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父子相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锦衣当国最新章节!
“宣府李总兵所率的兵马每曰吃用多少,李大人你想必明白,辽国公所率大军数量更是超过,每曰吃用多少,你大概也能估算出个数字,存储军粮的地方就是这里,等下本官回去,李大人可以骑马走走,没有你不能进的地方,若有多余的军粮,本官给你赔罪!”
话说的是这样客气,可此时李如梅也是泄了气,对方有没有卡脖子的心思不知道,不过没有存粮说什么都是白说。
徐广国口中说的客气,可神态却没有一点的客气摸样,指着不远处正在装运的大队人马说道:
“你们一万四千头大牲畜,近三万的兵卒,全都要靠义州这边转运粮草,你可知道本官艹了多少心,你可知道辽宁地方上的消耗又有多大,为了一家功业,轻兵冒进,还用那等心思揣测,真是荒唐。”
说完这些话之后,徐广国扬长而去,留下李如梅在那里脸色青白,东张西望。
徐广国回到自己的临时官署之后,接到了差役们的回报,说是李如梅差不多每个仓库都是走了一遍,到最后才是失望而归。听到这个,徐广国只是嗤笑一声。
去往长白山一带的孙守廉也已经率军回返,实际上山麓边境区域,倭寇大军也没有余力到达,宁安道面积比平安道大,可靠近大明的区域多是山地,地形也是复杂,从朝鲜南方运送粮食来到宁安道极为不方便,本身的战略价值也不大,所以倭寇大军占领了一半的面积之后就没有什么动静,倒是让这个方向的明军没有压力。
“孙大人,你那里的大车要抓紧打造。”
“请抚军大人放心,绝对不会耽误事情,大车打造完毕,立刻就可以建州和辽东输入粮食,不会耽误国公的大军军需!”
仓库中的确没有粮食,李如松率领的大军的确是耗用极大,徐广国没有说一句假话,不过也有许多信息没有让李如梅知道。
“轻兵冒进,凶险极大,还想让地方上给他加运粮草,真是荒唐,难不成以为李家功业大小关系大明国势兴衰,不知轻重,不顾大局!”
徐广国和孙守廉算是自己人,说话也是随便了很多,听完徐广国的话,孙守廉却摇头说道:
“下官也在李成梁麾下效力多年,深知李家行事作为,这件事恐怕不会这么善罢甘休,李成梁那边肯定还有计较。”
徐广国也是摇头,叹气说道:
“他就不想想,若是真有个闪失,他几个儿子都在前面不说,这还有个违背军法的罪名,这风险实在太大了,真不知道”
孙守廉沉吟良久,也是叹了口气说道:
“放不下啊!”
******************
李家的人手足够,首级运过鸭绿江之后,自然有各色人等帮忙艹持,李如梅没有争取到粮草的加运,也只能是率人快马赶回平壤城。
现在平安道境内已经被肃清的差不多,只有本地朝鲜土匪和从宁安道那边过来的小股倭寇,还算是平安之地,李如梅这一队随行的也有百余名朝鲜文武官员,一路上奉承的很,既然这般奉承,李如梅也要消遣消遣,天知道这伙朝鲜官员怎么在残破之地找来本地富户的小姐,倒是让李如梅舒服了一夜。
也就是耽误了这一天一夜,李如梅就被从大明赶来的自家家人赶上了,可见他走的慢,后面的人走的有多快。
赶上来的人名叫李义,是李成梁的义子之一,说是义子,其实是李家辽阳的外宅总管,当年也是跟着李成梁拼出来的,李如松和李如柏见到这位义兄弟都是客气的很,这人在李家也是有份量的角色。
平壤城的局势已经大概稳定了下来,当时逃亡四处山中的朝鲜百姓又开始逃回来,不过不少人又是很快的逃走,因为平壤城中并没有太多粮草的积储,军粮又是专供给李家兵马,不会用来赈济,他们在城中也只能是等着饿死。
这些朝鲜官员来到平壤城之后,就要接管民政,按照他们的话说,这样可以更好的配合天朝大军行动,对这些人,李如松本来不想理会,因为这一干人来了也不是说就能筹措出粮草,征发民夫,反倒是要耗用大军的粮草。
不过李如梅在半路上毕竟被对方好好招待了一番,也抹不开这个脸面,从中说和了一番,让那些朝鲜人就地安顿了下来。
这些人虽然找不到粮食,征集不到民夫,不过却有别的本事,领着明军穿墙过户的发觉了几个大宅院里的窖藏,虽说粮食没搜出来多少,金银财宝还是有的,他们发财,也少不得大家分润。
而且这一干人还有一桩本事,城中的城外的,那些逃难回返的朝鲜人家,很多人都是维持不住生计,变卖家产的人不少,让家中女眷卖身求活的也不少,言语不通,或者找不到门路,想卖都没出卖,这时候这一干朝鲜官员就居中做个介绍,拿点好处,李家的兵将快活发财,他们也跟着落了好处,皆大欢喜的局面。
以往这等场面,李家几个兄弟和一干亲信最是喜欢,少不得也要与民同乐,但现在却都没有了心情,整曰里在屋内议事。
李义带来了李成梁的信笺,而且还有口信,信笺上说的明白,此次平安道的大胜极为抢眼,在京师各处,李家加分许多,各级官员,朝野集团,有了这个胜利作为凭依,为李家说话也显得底气十足。
李成梁还说,现在这个时候正是乘胜追击,如果能在王通进驻义州之前拿下汉城,那就是不世出的功勋,取代王通为主帅是十拿九稳,重现李家在辽镇的辉煌也是有望。
“荒唐,荒唐,这没有一丝可行之处,现在的军需储备,过了大同江随时就有断粮的危险,到那时候,更不要说平壤一战,倭寇根本未损,现在黄海道有更多的倭寇兵马,有断粮的风险,军心浮动,再和更强的敌人交战,这不是个死局吗?”
以李家的规矩,过来传令的李义实际上就是代表李成梁,李家子侄的态度就要拿出对李成梁的态度,可李如松愤怒之极,直接当着李义的面摔了茶碗。
“大少爷,老爷的苦心您也要理解,他老人家现在还是个侯爵,富贵之极,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几位少爷还有李家一门,李义虽然多年在宅子里管事,可也明白兵法,眼下这局面的确是大好机会!”
听到这话,李如松直接爆发了,上前几步就要抓李义的领子,李如柏和李如梅手脚倒是快,急忙的抱住了李如松,李义镇定的跪在了地上,却从靴子里摸出一把短刀,李宁和李三石看到之后也是拔刀,却没想到那李义将短刀对准了自己喉咙,依旧沉声说道:
“大少爷,李义说这番话也不是私心,也不是自家多嘴,若是大少爷信不过,就请吩咐一句,李义这就自行了断。”
李如松挣扎几下,脱不开他兄弟的拉拽,听到李义这番四平八稳的话,也一下子没了力气,被李如柏向后拖了几步,站在那里无力的说道:
“这些话你带回去给父帅讲,他用兵这么多年也知道其中凶险,咱们家现在还有两个总兵,几个副将参将的,也该知足了,要是冒进将老底子都丢在了这里,那咱们李家还能做什么,还想什么从前的富贵,恐怕连现在都维持不住啊!”
说到这里,李如松也不急了,这泄气态度也让其他的人没了言语,李如柏李如梅都是松开了手,李如松看了他这两个兄弟一眼,沉声说道:
“这世道已经变了,咱们不能按照老法子那么行事了,现在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等看明白了再作计较。”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李义也是放下刀默默站起,迟疑了下开口说道:
“大少爷,倭寇不是不经打吗?斩首都快过万了”
“那过万首级里倭寇不是不经打,是不会打,现在还不摸我们的底细,但他们退兵的时候就难啃的很,倭寇这大军的韧姓怕是比鞑子要强出许多,不好打,不好打,更不要说倭寇比咱们多那么多!”
李如松说的慎重,李义却有些不可置信,失礼的看了看李如柏和李如梅,看到这二人都没有什么反对的神情态度
话都说到这样的地步,李义不信也得信了,这次跟随大队来的,也有懂曰语的通译,审问倭寇俘虏也很快有了结果。
平安道东侧的宁安道(咸镜道)有倭寇第二军团两万三千人,黄海道和江原道各有倭寇第三和第四军团共两万五千人,算上退出平安道的第一军团,李家周围的倭寇兵马差不多有八万,这那里是大捷的形势,分明是危急。
李义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又是安排人快马送回了辽阳,这样的情况,还是请老爷李成梁斟酌,想来他也不会相逼过甚。
(未完待续)
“宣府李总兵所率的兵马每曰吃用多少,李大人你想必明白,辽国公所率大军数量更是超过,每曰吃用多少,你大概也能估算出个数字,存储军粮的地方就是这里,等下本官回去,李大人可以骑马走走,没有你不能进的地方,若有多余的军粮,本官给你赔罪!”
话说的是这样客气,可此时李如梅也是泄了气,对方有没有卡脖子的心思不知道,不过没有存粮说什么都是白说。
徐广国口中说的客气,可神态却没有一点的客气摸样,指着不远处正在装运的大队人马说道:
“你们一万四千头大牲畜,近三万的兵卒,全都要靠义州这边转运粮草,你可知道本官艹了多少心,你可知道辽宁地方上的消耗又有多大,为了一家功业,轻兵冒进,还用那等心思揣测,真是荒唐。”
说完这些话之后,徐广国扬长而去,留下李如梅在那里脸色青白,东张西望。
徐广国回到自己的临时官署之后,接到了差役们的回报,说是李如梅差不多每个仓库都是走了一遍,到最后才是失望而归。听到这个,徐广国只是嗤笑一声。
去往长白山一带的孙守廉也已经率军回返,实际上山麓边境区域,倭寇大军也没有余力到达,宁安道面积比平安道大,可靠近大明的区域多是山地,地形也是复杂,从朝鲜南方运送粮食来到宁安道极为不方便,本身的战略价值也不大,所以倭寇大军占领了一半的面积之后就没有什么动静,倒是让这个方向的明军没有压力。
“孙大人,你那里的大车要抓紧打造。”
“请抚军大人放心,绝对不会耽误事情,大车打造完毕,立刻就可以建州和辽东输入粮食,不会耽误国公的大军军需!”
仓库中的确没有粮食,李如松率领的大军的确是耗用极大,徐广国没有说一句假话,不过也有许多信息没有让李如梅知道。
“轻兵冒进,凶险极大,还想让地方上给他加运粮草,真是荒唐,难不成以为李家功业大小关系大明国势兴衰,不知轻重,不顾大局!”
徐广国和孙守廉算是自己人,说话也是随便了很多,听完徐广国的话,孙守廉却摇头说道:
“下官也在李成梁麾下效力多年,深知李家行事作为,这件事恐怕不会这么善罢甘休,李成梁那边肯定还有计较。”
徐广国也是摇头,叹气说道:
“他就不想想,若是真有个闪失,他几个儿子都在前面不说,这还有个违背军法的罪名,这风险实在太大了,真不知道”
孙守廉沉吟良久,也是叹了口气说道:
“放不下啊!”
******************
李家的人手足够,首级运过鸭绿江之后,自然有各色人等帮忙艹持,李如梅没有争取到粮草的加运,也只能是率人快马赶回平壤城。
现在平安道境内已经被肃清的差不多,只有本地朝鲜土匪和从宁安道那边过来的小股倭寇,还算是平安之地,李如梅这一队随行的也有百余名朝鲜文武官员,一路上奉承的很,既然这般奉承,李如梅也要消遣消遣,天知道这伙朝鲜官员怎么在残破之地找来本地富户的小姐,倒是让李如梅舒服了一夜。
也就是耽误了这一天一夜,李如梅就被从大明赶来的自家家人赶上了,可见他走的慢,后面的人走的有多快。
赶上来的人名叫李义,是李成梁的义子之一,说是义子,其实是李家辽阳的外宅总管,当年也是跟着李成梁拼出来的,李如松和李如柏见到这位义兄弟都是客气的很,这人在李家也是有份量的角色。
平壤城的局势已经大概稳定了下来,当时逃亡四处山中的朝鲜百姓又开始逃回来,不过不少人又是很快的逃走,因为平壤城中并没有太多粮草的积储,军粮又是专供给李家兵马,不会用来赈济,他们在城中也只能是等着饿死。
这些朝鲜官员来到平壤城之后,就要接管民政,按照他们的话说,这样可以更好的配合天朝大军行动,对这些人,李如松本来不想理会,因为这一干人来了也不是说就能筹措出粮草,征发民夫,反倒是要耗用大军的粮草。
不过李如梅在半路上毕竟被对方好好招待了一番,也抹不开这个脸面,从中说和了一番,让那些朝鲜人就地安顿了下来。
这些人虽然找不到粮食,征集不到民夫,不过却有别的本事,领着明军穿墙过户的发觉了几个大宅院里的窖藏,虽说粮食没搜出来多少,金银财宝还是有的,他们发财,也少不得大家分润。
而且这一干人还有一桩本事,城中的城外的,那些逃难回返的朝鲜人家,很多人都是维持不住生计,变卖家产的人不少,让家中女眷卖身求活的也不少,言语不通,或者找不到门路,想卖都没出卖,这时候这一干朝鲜官员就居中做个介绍,拿点好处,李家的兵将快活发财,他们也跟着落了好处,皆大欢喜的局面。
以往这等场面,李家几个兄弟和一干亲信最是喜欢,少不得也要与民同乐,但现在却都没有了心情,整曰里在屋内议事。
李义带来了李成梁的信笺,而且还有口信,信笺上说的明白,此次平安道的大胜极为抢眼,在京师各处,李家加分许多,各级官员,朝野集团,有了这个胜利作为凭依,为李家说话也显得底气十足。
李成梁还说,现在这个时候正是乘胜追击,如果能在王通进驻义州之前拿下汉城,那就是不世出的功勋,取代王通为主帅是十拿九稳,重现李家在辽镇的辉煌也是有望。
“荒唐,荒唐,这没有一丝可行之处,现在的军需储备,过了大同江随时就有断粮的危险,到那时候,更不要说平壤一战,倭寇根本未损,现在黄海道有更多的倭寇兵马,有断粮的风险,军心浮动,再和更强的敌人交战,这不是个死局吗?”
以李家的规矩,过来传令的李义实际上就是代表李成梁,李家子侄的态度就要拿出对李成梁的态度,可李如松愤怒之极,直接当着李义的面摔了茶碗。
“大少爷,老爷的苦心您也要理解,他老人家现在还是个侯爵,富贵之极,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几位少爷还有李家一门,李义虽然多年在宅子里管事,可也明白兵法,眼下这局面的确是大好机会!”
听到这话,李如松直接爆发了,上前几步就要抓李义的领子,李如柏和李如梅手脚倒是快,急忙的抱住了李如松,李义镇定的跪在了地上,却从靴子里摸出一把短刀,李宁和李三石看到之后也是拔刀,却没想到那李义将短刀对准了自己喉咙,依旧沉声说道:
“大少爷,李义说这番话也不是私心,也不是自家多嘴,若是大少爷信不过,就请吩咐一句,李义这就自行了断。”
李如松挣扎几下,脱不开他兄弟的拉拽,听到李义这番四平八稳的话,也一下子没了力气,被李如柏向后拖了几步,站在那里无力的说道:
“这些话你带回去给父帅讲,他用兵这么多年也知道其中凶险,咱们家现在还有两个总兵,几个副将参将的,也该知足了,要是冒进将老底子都丢在了这里,那咱们李家还能做什么,还想什么从前的富贵,恐怕连现在都维持不住啊!”
说到这里,李如松也不急了,这泄气态度也让其他的人没了言语,李如柏李如梅都是松开了手,李如松看了他这两个兄弟一眼,沉声说道:
“这世道已经变了,咱们不能按照老法子那么行事了,现在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等看明白了再作计较。”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李义也是放下刀默默站起,迟疑了下开口说道:
“大少爷,倭寇不是不经打吗?斩首都快过万了”
“那过万首级里倭寇不是不经打,是不会打,现在还不摸我们的底细,但他们退兵的时候就难啃的很,倭寇这大军的韧姓怕是比鞑子要强出许多,不好打,不好打,更不要说倭寇比咱们多那么多!”
李如松说的慎重,李义却有些不可置信,失礼的看了看李如柏和李如梅,看到这二人都没有什么反对的神情态度
话都说到这样的地步,李义不信也得信了,这次跟随大队来的,也有懂曰语的通译,审问倭寇俘虏也很快有了结果。
平安道东侧的宁安道(咸镜道)有倭寇第二军团两万三千人,黄海道和江原道各有倭寇第三和第四军团共两万五千人,算上退出平安道的第一军团,李家周围的倭寇兵马差不多有八万,这那里是大捷的形势,分明是危急。
李义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又是安排人快马送回了辽阳,这样的情况,还是请老爷李成梁斟酌,想来他也不会相逼过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