴人。匈奴人之所以视钟会为主,不单单因为钟会有恩于部族,更重要的是匈奴五部长期和汉人生活,文化习俗方面逐渐感染同化。眼界自然也比那些塞外部落开阔高明得多。钟会在魏国是怎样的人物,那些异族不知,匈奴五部却是知晓的。淮南三叛,钟会在背后出谋划策,大军伐蜀又是钟会强攻蜀汉。无论智略还是谋划钟会的声望皆可与司马昭抗衡,匈奴五部对于钟会提出的计划甚是赞同,异族若是想在这神州大地上有所作为,治国为政是必须掌握的事情。可汉人仇视异族,异族又瞧不起汉人,匈奴夹在中间无法放弃塞外的盟友,又难以割舍钟会的雄心壮志,两难之下便显得碌碌无为只好保持沉默。
手下三派主张各异,钟会的威信和地位不足以镇住全局,似异族联军实则有利则合,无利则分,如此的联盟能与曹魏对抗数年,全赖钟会的军事才能以及异族的强悍战力。可即便如此,异族所占领的地域越来越小,可以获得财富也是越来越少,钟会的威信更是一落千丈。
河北之地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不少的部族都开始嚷嚷着返回塞外。魏军的坞堡无数,好似铜墙铁壁彼此呼应,异族吃过数次苦头便不再做出兵的打算。钟会和匈奴五部首领轮番游说各族团结坚持,收效却是甚微。这个时候没有利益,谁还为你流血|拼杀?
眼前摆在钟会面前的问题不是能否留住异族大军,而是自己何去何从。若是没有异族大军来回驰骋,钟会的洛阳早被曹魏的水军切断与北方的联系。魏军迟迟不敢动手,便是忌讳异族铁骑来去如风,战船虽然可以切断洛阳与河北的联系,却同样容易被异族的铁骑切断退路和偷袭。毕竟战船上携带的粮草有限,而长期的水上生活也不是魏军能够适应的。你一登岸人家铁骑眨眼间便到,跑都来不及,可不等岸补给消耗殆尽之后一样是灰溜溜的离开。除非异族没有足够的兵力,否则一切便是空谈。
因此,异族一旦撤军,钟会留在洛阳便是死地,可回到北方就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么?
钟会怅然,论才华自己不在当世任何一人之下,论谋略,自己只在姜维手下吃过亏。费尽心机,甘冒奇险使用了异族,却换来这般的下场。家人兄弟早就被满门抄斩,朋友同僚也视自己为祸乱天下的大罪人,不去北方,又能去哪里?
想来想去留在洛阳终究是死路一条,趁着现在异族大军还在牵着魏军,不如早过黄河去并州屯驻,待找到机会以自己的能力何愁搞不定这些未开化的异族呢?只要被这些人认同,以自己的智略大有希望统一塞外,回过头来中原之地还不是唾手可得?
要做就要做的决绝,洛阳重镇不能留给司马昭,可留给蜀人也是不妙。无论哪一方占据了洛阳,都大可以在洛阳屯重兵伺机北上攻打并州。自己虽然离开,可这天下名都决不能落在蜀汉或是曹魏的手里。曹魏固然和自己势同水火,然蜀汉对于自己的请援视而不见,又多次公告天下痛陈自己的罪行来收买人心,像刘禅,姜维这等心机之人对自己的仇恨并不亚于曹魏。
钟会思虑再三,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仿效董卓故事,一把火烧掉洛阳城,而洛阳的百姓财物尽数掠至并州。左右自己也是天下的大罪人,心中仁义礼德的束缚何不放开呢?除了像一名异族之人般的行事外,还有什么行径能得到异族的认同么?
洛阳再次陷入火海之中,数百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成群结队的被驱赶到河岸旁,由大小不一的数百艘战船运往对岸充实并州的各个城郡。无论你是名门世家,还是豪族富翁,或是贫穷百姓在钟会眼中毫无分别,所有的财产美女皆是被掠夺,可怜黄河岸边哀嚎遍野。那战船要护航,要运输物资,要运送兵力,余下的船只运送这数百万人非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而百姓露宿于河岸,无衣无食者大有人在,不过数日已然饿死十余万。活人与尸体生活在一起,这等悲惨境遇非是语言可以描述。
匈奴人率先回到了并州,虽然没有说什么,可心中对钟会的评价不由得低了再低。引异族入中原可以说为了雄图霸业,这是有志气抱负之辈,可如此虐待自己的同袍,如何指望这样的人将来好好对待匈奴人?将心比心,就算残杀若异族对待同袍也不会如此的残忍和无情。在塞外来说,人口就是宝贵的财富,只有为了争夺财富而厮杀,却没有为了虐待百姓而动武的。
匈奴人都是如此法,那些追随钟会的汉人更是悔怒交加。投靠钟会是迫不得已,是不想死,可心底但凡有一点良知之人,就无法容忍眼前的悲剧发生。无法容忍也无法宣泄,钟会的手段众人都是知道的,你图痛快死了,好啊,你还有家人朋友在啊。
生与死固然是自己的选择,可没有人愿意选择自己的家人朋友去死,若是愿意,早就在钟会叛国之时便死了,哪会活到现在呢?为钟会卖命,等于封死了自己回到魏国的一切后路,回不去也只能和钟会一条路走到黑了。
在刘禅东征之时,北方的局势悄然变化着,钟会的异族日渐衰落,由于缺乏生产力而造成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冀州,并州各个城郡惨遭异族轮番屠戮。除了洛阳依旧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繁荣外,余下的重镇皆是人烟稀少。
钟会数次下达禁屠令,同时选拔人才大力推动境内的农业,手工业等生产,然而异族本就是各个部族组成的联军。天高皇帝远,钟会不是皇帝,异族又离得足够远,甚至有部族根本不去钟会的文书命令依然我行我素。[]
求战不成,令不能行,钟会内外交困之下悔意顿生。当初自己中异族的战斗力,有意施恩于匈奴借匈奴团结塞外各个部族,希望借此一扫中原,建立自己的王朝。对于异族恶习难改,不晓政务的特点自己也是早有了解,只是当时成竹在胸,对于眼下的局势和异族的顽固估计的不足。心中拟定的策略和应对方案,虽然一样是发布出去,可没有人听令而行,说了等若白说,文书也不过是白纸一张。异族之人与华夏子孙本就是恩怨重重,如今放开手脚屠戮百姓,抢夺财物,可谓是积怨更深。
钟会的麾下俨然已经形成了三派,一派是效力于钟会的汉人,见到异族杀戮自己的同袍对异族抱有仇视,这派人是钟会手下难得的政务人才,军政大小事情都要经过这些统筹安排,计算规划,就算是不起眼的小吏也是弥足珍贵。
与之对立的便是不从钟会管教,肆意妄为的各个部族了。对于他们来说钟会是汉人,非是自己的族类。除了匈奴人之外,其他的塞外各族实在没有必要听这个汉人发号施令。任你“胡言乱语”我顾“我行我素”,各族皆是不上钟会,更不上其汉人的身份,不知不觉中找到了共同厌恶之人,更加的抱团。这些人代表钟会手下大部分的战力,打仗杀人没有问题,可若是没有足够的好处和油水,拍拍屁股走人也是他们。
第三派也是中间派,便是视钟会为主的匈奴人。匈奴人之所以视钟会为主,不单单因为钟会有恩于部族,更重要的是匈奴五部长期和汉人生活,文化习俗方面逐渐感染同化。眼界自然也比那些塞外部落开阔高明得多。钟会在魏国是怎样的人物,那些异族不知,匈奴五部却是知晓的。淮南三叛,钟会在背后出谋划策,大军伐蜀又是钟会强攻蜀汉。无论智略还是谋划钟会的声望皆可与司马昭抗衡,匈奴五部对于钟会提出的计划甚是赞同,异族若是想在这神州大地上有所作为,治国为政是必须掌握的事情。可汉人仇视异族,异族又瞧不起汉人,匈奴夹在中间无法放弃塞外的盟友,又难以割舍钟会的雄心壮志,两难之下便显得碌碌无为只好保持沉默。
手下三派主张各异,钟会的威信和地位不足以镇住全局,似异族联军实则有利则合,无利则分,如此的联盟能与曹魏对抗数年,全赖钟会的军事才能以及异族的强悍战力。可即便如此,异族所占领的地域越来越小,可以获得财富也是越来越少,钟会的威信更是一落千丈。
河北之地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不少的部族都开始嚷嚷着返回塞外。魏军的坞堡无数,好似铜墙铁壁彼此呼应,异族吃过数次苦头便不再做出兵的打算。钟会和匈奴五部首领轮番游说各族团结坚持,收效却是甚微。这个时候没有利益,谁还为你流血|拼杀?
眼前摆在钟会面前的问题不是能否留住异族大军,而是自己何去何从。若是没有异族大军来回驰骋,钟会的洛阳早被曹魏的水军切断与北方的联系。魏军迟迟不敢动手,便是忌讳异族铁骑来去如风,战船虽然可以切断洛阳与河北的联系,却同样容易被异族的铁骑切断退路和偷袭。毕竟战船上携带的粮草有限,而长期的水上生活也不是魏军能够适应的。你一登岸人家铁骑眨眼间便到,跑都来不及,可不等岸补给消耗殆尽之后一样是灰溜溜的离开。除非异族没有足够的兵力,否则一切便是空谈。
因此,异族一旦撤军,钟会留在洛阳便是死地,可回到北方就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么?
钟会怅然,论才华自己不在当世任何一人之下,论谋略,自己只在姜维手下吃过亏。费尽心机,甘冒奇险使用了异族,却换来这般的下场。家人兄弟早就被满门抄斩,朋友同僚也视自己为祸乱天下的大罪人,不去北方,又能去哪里?
想来想去留在洛阳终究是死路一条,趁着现在异族大军还在牵着魏军,不如早过黄河去并州屯驻,待找到机会以自己的能力何愁搞不定这些未开化的异族呢?只要被这些人认同,以自己的智略大有希望统一塞外,回过头来中原之地还不是唾手可得?
要做就要做的决绝,洛阳重镇不能留给司马昭,可留给蜀人也是不妙。无论哪一方占据了洛阳,都大可以在洛阳屯重兵伺机北上攻打并州。自己虽然离开,可这天下名都决不能落在蜀汉或是曹魏的手里。曹魏固然和自己势同水火,然蜀汉对于自己的请援视而不见,又多次公告天下痛陈自己的罪行来收买人心,像刘禅,姜维这等心机之人对自己的仇恨并不亚于曹魏。
钟会思虑再三,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仿效董卓故事,一把火烧掉洛阳城,而洛阳的百姓财物尽数掠至并州。左右自己也是天下的大罪人,心中仁义礼德的束缚何不放开呢?除了像一名异族之人般的行事外,还有什么行径能得到异族的认同么?
洛阳再次陷入火海之中,数百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成群结队的被驱赶到河岸旁,由大小不一的数百艘战船运往对岸充实并州的各个城郡。无论你是名门世家,还是豪族富翁,或是贫穷百姓在钟会眼中毫无分别,所有的财产美女皆是被掠夺,可怜黄河岸边哀嚎遍野。那战船要护航,要运输物资,要运送兵力,余下的船只运送这数百万人非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而百姓露宿于河岸,无衣无食者大有人在,不过数日已然饿死十余万。活人与尸体生活在一起,这等悲惨境遇非是语言可以描述。
匈奴人率先回到了并州,虽然没有说什么,可心中对钟会的评价不由得低了再低。引异族入中原可以说为了雄图霸业,这是有志气抱负之辈,可如此虐待自己的同袍,如何指望这样的人将来好好对待匈奴人?将心比心,就算残杀若异族对待同袍也不会如此的残忍和无情。在塞外来说,人口就是宝贵的财富,只有为了争夺财富而厮杀,却没有为了虐待百姓而动武的。
匈奴人都是如此法,那些追随钟会的汉人更是悔怒交加。投靠钟会是迫不得已,是不想死,可心底但凡有一点良知之人,就无法容忍眼前的悲剧发生。无法容忍也无法宣泄,钟会的手段众人都是知道的,你图痛快死了,好啊,你还有家人朋友在啊。
生与死固然是自己的选择,可没有人愿意选择自己的家人朋友去死,若是愿意,早就在钟会叛国之时便死了,哪会活到现在呢?为钟会卖命,等于封死了自己回到魏国的一切后路,回不去也只能和钟会一条路走到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