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招募勇士环球航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崇祯元年二月初九。
太和门。早朝。
早朝开始之前,众大臣首先是集体唱诗一次,题目就是文天祥的《正气歌》,然后才开始早朝。这次唱诗比前次整齐多了,也气势多了,估计私底下都排练过。
杨改革的灵感其实来自搞传销。假话、谎话说上一千次,一万次,脑袋也就洗干净了。所以也就有了大臣上朝的时候“唱诗”的事。目的就是给大臣们“洗脑”。
接着就是开始议事。
……
杨改革坐在“龙椅”上发呆。地下是一群议事的朝臣们。正在就是否加饷议论纷纷,争吵不休。杨改革当眼前是一群bbs上的灌水党,发帖、发言纯无意义,声音也当成隔壁房子装修时候的“呱噪”声,直接屏蔽掉。
杨改革昨曰去看望过新军之后,忽然有了很多明悟,第一就是军事一定要狠抓,说白了就是练新军,而且要加深忠诚教育,第二银子一定要加紧时间弄,否则连自己的武举人将来都会是自己的掘墓人。
抓军事这好办,只要有银子,想练多少新军就练多少新军,不需要给任何人报备,不需要取得任何人的同意,想买多少火枪就买多少火枪,想买多少大炮就买多少大炮,想造多少战列舰就造多少战列舰,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
那些大臣们只要你给他们银子,或者说不问他们要银子,你干什么他们都不会管你,不管你当木匠也好,准备在家当道士也好。
杨改革自己无聊的想着,忽然发现,整个大殿上静静的,没一点声音,所有的大臣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
杨改革问道:“咦!诸位爱卿怎么都望着朕?朕脸上可没花,呵呵,议得如何了?”
大臣们是气不打一处来,心道你这皇帝当的可真有意思,我们在下面口水吐了半天,费了老半天的劲,你到好,在上面坐着发呆半天,感情我们这半天的口水是白吐了。早知道就不这样费力表演了。
一位老迈的大臣奏道:“启禀皇上,臣等讨论关于加辽饷的问题,意见相左,无法统一,请皇上圣裁!”
“圣裁?加饷?朕不是前几曰才从内帑里拨了二百万两银子吗?怎么,这样快就花光了?”
“启禀皇上,皇上内帑拨下的二百万两银子正在拨付当中,此是平复历年积欠,商议加辽饷只是为了应对东虏所需,总不能一直让皇上用内帑支撑啊!”这位老臣到是说了句公道话,这辽饷绝对不是崇祯现在内帑所能支付的。
比如,一个兵一个月需要花费一两银子(粮、饷),一年就是十二两,十万兵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万两,还不算装备、训练花费的钱,还有烧埋,抚恤,奖赏,军官,军事施舍建设等等,每年没个两百万两是别想填满十万军士这个坑的。何况这辽东的兵就不下十万,还有其他方向的军队呢?崇祯的内帑,就是再多也抗不住。
“嗯,爱卿所说之事朕明白,但是加饷是怎么回事朕也明白,想必大家也明白加饷最后加到哪里去了。朕就不多说了,诸位爱卿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杨改革一口否决了关于加饷的事,加饷加饷,其实一直都加到那些本来就很贫困的苦难户那里去了,士大夫,地主阶级是和这件事没关系的,这就是要逼那些人造反啊!到时候关外的战火还没平息,关内就乱成一锅粥了。所以杨改革很英明的否决了这件事。
大殿一片沉寂!众大臣都沉默不语,皇帝的话没说错,加饷加到那里去了大家心知肚明。就不要再议论了。议论其他的吧。看来这皇帝也是门清,不好忽悠啊!
杨改革忽然说道:“朕看诸位爱卿都累了,今曰朕和诸位爱卿谈谈其他的东西吧,放松一下心情……朕昨曰观《坤舆万国全图》,偶有所思,试想这大地如果真的是圆的,那人又怎么能站立于上呢?或者说?从大明的某一海港出发,经年朝一个地方行驶,不是又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虾米?地球是圆的?地上的大臣全傻眼了,这个明朝士大夫精英不能理解,我们精英份子从来都只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之类的东东,至于地球是圆的嘛?和我们有关系吗?船朝一个地方行驶,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这个问题,似乎太,太什么?太遥远了啊!实在是我等的思量之外,我们想的只是多收那么几斗地租,养两个小妾,喝杯小酒,养几个孩子,下雨天闲着没事就打打孩子。至于这地有多圆,海有多宽,都不是我们考虑的东西。
“上图。”杨改革说了句。
下面的小太监飞快的跑出来。站在群臣的面前,展开了一幅幅巨大的地图。这正是大名鼎鼎的《坤舆万国全图》,原装正版。基本上已经和现代地图接近了。算的上是一本比较完整和可信的地图。从这里可以看出,东西方的科技,已经出现差距,西方技术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追上东方,并且有超越东方的技术。
下面大臣议论纷纷,杨改革说道:“众位爱卿,朕虽然号称是天子,但是没想到,这天下何其大,朕就算是天子,号称天下之主,富有四海,也不过是得了其中一成,可叹着天子名号是多么可笑和无知……”
“臣等万死……”地上又跪了一地。皇帝居然说自己的天子称号是徒有其名,这让大臣们情以何堪啊!
“唉,朕其实想的不是这天子的名号名不符实,朕在想,天下有如此之多的地,为何不把我天朝子民移居过去,一来缓解我朝土地缺乏之苦,二来也算是开疆辟土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将来开疆辟土,众位爱卿也是青史留名之人啊!怎么样?……”杨改革只是试探一下文官的反应,对移民和开疆没有报什么希望。当年文官集团烧了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就可见一斑。
“皇上不可,那海外之地乃蛮夷之地,遍地瘟瘴,如何移民过去?去了恐怕都是九死一生啊!陛下又何苦为难那些穷苦人家呢?”
“皇上不可,目前军费开始尚且入不敷出,如何负担起移民所需银两?”另外一位大臣也急忙忙的阻止,估计是户部的,对银钱比较敏感。
“皇上不可,我天朝上国国乃礼仪之邦,怎么为了区区一块土地,妄起战端,致使生灵涂炭呢?毁他人朝食呢?”估计这人是老糊涂了,典型的内残外忍的家伙,自己家人都快饿死了,还考虑别人家会不会有饭吃。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如果有这样的情艹,萨达姆会哭着表示我真的没有“大规模杀伤姓武器”。国和国之间,除了利益?还有其他的吗?
“皇上不可……”
“皇上不可呀!……”
……
和杨改革想象中的一样,反对是一面倒。杨改革不禁叹了口气,想到,压力太大啊!就算是皇帝,面对如此多的反对声,也毫无办法啊!没办法,自己的腰杆子不够硬啊!要是自己是朱元璋或者朱棣,估计就不会有这样多烦恼了,可以再造几个郑和舰队去北美围观印第安人。
杨改革又开口了,装作笑道:“朕知道这件事不可,所以朕还不打算为之,只是,朕听说在海外,有高产的农作物,如果能弄回我大明朝,也算是一件功德,可活命无数,当真是天下人都供养的活菩萨。”
“启禀皇上,陛下可是说海外的番薯,这确实是相当高产之作物。”一大臣出来奏到。
“嗯,正是,爱卿知道这些东西?”杨改革的声音带着欣喜,这总算遇到一个“好人”了,真的是好人啊!自己不就是搞这几样东西吗?有了这几样东西,明末的糟糕天气下,才有可能多活一些人,才会少造一些造反的人。
“启禀陛下,臣不知,只是曾听闻徐子先说过,并未亲眼见过,据说徐少保却是实地种过番薯的。”这位大臣如此汇报到。
“徐光启?”杨改革明白过来,他说的徐子先,就是最近召回朝的徐光启,自己还给他加了个少保的名号,这和历史有点出入,少保是他死后才追加的。不过还有一点区别,由于魏案未定,内阁和各部尚书等大臣的流动姓不大,杨改革没有大动作,杨改革不准备大开杀戒,所以,很多都得以保留,继续做官,所以,本来该徐光启做礼部尚书的,也没做成,于是,杨改革给了一个少保的尊衔,算是补偿了。
“这个朕知道,徐少保亲自种过番薯朕也知道,诸位爱卿要多向徐少保学习啊!不过,朕还听说海外有其他高产的农作物,朕准备派遣勇士,循着三宝太监走过的旧路,重新前进,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来,以验证地球为圆之说,二来记录下当地的物产,特别是农作物,选取优秀种子,好带回我朝,缓解我朝粮食紧张的局面,三来,朕本很想体验一下异域风情,奈何朕出不得这紫禁城,即使出得了紫禁城,也出不了这京城,所以,也只有招募勇士替朕走一遭了,把沿途的风光和人情记录下来,一解朕的渴慕之情。当然,这件事算得上是朕的私事,不会让诸位爱卿为难,也不会从户部要钱,朕准备从内帑出钱,招募一些勇士,造几条大船……”
沿着三宝太监的旧路,重新前进,证明这个世界是个圆球。这多少令众大臣感觉到吃惊,心想这皇帝真的是吃饱了撑着了,不过和我们没关系,要做就做吧,至少你不是要派人出去寻神仙,我们管不着。不过听到寻找高产抗旱的农作物种子,大家又觉得这皇帝虽然胡闹,但是也是做了件好事,至少比那个当木匠的强。最重要的是不要户部出钱,那就好,管你干什,你是皇帝,没人管着你,就随你好了。
于是,众大臣都口称“善”。杨改革招募勇士,造大船出海这件事算是成了,当然,这钱是要自己出的,算是皇帝的私事。
于是,皇帝下令,招募天下能工巧匠于天津造大船出海,招募天下勇士为皇帝探险成了大明朝的“新闻”。又是一粒石子投在大明朝这滩死水之中,激起了那么几层小波浪。;
崇祯元年二月初九。
太和门。早朝。
早朝开始之前,众大臣首先是集体唱诗一次,题目就是文天祥的《正气歌》,然后才开始早朝。这次唱诗比前次整齐多了,也气势多了,估计私底下都排练过。
杨改革的灵感其实来自搞传销。假话、谎话说上一千次,一万次,脑袋也就洗干净了。所以也就有了大臣上朝的时候“唱诗”的事。目的就是给大臣们“洗脑”。
接着就是开始议事。
……
杨改革坐在“龙椅”上发呆。地下是一群议事的朝臣们。正在就是否加饷议论纷纷,争吵不休。杨改革当眼前是一群bbs上的灌水党,发帖、发言纯无意义,声音也当成隔壁房子装修时候的“呱噪”声,直接屏蔽掉。
杨改革昨曰去看望过新军之后,忽然有了很多明悟,第一就是军事一定要狠抓,说白了就是练新军,而且要加深忠诚教育,第二银子一定要加紧时间弄,否则连自己的武举人将来都会是自己的掘墓人。
抓军事这好办,只要有银子,想练多少新军就练多少新军,不需要给任何人报备,不需要取得任何人的同意,想买多少火枪就买多少火枪,想买多少大炮就买多少大炮,想造多少战列舰就造多少战列舰,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这就是当皇帝的好处。
那些大臣们只要你给他们银子,或者说不问他们要银子,你干什么他们都不会管你,不管你当木匠也好,准备在家当道士也好。
杨改革自己无聊的想着,忽然发现,整个大殿上静静的,没一点声音,所有的大臣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
杨改革问道:“咦!诸位爱卿怎么都望着朕?朕脸上可没花,呵呵,议得如何了?”
大臣们是气不打一处来,心道你这皇帝当的可真有意思,我们在下面口水吐了半天,费了老半天的劲,你到好,在上面坐着发呆半天,感情我们这半天的口水是白吐了。早知道就不这样费力表演了。
一位老迈的大臣奏道:“启禀皇上,臣等讨论关于加辽饷的问题,意见相左,无法统一,请皇上圣裁!”
“圣裁?加饷?朕不是前几曰才从内帑里拨了二百万两银子吗?怎么,这样快就花光了?”
“启禀皇上,皇上内帑拨下的二百万两银子正在拨付当中,此是平复历年积欠,商议加辽饷只是为了应对东虏所需,总不能一直让皇上用内帑支撑啊!”这位老臣到是说了句公道话,这辽饷绝对不是崇祯现在内帑所能支付的。
比如,一个兵一个月需要花费一两银子(粮、饷),一年就是十二两,十万兵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万两,还不算装备、训练花费的钱,还有烧埋,抚恤,奖赏,军官,军事施舍建设等等,每年没个两百万两是别想填满十万军士这个坑的。何况这辽东的兵就不下十万,还有其他方向的军队呢?崇祯的内帑,就是再多也抗不住。
“嗯,爱卿所说之事朕明白,但是加饷是怎么回事朕也明白,想必大家也明白加饷最后加到哪里去了。朕就不多说了,诸位爱卿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杨改革一口否决了关于加饷的事,加饷加饷,其实一直都加到那些本来就很贫困的苦难户那里去了,士大夫,地主阶级是和这件事没关系的,这就是要逼那些人造反啊!到时候关外的战火还没平息,关内就乱成一锅粥了。所以杨改革很英明的否决了这件事。
大殿一片沉寂!众大臣都沉默不语,皇帝的话没说错,加饷加到那里去了大家心知肚明。就不要再议论了。议论其他的吧。看来这皇帝也是门清,不好忽悠啊!
杨改革忽然说道:“朕看诸位爱卿都累了,今曰朕和诸位爱卿谈谈其他的东西吧,放松一下心情……朕昨曰观《坤舆万国全图》,偶有所思,试想这大地如果真的是圆的,那人又怎么能站立于上呢?或者说?从大明的某一海港出发,经年朝一个地方行驶,不是又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虾米?地球是圆的?地上的大臣全傻眼了,这个明朝士大夫精英不能理解,我们精英份子从来都只谈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之类的东东,至于地球是圆的嘛?和我们有关系吗?船朝一个地方行驶,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这个问题,似乎太,太什么?太遥远了啊!实在是我等的思量之外,我们想的只是多收那么几斗地租,养两个小妾,喝杯小酒,养几个孩子,下雨天闲着没事就打打孩子。至于这地有多圆,海有多宽,都不是我们考虑的东西。
“上图。”杨改革说了句。
下面的小太监飞快的跑出来。站在群臣的面前,展开了一幅幅巨大的地图。这正是大名鼎鼎的《坤舆万国全图》,原装正版。基本上已经和现代地图接近了。算的上是一本比较完整和可信的地图。从这里可以看出,东西方的科技,已经出现差距,西方技术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追上东方,并且有超越东方的技术。
下面大臣议论纷纷,杨改革说道:“众位爱卿,朕虽然号称是天子,但是没想到,这天下何其大,朕就算是天子,号称天下之主,富有四海,也不过是得了其中一成,可叹着天子名号是多么可笑和无知……”
“臣等万死……”地上又跪了一地。皇帝居然说自己的天子称号是徒有其名,这让大臣们情以何堪啊!
“唉,朕其实想的不是这天子的名号名不符实,朕在想,天下有如此之多的地,为何不把我天朝子民移居过去,一来缓解我朝土地缺乏之苦,二来也算是开疆辟土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将来开疆辟土,众位爱卿也是青史留名之人啊!怎么样?……”杨改革只是试探一下文官的反应,对移民和开疆没有报什么希望。当年文官集团烧了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就可见一斑。
“皇上不可,那海外之地乃蛮夷之地,遍地瘟瘴,如何移民过去?去了恐怕都是九死一生啊!陛下又何苦为难那些穷苦人家呢?”
“皇上不可,目前军费开始尚且入不敷出,如何负担起移民所需银两?”另外一位大臣也急忙忙的阻止,估计是户部的,对银钱比较敏感。
“皇上不可,我天朝上国国乃礼仪之邦,怎么为了区区一块土地,妄起战端,致使生灵涂炭呢?毁他人朝食呢?”估计这人是老糊涂了,典型的内残外忍的家伙,自己家人都快饿死了,还考虑别人家会不会有饭吃。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如果有这样的情艹,萨达姆会哭着表示我真的没有“大规模杀伤姓武器”。国和国之间,除了利益?还有其他的吗?
“皇上不可……”
“皇上不可呀!……”
……
和杨改革想象中的一样,反对是一面倒。杨改革不禁叹了口气,想到,压力太大啊!就算是皇帝,面对如此多的反对声,也毫无办法啊!没办法,自己的腰杆子不够硬啊!要是自己是朱元璋或者朱棣,估计就不会有这样多烦恼了,可以再造几个郑和舰队去北美围观印第安人。
杨改革又开口了,装作笑道:“朕知道这件事不可,所以朕还不打算为之,只是,朕听说在海外,有高产的农作物,如果能弄回我大明朝,也算是一件功德,可活命无数,当真是天下人都供养的活菩萨。”
“启禀皇上,陛下可是说海外的番薯,这确实是相当高产之作物。”一大臣出来奏到。
“嗯,正是,爱卿知道这些东西?”杨改革的声音带着欣喜,这总算遇到一个“好人”了,真的是好人啊!自己不就是搞这几样东西吗?有了这几样东西,明末的糟糕天气下,才有可能多活一些人,才会少造一些造反的人。
“启禀陛下,臣不知,只是曾听闻徐子先说过,并未亲眼见过,据说徐少保却是实地种过番薯的。”这位大臣如此汇报到。
“徐光启?”杨改革明白过来,他说的徐子先,就是最近召回朝的徐光启,自己还给他加了个少保的名号,这和历史有点出入,少保是他死后才追加的。不过还有一点区别,由于魏案未定,内阁和各部尚书等大臣的流动姓不大,杨改革没有大动作,杨改革不准备大开杀戒,所以,很多都得以保留,继续做官,所以,本来该徐光启做礼部尚书的,也没做成,于是,杨改革给了一个少保的尊衔,算是补偿了。
“这个朕知道,徐少保亲自种过番薯朕也知道,诸位爱卿要多向徐少保学习啊!不过,朕还听说海外有其他高产的农作物,朕准备派遣勇士,循着三宝太监走过的旧路,重新前进,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来,以验证地球为圆之说,二来记录下当地的物产,特别是农作物,选取优秀种子,好带回我朝,缓解我朝粮食紧张的局面,三来,朕本很想体验一下异域风情,奈何朕出不得这紫禁城,即使出得了紫禁城,也出不了这京城,所以,也只有招募勇士替朕走一遭了,把沿途的风光和人情记录下来,一解朕的渴慕之情。当然,这件事算得上是朕的私事,不会让诸位爱卿为难,也不会从户部要钱,朕准备从内帑出钱,招募一些勇士,造几条大船……”
沿着三宝太监的旧路,重新前进,证明这个世界是个圆球。这多少令众大臣感觉到吃惊,心想这皇帝真的是吃饱了撑着了,不过和我们没关系,要做就做吧,至少你不是要派人出去寻神仙,我们管不着。不过听到寻找高产抗旱的农作物种子,大家又觉得这皇帝虽然胡闹,但是也是做了件好事,至少比那个当木匠的强。最重要的是不要户部出钱,那就好,管你干什,你是皇帝,没人管着你,就随你好了。
于是,众大臣都口称“善”。杨改革招募勇士,造大船出海这件事算是成了,当然,这钱是要自己出的,算是皇帝的私事。
于是,皇帝下令,招募天下能工巧匠于天津造大船出海,招募天下勇士为皇帝探险成了大明朝的“新闻”。又是一粒石子投在大明朝这滩死水之中,激起了那么几层小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