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顺势而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史上最牛驸马爷最新章节!
等到打下扬州的时候,王伦已经有了三万人马,就连一直追他的付永吉都不敢追了,他们沿途开仓济贫,受到了贫苦农民的热烈欢迎。
更让人担心的是,王伦在扬州停了三曰,居然趁着这三天的功夫来了一个精兵简政,把三万士兵去掉近七成,只留五千人,转道又杀入江淮一带!
人虽然只有五千,但是正因为他的人少了,行动起来更是方便,军粮筹集也更是容易。
太监念完战报,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包括范仲淹在内,他们都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太小看王伦了!
王伦根本没有想过先打下什么地方来称王称霸,他看很清楚,大宋还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自己的江山,所以现在还不是称王称霸的时候。他首先做的是各地点火!先把火点起来,让你宋朝一个个来灭,等到你精力耗尽的时候,才是王伦的机会。
仁宗见没有人吭声,有些气恼:“诸位爱卿!我想问你们一句,现在文彦博在哪里!”
文彦博还在山东,他还在山东剿灭王伦,可是王伦已经到了江淮一带。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好笑的笑话。
庞吉这时候往前迈了一步:“万岁,老臣有一议,可否派人前去江淮,招安王伦。那些流民本是为了口粮而造反,我们按照军队编制给其口粮,当能安其心。”
仁宗犹豫了一下,陈元知道,这仁宗一犹豫就是动心了。自己这位老丈人耳根子软,如果再有大臣附和的话,那么他很可能被说动。
陈元很想保住王伦的姓命,但是绝对不是这样的方式!
他急忙上前一步:“万岁,微臣以为,王伦虽然遁走江淮,可是难成大气!我们只需要一方面安抚他路过地域的流民,一方面封锁消息,以防止更大的爆乱发生,再令文彦博大人紧追其后,同时斩杀那些开城迎敌的地方长官,令各地据城死守,王伦必破!”
夏竦站了出来:“万岁,陈世美所言有理,老臣附议。”
文彦博是他的学生,他没有理由不附议。
庞吉这个时候说道:“万岁,现在流民的问题相当严重,不能再让王伦闹下去了,否则如果出了大乱子,事情可就不好处理了。”
陈元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就是因为要震慑其他的人,才更要把王伦击败!让所有想造反的都知道,对抗的皇上,只有死路一条!臣认为,如果王伦主动投降,我们可以放他一条生路,但是现在,绝对不能去招安!”
仁宗听后冲庞吉一挥手,这个意思是让庞吉退下去了,庞吉退下去的时候,一道恶毒的眼神射向陈元!
这眼神比他看着其他大臣的目光都要恶毒许多,因为在他和陈元这一次的争执中,仁宗偏袒了陈元,这对庞吉来说不是事情对错的问题,而是自己在仁宗心中的位置,受到了挑战!
仁宗眼睛看着陈元:“朕觉得陈世美说的颇有道理,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说的?”
仁宗都说道理了,庞吉还能说什么?没有他和夏竦带头,这项决议很快通过。
陈元这时候忽然回头看了司马光一眼,脸上微微笑了一下,司马光只觉得陈元的笑容让他感觉到一阵心惊,却并没有意会到其中的意思,正在揣摩的时候,陈元转头对仁宗说道:“皇上,微臣以为那王伦乃是流窜作乱,若是文彦博大人事事回报,当是贻误军机,于剿灭王伦颇为不利。”
他话说出口的时候,夏竦忽然心中暗暗叫道糟糕!
这陈元是要在这个时候提出修改军制了!范仲淹变法中就有强军之策,夏竦从一开始就在反对。新军虽然已经打造,但是那军制还是沿袭从前,陈元带着新军去党项拥有临阵决断的权利,完全是仁宗特批的。
陈元已经用新军的战绩向所有证明了,如果给将军们更大的权利,宋军能打赢任何看起来强大的敌人!文彦博指挥的可不是新军,这个时候如果连文彦博都破例可以拥有指挥权,不用向朝廷汇报的话,那军制的修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是夏竦现在偏偏不能反对,原因很简单,文彦博是他的门生,是他举荐的,他也非常希望文彦博能打赢这一仗。
庞吉也马上意识了过来,正想着自己该说什么的时候,欧阳修反应极快的往前上了一步:“万岁,陈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微臣以为,当改变军制,让统军之人有临阵决断的权利。”
范仲淹,韩琦,富弼,宋祁,一个个的站了出来附议。庞吉看看夏竦没有说话的意思,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说也没用了。
修改军制,就作为的变法的第一个内容,正式被提上议程,而且是必须马上做出决定。
司马光在后面一言不发,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今天自己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就让对手摘取了第一个胜利的果实!
陈世美挑了一个很合适的时机,他在所有人都觉得必须要变的时候提出了改变!甚至司马光自己都明白,如果不给文彦博想往哪里追就往哪里追的权利,根本不可能逮住那个想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跑的王伦。
而且,陈元没有涉及到其他的事情,比如官员升迁,比如均公田,连提都没有提起。
庞吉说这个陈世美很厉害,昨天司马光还没有感觉出来,今天,他终于知道了。
不过在司马光看来军制的改革有一个很大的阻力,那就是在于那些武人的身份。赵光义因为没有他哥哥的那种本事,无法控制住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所有选择了整个士大夫集团来压制武将,仁宗就不担心武将的桀骜么?士大夫们甘愿失去对武将的控制么?
司马光没有说话,他想看着陈元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军队的改革主要就是依照范仲淹的政策来的,把宋朝的百万大军精简,留下精兵三十万即可。
剩下的人可不是让他一下就回家了,而是仿照三国时期的屯田兵,转为二线士兵,在固定的地方安营扎寨,平时务农,修筑水利和道路,农闲的时候训练,每年两个月。
等到打仗了,他们作为后备部队听从调遣,并且在战争突发的时候负责守卫自己的家乡。
这七十多万人自己养活自己,虽然战斗力将下降一些,但是大宋可以节省出很大的资金来来打造那三十万人的职业士兵。这保证了剩下的三十万人可以全部按照新军的装备完成换装。
关于将领的问题,范仲淹提出任用专门的将军练训练那些士兵,以改变以前那种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陈元还提出了让仁宗选派文职官员,长期入驻那些千人以上的部队,担任监军一职位。平时协助那些武将共同管理部队,不得插手训练。有战争的时候负责监督武将的忠诚,关于作战这方面,只能提出建议,不能剥夺武将的决定权。
并且监军要轮流调动,每两年或者三年调动一次,拥有直接向仁宗奏本的权利。
以前的监军都是打仗以后皇上临时委派,像这种文官长期入驻的现象是从来没有的。
这是陈元仿效曰后的政委一职位想的办法,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反正毛老头用这套办法控制了部队,而且保存了部队的战斗力,最终把全副美式装备的老蒋给打跑了,想来是错不了的。
仁宗对这个提议也是很感兴趣,因为那些士大夫是宋朝现有政策的受益者,让他们长期入住军队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武将不会生出异心。
就像司马光想的一样,军制已经要改变了,但是那些士大夫真的甘心放弃长时间在武将面前的优势地位么?就算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欧阳修其实内心都有些对武将的担心。
陈元的方法无疑是给所有人找一个定心剂,以后他们还能控制住武将,这在庞吉和夏竦看来,已经是无法阻止军制改革之后最佳的方案了。
司马光不禁又把目光投向陈元,现在他真的有些佩服这个驸马爷。
陈元忽然又冲他笑了一下,让司马光更佩服的还在后面,他继续说道:“万岁,微臣以为,若是在千人以上的部队都派驻监军,三十万部队共需要各级监军四百到五百人之间,同时那些边防要塞的二线部队也要有监军长期驻守,粗略算计一下,总共缺少文职官员大概在一千两百人左右。”
当陈元提出人手的时候,夏竦马上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上前一步说道:“万岁,微臣以为每年科考的学子过千,只要从那些学子中挑选合适之人即可。”
陈元笑了:“太尉大人,下官倒是认为,皇上派去监军的人,应该能保证足够的忠诚,并且有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些学子只是读了一些书本而已,遇到事情的时候毫无经验可谈,实在不足以委以重任。”
仁宗听的点头:“嗯,世美说的很有道理,那从哪里抽调人手合适?”
陈元说道:“可以从各州郡抽调人手,入驻地方作为监军。微臣建议,凡是愿意去军队做监军的士大夫,皇上可以给其再发一份军饷。同时若是部队立战功,他们也同样受到嘉奖。”
话说道这里的时候,司马光的眼睛闪亮的看着陈元,他很明白,若是这一千多个士大夫真的进入了军队,靠着军功升官的话,那么从今以后,他们就是连接士大夫和军队之间的一座桥梁。
通过这些人,可以很好的协调好军功阶层和士大夫阶层之间的矛盾。同时,陈元的这个提议也为后面的下一个变法做了铺垫,官员的升迁!
一千多个人被抽入军队之中做事,这就注定了大宋多出了一千多个位置,按照一个县五十个文职人员来算,这一下等于是让七八个州完成了对冗员的裁减。
司马光发现,这个办法真的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果陈元真的能把那些士大夫全部安排好,不像范仲淹那样让很多人直接下岗的话,他能接受。
他的嘴角微微笑了一下,往前一站,站在那些主张新政的人后面说了一句:“万岁,微臣附议。”
(未完待续)
等到打下扬州的时候,王伦已经有了三万人马,就连一直追他的付永吉都不敢追了,他们沿途开仓济贫,受到了贫苦农民的热烈欢迎。
更让人担心的是,王伦在扬州停了三曰,居然趁着这三天的功夫来了一个精兵简政,把三万士兵去掉近七成,只留五千人,转道又杀入江淮一带!
人虽然只有五千,但是正因为他的人少了,行动起来更是方便,军粮筹集也更是容易。
太监念完战报,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包括范仲淹在内,他们都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太小看王伦了!
王伦根本没有想过先打下什么地方来称王称霸,他看很清楚,大宋还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自己的江山,所以现在还不是称王称霸的时候。他首先做的是各地点火!先把火点起来,让你宋朝一个个来灭,等到你精力耗尽的时候,才是王伦的机会。
仁宗见没有人吭声,有些气恼:“诸位爱卿!我想问你们一句,现在文彦博在哪里!”
文彦博还在山东,他还在山东剿灭王伦,可是王伦已经到了江淮一带。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好笑的笑话。
庞吉这时候往前迈了一步:“万岁,老臣有一议,可否派人前去江淮,招安王伦。那些流民本是为了口粮而造反,我们按照军队编制给其口粮,当能安其心。”
仁宗犹豫了一下,陈元知道,这仁宗一犹豫就是动心了。自己这位老丈人耳根子软,如果再有大臣附和的话,那么他很可能被说动。
陈元很想保住王伦的姓命,但是绝对不是这样的方式!
他急忙上前一步:“万岁,微臣以为,王伦虽然遁走江淮,可是难成大气!我们只需要一方面安抚他路过地域的流民,一方面封锁消息,以防止更大的爆乱发生,再令文彦博大人紧追其后,同时斩杀那些开城迎敌的地方长官,令各地据城死守,王伦必破!”
夏竦站了出来:“万岁,陈世美所言有理,老臣附议。”
文彦博是他的学生,他没有理由不附议。
庞吉这个时候说道:“万岁,现在流民的问题相当严重,不能再让王伦闹下去了,否则如果出了大乱子,事情可就不好处理了。”
陈元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就是因为要震慑其他的人,才更要把王伦击败!让所有想造反的都知道,对抗的皇上,只有死路一条!臣认为,如果王伦主动投降,我们可以放他一条生路,但是现在,绝对不能去招安!”
仁宗听后冲庞吉一挥手,这个意思是让庞吉退下去了,庞吉退下去的时候,一道恶毒的眼神射向陈元!
这眼神比他看着其他大臣的目光都要恶毒许多,因为在他和陈元这一次的争执中,仁宗偏袒了陈元,这对庞吉来说不是事情对错的问题,而是自己在仁宗心中的位置,受到了挑战!
仁宗眼睛看着陈元:“朕觉得陈世美说的颇有道理,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说的?”
仁宗都说道理了,庞吉还能说什么?没有他和夏竦带头,这项决议很快通过。
陈元这时候忽然回头看了司马光一眼,脸上微微笑了一下,司马光只觉得陈元的笑容让他感觉到一阵心惊,却并没有意会到其中的意思,正在揣摩的时候,陈元转头对仁宗说道:“皇上,微臣以为那王伦乃是流窜作乱,若是文彦博大人事事回报,当是贻误军机,于剿灭王伦颇为不利。”
他话说出口的时候,夏竦忽然心中暗暗叫道糟糕!
这陈元是要在这个时候提出修改军制了!范仲淹变法中就有强军之策,夏竦从一开始就在反对。新军虽然已经打造,但是那军制还是沿袭从前,陈元带着新军去党项拥有临阵决断的权利,完全是仁宗特批的。
陈元已经用新军的战绩向所有证明了,如果给将军们更大的权利,宋军能打赢任何看起来强大的敌人!文彦博指挥的可不是新军,这个时候如果连文彦博都破例可以拥有指挥权,不用向朝廷汇报的话,那军制的修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是夏竦现在偏偏不能反对,原因很简单,文彦博是他的门生,是他举荐的,他也非常希望文彦博能打赢这一仗。
庞吉也马上意识了过来,正想着自己该说什么的时候,欧阳修反应极快的往前上了一步:“万岁,陈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微臣以为,当改变军制,让统军之人有临阵决断的权利。”
范仲淹,韩琦,富弼,宋祁,一个个的站了出来附议。庞吉看看夏竦没有说话的意思,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说也没用了。
修改军制,就作为的变法的第一个内容,正式被提上议程,而且是必须马上做出决定。
司马光在后面一言不发,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今天自己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就让对手摘取了第一个胜利的果实!
陈世美挑了一个很合适的时机,他在所有人都觉得必须要变的时候提出了改变!甚至司马光自己都明白,如果不给文彦博想往哪里追就往哪里追的权利,根本不可能逮住那个想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跑的王伦。
而且,陈元没有涉及到其他的事情,比如官员升迁,比如均公田,连提都没有提起。
庞吉说这个陈世美很厉害,昨天司马光还没有感觉出来,今天,他终于知道了。
不过在司马光看来军制的改革有一个很大的阻力,那就是在于那些武人的身份。赵光义因为没有他哥哥的那种本事,无法控制住那些桀骜不驯的武将,所有选择了整个士大夫集团来压制武将,仁宗就不担心武将的桀骜么?士大夫们甘愿失去对武将的控制么?
司马光没有说话,他想看着陈元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军队的改革主要就是依照范仲淹的政策来的,把宋朝的百万大军精简,留下精兵三十万即可。
剩下的人可不是让他一下就回家了,而是仿照三国时期的屯田兵,转为二线士兵,在固定的地方安营扎寨,平时务农,修筑水利和道路,农闲的时候训练,每年两个月。
等到打仗了,他们作为后备部队听从调遣,并且在战争突发的时候负责守卫自己的家乡。
这七十多万人自己养活自己,虽然战斗力将下降一些,但是大宋可以节省出很大的资金来来打造那三十万人的职业士兵。这保证了剩下的三十万人可以全部按照新军的装备完成换装。
关于将领的问题,范仲淹提出任用专门的将军练训练那些士兵,以改变以前那种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陈元还提出了让仁宗选派文职官员,长期入驻那些千人以上的部队,担任监军一职位。平时协助那些武将共同管理部队,不得插手训练。有战争的时候负责监督武将的忠诚,关于作战这方面,只能提出建议,不能剥夺武将的决定权。
并且监军要轮流调动,每两年或者三年调动一次,拥有直接向仁宗奏本的权利。
以前的监军都是打仗以后皇上临时委派,像这种文官长期入驻的现象是从来没有的。
这是陈元仿效曰后的政委一职位想的办法,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反正毛老头用这套办法控制了部队,而且保存了部队的战斗力,最终把全副美式装备的老蒋给打跑了,想来是错不了的。
仁宗对这个提议也是很感兴趣,因为那些士大夫是宋朝现有政策的受益者,让他们长期入住军队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武将不会生出异心。
就像司马光想的一样,军制已经要改变了,但是那些士大夫真的甘心放弃长时间在武将面前的优势地位么?就算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欧阳修其实内心都有些对武将的担心。
陈元的方法无疑是给所有人找一个定心剂,以后他们还能控制住武将,这在庞吉和夏竦看来,已经是无法阻止军制改革之后最佳的方案了。
司马光不禁又把目光投向陈元,现在他真的有些佩服这个驸马爷。
陈元忽然又冲他笑了一下,让司马光更佩服的还在后面,他继续说道:“万岁,微臣以为,若是在千人以上的部队都派驻监军,三十万部队共需要各级监军四百到五百人之间,同时那些边防要塞的二线部队也要有监军长期驻守,粗略算计一下,总共缺少文职官员大概在一千两百人左右。”
当陈元提出人手的时候,夏竦马上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上前一步说道:“万岁,微臣以为每年科考的学子过千,只要从那些学子中挑选合适之人即可。”
陈元笑了:“太尉大人,下官倒是认为,皇上派去监军的人,应该能保证足够的忠诚,并且有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些学子只是读了一些书本而已,遇到事情的时候毫无经验可谈,实在不足以委以重任。”
仁宗听的点头:“嗯,世美说的很有道理,那从哪里抽调人手合适?”
陈元说道:“可以从各州郡抽调人手,入驻地方作为监军。微臣建议,凡是愿意去军队做监军的士大夫,皇上可以给其再发一份军饷。同时若是部队立战功,他们也同样受到嘉奖。”
话说道这里的时候,司马光的眼睛闪亮的看着陈元,他很明白,若是这一千多个士大夫真的进入了军队,靠着军功升官的话,那么从今以后,他们就是连接士大夫和军队之间的一座桥梁。
通过这些人,可以很好的协调好军功阶层和士大夫阶层之间的矛盾。同时,陈元的这个提议也为后面的下一个变法做了铺垫,官员的升迁!
一千多个人被抽入军队之中做事,这就注定了大宋多出了一千多个位置,按照一个县五十个文职人员来算,这一下等于是让七八个州完成了对冗员的裁减。
司马光发现,这个办法真的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果陈元真的能把那些士大夫全部安排好,不像范仲淹那样让很多人直接下岗的话,他能接受。
他的嘴角微微笑了一下,往前一站,站在那些主张新政的人后面说了一句:“万岁,微臣附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