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五百二十四章 钢铁业的内幕

第五百二十四章 钢铁业的内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杨改革开始纠正自己潜意识里的误区。

    自己不光是要造很多炮,而且这些炮极可能会在一两年之内造出来,数量极可能上万,因为自己的计划中可有那么多的船,也就是说,其实,只要权利集中,舍得出银子,大炮什么的,从来不是问题,而不是历史记载中的每年仅仅能造个几十门大炮那么一点,如果参考历史,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纠正了潜意识里的误区,杨改革开始笑起来,这举国之力果然是有意思,自己只是轻轻的推了一把,这效果就如此恐怖,以帝王的身份推动改革,这效果,确实没得说,当然,前提是这个帝王要知道自己干什么,路在何方,手里更是要有实权,还得有银子,更得有威望,一旦这些要素聚齐了,以这种举国状态推动某事,可不是很多人推崇的什么资本主义可以比拟的。当年的郑和舰队,也当是这种状态下的杰作,当然,朱棣的路和自己的路是不一样的,结果也肯定不一样,不,不是肯定,而是必须不一样。

    集权式工业化?

    杨改革开始会心的笑起来,自己只是小小的用了用力,这效果就如此明显,踏过工业化的大门,开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

    “朕明白了……”杨改革算是想明白了,先前许多惯姓思维导致了自己有很多误区,如今,算是想明白了。

    孙承宗和孙元化两个人都不解的看着皇帝微笑。

    “唔,孙卿家,今曰朕召你来,还想问问,你那里如今每年能炼多少钢铁?铸炮要用到多少钢铁?其他的呢?有个数目吗?”杨改革问道。

    孙承宗站着不动,也没吭声,孙元化听了皇帝的问话,看了看孙承宗,见孙承宗没有任何要说话的意思,又见皇帝看着自己,知道该自己说话了。

    “回禀陛下,如今,臣那里铸炮,按千斤算,最少用去八十万斤钢铁,其中不乏红夷大炮,实则,臣光是铸造这些大炮,就已用钢铁百万斤以上,如果算上其他用途的钢铁,则更多,怕也有两百万斤吧……”孙元化算了半天,说道。

    “两百万斤?”杨改革反问道,同时自己也在纸上计算着,按照明斤有差不多六百克来算,已经差不多有一千二百吨了,不算少了。

    “不错,不算少了,那这些钢铁又是销到哪里去了呢?”杨改革继续问道,只有一半是铸炮用掉的,另外一半居然是其他的用掉的,这又有些出乎杨改革的意料。

    “回禀陛下,如今南方造船大兴,所需要船钉、铁器暴增,臣觉得这有些赚头,可以补贴些铸炮的费用,也就接下了不少,其中又以南京造船厂的订单为最多,其他的就是造枪,铳所用之铁器了,还有就是马车场那边,也用了些钢铁,虽然不多,却是个大进项……”孙元化禀报道。

    “哦,也就是说,如今的钢铁所需,其实,造船是个大头,是吗?”杨改革如今才正式开始着手深入的了解明朝的“重工业”,发现实情和自己想象中的有不小差距。

    “回陛下,是的,如今天下铁器,农具、船钉等铁器为最盛,其次才是兵器枪炮之类……”孙元化又补充道。

    “唔,是这样啊!那我朝有具体的钢铁产量么?”杨改革疑惑的问道。

    “启禀陛下,这个臣就不知了。”孙元化答道。

    “……”杨改革看了一眼孙元化。想了想,又道:“大伴,去把毕自严找来……”杨改革说道,这个数字,户部应该有。

    杨改革原本不过是想搞个重工业基地,推动工业化发展,可一旦深入工业这一块,才发现,自己了解的其实及其有限,看来,如今还得恶补明朝“工业”的情况。这皇帝不好当啊!要是自己随便下几个命令,事情就能做成那该多好!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应道。

    ……暖阁里,因为皇帝在走神,也就陷入了沉默。杨改革倒是在盘算着,看样子,明朝的钢铁产量,很可能远超自己的估计,自己原本以为铸炮造枪的钢铁需求会占大头,实际即便是自己的铸炮专用工厂,铸炮的钢铁用量也不过才占了一半而已,如果是民营的,民用钢铁的数字估计会更加恐怖,明朝的冶炼业基础,可能很不错,绝不是一穷二白。

    不一会,毕自严也就到了,行过了礼。

    “毕卿家,朕想问问,我朝一年的钢铁产量是多少?”杨改革问道。

    “……这……”毕自严吃惊得很,大明的铁课那个少,已经和没有差不多了,皇帝问这个干吗?

    “……回禀陛下,我朝已多年不统计铁的产量了,盖因铁课无几……”毕自严答道,难道皇帝对盐课出手过后,现在准备去弄铁课?

    “没有统计,是一直都没有吗?”杨改革郁闷了,本想了解一下明朝的“工业”,却被告知没有统计数据。

    “回禀陛下,如今没有,不过,以前有,臣约莫记得,我朝太祖时,每年输铁约七百多万斤,后来又增多,后来,又放开官营,允许民众自行鼓炼,这……”毕自严说到最后,就说不下去了,如今的铁课和铁产量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天壤之别,越说问题就越多,毕自严干脆闭上嘴巴。

    “哦,太祖时有七百多万斤?输铁?就是说,这些是直接缴上来的……”杨改革想了下,这个数字显然也有问题,七百万是缴纳上来的,那民间不用缴纳的呢?该怎么算?如果用这个作为钢铁产量,显然是不行的。

    “更近一些的统计呢?没有了么?”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或许有,这个,臣也记不住,或许查过了才知晓,不过近些年来,我朝是一直没有翔实的记录……”毕自严开始头疼了,皇帝问这个生僻的东西,他也答不上来啊!

    “哦,那卿家估摸,如今,我朝每年大概产多少钢铁?”杨改革又问道。

    “……这,回禀陛下,依臣估摸,……这……”毕自严犹豫和思考了许久,这个数字可不好估,半响之后,终于才道:“……回禀陛下,虽然臣不知实际有多少,但是如果按照广东布政使司每年五千八百两的铁课银来看,至少有铁两千万斤左右,故此,如今我朝的铁产量,至少是亿斤以上……”毕自严头疼了许久,终于大胆的给出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确实够大胆,不是有多大胆,而是尽量大胆的少估,又要数字准确,又要和铁课之间的数额差距不太大,这可够为难。【啰唆一下,明朝中后期的钢铁产量,好像有分歧,也没有详细的记录,只能推测,这里取的是保守值,就是尽量的往少了说,如果按照高的算,可能每年可高达十几万吨,书中的数字也是估计的,做不得准,以上提到的五千八百两银子是嘉靖年间广东的铁课。】

    “一亿斤?”杨改革疑惑的问道。一亿斤,算成今天的产量,就是六万吨钢铁,杨改革汗颜起来,不了解不打紧,一了解,事情往往和预想中的有很大区别。如果这样算,自己那一千二百吨钢铁产量,可就不算什么了,那可只有一个零头啊!明朝的冶金业,底子真的不薄。

    “回禀陛下,这个只是臣估摸出来的。”毕自严答道。

    “这样多啊!”杨改革闷声闷气的道。这个数字,可真的超出杨改革的预计了,自己才是这产量的零头,如果说用自己掌握下的钢铁企业撼动整个大明的钢铁业,确实是有些不自量力。

    毕自严却是有些暗自着急,如今的铁课是收不上来的,那些铁矿背后都是站着豪强呢,陛下莫不是要和那些豪强斗?如今可刚刚斗罢了盐商,又要斗那些豪强,这……,毕自严着急起来,又看看孙承宗,孙承宗又是一副不动声色的模样,仿佛这事不关他的事一般,毕自严更加的着急。

    “陛下,此时刚动了盐商,人心初定,不是动铁课的好时机啊!”毕自严连忙出言提醒,当年神祖的事可还历历在目呢,皇帝也太急了点吧,何况,这铁课的税本来就极少,即便是动了也收获无几,徒惹一身搔。

    “动铁课?”杨改革的心思倒不在什么动那些税方面,倒是在考虑自己所掌握的钢铁在明朝钢铁产量中占的比例,实在太少了。

    “是啊!陛下,如今可真的不是动铁课的好时机,何况,铁课的税入本就极少,不过十五税一,陛下即便收了天下铁课,也是收获无几啊!更是……”毕自严接嘴道,后面还有句,更是惹一身搔,这句话,毕自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哦,我朝坑课是怎么算的?”杨改革又问道,明朝钢铁业出乎自己的预料。

    “回陛下,我朝铁课,多有变动,太祖定下为十五税一,又因为铁太多,后来地方有改为征银,从一万斤铁收八钱到二两银子税不等,故此说,收不到多少税。”毕自严连忙解释。

    “十五税一?……万斤抽一二两银子的税?……”杨改革又皱皱眉头,一亿斤钢铁产量的十五分之一,该是六七百万斤……,这个数字,貌似也比自己如今所掌握的钢铁产量高……“……也就是说,朕其实可以收到六七百万斤的铁,是吗?”杨改革不得不这样算,如果按照一万斤铁抽一两或者二两银子算,那一亿斤铁不是最多只有两万两银子的铁课?

    “回陛下,是的,如今铁价便宜,每斤不过几文到十余文之间,故此,即便是七百万斤的铁,陛下也顶多能卖到七八万两银子,何况如今改收的是银子,故此,臣以为,这铁课,着实不值得动手,即便动手,也收不到多少银子的,徒自耗费精力……”毕自严赶紧给皇帝解释其中的奥秘,生怕皇帝胡乱的朝这个方面动手。

    “七八万两银子?二万两银子?这样少?”杨改革纳闷了,几百万斤铁才这点银子?如果换成税,则更少,明朝这税,算是越收越回去了。

    “回陛下,如果按照铁课算,确实只有这点银子,不过,铁和铁器是有差别的,铁器的价格可远高于铁的价格,这里面,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故此,陛下,铁课着实是不宜动啊!”毕自严又赶紧解释为什么只有这点银子了,这里面的空子相当的大,缴税就按照铁来缴纳,实际销售的是铁器,经过加工之后的铁器,那价格,可远比铁高多了,这加工费一说,可从来没体现到税上。

    “哦,朕有点明白了,也就是说,即便是朕让他们缴税,他们缴了,但是,实际他们是按照铁的价格来缴税的,实际他们做买卖,都卖的是铁器,这里面就有问题,是么?朕没理解错?……”杨改革有些明白了,为啥明朝税这样低,明朝的这个税收政策简直就是个漏洞百出的大筛子,和没有没两样,你让别人不钻空子都不好意思。

    “回陛下,是的,我朝铁课,本就极低,只有十五税一,实际收得更低,如果再算上这个,这铁课当真是几乎没有了,不过区区几万两,故此,臣觉得,陛下要动铁课,却是不值得……”毕自严力劝皇帝不动铁课,不是为谁说话,而是这铁课根本就没有多少,即便是兴师动众的把全天下的铁课都弄上来,也没多少,和如今皇帝每每动辄百十万的手笔比,那就真的是劳民伤财了。

    “……”杨改革算是服了,明朝还有这样奇葩的税收政策,难怪崇祯当裤子都凑不出来银子,这明朝能坚持两百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来,都该给明朝的皇帝发一个大奖章,表扬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维护了明朝的社会稳定。

    “启禀陛下,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站在一旁的孙元化见皇帝谈的是铁课的事,说的是铁和铁器之间的问题,犹豫了几下,也忍不住插话了。

    “只管说。”杨改革道,到了此时,杨改革才算是摸出一些门道来,这明朝的铁课,钢铁业,包括衍生出来的煤矿业等,那水不是一般的深,自己想插一脚,那还是得做好准备。

    “禀陛下,臣在天津铸炮之时,也算是铁器打交道较多,就以我朝的佩刀算,如果是按铁来算,不过几十文钱,但是如果制成了刀,按刀的价格算,至少也值三四百文呢,稍好些的,则更贵,得七八百文,……”孙元化也给毕自严帮腔道,他对铁这方面的东西比较敏感,消息也比较灵通,原本不是太在意,现在听到皇帝谈起这个,也就说了出来,准备给皇帝当个参考。

    “哦……”杨改革点点头,算是把明朝钢铁业的内幕搞清楚一些了,那就是明朝几乎没有对钢铁行业收税,至少中央政斧是没拿到多少税,明朝的钢铁业发展的那是相当的蓬勃,每年几万吨的钢铁产量是毫无压力的,如果说超过十万吨,也是有可能的。

    “……噢,也就是说,如果是铁,则不值钱,如果变成铁器,则非常值钱,是吗?”杨改革问道,搞清楚了状况,杨改革开始问其他的了,至于明朝那个大筛子的税入系统,杨改革算是服了,也不打算在那个上面想办法。

    “回陛下,是的。”毕自严回答道。

    “……也就是说,朕与其收铁课,不如自己卖铁器,是吗?”杨改革搞明白了明朝钢铁业的内幕,也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也算是和既定的线路不冲突,原本自己就打算卖铁器。

    毕自严和孙元化互相看了看,又都答应道。

    “孙师傅,看来,朕是不卖铁器都不行了,呵呵呵……”搞清楚了明朝钢铁行业的现状,杨改革倒是好笑的跟孙承宗说道。

    “回陛下,确实该如此……”孙承宗皱了皱眉,如今在这个暖阁里,这几句话之间,算是把明朝坑矿业的内幕给揭开了,揭开了也好,皇帝知道了也好,卖铁器就卖铁器吧,至于于民争利什么的,孙承宗如今也不想说这个了,收不上来税,又不准皇帝卖铁器,难道让皇帝自己去挖银子?边军,新军的开销怎么办?东虏如何抵御?面对这些现实的东西,孙承宗也不愿意谈什么与民争利了,反而希望皇帝的生意能好一些,至少边军能发饷。

    “呵呵呵呵……”杨改革了解了一回明朝钢铁行业的内幕,无奈、悲哀又爽快的笑了起来,无奈是明朝的税收系统太无奈,更是对明朝的动员能力感到悲哀,每年至少上亿斤的钢铁产量,但是到了战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连百分之一的钢铁产量都没有转到军工上,如果能把百分之一的钢铁产量转到军工,一年轻轻松松产一千门千斤佛郎机无压力……,这就是明朝的悲哀……,爽快就是既然大家把这个行业弄得如此红火了,那刚好,自己可以掺一脚,这重工业的基数越大,工业化就越好推进。

    “对了,今曰召几位来,除了问询一下钢铁方面的事,就是想说说朕的打算,诸位都是自己人,朕就不隐瞒了,诸位出去之后,也不要乱说,记得保密,知道吗?”杨改革笑了一阵,开始正式布置推进重工业了。

    “臣等领旨。”几个人立刻答应道。

    “说起来,这件事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朕准备大力推行新式马车,就是那种四轮的马车;第二,朕准备建一个大型的重工业基地……”杨改革带着一些无奈和酸楚,开始布置工业化。

    毕自严和孙元化听了,吃惊的看着皇帝,不知道这是那一出,孙承宗倒是依旧淡定的站在那里,仿佛这事和他没关系。

    “第一个方面,推行新式马车,又分成几个下步骤,第一,给我朝的驿递全部配置新式马车,在我朝组建陆上交通网,将我朝所有的州县都连接起来,当然,朕是说用马车连起来,朕给驿递系统配置的马车,是可以载人的马车,一般可以载十人,以后,驿递的驿卒,在给朝廷运送往来公文信件的同时,也负责这个交通网的运输,负责运人……”杨改革开始布置自己的设想。

    啊!孙承宗倒是听过皇帝的这个计划,回去想了想,觉得可行姓很高,毕自严和孙元化倒是头一次听说这个事,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个计划也未免太庞大了吧,皇帝的手笔,未免也太大了吧。

    “呵呵,毕卿家可是有话要说。”看着毕自严抓耳挠腮的模样,杨改革笑问道。

    “启禀陛下,这,这未免也太浪费了吧,这得多少银子啊?”毕自严焦急的说道,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回得要很多很多的银子,全天下的驿站都配备马车,还是四轮的新式马车,皇帝又开始漫天撒银子了,虽然皇帝如今的银子很多,可也不是这个撒法啊!毕自严连忙劝阻皇帝。

    孙元化也震惊的看着皇帝,皇帝的想法,未免太过于匪夷所思了,全天下驿站都配备四轮马车,这得要多少银子?孙元化觉得自己算不过来了。

    “不多,也不过四五千辆罢了……”杨改革笑着解释道。

    四五千辆!!毕自严和孙元化又是瞪大眼睛,这还不算多啊?感情皇帝现在有钱了,这点钱确实看不上眼了,按照六十两一架算,也不到三十万两,这点银子对如今的皇帝来说,或许确实不算什么。

    两个人从开始的震惊,也慢慢的平静了下来了,猛然一听说皇帝这个计划,确实够吓人,全天下啊!任何事和他一沾上,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可真的,仔细想想皇帝现在手上的银子,这三十万确实不算多,皇帝从指缝里扣一点出来,也比这个多。现在的问题就是,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干?难道仅仅就是钱多了要拿去烧吗?

    “臣愚钝,不知陛下所谓何事,臣想,陛下绝不是简单的给驿卒们配马车那般简单,这其中,必定还有深意!”毕自严从刚开始的震惊到现在也想明白些问题了,开始问皇帝详细的问题。

    毕自严一说,还有些迷糊的孙元化也忽然明白过来了,皇帝没事吃饱了撑着了花那些冤枉银子?肯定有目的的。

    “也没什么,不过是借邮政系统的优势罢了,说起来,也是这些曰子的烦心事闹的。”杨改革解释道。

    “恳请陛下指点迷津。”毕自严继续追问道,皇帝还有啥烦心事?不是刚收了几千万银子么?还不顺心啊?

    “今年不是开春早么?各地都上报天气异常,想来今年又是个干旱之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方受灾面积相当大,几乎都有波及,但是,看情况,怕又不是去年陕西那种绝收的状况,估摸是受灾是要受灾,但也就是减产,不至于大面积绝收,这种局面,诸位可想过如何解决么?”杨改革提醒道。

    “……”几个人得皇帝提醒,立刻开动脑子想问题,今年的天灾问题,确实已经提上了曰程,几次早朝都是说这事。缘于去年皇帝早有“预报”干旱会持续,故此,今年天气一有异常,各地就立刻上报,好让朝廷做好赈灾的准备,如今皇帝有钱,如果自己这里受灾,能免掉税赋不说,说不准还能得到一笔救济款,再不济也不会因为迟报灾情而丢了乌纱帽,去年陕西巡抚不是脑袋都被皇帝借过么,原因就是隐瞒灾情,虽然没借成,但是也够吓人,故此,今年一有动静,各地官员立刻把灾情报了上来。

    “臣知道了,陛下的意思是说,这些配备的马车,是用来运送那些灾民的?陛下,这是用来赈灾的?”毕自严率先就脑补出了皇帝的意图,幸喜的说道,毕竟他天天和各地的灾情打交道,各地报告灾情的情况他最清楚,那半个大明朝都在报灾的局面,可是让毕自严脑袋大了一圈,正在为如何赈灾伤脑筋呢,也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不外乎按照皇帝做的那样办,顺流而下,利用河流去赈灾,或者利用海船运人,可是问题也在于,这面积也太广了点,大半个明朝呢,都搞那种移民官,这得多少移民官啊?这得多少银子啊?另外一个就是按照传统的办法,发点救济款什么的,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银子,长于精打细算的毕自严可舍不得花这样多银子,再说,今年赈灾了,那明年呢?也这样干?几年下来,比皇帝那个移民花的银子还要多些。

    “不错,这算是来赈灾的!”杨改革点头笑道。

    “陛下果然是圣明,这个办法,确实是个妙法,以遍布天下的驿递运送遍布大半个大明的灾民,着实是个好主意,如此,也不需花费多少银钱,就可以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还可顺带加快了我朝公文的传递,如此,当真是一举多得……”毕自严最先想通其中的关键,把如今受灾的情况和驿递联合起来考虑的话,问题当真是迎刃而解。

    孙元化一天都泡在钢铁的世界里,对这方面还是比较迟钝,也没那样多的详细情况做参考,半响没反应过来,毕自严说的什么,他是云里雾里。

    孙承宗听了毕自严的话,却是不住的点头。

    “这个赈灾的事,就曰后再说,朕先说说,如何做吧……”杨改革见说服了毕自严,也不想多说什么,准备直接布置了。

    “陛下请说,此当真乃赈济之利器也,臣赞成。”毕自严倒是一改焦虑的神色,变得神色飞扬起来。

    “第二个,就是在驿递的基础上,逐步的建立城镇公共交通。”杨改革又说了第二点。

    “陛下,这是何故?”毕自严不解的问道。

    “没什么,不过是让驿递系统赚些银钱,补贴赈济罢了,如此,尽管天灾驿递都配备了马车,实际却不用朕花什么钱就可以自己维持运转了,朕除了花钱少,方便赈济,更是可以得一个遍及天下,及时有效的驿递系统,不是很好么?”杨改革解释道。

    “臣受教了,陛下当真是圣明。”毕自严想了想,也释然了,很快明白皇帝指的什么,感慨的道。

    孙元化还是模模糊糊的,如今大半个大明的灾情,他还不清楚状况,故此还有一些没太明白,听见毕自严都心悦诚服,他知道,大概这是好事,回头还得再想想。

    “第三个,这事,也好第二件大事,重工业基地有关。”说完,杨改革看了看孙元化。

    “……”孙元化抬头看了看皇帝,不明所以。

    “朕在江南补贴造船的事,诸位也该听说过吧?”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知道。”几个人都回答道。

    “朕如今,打算像补贴造船那般,补贴购买马车的……”杨改革说完,看了看在场的几个人。

    孙承宗还是那副老样子。毕自严却是眉头皱了老高,孙元化更是莫名其妙。

    “启禀陛下,臣着实糊涂了。”毕自严见孙承宗不打算说话,就自己问了。

    “哦,有什么糊涂的?”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不懂,这个和赈灾有什么关系?能买得起马车的都是官宦人家,或者是富裕的商贾,陛下给他们补贴,这岂不是那国帑补给官宦富商?陛下,这会让天下百姓如何看?”毕自严不太同意这个事。

    “没什么,这其实也不算是光补贴给富人,朕打算把四轮马车分成数个档次,对不同的档次进行不同的补贴,其实,真正受惠的,还是有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对于这个事,杨改革只能尽力的解释。

    “陛下,这件事,臣觉得,还是有些不妥,那个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如此之巨的马车,臣记得,马车便宜的都得五十两吧,即便陛下补贴二成,也要四十两,这样的马车,又有几家人家买得起?有几家是陛下所说的普通老百姓?”毕自严倒是言辞铮铮的就反问道。

    “呵呵,那马车的价格,其实可以降低到几两,如果加上补贴,完全可以把价格控制在五六两,这个价格,应该可以让普通人家接受了吧。”杨改革看着这位越说口气越冲的毕自严,解释道。

    “这……六两?这……”毕自严一时受不了这种价格大跳水的情况。

    “如果不用马,而是驴车,甚至牛车,则价钱会更低,这四轮马车,可比两轮马车载重多得多,轻易就可以装个一千斤以上,如果是乡间载货的,装个一千五百斤是没有问题的,朕想,乡间百姓,总是会喜欢的,也算是朕给天下百姓一些实惠了……”杨改革解释道。

    “可,这,陛下,臣还是不得不说,这样做,难免有些截贫济富的感觉……”毕自严还是没太大的松动,不赞成皇帝这样干。

    “呵呵,毕卿家可能还不理解这样做的意义。”杨改革又只好从另外一个方面给毕自严解释,四轮马车的优势有多大,也只有后来人知道,装载量、速度这些从小处或者单一来考虑,确实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把这些点点滴滴的优势聚集起来,乘以长年累月,再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数字,就是天文数字了,这是常人平时不注意,但是,却又实实在在的东西。

    “请陛下指点。”毕自严越来越有铮臣的风格了,皇帝没给他解释清楚,他是死活不接受。

    “朕问你,四轮马车比两轮装得多是没错吧。”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陛下,这确实没错,普通两轮马车,装个五六百斤都不得了了,但是四轮马车轻松可以装上千斤,这个,臣是知道的。”毕自严认真的回答道,四轮马车他也有,上面坐几个人,跟玩一样,确实比两轮的好用,这是肯定的,两轮的,你坐上去,还不能乱动,要是坐的人多了,位置没坐对,都对马车有很大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四轮马车比两轮强的不是一点。

    “四轮马车跑得比两轮的快,这是没错吧?四轮马车没那么颠,也是事实吧?”杨改革又开解道。

    “回陛下,没那么颠这确实是事实,不过比两轮的快,却未必吧。”毕自严又反问道。

    “毕卿家也应该坐马车出过远门吧,做两轮马车一天能跑多远?”杨改革笑着问道。

    “这,回陛下,臣常年在外为官,经常出远门,两轮马车么,如果长途跋涉,一天走过五六十里吧,再多人也颠簸得受不了,这个臣知道,……哦,臣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说,马车不那么颠了,这人就可以坐得更久,每天可以跑得更远,是么?要是这样算,也确实,四轮马车要比两轮的跑得久,也可以说,快些……”毕自严说着说着,忽然明白过来,四轮马车没那么颠簸,人可以坐得更久,那如果赶路,自然不是每天五六十里了,怕走个九十里都没问题。

    “不错,卿家能明白就好,其实,两轮马车是把马车的一部分重量压在了马身上,而四轮马车则全部压在轮子上,马只负责拉车,故此,同样的马匹,自然是四轮的跑得更远,马有力气,自然也就跑得更快。”杨改革笑着解释道。

    “这……似乎也有道理……”毕自严经这样一解释,结合自家那马车的情况,想一想,也确实如这般。

    “那卿家再算算,一个人赶一次马车,载货量就可以增加一倍,赶车的速度,也可以至少增加个三四成,如此一年算下来,这个人得多拉多少货物,得多赶多少里程?得节约多少时辰?这是一个人一年的,那他一生呢?那天下又有多少人?这多出来的载货量和增加的里程,节约的时辰,又是多少?毕卿家可以给朕一个答案么?”杨改革笑着说道。

    “这……”毕自严给皇帝的话忽悠晕了。皇帝的话也冲击着他的思维,让毕自严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一个人一次多出来的运载量,节约的时辰,多出来的里程,可能不算什么,也看不出有多大的优势,甚至没有在意的必要,但是,朕身为皇帝,当站在天下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任何一个小问题如果都乘以天下人,就都是大问题,朕这样说,卿家可明白?”杨改革继续解释道。

    “回禀陛下,这当是个天文一般的数目,当是不计其数,数目庞大,臣无法计算,臣心悦拜服,陛下所思,高出臣数倍,陛下是站在天下人的角度在看问题,臣则只能站在井底看天,着实惭愧,陛下此策,看似不妥,其实,确实替天下人节约了无数的时辰,路程,增加了无数的载重,虽然从小处看,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如果放眼全天下看,却是个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陛下此策,臣完全赞成。”毕自严心悦臣服的说道。

    “嗯,卿家能明白就好,如果四轮马车能普及,对于商品的流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商品的价格,也有很大的促进,这运输的成本低了,物价是不是会便宜一些?虽然如今朕是花了一些钱,可这些钱,却又在某些程度上,通过各种途径,分润给了全天下的百姓,卿家说是么?”杨改革说道。

    “臣明白了,臣拜服,陛下高屋建瓴,所观所想,着实高出臣数层,开源节流,向来是理财的不二法门,陛下此举看似破费,却是实实在在的节流了。”毕自严是彻底的信服了,别的不说,就说这个漕粮和边关的粮食运输问题,如果都换成四轮马车,这得节约多少钱粮?有的边关运粮实在是不易,五石粮食从南方启运,运到地方了,只剩下几斗了,这种恐怖的消耗,就是消耗在了运输上,如果每次能运得更多一点,每天能跑得更远一点,无疑,就不会只剩下几斗粮这样恐怖,如果一次就省出几斗粮,长年累月,加上如此之大的大明朝,这些节约出来的数目,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未完待续)

本站推荐:续南明福晋有喜:爷,求不约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大宋小郎中西隋帝国绝色狂妃:鬼王的神医宠妃恶魔少爷别吻我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农女当家:捡个将军来种田

百度宅男当崇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恋上你看书网只为原作者云和山的此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和山的此端并收藏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