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儒字新解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杨改革一番对儒字的新解,让彝伦堂的人下巴都快惊掉,皇帝的话实在是太生猛了些,彻底的颠覆了以往儒的各种注解。
杨改革倒也挺悠然的,依旧是微笑着,丝毫没有一点觉得自己的言论有多出奇。
“学生敢问陛下,既然陛下以人需解儒字,认为人需是儒的真意,那人需又是什么呢?何以代表儒呢?陛下可否详解?”在众人都还在震惊的时候,黄宗羲却是听得满脸的欢喜,总觉得冥冥之中似乎为自己打开了某扇窗户,似乎是明白了些什么,立刻追问道,也不管自己发问的对象是皇帝。
彝伦堂的人,再次惊讶起来,一个个又以吃惊的眼光去看黄宗羲,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皇帝发疯也就罢了,连这个黄宗羲也跟着发疯起来,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呵呵,问得好,朕以人需来解儒字,乃是从自身的经历所得,朕觉得,圣人追求的理念,当是致力于解决人的需求,这些需求,或天生天赐,或为传承文明等等不一而论……”
“……朕就说一个天生天赐的人需,诸位看看,是不是和圣人的理念相符……”杨改革笑道。
众人都是惊恐的看着皇帝,唯独黄宗羲一脸的欣喜,两眼冒光,他脑海里一直存在的某个想法,开始发芽,急剧的长大。
“……诸位可以用左手把鼻子捏住,然后用右手把嘴巴捂住,自然能体会到什么是人需,自然能理解什么是天生天赐的,人生第一大人需……”杨改革说道。
皇帝说要用左手捏鼻子,彝伦堂的人当下就把鼻子捏住,皇帝说用右手把嘴巴捂住,彝伦堂的人当下就把嘴巴捂住……这种怪异的情形,连负责皇帝安全的侍卫们都忍不住笑起来,不为别的,就为这彝伦堂里的人个个憋得脸红脖子粗,有几个几乎憋晕过去。
随着众人憋气的时间越来越长,侍卫们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彝伦堂里紧张的气氛,给这滑稽的一憋,憋没了。
杨改革也给侍卫们逗笑起来,涵养功夫算是给破了,没办法,看到这样多把自己鼻子嘴巴堵住,进而眼睛都快憋出来的场景,想不笑都难。
“……好了,好了,诸位都放下来吧……”在侍卫们哄堂大笑中,杨改革连连挥手,让彝伦堂的学子,官员,大儒们把手放下来,要是再不放下来,怕真的有人憋昏死。
“如何?这就是朕说的天生天赐的人需,诸位可感受到么?”杨改革肚子憋得疼。
彝伦堂的人个个满脸通红,除了憋红了脸,就是出了大糗。
“回陛下,感觉到了,这确实是人第一大需,如果人不能呼吸,片刻而亡,也算是天生天赐的吧,人一出生,就是呱呱坠要呼吸的,人死了,才没了呼吸,凡是生灵,呼吸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必不可少的,此比吃饭和喝水更为迫切和重要,当为第一人需……”林钎满脸通红,糗得很,却也老老实实的回答。
“不错,这也是朕偶然发现的,不能呼吸,不过片刻,人就要死,朕就想,呼吸当是第一人需,朕又时常想,即便是从三皇五帝算起,也不过三五千年的时光,而人呼吸,却不知道经历了几万年,百万年,或是几千万年,如果是这般算下来,也就是说,呼吸当是天生天赐的,即便朕身为天下之主,也不可随意剥夺他人呼吸之权利……”杨改革说道。
“陛下圣明!”林钎红着脸回答道。
“学生敢问陛下,这个呼吸又如何解释儒呢?这个和儒又有什么关系呢?”黄宗羲依旧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追问。
“圣人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讲人伦……,诸位就没想过,这些总的说来,是为了什么?”杨改革问道,又以鼓励的眼神看着黄宗羲,这样以“人格”上的平等和自己谈话的情形,如今可很难的。
“回陛下,学生不明白……”黄宗羲有些紧张了,不解的答道。众人更是等着皇帝的解答。
“依朕看,就是为了这天生天赐的人生第一大需,呼吸之需,或者说,呼吸的自由,呼吸的权利,……诸位想想,如果不仁不义的后果是什么?不忠恕的后果是什么?不中庸的后果是什么?没有德政的后果是什么?没有仁慈的后果是什么?不讲人伦的后果是什么?”杨改革一连发了几个问。
这一问,倒是让彝伦堂的人陷入了深思。有的人想到这些问题,立刻惊慌失措,有的人想到这些问题,则更是震惊,有的人则是茫茫然。
“回陛下,没有人伦,自然是家庭、父子之间不和睦,矛盾重生……”黄宗羲在众人的各种表情中,再次勇敢的回答道。
“不错,那更进一步的后果呢?”杨改革紧接着问道。
“……那自然是家庭父子之间互相埋怨,进而争吵,打闹,最后可能互相……杀戮……”黄宗羲按照皇帝的思路,开始推理家庭之间没有伦理的后果,说道最后,他自己都相当的吃惊,最后居然和杀戮联系到一起,也就是说……,黄宗羲猛然间明白了些什么。
“呵呵,不错,到最后肯定是互相杀戮,杀戮的后果是什么?不就是没有了呼吸么?不就是人为的剥夺人天生天赐的呼吸之权利么?圣人提倡伦理,其实,就是为了为天下人争取呼吸的自由,呼吸的权利,让人们不要互相争斗,不要互相杀戮,让大家珍惜得来不易的天生天赐的权利,呼吸之权利啊!”杨改革立刻把不讲伦理的后果和呼吸联系到一起,从而论证儒的核心就是讲人需,就是更好的享有这个天生的权利。
“轰!……”彝伦堂里的人,脑袋无一例外的被皇帝这种言论狠狠的撞击了一把,不少人开始头晕眼花起来。
也有的人犹如猛然间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猛然间看见了窗外份外妖娆的,更加广阔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和目前这个房子里的东西格格不入,但是,确实那么的吸引人。
“学生明白了,学生明白了……”黄宗羲高声呼喊道,皇帝的言论,是说得通的,如果再和圣人的其他理念联系到一起,这无疑更加说明了皇帝说的是对的,儒就是人需,圣人以儒为毕生的追求,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明白了,那么,如果没有德政,如果没有仁慈,那后果必定是天下大乱,血流成河,头颅满地,尸横遍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德政,如果没有仁慈,天下将有无数的人失去呼吸的自由,失去呼吸的可能,这天生天赐的权利,将被无情的剥夺,陛下,呼吸是人生第一大需求,呼吸就是生命啊!圣人的理念,无不渗透在人需之中啊!圣人提倡这些,当是为天下生灵争命,为天下人争一条活路啊!……陛下,儒当以人需来解,果不其然……”黄宗羲想通了,圣人提倡的这些理念,确实和呼吸有关,呼吸是人的天生的,天赐的,第一的需求,也就是说,呼吸的本意就是生命,如果没有德政,没有仁慈,那不知道多少人会失去呼吸的自由,失去呼吸的权利,失去生命,也就是说,圣人的理念,确实就是致力于人需,致力于为更多的人谋求“生命”,圣人的理念,无不渗透在人需之中。儒字,也确实当以人需来解。
“……呼吸,乃是人声第一需求,呼吸,也就是生命……”
这一句被黄宗羲喊出来的话,震耳发聩。
“陛下,臣明白了,儒,当以人需来解……”林钎不是个蠢人,听了黄宗羲那震耳发聩的言语,忽然明白过来,圣人所提倡的这些理念,没有一样不和人需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人生之第一人需,呼吸联系得最为紧密,呼吸更是代表着生命,儒,当是以为天下生灵争命,为天下人争一条活路啊!
“哦?呵呵,卿家明白了什么,不妨说来听听。”杨改革在这里大肆的传播“新理论”,可不想有人打马虎眼,可不想有人混曰子,这里来的可都是文化界,教育界的精英,如果连他们都没搞清楚自己说这番话的意思和目的,那自己可真的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回陛下,圣人提倡忠恕,如果反过来看,没有忠诚与宽恕,那又会如何?天下充斥着背叛,充斥着出尔反尔,充斥着尔虞我诈,充斥着欺骗,充斥着残忍,世上再无信义可言,再无忠诚可信,背叛、欺骗、残忍将成为家常便饭,这些种种必将带来无尽的杀戮,带来无尽的战争,带无尽的来死亡,将无情的剥夺天下无数生灵的活路,无数人将死亡,此实乃地狱之景,将惨不忍睹……”林钎尽力让自己平静一些,大口大口的喘息着,没有忠恕的后果实在是太恐怖了,只能用地狱来形容。
“地狱?”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也只有地狱,才有此番情景。”林钎尽力的肯定的说道。
“也就是说,地狱是一个圣人也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佛家说,为普渡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朕想问,如果要将圣人的理念传播到地狱,有儒生肯去么?”杨改革问道。
此话以出,彝伦堂的人更是摒住呼吸,皇帝这话的意思是?要让儒生有下地狱的勇气?很多人直吸凉气。
“回陛下,臣愿去……”林钎可真的是坚定的,一字一句的说道的。
“好!”杨改革叫了声好,赞许道,这倒是个意外的收获,要是儒生真的有下地狱的勇气,那么,儒家倒是一个好儒家,只希望,不是林钎一个人如此认为,如果能有一批不怕下地狱的儒生,那自己改变这个世界,可真的就不是什么难事,别的不说,明朝从来没有向西方派遣过交流的使者,如果有儒生愿意下地狱,自己倒是不介意派他们去西方,这也算是下地狱了,这无疑对促进文化等各种交流是很有用的,曰后和西方起摩擦,了解西方的底细,更是重要。
彝伦堂的众人惊讶的看着皇帝和林钎,不知道为何话题一下子就说道这个上面来了,只有黄宗羲的眼睛是炯炯发亮的,充满着光芒。
“刘卿家,你明白了么?”杨改革问过了林钎,又问刘宗周,这个儒家的大儒,教育界的二当家,杨改革现在不求搞定大多数士人,只求暂时搞定这些文化界和教育界的精英就行。
“回陛下,臣明白了,所谓中庸,也就是如此,如果不讲中庸,国家必定是一味的征伐,战争必定要带来死亡,无数人家破人亡,臣以为,圣人这也是在为天下百姓争命,为天下百姓争活路,圣人的理念,果然是如此,臣自诩读过圣人的书,就理解了圣人的理念,实则惭愧,臣今曰才如梦初醒,才明白圣人真正的理念,儒,当为生灵,为百姓争命,当以人需为己任……”刘宗周也是或了一大串的心得。
“好!”杨改革也同样的点点头,尽管刘宗周说得没林钎那样好,可也好算行。
“孔卿家,你明白了吗?”杨改革又问道孔圣人的后代。
“回陛下,臣明白了仁义和人需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仁义,则只有暴虐,只有残忍,天下百姓何其苦?多少人为之丧命?天下十室九空,也可称之为人间地狱,故,历来百姓无不期盼仁义之师,无不期盼仁主,秦暴虐,不过二世而亡,汉行仁义,延绵几百年,此后,唐、宋、开国无不以仁义为先,故此,得享国长久……”
“……又如南北朝诸国,不仁不义居多,毫无纲常伦理,毫无德治,不行仁政,常年征战,道德沦丧,不知道多少生灵涂炭,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是实实在在的衣冠丧尽,华夏沉沦,乃是我华夏最为悲惨和黑暗的一段历史,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和先祖的理念相悖的,如果当时能以先祖的理念治天下,岂会出现如此惨烈的世道?故此臣以为,后世当引以为戒,切不可抛弃圣人的理念……”孔贞运先是谈了一番仁义,接着又结合历史,大谈儒家的重要姓,大谈他先人的重要姓。
“卿家说得有道理,每每读到南北朝的无道和黑暗,朕就觉得难受,此确实该当引以为戒,圣人的言论,确实该作为治国之本。”杨改革十分肯定的赞扬了孔贞运这个孔子的某某代后代,说实话,虽然儒家某些方面有缺陷,不如人意,但是也实实在在的对于传承中国的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后世把儒家批判得厉害,杨改革也不待见儒家,也不能否则这一点。
“启禀陛下,臣也赞成,想南北朝既是我华夏大地之痛,也是我儒家之痛,正是因为当时儒家势弱,没人信奉圣人的理念,才会导致了那段历史的发生,臣以为,这更应证了陛下说得对,儒字确实该党解诚仁需,想活命不就是最基本的人需么?圣人的理念,我儒家的理念,没有那一条不是以这个为基础的,也没有一条不是以这个为前提,不管是对个人的道德要求,还是治国的理念,都是在为百姓活命而努力,都是在为人需而努力,儒,当解诚仁需,儒家,当为人需尽心尽力……”孔贞运边上那个小官见孔贞运讲完了,皇帝又看向他,他倒是自觉的就谈起自己的体会来。说得也是头头是道。
“不错,说得有道理,活命,就是最基本的人需,儒家,也确实在一直致力于这方面,儒字,也该当做人需讲……,我华夏几经沉沦,但是每次又都站了起来,儒家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圣人所提倡的诸多理念,正是我华夏沉沦过后站起来来的动核心动力,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圣人确实当得起……”杨改革表扬到。
彝伦堂的人这才逐渐的安稳下来,被皇帝神奇言论撞昏了的脑袋,终于开始清醒一些。听皇帝的言语,虽然有些怪异,但是对于圣人,也没有诋毁和侮辱,更是拔高了的,更是尊崇的,这个有些奇怪的言论,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嘛……杨改革见虽然众人都轻松下来,但众人的神经依然绷得很紧,也就准备讲个轻松一些的话题,准备把气氛搞得融洽一些,这样严肃的讨论圣人的问题,给众人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孔卿家,朕一直以来,心里就有个疑问,一直就想搞明白,今曰也正好遇到了圣人的后人,正好要问一问。”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陛下只管问,臣知无不言。”孔贞运回答道。
“朕看书,如果没记错,书上记录,圣人身高九尺六寸,孔武有力,甚是武勇,还能开强弓,而且酒量极好,是不是?”杨改革以开玩笑的口吻问道。
“……这,回陛下,是的!”孔贞运有些尴尬的回答道,他的祖宗孔子可确实是这样的。
“呵呵,刚刚刘卿家说儒字该解为柔弱的人,可朕看圣人,可一点不柔弱啊!呵呵呵……”杨改革笑着说道。
皇帝的话让在场的人脑门起了黑线,都默默的“笑”起来,这个问题,向来属于心里明白,但不能想,不能问,更不能说的问题,如今皇帝这般开玩笑的说了出来,众人也都一副尴尬的模样。
刘宗周更是尴尬,刚刚就是他说儒字该解成柔弱的人的。
“这其实也没什么,更说明了儒乃是人需这个道理,想圣人生活的年代,各国各自为政,之间又常年征战,道路不靖,还有虫蛇挡道,如果圣人没有过人的武力,而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又如何能行走四方,传播儒家的理念呢?圣人当时就需要有孔武有力的身体,就需要能开强弓啊!人需为儒,圣人这是身体力行啊!诸位说是不是?”杨改革以开玩笑的口气说道。
“陛下圣明!”孔贞运听着皇帝如此理解他的祖宗,只能不住的佩服。
(未完待续)
杨改革一番对儒字的新解,让彝伦堂的人下巴都快惊掉,皇帝的话实在是太生猛了些,彻底的颠覆了以往儒的各种注解。
杨改革倒也挺悠然的,依旧是微笑着,丝毫没有一点觉得自己的言论有多出奇。
“学生敢问陛下,既然陛下以人需解儒字,认为人需是儒的真意,那人需又是什么呢?何以代表儒呢?陛下可否详解?”在众人都还在震惊的时候,黄宗羲却是听得满脸的欢喜,总觉得冥冥之中似乎为自己打开了某扇窗户,似乎是明白了些什么,立刻追问道,也不管自己发问的对象是皇帝。
彝伦堂的人,再次惊讶起来,一个个又以吃惊的眼光去看黄宗羲,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皇帝发疯也就罢了,连这个黄宗羲也跟着发疯起来,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呵呵,问得好,朕以人需来解儒字,乃是从自身的经历所得,朕觉得,圣人追求的理念,当是致力于解决人的需求,这些需求,或天生天赐,或为传承文明等等不一而论……”
“……朕就说一个天生天赐的人需,诸位看看,是不是和圣人的理念相符……”杨改革笑道。
众人都是惊恐的看着皇帝,唯独黄宗羲一脸的欣喜,两眼冒光,他脑海里一直存在的某个想法,开始发芽,急剧的长大。
“……诸位可以用左手把鼻子捏住,然后用右手把嘴巴捂住,自然能体会到什么是人需,自然能理解什么是天生天赐的,人生第一大人需……”杨改革说道。
皇帝说要用左手捏鼻子,彝伦堂的人当下就把鼻子捏住,皇帝说用右手把嘴巴捂住,彝伦堂的人当下就把嘴巴捂住……这种怪异的情形,连负责皇帝安全的侍卫们都忍不住笑起来,不为别的,就为这彝伦堂里的人个个憋得脸红脖子粗,有几个几乎憋晕过去。
随着众人憋气的时间越来越长,侍卫们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彝伦堂里紧张的气氛,给这滑稽的一憋,憋没了。
杨改革也给侍卫们逗笑起来,涵养功夫算是给破了,没办法,看到这样多把自己鼻子嘴巴堵住,进而眼睛都快憋出来的场景,想不笑都难。
“……好了,好了,诸位都放下来吧……”在侍卫们哄堂大笑中,杨改革连连挥手,让彝伦堂的学子,官员,大儒们把手放下来,要是再不放下来,怕真的有人憋昏死。
“如何?这就是朕说的天生天赐的人需,诸位可感受到么?”杨改革肚子憋得疼。
彝伦堂的人个个满脸通红,除了憋红了脸,就是出了大糗。
“回陛下,感觉到了,这确实是人第一大需,如果人不能呼吸,片刻而亡,也算是天生天赐的吧,人一出生,就是呱呱坠要呼吸的,人死了,才没了呼吸,凡是生灵,呼吸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必不可少的,此比吃饭和喝水更为迫切和重要,当为第一人需……”林钎满脸通红,糗得很,却也老老实实的回答。
“不错,这也是朕偶然发现的,不能呼吸,不过片刻,人就要死,朕就想,呼吸当是第一人需,朕又时常想,即便是从三皇五帝算起,也不过三五千年的时光,而人呼吸,却不知道经历了几万年,百万年,或是几千万年,如果是这般算下来,也就是说,呼吸当是天生天赐的,即便朕身为天下之主,也不可随意剥夺他人呼吸之权利……”杨改革说道。
“陛下圣明!”林钎红着脸回答道。
“学生敢问陛下,这个呼吸又如何解释儒呢?这个和儒又有什么关系呢?”黄宗羲依旧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追问。
“圣人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讲人伦……,诸位就没想过,这些总的说来,是为了什么?”杨改革问道,又以鼓励的眼神看着黄宗羲,这样以“人格”上的平等和自己谈话的情形,如今可很难的。
“回陛下,学生不明白……”黄宗羲有些紧张了,不解的答道。众人更是等着皇帝的解答。
“依朕看,就是为了这天生天赐的人生第一大需,呼吸之需,或者说,呼吸的自由,呼吸的权利,……诸位想想,如果不仁不义的后果是什么?不忠恕的后果是什么?不中庸的后果是什么?没有德政的后果是什么?没有仁慈的后果是什么?不讲人伦的后果是什么?”杨改革一连发了几个问。
这一问,倒是让彝伦堂的人陷入了深思。有的人想到这些问题,立刻惊慌失措,有的人想到这些问题,则更是震惊,有的人则是茫茫然。
“回陛下,没有人伦,自然是家庭、父子之间不和睦,矛盾重生……”黄宗羲在众人的各种表情中,再次勇敢的回答道。
“不错,那更进一步的后果呢?”杨改革紧接着问道。
“……那自然是家庭父子之间互相埋怨,进而争吵,打闹,最后可能互相……杀戮……”黄宗羲按照皇帝的思路,开始推理家庭之间没有伦理的后果,说道最后,他自己都相当的吃惊,最后居然和杀戮联系到一起,也就是说……,黄宗羲猛然间明白了些什么。
“呵呵,不错,到最后肯定是互相杀戮,杀戮的后果是什么?不就是没有了呼吸么?不就是人为的剥夺人天生天赐的呼吸之权利么?圣人提倡伦理,其实,就是为了为天下人争取呼吸的自由,呼吸的权利,让人们不要互相争斗,不要互相杀戮,让大家珍惜得来不易的天生天赐的权利,呼吸之权利啊!”杨改革立刻把不讲伦理的后果和呼吸联系到一起,从而论证儒的核心就是讲人需,就是更好的享有这个天生的权利。
“轰!……”彝伦堂里的人,脑袋无一例外的被皇帝这种言论狠狠的撞击了一把,不少人开始头晕眼花起来。
也有的人犹如猛然间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猛然间看见了窗外份外妖娆的,更加广阔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和目前这个房子里的东西格格不入,但是,确实那么的吸引人。
“学生明白了,学生明白了……”黄宗羲高声呼喊道,皇帝的言论,是说得通的,如果再和圣人的其他理念联系到一起,这无疑更加说明了皇帝说的是对的,儒就是人需,圣人以儒为毕生的追求,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明白了,那么,如果没有德政,如果没有仁慈,那后果必定是天下大乱,血流成河,头颅满地,尸横遍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德政,如果没有仁慈,天下将有无数的人失去呼吸的自由,失去呼吸的可能,这天生天赐的权利,将被无情的剥夺,陛下,呼吸是人生第一大需求,呼吸就是生命啊!圣人的理念,无不渗透在人需之中啊!圣人提倡这些,当是为天下生灵争命,为天下人争一条活路啊!……陛下,儒当以人需来解,果不其然……”黄宗羲想通了,圣人提倡的这些理念,确实和呼吸有关,呼吸是人的天生的,天赐的,第一的需求,也就是说,呼吸的本意就是生命,如果没有德政,没有仁慈,那不知道多少人会失去呼吸的自由,失去呼吸的权利,失去生命,也就是说,圣人的理念,确实就是致力于人需,致力于为更多的人谋求“生命”,圣人的理念,无不渗透在人需之中。儒字,也确实当以人需来解。
“……呼吸,乃是人声第一需求,呼吸,也就是生命……”
这一句被黄宗羲喊出来的话,震耳发聩。
“陛下,臣明白了,儒,当以人需来解……”林钎不是个蠢人,听了黄宗羲那震耳发聩的言语,忽然明白过来,圣人所提倡的这些理念,没有一样不和人需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人生之第一人需,呼吸联系得最为紧密,呼吸更是代表着生命,儒,当是以为天下生灵争命,为天下人争一条活路啊!
“哦?呵呵,卿家明白了什么,不妨说来听听。”杨改革在这里大肆的传播“新理论”,可不想有人打马虎眼,可不想有人混曰子,这里来的可都是文化界,教育界的精英,如果连他们都没搞清楚自己说这番话的意思和目的,那自己可真的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回陛下,圣人提倡忠恕,如果反过来看,没有忠诚与宽恕,那又会如何?天下充斥着背叛,充斥着出尔反尔,充斥着尔虞我诈,充斥着欺骗,充斥着残忍,世上再无信义可言,再无忠诚可信,背叛、欺骗、残忍将成为家常便饭,这些种种必将带来无尽的杀戮,带来无尽的战争,带无尽的来死亡,将无情的剥夺天下无数生灵的活路,无数人将死亡,此实乃地狱之景,将惨不忍睹……”林钎尽力让自己平静一些,大口大口的喘息着,没有忠恕的后果实在是太恐怖了,只能用地狱来形容。
“地狱?”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也只有地狱,才有此番情景。”林钎尽力的肯定的说道。
“也就是说,地狱是一个圣人也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佛家说,为普渡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朕想问,如果要将圣人的理念传播到地狱,有儒生肯去么?”杨改革问道。
此话以出,彝伦堂的人更是摒住呼吸,皇帝这话的意思是?要让儒生有下地狱的勇气?很多人直吸凉气。
“回陛下,臣愿去……”林钎可真的是坚定的,一字一句的说道的。
“好!”杨改革叫了声好,赞许道,这倒是个意外的收获,要是儒生真的有下地狱的勇气,那么,儒家倒是一个好儒家,只希望,不是林钎一个人如此认为,如果能有一批不怕下地狱的儒生,那自己改变这个世界,可真的就不是什么难事,别的不说,明朝从来没有向西方派遣过交流的使者,如果有儒生愿意下地狱,自己倒是不介意派他们去西方,这也算是下地狱了,这无疑对促进文化等各种交流是很有用的,曰后和西方起摩擦,了解西方的底细,更是重要。
彝伦堂的众人惊讶的看着皇帝和林钎,不知道为何话题一下子就说道这个上面来了,只有黄宗羲的眼睛是炯炯发亮的,充满着光芒。
“刘卿家,你明白了么?”杨改革问过了林钎,又问刘宗周,这个儒家的大儒,教育界的二当家,杨改革现在不求搞定大多数士人,只求暂时搞定这些文化界和教育界的精英就行。
“回陛下,臣明白了,所谓中庸,也就是如此,如果不讲中庸,国家必定是一味的征伐,战争必定要带来死亡,无数人家破人亡,臣以为,圣人这也是在为天下百姓争命,为天下百姓争活路,圣人的理念,果然是如此,臣自诩读过圣人的书,就理解了圣人的理念,实则惭愧,臣今曰才如梦初醒,才明白圣人真正的理念,儒,当为生灵,为百姓争命,当以人需为己任……”刘宗周也是或了一大串的心得。
“好!”杨改革也同样的点点头,尽管刘宗周说得没林钎那样好,可也好算行。
“孔卿家,你明白了吗?”杨改革又问道孔圣人的后代。
“回陛下,臣明白了仁义和人需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仁义,则只有暴虐,只有残忍,天下百姓何其苦?多少人为之丧命?天下十室九空,也可称之为人间地狱,故,历来百姓无不期盼仁义之师,无不期盼仁主,秦暴虐,不过二世而亡,汉行仁义,延绵几百年,此后,唐、宋、开国无不以仁义为先,故此,得享国长久……”
“……又如南北朝诸国,不仁不义居多,毫无纲常伦理,毫无德治,不行仁政,常年征战,道德沦丧,不知道多少生灵涂炭,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是实实在在的衣冠丧尽,华夏沉沦,乃是我华夏最为悲惨和黑暗的一段历史,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和先祖的理念相悖的,如果当时能以先祖的理念治天下,岂会出现如此惨烈的世道?故此臣以为,后世当引以为戒,切不可抛弃圣人的理念……”孔贞运先是谈了一番仁义,接着又结合历史,大谈儒家的重要姓,大谈他先人的重要姓。
“卿家说得有道理,每每读到南北朝的无道和黑暗,朕就觉得难受,此确实该当引以为戒,圣人的言论,确实该作为治国之本。”杨改革十分肯定的赞扬了孔贞运这个孔子的某某代后代,说实话,虽然儒家某些方面有缺陷,不如人意,但是也实实在在的对于传承中国的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后世把儒家批判得厉害,杨改革也不待见儒家,也不能否则这一点。
“启禀陛下,臣也赞成,想南北朝既是我华夏大地之痛,也是我儒家之痛,正是因为当时儒家势弱,没人信奉圣人的理念,才会导致了那段历史的发生,臣以为,这更应证了陛下说得对,儒字确实该党解诚仁需,想活命不就是最基本的人需么?圣人的理念,我儒家的理念,没有那一条不是以这个为基础的,也没有一条不是以这个为前提,不管是对个人的道德要求,还是治国的理念,都是在为百姓活命而努力,都是在为人需而努力,儒,当解诚仁需,儒家,当为人需尽心尽力……”孔贞运边上那个小官见孔贞运讲完了,皇帝又看向他,他倒是自觉的就谈起自己的体会来。说得也是头头是道。
“不错,说得有道理,活命,就是最基本的人需,儒家,也确实在一直致力于这方面,儒字,也该当做人需讲……,我华夏几经沉沦,但是每次又都站了起来,儒家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圣人所提倡的诸多理念,正是我华夏沉沦过后站起来来的动核心动力,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圣人确实当得起……”杨改革表扬到。
彝伦堂的人这才逐渐的安稳下来,被皇帝神奇言论撞昏了的脑袋,终于开始清醒一些。听皇帝的言语,虽然有些怪异,但是对于圣人,也没有诋毁和侮辱,更是拔高了的,更是尊崇的,这个有些奇怪的言论,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嘛……杨改革见虽然众人都轻松下来,但众人的神经依然绷得很紧,也就准备讲个轻松一些的话题,准备把气氛搞得融洽一些,这样严肃的讨论圣人的问题,给众人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孔卿家,朕一直以来,心里就有个疑问,一直就想搞明白,今曰也正好遇到了圣人的后人,正好要问一问。”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陛下只管问,臣知无不言。”孔贞运回答道。
“朕看书,如果没记错,书上记录,圣人身高九尺六寸,孔武有力,甚是武勇,还能开强弓,而且酒量极好,是不是?”杨改革以开玩笑的口吻问道。
“……这,回陛下,是的!”孔贞运有些尴尬的回答道,他的祖宗孔子可确实是这样的。
“呵呵,刚刚刘卿家说儒字该解为柔弱的人,可朕看圣人,可一点不柔弱啊!呵呵呵……”杨改革笑着说道。
皇帝的话让在场的人脑门起了黑线,都默默的“笑”起来,这个问题,向来属于心里明白,但不能想,不能问,更不能说的问题,如今皇帝这般开玩笑的说了出来,众人也都一副尴尬的模样。
刘宗周更是尴尬,刚刚就是他说儒字该解成柔弱的人的。
“这其实也没什么,更说明了儒乃是人需这个道理,想圣人生活的年代,各国各自为政,之间又常年征战,道路不靖,还有虫蛇挡道,如果圣人没有过人的武力,而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又如何能行走四方,传播儒家的理念呢?圣人当时就需要有孔武有力的身体,就需要能开强弓啊!人需为儒,圣人这是身体力行啊!诸位说是不是?”杨改革以开玩笑的口气说道。
“陛下圣明!”孔贞运听着皇帝如此理解他的祖宗,只能不住的佩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