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糟心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最新章节!
一转眼就到了于家上门提亲的日子,于家提亲成功,周家的姻亲纷纷恭喜说是好姻缘。
京城的消息传得很快,于家去周侯府提亲成功,惊了不少人,很多人信了流言,真以为于家会尚公主,万万没想到,于家没有娶公子的心,反而看上了周四小姐。
提亲次日,于大人笑容满面,次子的亲事成了。
周书仁情绪不高,又定亲出去一个孙女,哎,大孙女嫁人跟着相公走了,他都有一年多没见大孙女了。
温老大人是体会不了周书仁舍不得孙女的心情,反而心里恨极了周家和于家,尤其是于家,他们温家哪里不好,他主动提联姻于家直接回绝了,这口气一直憋在心里。
温老大人上了年纪,眼皮子也耷拉了,阴森森的目光看向于大人,又扫了一眼周书仁,结果周书仁竟然对他笑,挑衅,这是挑衅!
周书仁心里翻白眼,又被温老大人记恨上了,反正虱子多了也不怕痒,自然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
于大人没周侯的底气,直接避开了目光。
今日早朝,商部提出从举人中选人才,今日终于有了结论,全国筛选不现实,先由京城附近几个州做试点选拔。
还有一事三日后附近几州的将士遗孤进京。
皇上最近几日心情还是不错的。
周书仁下朝后看着众位大人高兴的样子,心里道皇上挖好了坑等着众位大臣跳呢!
举人最多的是世家,寒门出来的并不多,皇上说选拔人才,却没说选出的人一部分要去草原。
皇上心里的名单去草原是主事的,而大量的基层官员,皇上也挺发愁的,现在好了,世家子弟填坑。
于大人走过来,“侯爷一起出宫?”
周书仁侧目,温老大人的目光一直盯着于大人,这是恨上了,“好。”
于大人呼出口气,他受不了温老大人的目光,哎,皇后有二子一女,太子是皇后所出,温家不作死,温家依旧是温家,而于家步步小心才行,好不容易再次入京,不能被撵出去。
于大人想到这里,又忍住跟紧了周侯,嗯,有安全感。
周书仁察觉到扯了扯嘴角,温氏一族因皇后,让太多人忌惮了。
蕲州,昌廉揉了揉脖子,今年知府本该升迁的,去年一场水灾,知府没升迁成,又因缺粮,知府这两年升迁不了,他的升迁也推迟了。
昌廉叹气,算了,他还年轻,晚几年就晚几年。
知府进来,“你想什么呢?本官进来你都在出神。”
昌廉回神笑着,“年后我娘写信说给我长女选好了人家,我有些感慨在过几年闺女就要嫁人了。”
信息不方便,京城已经提亲成功,蕲州的昌廉还什么都不知道。
知府知道自己娘子的心思,他也想给儿子选个好亲事,他所接触的人中,家世最好的是周昌廉,现在周昌廉成了侯府公子,可惜人家没看上他们家。
知府问,“周侯选了谁家?”
昌廉清楚娘写信告诉他,这门亲事一定会成,只是没听到准确定亲消息,他出于谨慎笑着,“等定亲了,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大人。”
知府笑了笑,他猜测是和周侯府门当户对的,心里叹气,门当户对啊。
昌廉问,“大人来寻我可有什么事?”
知府道:“你母亲侯夫人办民间孤儿院,我来问问你知道多少?”
京城传过来消息时,他的反应这么大的事竟然让女子主持,哪怕是侯府夫人,也不该是女子,他确认了几遍消息才信了。
昌廉理解知府大人的心理,但在他的心里只觉得理应如此,他应该是最了解娘的儿子。
“我知道的也不多,但是我相信,我娘一定会办好,虽然现在没在蕲州办,我相信早晚蕲州也会有的,我娘是有远见之人,大人,你看着吧,我娘一定会让天下人佩服,我娘会用自己能力得到尊敬。”
昌廉越说语气越激动,他的心里娘和爹一样无所不能。
知府大人目瞪口呆,“别,你别激动。”
昌廉眼睛炙热,“大人,一年,明年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我说的都是真话。”
知府,“......”
以前周昌廉的嘴里都是我爹如何如何,现在是我娘如何如何,这评价太高了,让他有偏见的心也忍不住期待一下。
京城,竹兰不知道三儿子吹了她一波,她正和休沐在家的昌智聊天,因为要教育孤儿,需要教育的书籍,数学一类的她整理的书籍就可以,皇上已经允许民办孤儿院可以使用,还需要传授技术的书籍,最好整理出完善的知识点更方便。
昌智是家里最喜欢读书的,什么书都读,她就想和昌智多聊聊自己的想法。
昌智听了娘的话,“娘,一些师傅的经验不好编成书啊,他们有很多全凭的是经验。”
竹兰也发愁,“所以才发愁。”
昌智道:“我听二哥说玉霜想培养炮制药材的药女,孤儿院的孩子也可以学,炮制药材的书籍好编制一些。”
竹兰,“这个想法不错。”
全国的孤儿很多,不可能只学习一种技术,能学的越多越好。
昌智突然说起自己,“娘,翰林院也准备编书,儿子在编书的名单上。”
竹兰诧异,“公布了吗?”
编书是大事,早该传开的,她却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昌智摇头,“没公布,儿子昨日进宫太子说的。”
竹兰问,“准备编什么书?”
昌智摊开手,“儿子也不知道。”
“一旦公布消息,又该抢破头了。”
谁不想留名历史,编书啊,多好的机会,好处又多。
次日,对竹兰来说意义重大,她要去给孤儿们上第一课,到了城门口,马车被拦住了,竹兰下马车一看,忙见礼,“臣妇见过太上皇,见过太后。”
太上皇示意免礼,“朕也想去听听夫人讲课。”
竹兰,“......”
她能说不想让太上皇听吗?她上次想高谈阔论不给她机会,现在她想给孩子们洗脑,想了许久洗脑的话,太上皇一去,她只能收敛,真是糟心透了!
------题外话------
还有两章
一转眼就到了于家上门提亲的日子,于家提亲成功,周家的姻亲纷纷恭喜说是好姻缘。
京城的消息传得很快,于家去周侯府提亲成功,惊了不少人,很多人信了流言,真以为于家会尚公主,万万没想到,于家没有娶公子的心,反而看上了周四小姐。
提亲次日,于大人笑容满面,次子的亲事成了。
周书仁情绪不高,又定亲出去一个孙女,哎,大孙女嫁人跟着相公走了,他都有一年多没见大孙女了。
温老大人是体会不了周书仁舍不得孙女的心情,反而心里恨极了周家和于家,尤其是于家,他们温家哪里不好,他主动提联姻于家直接回绝了,这口气一直憋在心里。
温老大人上了年纪,眼皮子也耷拉了,阴森森的目光看向于大人,又扫了一眼周书仁,结果周书仁竟然对他笑,挑衅,这是挑衅!
周书仁心里翻白眼,又被温老大人记恨上了,反正虱子多了也不怕痒,自然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
于大人没周侯的底气,直接避开了目光。
今日早朝,商部提出从举人中选人才,今日终于有了结论,全国筛选不现实,先由京城附近几个州做试点选拔。
还有一事三日后附近几州的将士遗孤进京。
皇上最近几日心情还是不错的。
周书仁下朝后看着众位大人高兴的样子,心里道皇上挖好了坑等着众位大臣跳呢!
举人最多的是世家,寒门出来的并不多,皇上说选拔人才,却没说选出的人一部分要去草原。
皇上心里的名单去草原是主事的,而大量的基层官员,皇上也挺发愁的,现在好了,世家子弟填坑。
于大人走过来,“侯爷一起出宫?”
周书仁侧目,温老大人的目光一直盯着于大人,这是恨上了,“好。”
于大人呼出口气,他受不了温老大人的目光,哎,皇后有二子一女,太子是皇后所出,温家不作死,温家依旧是温家,而于家步步小心才行,好不容易再次入京,不能被撵出去。
于大人想到这里,又忍住跟紧了周侯,嗯,有安全感。
周书仁察觉到扯了扯嘴角,温氏一族因皇后,让太多人忌惮了。
蕲州,昌廉揉了揉脖子,今年知府本该升迁的,去年一场水灾,知府没升迁成,又因缺粮,知府这两年升迁不了,他的升迁也推迟了。
昌廉叹气,算了,他还年轻,晚几年就晚几年。
知府进来,“你想什么呢?本官进来你都在出神。”
昌廉回神笑着,“年后我娘写信说给我长女选好了人家,我有些感慨在过几年闺女就要嫁人了。”
信息不方便,京城已经提亲成功,蕲州的昌廉还什么都不知道。
知府知道自己娘子的心思,他也想给儿子选个好亲事,他所接触的人中,家世最好的是周昌廉,现在周昌廉成了侯府公子,可惜人家没看上他们家。
知府问,“周侯选了谁家?”
昌廉清楚娘写信告诉他,这门亲事一定会成,只是没听到准确定亲消息,他出于谨慎笑着,“等定亲了,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大人。”
知府笑了笑,他猜测是和周侯府门当户对的,心里叹气,门当户对啊。
昌廉问,“大人来寻我可有什么事?”
知府道:“你母亲侯夫人办民间孤儿院,我来问问你知道多少?”
京城传过来消息时,他的反应这么大的事竟然让女子主持,哪怕是侯府夫人,也不该是女子,他确认了几遍消息才信了。
昌廉理解知府大人的心理,但在他的心里只觉得理应如此,他应该是最了解娘的儿子。
“我知道的也不多,但是我相信,我娘一定会办好,虽然现在没在蕲州办,我相信早晚蕲州也会有的,我娘是有远见之人,大人,你看着吧,我娘一定会让天下人佩服,我娘会用自己能力得到尊敬。”
昌廉越说语气越激动,他的心里娘和爹一样无所不能。
知府大人目瞪口呆,“别,你别激动。”
昌廉眼睛炙热,“大人,一年,明年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我说的都是真话。”
知府,“......”
以前周昌廉的嘴里都是我爹如何如何,现在是我娘如何如何,这评价太高了,让他有偏见的心也忍不住期待一下。
京城,竹兰不知道三儿子吹了她一波,她正和休沐在家的昌智聊天,因为要教育孤儿,需要教育的书籍,数学一类的她整理的书籍就可以,皇上已经允许民办孤儿院可以使用,还需要传授技术的书籍,最好整理出完善的知识点更方便。
昌智是家里最喜欢读书的,什么书都读,她就想和昌智多聊聊自己的想法。
昌智听了娘的话,“娘,一些师傅的经验不好编成书啊,他们有很多全凭的是经验。”
竹兰也发愁,“所以才发愁。”
昌智道:“我听二哥说玉霜想培养炮制药材的药女,孤儿院的孩子也可以学,炮制药材的书籍好编制一些。”
竹兰,“这个想法不错。”
全国的孤儿很多,不可能只学习一种技术,能学的越多越好。
昌智突然说起自己,“娘,翰林院也准备编书,儿子在编书的名单上。”
竹兰诧异,“公布了吗?”
编书是大事,早该传开的,她却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昌智摇头,“没公布,儿子昨日进宫太子说的。”
竹兰问,“准备编什么书?”
昌智摊开手,“儿子也不知道。”
“一旦公布消息,又该抢破头了。”
谁不想留名历史,编书啊,多好的机会,好处又多。
次日,对竹兰来说意义重大,她要去给孤儿们上第一课,到了城门口,马车被拦住了,竹兰下马车一看,忙见礼,“臣妇见过太上皇,见过太后。”
太上皇示意免礼,“朕也想去听听夫人讲课。”
竹兰,“......”
她能说不想让太上皇听吗?她上次想高谈阔论不给她机会,现在她想给孩子们洗脑,想了许久洗脑的话,太上皇一去,她只能收敛,真是糟心透了!
------题外话------
还有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