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改错字)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反骨之人最新章节!
田家那边鸡飞狗跳闹得不可开交,古骜这几日,却一直留在承远殿中静静览书。承远殿中藏书浩瀚,古骜一时间沉浸其中,外事偕忘。
目所及处,是积案盈箱的竹简,它们是两百年前,四海流民乍起时各个郡县的郡志县志,记载了一个曾经强盛的王朝一步步被蚕食殆尽的过程。有些几经誊抄更新,但终是未改初述。
‘承远’二字,承前启后,慎终追远,内殿一直作为历代书院院首凿楹纳书之处,如今充栋汗牛,各种文篇数不胜数,虽然其中许多经过岁月侵蚀,已成断编残简,但是究竟能通过浩繁的卷帙缝隙之内,一窥当年那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世事。
此时的古骜,内心不断思索着山云子老师给他提出的问题:
“你心中海清何晏之天下是如何样貌?”
“文中所载,那时天下又是如何样样貌?”
“你若生在那时,将如何入世致志,实现你志之所愿?”
古骜已阅数日,在心中已条分缕晰地理顺了思路:
“我心中海清何晏的天下倒是简单,无非是黎庶安居乐业,天子垂拱而治,大臣清正为佐。”
“那时的天下,从文中所载亦可看出,国之命脉,早已腐朽不堪,若以寿视之,则已是垂垂老矣,病入膏肓。圣旨不出京城,各地监察御史形同虚设,卖官鬻爵成风,徭繁赋重,民不聊生。”
“老师所问前两个问题,我心里都是明明白白,或早就存之于心,或在这竹简中所记,亦甚清晰,三问之中,难就难在第三处。”
——“如果我生在那时,能如何救国于难,匡合天下于水火?”
古骜已冥思苦想数日,茶饭不思,览经阅卷,可却仍然不能得解:
“若我是地方大员,到了当地,却几乎无可为之功。那时候流民已起,多数田土都在大族之手,我若要收容流民,要靠大族,大族更强,最后还不是一样趁着天下之乱争夺神器?倒又战乱纷纷,涌现更多流民。若真为政一方,我除了结交大族外,根本无用武之地。想奖励耕织,可是地都在大族户下,爵位荐评也经年为其把持,我能做什么?只能看着它烂下去,腐朽下去罢了。”
“再说,就算那时我殚精竭虑地筹谋,能当上地方大员,凭我的出身,还不是大族掌中的泥人?我若丝毫有负于他们,他们立即便能参我下野。”
“若我是京中官员,我亦什么也做不了。机要之位都是大族盘中之肉,就算我侥幸能走到高位,若是于大族有些许损利之处,轻者贬官归乡,重者人头落地,不过日后史书上得一个好名声罢了,却是不能于当世救国于难,匡合天下于水火的。”
“若我为大族之长,身在世家,我倒是有可为之事,那便是在自家封地之中重耕织,广积粮,勤练部曲,剿灭流寇编为农奴,将他们都变成我治下之臣。不过史书中也的确是如此,各世家在乱世中纠集失地之农,广练私兵,于是此两百年来,朝代骤兴骤灭,生灵涂炭……这般看来,就算我生在世家,做了我该做之事,行了我该行之权,最后所得,也不外乎是如今这个结果。好一点的或名重天下,或身登大极,那又能如何?这样又谈何救国于难,匡合天下于水火?不过是一家一门之兴盛而已……”
“且哪怕身在天子的高位,以两百年前的形势来看,仍然难作,世家兼并土地甚多,赋税人户上却常常欺瞒朝廷,若只是这样也罢了,戎人又在北方犯边,朝廷不得不抽调庶农北上,败多胜少,又及天灾,内廷腐朽,最后天下饥饥,流寇遍地,世家倒是率兵来勤王,可勤王功劳最大的那一家,后来又当了新帝……
“再说退一步说,哪怕是那朝天子天纵英才,慧眼识人,以大将军守边而胜,朝廷也不过再苟延残踹几十年而已……于事何补?终究不还是通向这乱世?”
“如此看来,若生在此世,做官不行,从军也不行,甚至筹谋自己当皇帝也不行……”
古骜一连看了几日,都未曾找到山云子之前向他提问的“入世致志”之法。古骜这时候也第一次生出一种无能为力的悲戚之意:“难道那时的仁人志士,真的只能任凭宰割么?”
再继续顺简而阅,搜门索径,古骜发现,倒的确是有人研精竭虑地力图力挽倾颓,曾有位世家出生的皇帝,为了抗戎,将世家练部曲那一套照搬到了对抗戎人之戍边上,设立北军府,结果四十年余不到,其孙就被北军府的大将军夺了位。
还有那位享誉天下的太尉,虽然剿了匪乱,后来率军凯旋,可却将剿匪所得,全都带回本郡之中,就因为此事,其郡中后百年内,出了八个世家大族,而那位太尉所匡合的天下,也被其中一家在他死后三十年倾覆……
不仅如此,在这乱世之中,中原王朝屡被戎人破都,甚至出现了一朝连续被掳去了三位皇帝,最后无人继位的奇耻大辱,所以都城数次南迁,以避北戎刀兵之锋芒。
倒是当今秦王不拘古礼,立戎女为后,又立其子为太子,这才断绝了戎人北面侵扰。
可据说太子黄瞳褐发,母又早薨,益不得上喜,又整日戎衣骑射,沉溺于涉猎饮血,在宫中与戎人奴仆讲戎话不说汉话,天子深以为忌,几欲废者数焉。
古骜这几天看着这些郡县志,以前所学所思,从父亲古贲处所闻,几乎都如一条条穿珠的线,在脑中一条一条的连起来,可是越连起来,古骜却越感到千头万绪无能理,因为它就像一个编织的大网,将所有美好的理想,愿匡扶救世的期冀,都扼死在了一篇篇血写的时录中。
古骜这才知道,山云子让自己看的,并非其他,而正是从前直至今日,这两百年乱世的开端。
这两百年里,从未有人,结束这乱世……其中发生的一切,都像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环成死结,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每个竭力站到顶峰的世家都努力过,秉着欲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信心,却跌落不自量力的深渊污潭。
如今回首往事,哪家不是二三世而亡?
他们中纵使智勇俊逸、出类拔萃,却仍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成功地建立一个新生的安定帝国。却更像给一个已疾病缠身年迈者,不断输入青年的血液一样,虽能回光返照一时,可却仍然不可逆转地,从枝节开始,腐烂下去……
最明显之处便是世家……自从两百年前世庶分立以来,世家每况愈下。曾几何时,世家还承担收拢流民之责,与安定乱世勤王之义,如今经过了岁月百年的洗涤,不肖者玩物丧志,有志者又暗窃神器,连最初秉承的爱民与忠君也失去了。且又有怕遭新帝的忌讳,便狂放不羁惺惺作态者,闲不事事,奢靡无度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
究竟谁能破而后立?
究竟如何才能让天下涅槃重生?
古骜盯着书,就像痴了一般,嘴角也不禁挂起了苦笑,是啊,山云书院为什么研究兴亡成败之法?
难道不就是为解这乱世之局么?
难道不就是想打破这乱世之律,重归天下之清明?
想到这里的时候,古骜微微一怔……
他似乎明白了,为何山云子老师要让他从这里开始……
山云学院,便是深研如何结束这战乱,开启盛世的地方。
难怪山云书院将帅频出……
难怪秦王向山云子老师请教之后,便夺得了天下……
原来每任院首,正是研究此成败兴亡之集大成者……
古骜心下一凛,他终于明白山云子那三问,究竟是在问他什么了:
——这乱世究竟是从哪里开始?
——又如何结束这乱世?
这并不是考题,而是自己日后要学的纲目!
想到此处,古骜不禁再往下深虑了一层:既然如此,山云子老师又为何令我以流民乍起为时契,观察世事呢?
难道流民是此世的关窍?
流民可以一瞬间变成流寇,若遇雷霆,可以百万成军,如蝗虫过境;
若遇甘露,又化整为零,变成世家田中奴役。
这也是为何那位太尉身负盛名,享誉丹书了——因为肆虐七郡的匪乱被他一剿而灭,从此山云书院高屋建瓴,又添新瓦,对付流民流寇的兵法从此斐然成章。
自那以后,流寇一起,各郡自剿,速剿速清,从此便再也没有“大明天王”之类动荡天下的匪事发生了。
这方是那位太尉功绩所在。
只不过他用的手段过于刚猛,如今无田之人,仍是食不果腹。
饥肠辘辘者,总会置之死地而后生,蠢蠢欲动。
所以廖去疾才会说,想学剿匪……因为江衢郡深山中,也有流民之寇,廖去疾作为郡守长公子,如此说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但匪不在于剿,若在于剿,那位太尉早就扶正了天下,哪里还会有后面的战乱!
这个乱世的关窍……究竟在哪里呢?
古骜起身出殿,抬头一看,原来已经月上枝头,宛如倒钩。
夜凉如水,古骜顺着幽径,匆匆往山云子的竹舍赶去。山中雾邈,水露浸晚石,履下有湿滑之意,然古骜并无在意,仍然加快了脚步,一路行去。
停在了山云子的竹舍前,古骜略微喘气,平了平呼吸,他终于门前叩首拜道:“老师,深夜叨扰,学生只想知道,您问我的,究竟该如何解?学生愚笨,昼思夜想,实在不会……还请老师教我!”
说着古骜撩起袍子跪了下去。
半晌,只见一位小童打起帘子,山云子披着白袍,拄着拐杖,从竹舍内缓步走出,他看着古骜,一言不发,直到古骜再叩首问道:“求老师教我!”
山云子这才幽然叹息:“你起来。”
“是。”
古骜依言而立。
月色洒下清辉,如蒙霜于地,一时间只剩蝉鸣。
古骜急切地望着山云子,却见山云子微微一笑:“你不知,可为师亦不知啊……若知……”山云子顿了顿,声音更显苍老怆然: “秦王便早定了天下……”
“……”古骜一时间睁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山云子。只见老人在月色下的容颜,被惨白的月光勾勒出深刻的皱纹,那原本如羽化登仙的飘逸白须,如今垂于下颊,却更衬了沧桑……
古骜颤抖着嘴唇:“怎么会……老师……大德之人……”
山云子看着古骜,悠悠地道:“为师今日告诉你,你来这里,不是学如何成功,而是去学如何不做那些败者!
山云书院中卷轶浩繁,卷简中的每一笔,都是用前人以血写成……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绝于道……”
“……”深夜微风一过,古骜背后不禁微凉。是啊……自己适才在承远殿中看到的每一个字,哪个下面,没有埋着前人的尸骨?
山云子看着古骜,问道:“老夫如今只问你……你,愿意做下一个么?你,也要去试一试么?”
古骜微微启了唇,道:“……我愿意。”
山云子闻言闭上了眼睛,半晌才再睁开,只见他一挥衣袖,便作势转身入舍:“……好,明日辰时,来承远殿听我讲学。”
“是。”
听见了古骜的应声,又听见脚步声恭敬地退了几步后,回身远去,山云子这才侧首看着古骜离开背影,在暗夜中倚杖而立。
众人都说,自己自从秦王定天下起,就心灰意懒,他们都以为是秦王兵围山云书院所致,可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山云书院泣血燃竹两百余年,至今却仍无扶正天下之人!
自己的老师,亦是上任院首曾对他说过:
“风云际会,百年已过,时机将成,在你任上,也该出能安定天下之雄主了!”
他多少年夙兴夜寐,就是为了这样一句话,就是为了能以自己的智谋,安这纷乱定天下,救国与民,方才苦心孤诣周旋于世家之间……
如今山云书院被廖家蚕食已久,怕是自己百年之后,这里就要成为郡守的私产,可自己却还是未能完成老师的托付!
当年自己谆谆教诲,秦王虎狼之豺,于今居然也处处受世家掣肘!
“欲栽大木柱长天”难道是历代山云书院院首的一席空话么?!
山云子年岁将老,越发忧心如捣……
直到……
直到他看到这个古家孩子……
古骜的出现,让山云子又生出一丝希冀来……自己又何曾没有那往昔峥嵘年少?他也曾背着书袋,满怀着提壶济世的情怀,踏入山云书院……
可惜荏苒光阴,匆匆岁月,几乎将原本埋在心底的誓言封存殆尽;而如今,在初夏之月的一丝照耀下,它似乎又闪出了一道耀人的光辉……
古骜的背影,消失在小径尽头葱郁的林木中了,山云子这才拄着拐杖,缓缓地回身竹舍。
作者有话要说:卡文了,抱歉更的晚!
感谢定v的亲和扔地雷的亲:
包包尼雅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6 16:47:48
包包尼雅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6 17:05:07
徒河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10:31:39
徒河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17:39:46
金针姑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19:03:23
双宜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22:19:19
tksl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22:39:28
vivi616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8 10:01:23
shu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8 13:31:04
田家那边鸡飞狗跳闹得不可开交,古骜这几日,却一直留在承远殿中静静览书。承远殿中藏书浩瀚,古骜一时间沉浸其中,外事偕忘。
目所及处,是积案盈箱的竹简,它们是两百年前,四海流民乍起时各个郡县的郡志县志,记载了一个曾经强盛的王朝一步步被蚕食殆尽的过程。有些几经誊抄更新,但终是未改初述。
‘承远’二字,承前启后,慎终追远,内殿一直作为历代书院院首凿楹纳书之处,如今充栋汗牛,各种文篇数不胜数,虽然其中许多经过岁月侵蚀,已成断编残简,但是究竟能通过浩繁的卷帙缝隙之内,一窥当年那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世事。
此时的古骜,内心不断思索着山云子老师给他提出的问题:
“你心中海清何晏之天下是如何样貌?”
“文中所载,那时天下又是如何样样貌?”
“你若生在那时,将如何入世致志,实现你志之所愿?”
古骜已阅数日,在心中已条分缕晰地理顺了思路:
“我心中海清何晏的天下倒是简单,无非是黎庶安居乐业,天子垂拱而治,大臣清正为佐。”
“那时的天下,从文中所载亦可看出,国之命脉,早已腐朽不堪,若以寿视之,则已是垂垂老矣,病入膏肓。圣旨不出京城,各地监察御史形同虚设,卖官鬻爵成风,徭繁赋重,民不聊生。”
“老师所问前两个问题,我心里都是明明白白,或早就存之于心,或在这竹简中所记,亦甚清晰,三问之中,难就难在第三处。”
——“如果我生在那时,能如何救国于难,匡合天下于水火?”
古骜已冥思苦想数日,茶饭不思,览经阅卷,可却仍然不能得解:
“若我是地方大员,到了当地,却几乎无可为之功。那时候流民已起,多数田土都在大族之手,我若要收容流民,要靠大族,大族更强,最后还不是一样趁着天下之乱争夺神器?倒又战乱纷纷,涌现更多流民。若真为政一方,我除了结交大族外,根本无用武之地。想奖励耕织,可是地都在大族户下,爵位荐评也经年为其把持,我能做什么?只能看着它烂下去,腐朽下去罢了。”
“再说,就算那时我殚精竭虑地筹谋,能当上地方大员,凭我的出身,还不是大族掌中的泥人?我若丝毫有负于他们,他们立即便能参我下野。”
“若我是京中官员,我亦什么也做不了。机要之位都是大族盘中之肉,就算我侥幸能走到高位,若是于大族有些许损利之处,轻者贬官归乡,重者人头落地,不过日后史书上得一个好名声罢了,却是不能于当世救国于难,匡合天下于水火的。”
“若我为大族之长,身在世家,我倒是有可为之事,那便是在自家封地之中重耕织,广积粮,勤练部曲,剿灭流寇编为农奴,将他们都变成我治下之臣。不过史书中也的确是如此,各世家在乱世中纠集失地之农,广练私兵,于是此两百年来,朝代骤兴骤灭,生灵涂炭……这般看来,就算我生在世家,做了我该做之事,行了我该行之权,最后所得,也不外乎是如今这个结果。好一点的或名重天下,或身登大极,那又能如何?这样又谈何救国于难,匡合天下于水火?不过是一家一门之兴盛而已……”
“且哪怕身在天子的高位,以两百年前的形势来看,仍然难作,世家兼并土地甚多,赋税人户上却常常欺瞒朝廷,若只是这样也罢了,戎人又在北方犯边,朝廷不得不抽调庶农北上,败多胜少,又及天灾,内廷腐朽,最后天下饥饥,流寇遍地,世家倒是率兵来勤王,可勤王功劳最大的那一家,后来又当了新帝……
“再说退一步说,哪怕是那朝天子天纵英才,慧眼识人,以大将军守边而胜,朝廷也不过再苟延残踹几十年而已……于事何补?终究不还是通向这乱世?”
“如此看来,若生在此世,做官不行,从军也不行,甚至筹谋自己当皇帝也不行……”
古骜一连看了几日,都未曾找到山云子之前向他提问的“入世致志”之法。古骜这时候也第一次生出一种无能为力的悲戚之意:“难道那时的仁人志士,真的只能任凭宰割么?”
再继续顺简而阅,搜门索径,古骜发现,倒的确是有人研精竭虑地力图力挽倾颓,曾有位世家出生的皇帝,为了抗戎,将世家练部曲那一套照搬到了对抗戎人之戍边上,设立北军府,结果四十年余不到,其孙就被北军府的大将军夺了位。
还有那位享誉天下的太尉,虽然剿了匪乱,后来率军凯旋,可却将剿匪所得,全都带回本郡之中,就因为此事,其郡中后百年内,出了八个世家大族,而那位太尉所匡合的天下,也被其中一家在他死后三十年倾覆……
不仅如此,在这乱世之中,中原王朝屡被戎人破都,甚至出现了一朝连续被掳去了三位皇帝,最后无人继位的奇耻大辱,所以都城数次南迁,以避北戎刀兵之锋芒。
倒是当今秦王不拘古礼,立戎女为后,又立其子为太子,这才断绝了戎人北面侵扰。
可据说太子黄瞳褐发,母又早薨,益不得上喜,又整日戎衣骑射,沉溺于涉猎饮血,在宫中与戎人奴仆讲戎话不说汉话,天子深以为忌,几欲废者数焉。
古骜这几天看着这些郡县志,以前所学所思,从父亲古贲处所闻,几乎都如一条条穿珠的线,在脑中一条一条的连起来,可是越连起来,古骜却越感到千头万绪无能理,因为它就像一个编织的大网,将所有美好的理想,愿匡扶救世的期冀,都扼死在了一篇篇血写的时录中。
古骜这才知道,山云子让自己看的,并非其他,而正是从前直至今日,这两百年乱世的开端。
这两百年里,从未有人,结束这乱世……其中发生的一切,都像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环成死结,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每个竭力站到顶峰的世家都努力过,秉着欲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信心,却跌落不自量力的深渊污潭。
如今回首往事,哪家不是二三世而亡?
他们中纵使智勇俊逸、出类拔萃,却仍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成功地建立一个新生的安定帝国。却更像给一个已疾病缠身年迈者,不断输入青年的血液一样,虽能回光返照一时,可却仍然不可逆转地,从枝节开始,腐烂下去……
最明显之处便是世家……自从两百年前世庶分立以来,世家每况愈下。曾几何时,世家还承担收拢流民之责,与安定乱世勤王之义,如今经过了岁月百年的洗涤,不肖者玩物丧志,有志者又暗窃神器,连最初秉承的爱民与忠君也失去了。且又有怕遭新帝的忌讳,便狂放不羁惺惺作态者,闲不事事,奢靡无度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
究竟谁能破而后立?
究竟如何才能让天下涅槃重生?
古骜盯着书,就像痴了一般,嘴角也不禁挂起了苦笑,是啊,山云书院为什么研究兴亡成败之法?
难道不就是为解这乱世之局么?
难道不就是想打破这乱世之律,重归天下之清明?
想到这里的时候,古骜微微一怔……
他似乎明白了,为何山云子老师要让他从这里开始……
山云学院,便是深研如何结束这战乱,开启盛世的地方。
难怪山云书院将帅频出……
难怪秦王向山云子老师请教之后,便夺得了天下……
原来每任院首,正是研究此成败兴亡之集大成者……
古骜心下一凛,他终于明白山云子那三问,究竟是在问他什么了:
——这乱世究竟是从哪里开始?
——又如何结束这乱世?
这并不是考题,而是自己日后要学的纲目!
想到此处,古骜不禁再往下深虑了一层:既然如此,山云子老师又为何令我以流民乍起为时契,观察世事呢?
难道流民是此世的关窍?
流民可以一瞬间变成流寇,若遇雷霆,可以百万成军,如蝗虫过境;
若遇甘露,又化整为零,变成世家田中奴役。
这也是为何那位太尉身负盛名,享誉丹书了——因为肆虐七郡的匪乱被他一剿而灭,从此山云书院高屋建瓴,又添新瓦,对付流民流寇的兵法从此斐然成章。
自那以后,流寇一起,各郡自剿,速剿速清,从此便再也没有“大明天王”之类动荡天下的匪事发生了。
这方是那位太尉功绩所在。
只不过他用的手段过于刚猛,如今无田之人,仍是食不果腹。
饥肠辘辘者,总会置之死地而后生,蠢蠢欲动。
所以廖去疾才会说,想学剿匪……因为江衢郡深山中,也有流民之寇,廖去疾作为郡守长公子,如此说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但匪不在于剿,若在于剿,那位太尉早就扶正了天下,哪里还会有后面的战乱!
这个乱世的关窍……究竟在哪里呢?
古骜起身出殿,抬头一看,原来已经月上枝头,宛如倒钩。
夜凉如水,古骜顺着幽径,匆匆往山云子的竹舍赶去。山中雾邈,水露浸晚石,履下有湿滑之意,然古骜并无在意,仍然加快了脚步,一路行去。
停在了山云子的竹舍前,古骜略微喘气,平了平呼吸,他终于门前叩首拜道:“老师,深夜叨扰,学生只想知道,您问我的,究竟该如何解?学生愚笨,昼思夜想,实在不会……还请老师教我!”
说着古骜撩起袍子跪了下去。
半晌,只见一位小童打起帘子,山云子披着白袍,拄着拐杖,从竹舍内缓步走出,他看着古骜,一言不发,直到古骜再叩首问道:“求老师教我!”
山云子这才幽然叹息:“你起来。”
“是。”
古骜依言而立。
月色洒下清辉,如蒙霜于地,一时间只剩蝉鸣。
古骜急切地望着山云子,却见山云子微微一笑:“你不知,可为师亦不知啊……若知……”山云子顿了顿,声音更显苍老怆然: “秦王便早定了天下……”
“……”古骜一时间睁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山云子。只见老人在月色下的容颜,被惨白的月光勾勒出深刻的皱纹,那原本如羽化登仙的飘逸白须,如今垂于下颊,却更衬了沧桑……
古骜颤抖着嘴唇:“怎么会……老师……大德之人……”
山云子看着古骜,悠悠地道:“为师今日告诉你,你来这里,不是学如何成功,而是去学如何不做那些败者!
山云书院中卷轶浩繁,卷简中的每一笔,都是用前人以血写成……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绝于道……”
“……”深夜微风一过,古骜背后不禁微凉。是啊……自己适才在承远殿中看到的每一个字,哪个下面,没有埋着前人的尸骨?
山云子看着古骜,问道:“老夫如今只问你……你,愿意做下一个么?你,也要去试一试么?”
古骜微微启了唇,道:“……我愿意。”
山云子闻言闭上了眼睛,半晌才再睁开,只见他一挥衣袖,便作势转身入舍:“……好,明日辰时,来承远殿听我讲学。”
“是。”
听见了古骜的应声,又听见脚步声恭敬地退了几步后,回身远去,山云子这才侧首看着古骜离开背影,在暗夜中倚杖而立。
众人都说,自己自从秦王定天下起,就心灰意懒,他们都以为是秦王兵围山云书院所致,可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山云书院泣血燃竹两百余年,至今却仍无扶正天下之人!
自己的老师,亦是上任院首曾对他说过:
“风云际会,百年已过,时机将成,在你任上,也该出能安定天下之雄主了!”
他多少年夙兴夜寐,就是为了这样一句话,就是为了能以自己的智谋,安这纷乱定天下,救国与民,方才苦心孤诣周旋于世家之间……
如今山云书院被廖家蚕食已久,怕是自己百年之后,这里就要成为郡守的私产,可自己却还是未能完成老师的托付!
当年自己谆谆教诲,秦王虎狼之豺,于今居然也处处受世家掣肘!
“欲栽大木柱长天”难道是历代山云书院院首的一席空话么?!
山云子年岁将老,越发忧心如捣……
直到……
直到他看到这个古家孩子……
古骜的出现,让山云子又生出一丝希冀来……自己又何曾没有那往昔峥嵘年少?他也曾背着书袋,满怀着提壶济世的情怀,踏入山云书院……
可惜荏苒光阴,匆匆岁月,几乎将原本埋在心底的誓言封存殆尽;而如今,在初夏之月的一丝照耀下,它似乎又闪出了一道耀人的光辉……
古骜的背影,消失在小径尽头葱郁的林木中了,山云子这才拄着拐杖,缓缓地回身竹舍。
作者有话要说:卡文了,抱歉更的晚!
感谢定v的亲和扔地雷的亲:
包包尼雅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6 16:47:48
包包尼雅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6 17:05:07
徒河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10:31:39
徒河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17:39:46
金针姑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19:03:23
双宜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22:19:19
tksl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7 22:39:28
vivi616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8 10:01:23
shu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0-08 13: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