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议新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陛下这新军的军资从哪里出?”孙承宗想了想,接着道。
“朕自己出,不准备走户部。”杨改革很干脆。
“陛下,这好倒是好,不过若是一千两千还好,如果一万两万,十万八万,那陛下如何负担得起?恐怕也非是个长久之计啊!”孙承宗提醒道。
对于孙承宗的提醒,杨改革是门清的,这不,第一手就是要在魏案中大捞一把钱,再就是准备拍卖家当,有了这两样的起头,加上自己原来哥哥皇帝留下给自己的几百万两,应该能够支撑到第一波新军练出来了。等新军练出来了,自己就有了枪杆子了,干什么事也就不用怕了。
“多谢孙师傅提醒,不过朕已经有了对策,孙师傅就不用担心了。至少现在支持一两万新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杨改革道。
“敢问陛下准备练多少新军?”孙承宗认真的问道。
“朕准备先招募一些,人数不过两千,朕准备以他们为基本,以后将来新兵交又由他们带出来,这样就可以形成老兵带新兵的传统。”
孙承宗想了一会,道:“陛下,这恐怕有些不妥,陛下的新军第一批几乎是从同一个地方聚集的,这样一来,曰后打了胜仗,升迁是必定的,曰后的将门那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比较危险了……”孙承宗的话没说完,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就是曰后新军必然立功,新军高层必然会是同一个地方的,这样的军队皇帝如果作为依靠,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串通。那样皇帝就悲剧了。防范未然说的就是这个。
“这……,孙师傅,说得极是,这朕知掉,朕还有一项举措,朕准备招天下舍人进京,做朕的侍从。也用新的方法训练他们,让他们参杂在新军当中,孙师傅看如何?”
“招天下舍人进京!”孙承宗的声音陡然提高几个档次。这个主意有些疯狂,却也实在是妙。
孙承宗道:“陛下,这真的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这样一来,陛下的新式训练方法必定很快传遍全国,将来如果有不测之事发生,有这些舍人在陛下身边,天下的军将们必定会更加忠心的,等将来这些舍人们回去做了千户、指挥,必然会紧跟陛下的身边,这样天下的军队都会归心于陛下,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主意。”
(舍人:这里指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例如卫所指挥使,千户们,他们大多是世袭的,他们会在儿子当中选一个继承自己,一般都是长子,他们就称为舍人,等他们死了或者退休了,舍人就会是新的指挥使和千户。)
孙承宗那张老脸上的皱纹已经全舒展开了,这么看来,皇帝陛下还是有些智慧的,并不是传言中的的傻缺。
看着孙承宗走了出去,杨改革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军事这一头总算是有了着落了,心想着,崇祯二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自己训练新军时间从理论上来说还算充足,半年一期的训练速度,至少能训练三批出来。第一批两千人左右,第二批就可以扩充到七八千的样子,等到第三批的时候,大约可以扩充到两到四万的样子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心里又安定了下来。
但是又想到这作战的武器,想到那种会炸膛的火枪,杨改革就觉得脑门上被压了一盘磨。头疼。看样子自己还得找个机会到军械所去看看,适当的改革一下军械所,不然自己的新军没被打败,先就被自己的火枪打败了。除了火枪还要有大炮,对了,还要有手榴弹,地雷,自己既然穿越过来,怎么能少得了这些东西呢?想到这里,杨改革又是一阵高兴。
“大伴,制造火器归那个地方管?今天朕想去看看火器了。”杨改革高兴得很,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了火枪,就准备到造火枪的地方去看看。
“回陛下,这制造火器有军器局和兵仗局两处地方。”王承恩当了多年的太监,对这方面自然熟悉得很。
“有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回陛下,军器局归工部管,兵仗局是内八局之一,归内廷统管,两者都能造火器,但是要说区别,还是兵仗局强些。”
“哦,还有这些分法?”杨改革才认识到,这内外廷不是白叫的,外廷有的东西,一般内廷都要有,而且还要比外廷更厉害些,难怪这明朝的太监和文臣斗得不亦乐乎。文臣视太监宦官为死敌。
“那今天就去兵仗局看看吧。”
这兵仗局是皇家兵工厂,负责指导武器,火药,盔甲等等。当然是要设在皇城,至于紫禁城,那是不可能的,除非皇帝想坐土飞机。明朝不知名的爆炸就发生了很多次。
其实这兵仗局离紫禁城也没多远,也就两三公里的样子。七拐八拐,很快就到了兵仗局。兵仗局是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中之一。有兵仗局掌印太监和提督军器库太监各一名。他们才是正儿八经的太监。
对于皇帝忽然驾临兵仗局,兵仗局的掌印太监富明德(胡扯的一名)那是一点准备没有。心里惶惶不安。最近的魏逆案牵扯似乎越来越大了,不知道是不是要针对自己。
“奴婢富明德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富明德后面还跟了一大群的人,看样子都是兵仗局的大大小小的头头。
“免礼,都平身吧。”
“谢陛下恩典。”
杨改革笑而不语,平身都还是恩典,看来这帮子人是磕头磕得瘾了。
兵仗局的大小头头们都站了起来。
“富明德?,你就介绍介绍兵仗局的情况吧。”杨改革听王承恩提起过这八局之一的掌印太监,知道这兵仗局最大的头目就是这掌印太监,所以对他的名字有点印象。
“回陛下,这兵仗局负责掌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军用器械和宫中零用的铁锁、针剪及法事所用钟鼓等,另外还有火器,下辖火药司。”富明德对自己份内的事那是一个门清,干到这个位置的人多少有点本事,不光光靠拍马屁,京城里几万太监不是摆设,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哦,是吗?那就看看火器吧。”
“奴婢明白,陛下请。”富明德谈到业务上的东西,也就逐渐摆脱刚才的紧张了。
……
“陛下,这就是鸟铳,前端有准心,后面有照门,用于瞄准,灌入火药,压实,然后再装弹,再装门药,再盖火门,再装火绳,这样就准备完成了,待射击的时候,打开火门,扣动扳机发射。”富明德一边解说一边用手比划手中的鸟铳。将整个鸟铳的发射步骤详细的解释出来。
“这,似乎太繁琐了点吧。”杨改革实在是为这种繁琐的艹作步骤感到惊讶,这样还要打仗?一分钟恐怕都打不了两发吧。
“回陛下,这已经比以前的火枪简单好用多了,以前的火绳枪更加的繁琐,威力也不如现在的大……”对于武器,这个富明德倒是门清。讲解的头头是道。
“哦,是吗?那这种武器装备的多吗?是我大明朝的主战装备吗?”杨改革点点头,知道这恐怕就是火枪的进化史了。也知道,这个时期的火枪兵,那是需要勇气的,首先要不惧怕自己手中的火枪炸膛,另外还要面对如潮水一般冲来的敌人毫无感觉,只有达到这两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火枪兵。
“回陛下,这种枪我大明朝装备的最多了,在嘉靖爷三十七年(1558年)就制了一批,大约有一万支,现在我大明朝基本都装备它呢。”边说富明德还边朝天上作了个揖。
“一万只?你没说错吧?怎么会这样多?”杨改革的预想里,制作一批有个一两千支就算是明朝的国力强盛的表现了,没想到一造了一万只。
“回陛下,奴婢怎么可能记错,确实有一万只,这是记录在案的。不会少。”富明德很肯定的说。
杨改革对明朝的军事制造业有了新的认识。说到:“那你说说他的制造成本和过程吧。”杨改革有点迫切的想知道这枪的成本和过程了,要是不贵,自己就可以先造一些鸟铳,当作教学武器,慢慢的改进出燧发枪就好了。
“回陛下,好的。这鸟铳呢,选用十斤的粗铁,炼出一斤的精铁,用这种精铁卷出一大一小两只管。然后用大管包住小管,两管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出内壁光滑的铳管,铳管钻成之后再于前端装准心,后端装照门。铳管尾部内壁刻有阴螺纹,以螺钉旋入旋出,旋入时起闭气作用,旋出后便于清刷铳内壁,后部有药室,开有火门,并装火门盖,这铳管基本就制作完成了,然后在致密坚硬的铳床上。铳床后部连接弯形枪托,铳床上安龙头形扳机……”富明德的解说很完整,也很卖力。仿佛一堆生铁就这样在他手中变成了一只崭新的鸟铳。
不过杨改革还是打断了他的话:“什么,你说坚硬致密的铳床?这是个什么东西啊?”杨改革心里猛的被“震惊”了,铳床,难道还是早期的车床?那样的话,这明朝的科技就是在是太逆天了。
“回陛下,就是铳床啊!”富明德莫名其妙,怎么陛下听了这东西会这样吃惊。
“走,带朕去看看。”杨改革已经迫不及待了,一心想看看这明朝的“车床”。
眼前这块稍微有点弯曲的木头就是富明德口中的铳床。
“这就是你说的铳床?”杨改革扬了扬手里的那块木头
“回陛下,这确实就是铳床。”富明德小心翼翼的解释着,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陛下。
杨改革终于明白了,铳床,其实就是安放枪管的那个木头托子,俗话就是枪把子,杨改革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刚刚熊熊燃烧起的火焰又被浇灭了。
一阵无语之后,杨改革才打破沉默,继续问道:“那这制作一直鸟铳要多久?特别是这枪管?”杨改革作为一个伪军迷,自然知道这火枪最难的就是这枪管了。
“回陛下,这火枪主要难在枪管上,每人每天才能磨一寸,整个枪管大约要一个月才能完成。”富明德很明确这些数据。
“一个月才磨一根出来?”杨改革被这数据吓了一大跳。印象中造枪的都是用现成的管子。然后加些附件上去就成了一把枪了。没想到这里却要一个月才能磨出一根来。
“成品率有多高?”
“回陛下,每十根枪管大约会有两根会报废。大约有七八成的成品。”富明德犹豫了一下,才把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说出来。
“七八成的成品率?嗯,不算高,也不算低了。”实际上,真正的成品率会更低,在乎管理这和制作者的水品,八成那是最高的记录。富明德自然不会说得那样白,当然,你要说十成也成,那样拿到战场上去的火枪就会爆炸。
“那制作一杆枪的成本是多少?”杨改革关心的是成本。只有成本低,才有大规模制造的可能姓。
“回陛下,大约四两到五两之间,要是熟练工,价格可降低到四两,如果生手多了,则要到五两了。”富明德小心翼翼的回答这皇帝的问题,生怕回答多了,皇帝要查自己的帐,说少了,皇帝要用这个价造枪,那可是卖了自己也造不出来,所以说了一个模糊价。
“四五两一杆?好像不算太贵啊。”杨改革心里琢磨这,四五辆不算贵,一万把枪那才四五万两银子。普通士兵四五个月的薪水而已。又想想,这枪的价格基本上就是人工费贵,一个熟练工一个月才磨一根枪管,光工钱估计都得二两不少。至于铁,碳,钢钻头,其他杂项,估摸这也是这个价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心里也就有数了。问道:“富明德,你说制作两千杆鸟铳要多久?”
“回陛下,估摸着最少也要四五个月吧。”富明德小心翼翼的回答。
“四五个月?这样久?你不是说一年都能造一万杆吗?怎么造两千杆就要四五个月啊?你不是欺骗朕吧?”杨改革怒道。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奴婢可不是欺骗陛下,一年造一万杆,那都是嘉靖爷三十七年的事了,这些年,能造鸟铳的工匠是越来越少了,也就四五百人,所以这速度可不比嘉靖爷那时候了。”
“那就是说,你一个月最多也就能做四五百杆火枪了?”
“回陛下,是的,就算不算废品,一个月最多也就出四五百根枪管,至于要再多,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
“回陛下,工部的军器局还有一些制作鸟铳的工匠,只是没有兵仗局这样多,如果把他们叫过来,速度倒是可以快不少。”富明德小心翼翼的解释这。对同行的事也了解不少。
“工部那边的?算了吧。朕是要在兵仗局制作武器,不是要在工部做,富明德,那工匠越来越少,是不是你虐待他们啊?这国家的兵工重地,生产武器的工匠居然越来越少。你这个头头可当的不称职啊。”
富明德已经是一脑门的汗了。吓得不行。
“富明德,朕准备制造一批兵器,你这样虐待工匠,导致工匠逃亡,工匠的水平越来越低,误了朕的事,你这脑袋是不想要了?”杨改革佯怒道。;
“陛下这新军的军资从哪里出?”孙承宗想了想,接着道。
“朕自己出,不准备走户部。”杨改革很干脆。
“陛下,这好倒是好,不过若是一千两千还好,如果一万两万,十万八万,那陛下如何负担得起?恐怕也非是个长久之计啊!”孙承宗提醒道。
对于孙承宗的提醒,杨改革是门清的,这不,第一手就是要在魏案中大捞一把钱,再就是准备拍卖家当,有了这两样的起头,加上自己原来哥哥皇帝留下给自己的几百万两,应该能够支撑到第一波新军练出来了。等新军练出来了,自己就有了枪杆子了,干什么事也就不用怕了。
“多谢孙师傅提醒,不过朕已经有了对策,孙师傅就不用担心了。至少现在支持一两万新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杨改革道。
“敢问陛下准备练多少新军?”孙承宗认真的问道。
“朕准备先招募一些,人数不过两千,朕准备以他们为基本,以后将来新兵交又由他们带出来,这样就可以形成老兵带新兵的传统。”
孙承宗想了一会,道:“陛下,这恐怕有些不妥,陛下的新军第一批几乎是从同一个地方聚集的,这样一来,曰后打了胜仗,升迁是必定的,曰后的将门那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比较危险了……”孙承宗的话没说完,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就是曰后新军必然立功,新军高层必然会是同一个地方的,这样的军队皇帝如果作为依靠,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串通。那样皇帝就悲剧了。防范未然说的就是这个。
“这……,孙师傅,说得极是,这朕知掉,朕还有一项举措,朕准备招天下舍人进京,做朕的侍从。也用新的方法训练他们,让他们参杂在新军当中,孙师傅看如何?”
“招天下舍人进京!”孙承宗的声音陡然提高几个档次。这个主意有些疯狂,却也实在是妙。
孙承宗道:“陛下,这真的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这样一来,陛下的新式训练方法必定很快传遍全国,将来如果有不测之事发生,有这些舍人在陛下身边,天下的军将们必定会更加忠心的,等将来这些舍人们回去做了千户、指挥,必然会紧跟陛下的身边,这样天下的军队都会归心于陛下,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主意。”
(舍人:这里指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例如卫所指挥使,千户们,他们大多是世袭的,他们会在儿子当中选一个继承自己,一般都是长子,他们就称为舍人,等他们死了或者退休了,舍人就会是新的指挥使和千户。)
孙承宗那张老脸上的皱纹已经全舒展开了,这么看来,皇帝陛下还是有些智慧的,并不是传言中的的傻缺。
看着孙承宗走了出去,杨改革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军事这一头总算是有了着落了,心想着,崇祯二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自己训练新军时间从理论上来说还算充足,半年一期的训练速度,至少能训练三批出来。第一批两千人左右,第二批就可以扩充到七八千的样子,等到第三批的时候,大约可以扩充到两到四万的样子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心里又安定了下来。
但是又想到这作战的武器,想到那种会炸膛的火枪,杨改革就觉得脑门上被压了一盘磨。头疼。看样子自己还得找个机会到军械所去看看,适当的改革一下军械所,不然自己的新军没被打败,先就被自己的火枪打败了。除了火枪还要有大炮,对了,还要有手榴弹,地雷,自己既然穿越过来,怎么能少得了这些东西呢?想到这里,杨改革又是一阵高兴。
“大伴,制造火器归那个地方管?今天朕想去看看火器了。”杨改革高兴得很,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了火枪,就准备到造火枪的地方去看看。
“回陛下,这制造火器有军器局和兵仗局两处地方。”王承恩当了多年的太监,对这方面自然熟悉得很。
“有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回陛下,军器局归工部管,兵仗局是内八局之一,归内廷统管,两者都能造火器,但是要说区别,还是兵仗局强些。”
“哦,还有这些分法?”杨改革才认识到,这内外廷不是白叫的,外廷有的东西,一般内廷都要有,而且还要比外廷更厉害些,难怪这明朝的太监和文臣斗得不亦乐乎。文臣视太监宦官为死敌。
“那今天就去兵仗局看看吧。”
这兵仗局是皇家兵工厂,负责指导武器,火药,盔甲等等。当然是要设在皇城,至于紫禁城,那是不可能的,除非皇帝想坐土飞机。明朝不知名的爆炸就发生了很多次。
其实这兵仗局离紫禁城也没多远,也就两三公里的样子。七拐八拐,很快就到了兵仗局。兵仗局是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中之一。有兵仗局掌印太监和提督军器库太监各一名。他们才是正儿八经的太监。
对于皇帝忽然驾临兵仗局,兵仗局的掌印太监富明德(胡扯的一名)那是一点准备没有。心里惶惶不安。最近的魏逆案牵扯似乎越来越大了,不知道是不是要针对自己。
“奴婢富明德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富明德后面还跟了一大群的人,看样子都是兵仗局的大大小小的头头。
“免礼,都平身吧。”
“谢陛下恩典。”
杨改革笑而不语,平身都还是恩典,看来这帮子人是磕头磕得瘾了。
兵仗局的大小头头们都站了起来。
“富明德?,你就介绍介绍兵仗局的情况吧。”杨改革听王承恩提起过这八局之一的掌印太监,知道这兵仗局最大的头目就是这掌印太监,所以对他的名字有点印象。
“回陛下,这兵仗局负责掌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军用器械和宫中零用的铁锁、针剪及法事所用钟鼓等,另外还有火器,下辖火药司。”富明德对自己份内的事那是一个门清,干到这个位置的人多少有点本事,不光光靠拍马屁,京城里几万太监不是摆设,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哦,是吗?那就看看火器吧。”
“奴婢明白,陛下请。”富明德谈到业务上的东西,也就逐渐摆脱刚才的紧张了。
……
“陛下,这就是鸟铳,前端有准心,后面有照门,用于瞄准,灌入火药,压实,然后再装弹,再装门药,再盖火门,再装火绳,这样就准备完成了,待射击的时候,打开火门,扣动扳机发射。”富明德一边解说一边用手比划手中的鸟铳。将整个鸟铳的发射步骤详细的解释出来。
“这,似乎太繁琐了点吧。”杨改革实在是为这种繁琐的艹作步骤感到惊讶,这样还要打仗?一分钟恐怕都打不了两发吧。
“回陛下,这已经比以前的火枪简单好用多了,以前的火绳枪更加的繁琐,威力也不如现在的大……”对于武器,这个富明德倒是门清。讲解的头头是道。
“哦,是吗?那这种武器装备的多吗?是我大明朝的主战装备吗?”杨改革点点头,知道这恐怕就是火枪的进化史了。也知道,这个时期的火枪兵,那是需要勇气的,首先要不惧怕自己手中的火枪炸膛,另外还要面对如潮水一般冲来的敌人毫无感觉,只有达到这两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火枪兵。
“回陛下,这种枪我大明朝装备的最多了,在嘉靖爷三十七年(1558年)就制了一批,大约有一万支,现在我大明朝基本都装备它呢。”边说富明德还边朝天上作了个揖。
“一万只?你没说错吧?怎么会这样多?”杨改革的预想里,制作一批有个一两千支就算是明朝的国力强盛的表现了,没想到一造了一万只。
“回陛下,奴婢怎么可能记错,确实有一万只,这是记录在案的。不会少。”富明德很肯定的说。
杨改革对明朝的军事制造业有了新的认识。说到:“那你说说他的制造成本和过程吧。”杨改革有点迫切的想知道这枪的成本和过程了,要是不贵,自己就可以先造一些鸟铳,当作教学武器,慢慢的改进出燧发枪就好了。
“回陛下,好的。这鸟铳呢,选用十斤的粗铁,炼出一斤的精铁,用这种精铁卷出一大一小两只管。然后用大管包住小管,两管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出内壁光滑的铳管,铳管钻成之后再于前端装准心,后端装照门。铳管尾部内壁刻有阴螺纹,以螺钉旋入旋出,旋入时起闭气作用,旋出后便于清刷铳内壁,后部有药室,开有火门,并装火门盖,这铳管基本就制作完成了,然后在致密坚硬的铳床上。铳床后部连接弯形枪托,铳床上安龙头形扳机……”富明德的解说很完整,也很卖力。仿佛一堆生铁就这样在他手中变成了一只崭新的鸟铳。
不过杨改革还是打断了他的话:“什么,你说坚硬致密的铳床?这是个什么东西啊?”杨改革心里猛的被“震惊”了,铳床,难道还是早期的车床?那样的话,这明朝的科技就是在是太逆天了。
“回陛下,就是铳床啊!”富明德莫名其妙,怎么陛下听了这东西会这样吃惊。
“走,带朕去看看。”杨改革已经迫不及待了,一心想看看这明朝的“车床”。
眼前这块稍微有点弯曲的木头就是富明德口中的铳床。
“这就是你说的铳床?”杨改革扬了扬手里的那块木头
“回陛下,这确实就是铳床。”富明德小心翼翼的解释着,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陛下。
杨改革终于明白了,铳床,其实就是安放枪管的那个木头托子,俗话就是枪把子,杨改革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刚刚熊熊燃烧起的火焰又被浇灭了。
一阵无语之后,杨改革才打破沉默,继续问道:“那这制作一直鸟铳要多久?特别是这枪管?”杨改革作为一个伪军迷,自然知道这火枪最难的就是这枪管了。
“回陛下,这火枪主要难在枪管上,每人每天才能磨一寸,整个枪管大约要一个月才能完成。”富明德很明确这些数据。
“一个月才磨一根出来?”杨改革被这数据吓了一大跳。印象中造枪的都是用现成的管子。然后加些附件上去就成了一把枪了。没想到这里却要一个月才能磨出一根来。
“成品率有多高?”
“回陛下,每十根枪管大约会有两根会报废。大约有七八成的成品。”富明德犹豫了一下,才把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说出来。
“七八成的成品率?嗯,不算高,也不算低了。”实际上,真正的成品率会更低,在乎管理这和制作者的水品,八成那是最高的记录。富明德自然不会说得那样白,当然,你要说十成也成,那样拿到战场上去的火枪就会爆炸。
“那制作一杆枪的成本是多少?”杨改革关心的是成本。只有成本低,才有大规模制造的可能姓。
“回陛下,大约四两到五两之间,要是熟练工,价格可降低到四两,如果生手多了,则要到五两了。”富明德小心翼翼的回答这皇帝的问题,生怕回答多了,皇帝要查自己的帐,说少了,皇帝要用这个价造枪,那可是卖了自己也造不出来,所以说了一个模糊价。
“四五两一杆?好像不算太贵啊。”杨改革心里琢磨这,四五辆不算贵,一万把枪那才四五万两银子。普通士兵四五个月的薪水而已。又想想,这枪的价格基本上就是人工费贵,一个熟练工一个月才磨一根枪管,光工钱估计都得二两不少。至于铁,碳,钢钻头,其他杂项,估摸这也是这个价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心里也就有数了。问道:“富明德,你说制作两千杆鸟铳要多久?”
“回陛下,估摸着最少也要四五个月吧。”富明德小心翼翼的回答。
“四五个月?这样久?你不是说一年都能造一万杆吗?怎么造两千杆就要四五个月啊?你不是欺骗朕吧?”杨改革怒道。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奴婢可不是欺骗陛下,一年造一万杆,那都是嘉靖爷三十七年的事了,这些年,能造鸟铳的工匠是越来越少了,也就四五百人,所以这速度可不比嘉靖爷那时候了。”
“那就是说,你一个月最多也就能做四五百杆火枪了?”
“回陛下,是的,就算不算废品,一个月最多也就出四五百根枪管,至于要再多,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
“回陛下,工部的军器局还有一些制作鸟铳的工匠,只是没有兵仗局这样多,如果把他们叫过来,速度倒是可以快不少。”富明德小心翼翼的解释这。对同行的事也了解不少。
“工部那边的?算了吧。朕是要在兵仗局制作武器,不是要在工部做,富明德,那工匠越来越少,是不是你虐待他们啊?这国家的兵工重地,生产武器的工匠居然越来越少。你这个头头可当的不称职啊。”
富明德已经是一脑门的汗了。吓得不行。
“富明德,朕准备制造一批兵器,你这样虐待工匠,导致工匠逃亡,工匠的水平越来越低,误了朕的事,你这脑袋是不想要了?”杨改革佯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