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王府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大明1617最新章节!
“王爷在府没有?”
“午后进宫去了。”
曹化淳下马时问一个守着府门的王府太监,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之后也松了口气。
他知道信王的脾气,交代自己办事就一定想早点知道结果和得到回报,要是信王已经回府自己还没有回来,必定会引起信王的不满。
由于时间差不很多,曹化淳决定就在王府正门口等着。
“小皮猴儿。”守门的太监叫着一个小宦官,笑道:“又是娘娘派你出去?”
“是。”小宦官拎着个小包,笑着躬身道:“娘娘派我送到周太爷府上去。”
守门太监和曹化淳相视一笑,信王妃果然还真是把娘家看的很重,进府这几个月,隔一阵就派个小宦官带着一些东西送回去。
不外乎是信王赏的一些滋补品,还多半是天启赏给信王,或是张皇后赏下来的东西。
这个时代的银耳和燕窝很难获得,也没有办法用人工或工业化的手段来获取,所以相当的昂贵。信王妃很少拿古董玉器一类的东西给娘家,一般都是滋补品或绸缎料子之类,有时候也会把自己的体己银子拿出来给自己的父亲贴补家用。
信王倒也是知道,并无不悦,还私下里同信王妃说起此事,将来总要想办法替丈人多弄一些庄园,使周家世代钟鸣鼎食才好。
说起这些事时,少年夫妻二人都很平淡和正常,在此时想富贵传家,衣食无忧,多谋田产庄园是相当正常的事,就象几百年后的夫妻讨论哪里的学区房更好一样,都算是时代的常态。
信王妃周氏不会觉得叫丈夫替自己父亲谋私不对,信王也不觉得叫妻子的外家过的好一些有什么错。
这么庞大的帝国,供养天家和天家的亲属完全是正常与合理的,最少在信王等人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如此。
“去吧,不要误了差事。”曹化淳也只是随口一问,信王小夫妻俩感情很好,年轻,才貌相当,信王对妻子相当的满意,这么一点东西拿出去,算不得什么。
周氏当然不是什么名门千金大家闺秀,但大明皇家除了开国时诸皇子娶勋贵之女外,打仁宣之后就一直是和平民百姓联姻,最多不会超过六品武职和七品文职,所以信王对周氏的家世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再怎么高贵的血脉,怎么能和朱氏皇族相比?
倒是一旁的管事太监小声嘀咕道:“周太爷听说与和记来往甚密啊。”
曹化淳眼皮跳了跳,他当然也知道这事,周奎与和记的关系相当密切,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周家与和记住斜对面,周铁口的卦摊就在和记对面,这关系不密切才是相当奇怪的事情吧。
曹化淳做了一个手式,对另外几人道:“这事最好不要和王爷说。”
信王夫妻感情很好,俗话说疏不间亲,就象外臣很难离间君主和太监们的关系,他们这些阉人也很难在皇帝和后妃间做什么手脚。
后妃的枕头风一吹,上头一怒,当场打死几个宦官算什么?
这是后宫的生态圈,太监比外臣可信,后妃又比太监重要的多,就算现在的客氏老太,也远比诸多太监要被信任的多,魏忠贤能击败王安,成为后宫最有权势的太监,主要依靠的就是客氏,可以说,没有客氏就没有今天的魏忠贤。
一个客氏老太都这样,太监们又怎么敢和后妃斗?
众人对曹化淳的话都是会意,信王的脾气,要是知道自己岳父与和记往来密切,准定会很不舒服,关键是现在还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和记,又不能因为此事叫周氏伤心,最后倒霉的还是他们这些在信王身边伺候的人。
天黑之前,众人听到喝道的“吃吃”声响,都是精神一振,知道是信王从宫里回来了。
自天启六年之后,信王入宫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不少,天启皇帝身体欠佳之后,更是加大了对皇弟的培养力度。
但这种加大力度的栽培用心良苦,只是收效相当不佳。
信王的这年龄,正是逆反期最厉害的时候,如果天启是雄才大略的帝王,说不定信王会加以崇拜,对皇帝兄长的话能听的进去。
可是大明外忧内困,天启也不过勉力支撑,这使得少年心气的信王对兄长着实有几分瞧不起,如果信王没有机会继承大统,少年王爷倒也不会心态失衡,但皇兄迟迟没有皇子,信王十几岁了还在京师这样的地方,心态早就扭曲变化。
信王视大明为自己的责任,对兄长百般挑剔,对自己则抱以厚望。
几十个穿浅黄袍子的宦官出现在人们眼帘,两侧是一些骑马的锦衣卫官在护卫,信王的仪卫在京师也是相当的排场,大学士加在一起也比不过。
如果皇帝有皇子,信王早就会被文官们上书撵出京师去之国了,但皇帝迟迟无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投注在信王身上,视其为未来的国君,不仅没有人提起叫信王之国的话,在各种待遇排场上,也是越来越高抬信王几分。
在这样的仪卫开道之下,少量的路人已经早就闪避在一旁,天气炎热,信王坐的是通风极好的凉轿,王承恩等几个信王最信任的王府宦官站在轿子两侧。
其后又是数十个护卫跟随,在过百人的簇拥下,信王大轿一路抬到王府中门,上了台阶绕过仪门,到了二门附近才把轿子放下。
府门内外稍许混乱,很快也就平静了下来。
十六岁的信王已经长成了相当健壮的青年模样。
个头不高不矮,皮肤很白,眼睛大而有神,鼻梁高挺,五官搭配的合理而协调。历代皇帝未必会在意皇后的家世和长相,但一般生下皇子的可未必是皇后。
朱由校和朱由检兄弟都是由时为太子的光宗皇帝与身边的选侍所生,那都是挑选出来的顶尖的美人,不需要讲德才,由于是侧室,所以以相貌为佳。
历代都是如此,皇室的基因当然不差,在十几岁的少年时还没有被养尊处优酒色无度的生活摧毁掉身体和相貌,信王整体看起来就是一个俊美的美少年,英容挺拔,令人一看就产生不小的好感。
比起兄长天启皇帝,信王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身体健康。
并不是民间的那种青年男子的壮实,信王还是有些偏瘦弱的,但在合理的健康的范围之内。他的手也是纤细白皙,这也正常,这是一个连洗脸水都不会自己打的最顶级的贵族。
相比起乃兄天启,信王只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贵族男子的样子,精神体力都处于少年往青年过度时期,让人想起松树,茁壮挺拔。
信王的缺陷就是过于年轻,不过天启皇帝怎么也还能熬几年的样子,况且天启即位时也只有十七岁,没有几年就掌握了大局,对信王朝臣们也寄予更大的期望,最少信王明显的更有自制力,每天在王府学习读书不缀,不管事情多忙都要读书,对这样的不是储君的储君,朝野上下都还算满意。
天启皇帝的身体不管如何,朝廷始终有一个值得信任的储君在。
不至于如宣德年间,年富力强的宣宗皇帝突然驾崩,说是生病,其实就是服用了有毒有丹药暴毙而死。
当时的英宗皇帝才八岁,可想人心有多慌乱。
但大明还是挺了过来,并且没有什么大的混乱,到了神宗继位时也是冲龄,内有李太后和冯保,外有张居正,国势居然蒸蒸日上。
只有武宗崩逝时有过短暂的混乱期,当时的国家大政其实就是杨廷和一总掌之,包括迎立等诸事都是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主导,但杨廷和代表的相权名不正言不顺,十分的薄弱,世宗才十五岁,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但拿捏起朝廷最顶尖的那群朝臣还是得心应手。因为大明已经高度的集权,朝臣无所谓,首辅也无所谓,关键还是身居九重的皇帝是什么样的人。
信王对自己很有信心,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人对信王有信心,这就足够了。
当信王下轿的时候,四周所有人都躬下身子,几个得宠的有品级的太监站的最近,其余穿浅黄或蓝色袍服的宦官们站的稍远一些。
信王穿着红罗纱袍,绣四团龙,戴着纱制的翼善冠,天气很热,信王的鬓角明显有汗迹,几个持着大扇的宦官赶紧站在信王两侧,斜着挥动扇子,挥起缕缕清风。
“曹伴伴回来了?”
信王一眼就看到了躬身侍立的曹化淳,有些尖的下巴点了点,说道:“我要一碗酸梅汤饮子,凉的就好,不要冰镇了。曹伴伴来。”
“是,王爷。”
曹化淳心中一阵庆幸,还好自己没有偷懒跑去歇息,侍候眼前这位主子可真不是好干的差事,需得时时刻刻的加以小心。
从二门入就是正殿所在,信王当然不会往正殿去。
也就是刚封王赐府时,信王有时候会到正殿坐坐,没几次也就无聊了。
硕大的银安殿只有宝座和空荡荡的殿堂,也没有群臣环立,只有小猫两三只,议的事也无所谓,王府开销用度自有长史和太监们负责,亲王没有之国以前是不会过问这些事的。其余的军国大事,当然也不能和这些人商议,后来每常见人说事,都是在正殿之后的信王寝殿一侧的偏殿之中。
“王爷在府没有?”
“午后进宫去了。”
曹化淳下马时问一个守着府门的王府太监,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之后也松了口气。
他知道信王的脾气,交代自己办事就一定想早点知道结果和得到回报,要是信王已经回府自己还没有回来,必定会引起信王的不满。
由于时间差不很多,曹化淳决定就在王府正门口等着。
“小皮猴儿。”守门的太监叫着一个小宦官,笑道:“又是娘娘派你出去?”
“是。”小宦官拎着个小包,笑着躬身道:“娘娘派我送到周太爷府上去。”
守门太监和曹化淳相视一笑,信王妃果然还真是把娘家看的很重,进府这几个月,隔一阵就派个小宦官带着一些东西送回去。
不外乎是信王赏的一些滋补品,还多半是天启赏给信王,或是张皇后赏下来的东西。
这个时代的银耳和燕窝很难获得,也没有办法用人工或工业化的手段来获取,所以相当的昂贵。信王妃很少拿古董玉器一类的东西给娘家,一般都是滋补品或绸缎料子之类,有时候也会把自己的体己银子拿出来给自己的父亲贴补家用。
信王倒也是知道,并无不悦,还私下里同信王妃说起此事,将来总要想办法替丈人多弄一些庄园,使周家世代钟鸣鼎食才好。
说起这些事时,少年夫妻二人都很平淡和正常,在此时想富贵传家,衣食无忧,多谋田产庄园是相当正常的事,就象几百年后的夫妻讨论哪里的学区房更好一样,都算是时代的常态。
信王妃周氏不会觉得叫丈夫替自己父亲谋私不对,信王也不觉得叫妻子的外家过的好一些有什么错。
这么庞大的帝国,供养天家和天家的亲属完全是正常与合理的,最少在信王等人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如此。
“去吧,不要误了差事。”曹化淳也只是随口一问,信王小夫妻俩感情很好,年轻,才貌相当,信王对妻子相当的满意,这么一点东西拿出去,算不得什么。
周氏当然不是什么名门千金大家闺秀,但大明皇家除了开国时诸皇子娶勋贵之女外,打仁宣之后就一直是和平民百姓联姻,最多不会超过六品武职和七品文职,所以信王对周氏的家世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再怎么高贵的血脉,怎么能和朱氏皇族相比?
倒是一旁的管事太监小声嘀咕道:“周太爷听说与和记来往甚密啊。”
曹化淳眼皮跳了跳,他当然也知道这事,周奎与和记的关系相当密切,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周家与和记住斜对面,周铁口的卦摊就在和记对面,这关系不密切才是相当奇怪的事情吧。
曹化淳做了一个手式,对另外几人道:“这事最好不要和王爷说。”
信王夫妻感情很好,俗话说疏不间亲,就象外臣很难离间君主和太监们的关系,他们这些阉人也很难在皇帝和后妃间做什么手脚。
后妃的枕头风一吹,上头一怒,当场打死几个宦官算什么?
这是后宫的生态圈,太监比外臣可信,后妃又比太监重要的多,就算现在的客氏老太,也远比诸多太监要被信任的多,魏忠贤能击败王安,成为后宫最有权势的太监,主要依靠的就是客氏,可以说,没有客氏就没有今天的魏忠贤。
一个客氏老太都这样,太监们又怎么敢和后妃斗?
众人对曹化淳的话都是会意,信王的脾气,要是知道自己岳父与和记往来密切,准定会很不舒服,关键是现在还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和记,又不能因为此事叫周氏伤心,最后倒霉的还是他们这些在信王身边伺候的人。
天黑之前,众人听到喝道的“吃吃”声响,都是精神一振,知道是信王从宫里回来了。
自天启六年之后,信王入宫的次数明显增多了不少,天启皇帝身体欠佳之后,更是加大了对皇弟的培养力度。
但这种加大力度的栽培用心良苦,只是收效相当不佳。
信王的这年龄,正是逆反期最厉害的时候,如果天启是雄才大略的帝王,说不定信王会加以崇拜,对皇帝兄长的话能听的进去。
可是大明外忧内困,天启也不过勉力支撑,这使得少年心气的信王对兄长着实有几分瞧不起,如果信王没有机会继承大统,少年王爷倒也不会心态失衡,但皇兄迟迟没有皇子,信王十几岁了还在京师这样的地方,心态早就扭曲变化。
信王视大明为自己的责任,对兄长百般挑剔,对自己则抱以厚望。
几十个穿浅黄袍子的宦官出现在人们眼帘,两侧是一些骑马的锦衣卫官在护卫,信王的仪卫在京师也是相当的排场,大学士加在一起也比不过。
如果皇帝有皇子,信王早就会被文官们上书撵出京师去之国了,但皇帝迟迟无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投注在信王身上,视其为未来的国君,不仅没有人提起叫信王之国的话,在各种待遇排场上,也是越来越高抬信王几分。
在这样的仪卫开道之下,少量的路人已经早就闪避在一旁,天气炎热,信王坐的是通风极好的凉轿,王承恩等几个信王最信任的王府宦官站在轿子两侧。
其后又是数十个护卫跟随,在过百人的簇拥下,信王大轿一路抬到王府中门,上了台阶绕过仪门,到了二门附近才把轿子放下。
府门内外稍许混乱,很快也就平静了下来。
十六岁的信王已经长成了相当健壮的青年模样。
个头不高不矮,皮肤很白,眼睛大而有神,鼻梁高挺,五官搭配的合理而协调。历代皇帝未必会在意皇后的家世和长相,但一般生下皇子的可未必是皇后。
朱由校和朱由检兄弟都是由时为太子的光宗皇帝与身边的选侍所生,那都是挑选出来的顶尖的美人,不需要讲德才,由于是侧室,所以以相貌为佳。
历代都是如此,皇室的基因当然不差,在十几岁的少年时还没有被养尊处优酒色无度的生活摧毁掉身体和相貌,信王整体看起来就是一个俊美的美少年,英容挺拔,令人一看就产生不小的好感。
比起兄长天启皇帝,信王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身体健康。
并不是民间的那种青年男子的壮实,信王还是有些偏瘦弱的,但在合理的健康的范围之内。他的手也是纤细白皙,这也正常,这是一个连洗脸水都不会自己打的最顶级的贵族。
相比起乃兄天启,信王只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贵族男子的样子,精神体力都处于少年往青年过度时期,让人想起松树,茁壮挺拔。
信王的缺陷就是过于年轻,不过天启皇帝怎么也还能熬几年的样子,况且天启即位时也只有十七岁,没有几年就掌握了大局,对信王朝臣们也寄予更大的期望,最少信王明显的更有自制力,每天在王府学习读书不缀,不管事情多忙都要读书,对这样的不是储君的储君,朝野上下都还算满意。
天启皇帝的身体不管如何,朝廷始终有一个值得信任的储君在。
不至于如宣德年间,年富力强的宣宗皇帝突然驾崩,说是生病,其实就是服用了有毒有丹药暴毙而死。
当时的英宗皇帝才八岁,可想人心有多慌乱。
但大明还是挺了过来,并且没有什么大的混乱,到了神宗继位时也是冲龄,内有李太后和冯保,外有张居正,国势居然蒸蒸日上。
只有武宗崩逝时有过短暂的混乱期,当时的国家大政其实就是杨廷和一总掌之,包括迎立等诸事都是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主导,但杨廷和代表的相权名不正言不顺,十分的薄弱,世宗才十五岁,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但拿捏起朝廷最顶尖的那群朝臣还是得心应手。因为大明已经高度的集权,朝臣无所谓,首辅也无所谓,关键还是身居九重的皇帝是什么样的人。
信王对自己很有信心,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人对信王有信心,这就足够了。
当信王下轿的时候,四周所有人都躬下身子,几个得宠的有品级的太监站的最近,其余穿浅黄或蓝色袍服的宦官们站的稍远一些。
信王穿着红罗纱袍,绣四团龙,戴着纱制的翼善冠,天气很热,信王的鬓角明显有汗迹,几个持着大扇的宦官赶紧站在信王两侧,斜着挥动扇子,挥起缕缕清风。
“曹伴伴回来了?”
信王一眼就看到了躬身侍立的曹化淳,有些尖的下巴点了点,说道:“我要一碗酸梅汤饮子,凉的就好,不要冰镇了。曹伴伴来。”
“是,王爷。”
曹化淳心中一阵庆幸,还好自己没有偷懒跑去歇息,侍候眼前这位主子可真不是好干的差事,需得时时刻刻的加以小心。
从二门入就是正殿所在,信王当然不会往正殿去。
也就是刚封王赐府时,信王有时候会到正殿坐坐,没几次也就无聊了。
硕大的银安殿只有宝座和空荡荡的殿堂,也没有群臣环立,只有小猫两三只,议的事也无所谓,王府开销用度自有长史和太监们负责,亲王没有之国以前是不会过问这些事的。其余的军国大事,当然也不能和这些人商议,后来每常见人说事,都是在正殿之后的信王寝殿一侧的偏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