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 真正图谋(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北美大唐最新章节!
不仅仅是马戛尔尼等人对这次出访清国抱有极大的希望,当嘉庆在听闻英国高级别外交团队来访之后,也兴致勃勃。∷,整个大清国现在最核心的外交关系是围绕着大唐展开的,清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大唐的。由于大唐在东亚地区(指地理意义上的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扩张行动,清国大量的藩属国已经成为大唐的海外领。现在勉强还能称得上是属国的也仅剩下一个朝鲜了,然而就算这样,大唐也对朝鲜完成了大渗透。多年以前,唐人就比照着当年跟清国签的条款,跟朝鲜也签了一遍,甚至还获得了在济州岛修建军事基地和进行军事驻扎的权利。
在这样的时候,一个欧洲国家主动来联络感情,对嘉庆来说意义上格外重大的。纵横学可是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年的东西,嘉庆也早想联络一些势力,联手对付大唐。就算不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给大唐添堵也是可以的。
他的视听也不是完全闭塞,唐人的到来实际上也带来了许多资讯。嘉庆也知道,唐人曾经在北美击败过英国,帮助英国的一个殖民地独立,还从英国人手中a走了一大片土地。虽然现在唐英两国是还算友好的,但是嘉庆很直观地就认为,两国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以及敌对。
马戛尔尼的觐见是十分官样化的东西,乏善可陈。马戛尔尼送上了一些不起眼的礼品,然后嘉庆又回赠一些值钱的玩意。马戛尔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跟这位清国皇帝进行深入会谈,他能够感觉到对方的眼神中同样存在着热切。可是无论是正式的朝会。还是国宴。都不是说话的场合。
终于。在马戛尔尼觐见嘉庆的第三天,嘉庆邀请马戛尔尼入宫。当马戛尔尼来到了上书房,以为终于能够跟嘉庆长谈的时候,嘉庆却对他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开口道:“贵使,不如陪朕在御花园走走吧,让贵使也瞧瞧我宫中气象。”
马戛尔尼曾苦练中文,与嘉庆的对话并不需要翻译。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低头应是。
两人来到御花园中,嘉庆随手让几个太监离得远了一些,并且站在花丛幽径中,四周也没有什么人。嘉庆并不会向马戛尔尼解释什么的,一年多前,他失手打翻了一支平时不怎么会动的花瓶,发现了里面藏着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他并不知道这玩意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但是仍旧恐惧,嘉庆在宫中大发雷霆。并且要求彻查,可是并没有查出什么结果来。几天后。嘉庆又在自己的寝宫发现了相同的东西,而那里他明明让自己的奴才们去找了。
冰冷的气息包围了嘉庆,这让他相当恐惧。他知道那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一瞧就像是什么机械造物,而世界上最擅长机械造物的无疑就是唐人,也许唐人正在利用什么他不知道的手段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更令他恐惧的是,那些太监们居然被唐人渗透成了这个样子。他无法想象,现在只是去设置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果是未来有人下毒或者暗杀,那该如何是好。惊恐的嘉庆想要打杀了那些太监,可是遭到了宫廷内侍官的反对。
宫廷内侍官这个职位也出现在京师事变后,新政的举措之一。国事内阁处理,而即便是紫禁城的事情,唐人也逼着嘉庆认下了,他不能完全决定,宫廷内侍官有建议和反对的可能。现任的宫廷内侍官已经是他登基以后的第四任了,甚至是他自己选择的人选,但是他仍旧想不到,这个家伙居然敢反对自己。说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滥杀宫中宦官。
这之后的嘉庆几乎绝望,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身边他都维护不住了。他下令辞退那个宫廷内侍官,这是他所能做到的事情,然后他又任命了一个新的宫廷内侍官,只是人选仍旧是他跟内阁联合决定的。他命令这个新內侍官再次清扫皇宫,但是内侍官给出的答案是,宫里什么多余的东西都没有。
以前的嘉庆,对于自己的权柄和地位有着无尽的幻想,可是在这件事情之后,嘉庆彻底知道,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甜美的梦中。也许他确实是皇帝,拥有着巨大的权力,但是他却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全知全能、至尊无双。
嘉庆能够肯定,上书房里有猫腻,所以他下意识就不想在御书房中跟马戛尔尼交谈,所以他选择了把马戛尔尼叫到御花园中,并且支开太监们,最起码获得一个可以说话的机会。
他不会把顾虑告诉马戛尔尼,因为这太丢脸了。
两人不咸不淡地寒暄了半晌,甚至马戛尔尼还卖弄了自己的汉学功底,作了一首拍马屁的诗。嘉庆这时候有意地在引导话题,叹道:“想不到贵使能文擅诗,学问令人敬佩。比起贵使,那些自诩华夏之民的唐人,却没几个懂得这些的,简直是丢老祖宗的脸。”
他这话自然是放屁一样,大唐也是存在着不少国学好手,比他和他那个蹩脚老子的水平高得多。学习传统文学,更是大唐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更重要的是,创造诗文的老祖宗是汉人的老祖宗,他一个野猪皮完全是往脸上贴金。
另一边马戛尔尼也跟着话头往上爬,说道:“外臣一直以来仰慕文化芬芳的大清国,听闻贵国君王贤明、士子才华、百姓知礼,当不愧为是最优秀的国家。大唐共和国虽然强势,但是比起充满了文化和道德气息的大清国,真的是不如甚多。”
虽然知道是马屁,但是嘉庆还是很乐意,他点头道:“不错,大唐虽以兄弟之邦称我大清。但行事虎狼。全无道德。据说其国内到处是道德沦丧,百姓官宦恬不知耻,纲常皆废,仁人羞于与之为伍。”
马戛尔尼觉得谈话渐入佳境,两个有共同话题的人显然是能够达成一些建设性的共识的。马戛尔尼是非常聪明的人,所以他不会去假意询问什么,“为什么唐清两国那么友好,皇帝陛下却不喜欢大唐”、“大唐怎么惹着你了”、“皇帝陛下难道被大唐欺压”了之类的话。他能够感觉到。对面的这个年轻君主,似乎格外看重面子。这是清人上流社会的一个典型,马戛尔尼了解得很透彻。
唐人也是好面子的,但是唐人不会好面子到丢了实际利益的地步。所以马戛尔尼很清楚地认识到,唐人是有理智的,而清人是愚蠢的。
马戛尔尼说道:“皇帝陛下的感受,就是吾王和不列颠国民的感受啊!霸道嚣张的唐人,在全世界都像是一只横冲直撞的野牛,他们根本不讲究贵族的礼仪,也没有皇帝陛下所说的高贵的道德感。威胁着文明的社会。但是,遗憾的是。这只野牛块头有些大,而且力量太强,任何一个想要寻求正义和公理的勇者站在它的面前,都会被它掀翻和践踏。但是,很幸运的是,不希望这只讨厌的野牛继续存在下去的,不只是一个势单力孤的人,大清不希望唐国强大,而我们不列颠,甚至很多国家都是抱有相同看法的。”
嘉庆听了这话,眼神一亮,他也没有什么含蓄,因为眼前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他在大唐这堵墙上碰壁太多次了,而且每一次他都感觉到格外的孤独和害怕。他需要一个朋友,能够跟他相同对抗大唐的朋友。数量优势是壮胆的最佳方案。
于是,他说道:“唐国虽强,但不得人心。无道者,众伐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英国乃是欧洲第一大邦,朕也听闻贵主乔治三世之名久矣。唐人在我大清肆无忌惮,人神共愤,朕不能长久坐视这一情况,早晚都是要给唐人一击的。不过,确实如贵使所说,唐国力强,我大清虽然国力兴盛,但国内受汉奸掣肘,又多其他事务,击败这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今有不列颠之友人,同愤慨唐国恶行,不如我两结为兄弟之邦,共伐逆唐,还这天下寰宇一个澄明。”
马戛尔尼喜上眉梢,他也没想到这个清国皇帝对大唐如此仇恨。居然没有用自己去力陈是非,就已经主动地寻求他们英国的帮助。不过马戛尔尼也很悠得住,他意识到这个情况对英国来说非常好,他可以利用一下为不列颠谋求更多利益。
“皇帝陛下的心意,令外臣十分感动,只是唐国的力量实在强大,虽然同情大清国的处境,但是我国也对正面反抗唐国十分犹豫。”
马戛尔尼这几乎是明着向嘉庆讲条件了,那意思就是结盟可以,必须拿好处出来。
嘉庆大笔一挥,说道:“若是事情能成,那什么北美之地,可以尽数归贵国。”
马戛尔尼眼皮都跳了一下,这绝对不是激动的,而是有些吓到了,甚至是有些生气。他有点怀疑自己究竟是在做什么。嘉庆说把北美让给英国,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完全没有诚意,随口说说;另一种则是他真的认为英国和清国联合起来能够灭掉大唐,然后把他根本不知道有多么重要和值钱的北美让给英国人。
前一种情况是无心,后一种情况就是愚蠢了。而不管是哪一种,马戛尔尼都觉得非常不好。
马戛尔尼轻轻咳嗽了一声,道:“皇帝陛下,我们还是讨论一些实际的问题比较好。”
嘉庆发现马戛尔尼不上钩,并不以为意。他本来就是信口胡说的,他觉得英国人在北美有存在,而且在北美被唐人击败,想必对北美有兴趣。他其实就是信口开河,想要拉拢英国人,可是英国人对于这种白痴行为根本不感冒。
嘉庆也无奈,只能道:“贵使请说。”
马戛尔尼道:“英国和清国,一在欧洲,一在亚洲。并不接壤,没有仇恨和冲突,是天然能够成为朋友的。我们英国很乐意为朋友奉献绵薄之力,去抵抗唐人的入侵。大唐是一全球性存在的国家,海外领遍布很多地方,同时也关注着欧洲。即便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面临多线开战,都是十分危险的,只要能够将其拖住,很可能就会爆发激烈的问题,使其一落千丈。”
嘉庆顿时觉得这个夷人很有眼光,说的都很有道理。
马戛尔尼道:“皇帝陛下有着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却缺少优良的武器,而我们英国可以为贵国提供这些。不仅是武器,各种商品,英国都能够提供给大清,用以对抗唐人。”
嘉庆眉头一挑,问道:“白给吗?”
马戛尔尼讪讪一笑:“自然是要付钱的。”
嘉庆的脸色变差了一些,“你的意思是通商?”
马戛尔尼一本正经地道:“这是互利共惠的事情,我听说唐国不出售给贵国优秀的大炮,使得贵**队的炮兵数量不足,为了朋友,我们是绝对不会限制火炮或者军舰的出口的。只要皇帝陛下您点头,我们就会敞开为您供应。”
马戛尔尼似乎看到了嘉庆脸色不愉,立即又道:“当然,在配合上,处于相对弱势的英国和清国,应该加强在情报上的相互沟通,并且寻找一切有可能的机会去削弱唐国。如果未来清国要与唐国开战,英国可以许诺在另外的战场牵制唐军的兵力,为大清创造机会。”
嘉庆自然知道两线作战对一个国家的破坏性,虽然他看不太上英国,觉得就是一个夷人小国,但是人口上跟唐国也差不不了太多(其实差不少),真的要是打起来应该还能凑活用一下。
很多细节问题,嘉庆之后又找来了他心腹福康安等人进一步商议,最终大致上同意了签订与英国的密约,共同对付大唐。(未完待续。)
不仅仅是马戛尔尼等人对这次出访清国抱有极大的希望,当嘉庆在听闻英国高级别外交团队来访之后,也兴致勃勃。∷,整个大清国现在最核心的外交关系是围绕着大唐展开的,清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大唐的。由于大唐在东亚地区(指地理意义上的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扩张行动,清国大量的藩属国已经成为大唐的海外领。现在勉强还能称得上是属国的也仅剩下一个朝鲜了,然而就算这样,大唐也对朝鲜完成了大渗透。多年以前,唐人就比照着当年跟清国签的条款,跟朝鲜也签了一遍,甚至还获得了在济州岛修建军事基地和进行军事驻扎的权利。
在这样的时候,一个欧洲国家主动来联络感情,对嘉庆来说意义上格外重大的。纵横学可是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年的东西,嘉庆也早想联络一些势力,联手对付大唐。就算不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给大唐添堵也是可以的。
他的视听也不是完全闭塞,唐人的到来实际上也带来了许多资讯。嘉庆也知道,唐人曾经在北美击败过英国,帮助英国的一个殖民地独立,还从英国人手中a走了一大片土地。虽然现在唐英两国是还算友好的,但是嘉庆很直观地就认为,两国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以及敌对。
马戛尔尼的觐见是十分官样化的东西,乏善可陈。马戛尔尼送上了一些不起眼的礼品,然后嘉庆又回赠一些值钱的玩意。马戛尔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跟这位清国皇帝进行深入会谈,他能够感觉到对方的眼神中同样存在着热切。可是无论是正式的朝会。还是国宴。都不是说话的场合。
终于。在马戛尔尼觐见嘉庆的第三天,嘉庆邀请马戛尔尼入宫。当马戛尔尼来到了上书房,以为终于能够跟嘉庆长谈的时候,嘉庆却对他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开口道:“贵使,不如陪朕在御花园走走吧,让贵使也瞧瞧我宫中气象。”
马戛尔尼曾苦练中文,与嘉庆的对话并不需要翻译。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低头应是。
两人来到御花园中,嘉庆随手让几个太监离得远了一些,并且站在花丛幽径中,四周也没有什么人。嘉庆并不会向马戛尔尼解释什么的,一年多前,他失手打翻了一支平时不怎么会动的花瓶,发现了里面藏着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他并不知道这玩意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但是仍旧恐惧,嘉庆在宫中大发雷霆。并且要求彻查,可是并没有查出什么结果来。几天后。嘉庆又在自己的寝宫发现了相同的东西,而那里他明明让自己的奴才们去找了。
冰冷的气息包围了嘉庆,这让他相当恐惧。他知道那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一瞧就像是什么机械造物,而世界上最擅长机械造物的无疑就是唐人,也许唐人正在利用什么他不知道的手段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更令他恐惧的是,那些太监们居然被唐人渗透成了这个样子。他无法想象,现在只是去设置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果是未来有人下毒或者暗杀,那该如何是好。惊恐的嘉庆想要打杀了那些太监,可是遭到了宫廷内侍官的反对。
宫廷内侍官这个职位也出现在京师事变后,新政的举措之一。国事内阁处理,而即便是紫禁城的事情,唐人也逼着嘉庆认下了,他不能完全决定,宫廷内侍官有建议和反对的可能。现任的宫廷内侍官已经是他登基以后的第四任了,甚至是他自己选择的人选,但是他仍旧想不到,这个家伙居然敢反对自己。说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滥杀宫中宦官。
这之后的嘉庆几乎绝望,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身边他都维护不住了。他下令辞退那个宫廷内侍官,这是他所能做到的事情,然后他又任命了一个新的宫廷内侍官,只是人选仍旧是他跟内阁联合决定的。他命令这个新內侍官再次清扫皇宫,但是内侍官给出的答案是,宫里什么多余的东西都没有。
以前的嘉庆,对于自己的权柄和地位有着无尽的幻想,可是在这件事情之后,嘉庆彻底知道,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甜美的梦中。也许他确实是皇帝,拥有着巨大的权力,但是他却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全知全能、至尊无双。
嘉庆能够肯定,上书房里有猫腻,所以他下意识就不想在御书房中跟马戛尔尼交谈,所以他选择了把马戛尔尼叫到御花园中,并且支开太监们,最起码获得一个可以说话的机会。
他不会把顾虑告诉马戛尔尼,因为这太丢脸了。
两人不咸不淡地寒暄了半晌,甚至马戛尔尼还卖弄了自己的汉学功底,作了一首拍马屁的诗。嘉庆这时候有意地在引导话题,叹道:“想不到贵使能文擅诗,学问令人敬佩。比起贵使,那些自诩华夏之民的唐人,却没几个懂得这些的,简直是丢老祖宗的脸。”
他这话自然是放屁一样,大唐也是存在着不少国学好手,比他和他那个蹩脚老子的水平高得多。学习传统文学,更是大唐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更重要的是,创造诗文的老祖宗是汉人的老祖宗,他一个野猪皮完全是往脸上贴金。
另一边马戛尔尼也跟着话头往上爬,说道:“外臣一直以来仰慕文化芬芳的大清国,听闻贵国君王贤明、士子才华、百姓知礼,当不愧为是最优秀的国家。大唐共和国虽然强势,但是比起充满了文化和道德气息的大清国,真的是不如甚多。”
虽然知道是马屁,但是嘉庆还是很乐意,他点头道:“不错,大唐虽以兄弟之邦称我大清。但行事虎狼。全无道德。据说其国内到处是道德沦丧,百姓官宦恬不知耻,纲常皆废,仁人羞于与之为伍。”
马戛尔尼觉得谈话渐入佳境,两个有共同话题的人显然是能够达成一些建设性的共识的。马戛尔尼是非常聪明的人,所以他不会去假意询问什么,“为什么唐清两国那么友好,皇帝陛下却不喜欢大唐”、“大唐怎么惹着你了”、“皇帝陛下难道被大唐欺压”了之类的话。他能够感觉到。对面的这个年轻君主,似乎格外看重面子。这是清人上流社会的一个典型,马戛尔尼了解得很透彻。
唐人也是好面子的,但是唐人不会好面子到丢了实际利益的地步。所以马戛尔尼很清楚地认识到,唐人是有理智的,而清人是愚蠢的。
马戛尔尼说道:“皇帝陛下的感受,就是吾王和不列颠国民的感受啊!霸道嚣张的唐人,在全世界都像是一只横冲直撞的野牛,他们根本不讲究贵族的礼仪,也没有皇帝陛下所说的高贵的道德感。威胁着文明的社会。但是,遗憾的是。这只野牛块头有些大,而且力量太强,任何一个想要寻求正义和公理的勇者站在它的面前,都会被它掀翻和践踏。但是,很幸运的是,不希望这只讨厌的野牛继续存在下去的,不只是一个势单力孤的人,大清不希望唐国强大,而我们不列颠,甚至很多国家都是抱有相同看法的。”
嘉庆听了这话,眼神一亮,他也没有什么含蓄,因为眼前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他在大唐这堵墙上碰壁太多次了,而且每一次他都感觉到格外的孤独和害怕。他需要一个朋友,能够跟他相同对抗大唐的朋友。数量优势是壮胆的最佳方案。
于是,他说道:“唐国虽强,但不得人心。无道者,众伐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英国乃是欧洲第一大邦,朕也听闻贵主乔治三世之名久矣。唐人在我大清肆无忌惮,人神共愤,朕不能长久坐视这一情况,早晚都是要给唐人一击的。不过,确实如贵使所说,唐国力强,我大清虽然国力兴盛,但国内受汉奸掣肘,又多其他事务,击败这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今有不列颠之友人,同愤慨唐国恶行,不如我两结为兄弟之邦,共伐逆唐,还这天下寰宇一个澄明。”
马戛尔尼喜上眉梢,他也没想到这个清国皇帝对大唐如此仇恨。居然没有用自己去力陈是非,就已经主动地寻求他们英国的帮助。不过马戛尔尼也很悠得住,他意识到这个情况对英国来说非常好,他可以利用一下为不列颠谋求更多利益。
“皇帝陛下的心意,令外臣十分感动,只是唐国的力量实在强大,虽然同情大清国的处境,但是我国也对正面反抗唐国十分犹豫。”
马戛尔尼这几乎是明着向嘉庆讲条件了,那意思就是结盟可以,必须拿好处出来。
嘉庆大笔一挥,说道:“若是事情能成,那什么北美之地,可以尽数归贵国。”
马戛尔尼眼皮都跳了一下,这绝对不是激动的,而是有些吓到了,甚至是有些生气。他有点怀疑自己究竟是在做什么。嘉庆说把北美让给英国,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完全没有诚意,随口说说;另一种则是他真的认为英国和清国联合起来能够灭掉大唐,然后把他根本不知道有多么重要和值钱的北美让给英国人。
前一种情况是无心,后一种情况就是愚蠢了。而不管是哪一种,马戛尔尼都觉得非常不好。
马戛尔尼轻轻咳嗽了一声,道:“皇帝陛下,我们还是讨论一些实际的问题比较好。”
嘉庆发现马戛尔尼不上钩,并不以为意。他本来就是信口胡说的,他觉得英国人在北美有存在,而且在北美被唐人击败,想必对北美有兴趣。他其实就是信口开河,想要拉拢英国人,可是英国人对于这种白痴行为根本不感冒。
嘉庆也无奈,只能道:“贵使请说。”
马戛尔尼道:“英国和清国,一在欧洲,一在亚洲。并不接壤,没有仇恨和冲突,是天然能够成为朋友的。我们英国很乐意为朋友奉献绵薄之力,去抵抗唐人的入侵。大唐是一全球性存在的国家,海外领遍布很多地方,同时也关注着欧洲。即便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面临多线开战,都是十分危险的,只要能够将其拖住,很可能就会爆发激烈的问题,使其一落千丈。”
嘉庆顿时觉得这个夷人很有眼光,说的都很有道理。
马戛尔尼道:“皇帝陛下有着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却缺少优良的武器,而我们英国可以为贵国提供这些。不仅是武器,各种商品,英国都能够提供给大清,用以对抗唐人。”
嘉庆眉头一挑,问道:“白给吗?”
马戛尔尼讪讪一笑:“自然是要付钱的。”
嘉庆的脸色变差了一些,“你的意思是通商?”
马戛尔尼一本正经地道:“这是互利共惠的事情,我听说唐国不出售给贵国优秀的大炮,使得贵**队的炮兵数量不足,为了朋友,我们是绝对不会限制火炮或者军舰的出口的。只要皇帝陛下您点头,我们就会敞开为您供应。”
马戛尔尼似乎看到了嘉庆脸色不愉,立即又道:“当然,在配合上,处于相对弱势的英国和清国,应该加强在情报上的相互沟通,并且寻找一切有可能的机会去削弱唐国。如果未来清国要与唐国开战,英国可以许诺在另外的战场牵制唐军的兵力,为大清创造机会。”
嘉庆自然知道两线作战对一个国家的破坏性,虽然他看不太上英国,觉得就是一个夷人小国,但是人口上跟唐国也差不不了太多(其实差不少),真的要是打起来应该还能凑活用一下。
很多细节问题,嘉庆之后又找来了他心腹福康安等人进一步商议,最终大致上同意了签订与英国的密约,共同对付大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