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姑爷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重生之丐女小地主最新章节!
吴小桐挎着一只篮子,篮子里装着一摞干净的粗瓷碗,跟在身强力壮挑着两桶绿豆汤的吴江家的身边,来到场院,一眼望过去,竟没看到小亓。
场院上站着十来个男人,有铡麦穗的、有翻麦子的、有赶着牛打场的,还有在另一边扬场,清理麦糠的……都穿着差不多的短打衣裳,戴着斗笠,远远看上去,竟难以辨认了。
又仔细搜索,吴小桐这一回很快找到了小亓,他正拿着一支木叉,翻腾着铡好的麦穗儿,让它们充分得到充分的晾晒。小亓弯着腰,拿着木叉干的有模有样,乍一看没什么区别,但仔细一看,吴小桐就看出了不同。小亓虽说穿了短打,但衣服上明显比庄稼汉子们整齐很多,而且,其他人都是打着赤脚的,而他,不仅穿着鞋,还穿着袜子!
这一认出来,再细看,就看出小亓与场院上好多老爷们的差别来了,不说他过于白皙的皮肤,总是比人慢一些的速度,就是肩头搭的那块巾子,也是雪白的,不像其他人那样灰突突的,明显是用久了洗不出来的颜色。
吴江家的在场院边的大柳树下放下担子,敞开嗓子一声吆喝:“歇把手儿,喝口绿豆汤解解渴啦!”
那些大老爷们儿就各自停下手头的活计,却都将手中的家伙事儿拿着,说说笑笑地聚到树下,将家伙事儿往一处放了,笑呵呵地到吴江家的这边接一碗绿豆汤,捧在手里咕咚咕咚一阵猛灌,一碗绿豆汤不过是打个底儿,拿了空碗递回去,也有叫婶子的,也有叫嫂子的,也有叫弟妹的,让吴江家的再来一碗。
吴小桐则直接端了一碗绿豆汤,绕开这一群汗水淋漓的汉子,走到小亓面前:“喝口汤歇会儿吧!”
小亓的脸因为暴晒、酷热,泛着一层红晕,却并不严重,只像是微醺的颜色。倒是这场院里的经历,与那些糙老爷们共处的时光,让他更加鲜活起来,少了些仙气儿,多了几分真实,看着他额角鼻尖的汗水,吴小桐忍不住笑完了眼。原来每每看着人总是忍不住想起那句‘冰清玉骨自清凉无汗’,今儿再看,这位也是会出汗,会怕热的!
小亓看着也是喝的狠了,接过绿豆汤去,一口气喝了小半碗。然后,扯着脖子上的巾子,擦了擦汗水,这才舒出一口气来,又将剩下的绿豆汤喝了。
吴小桐笑了笑,接过空碗来,笑着道:“可还喝?”
小亓摇摇头,手捂着胃,略略有些赧然道:“喝不下了!”
吴小桐莞尔一笑,从自己袖子里拿出一条新帕子来,递给小亓:“你还是用着吧!”
小亓脖子上挂的是一条细棉布的巾子,虽说已经比那些汉子用的都好了,但仍显粗糙些,特别是出了汗之后用,估计会不舒服。吴小桐递过来的则是她用过的茧绸帕子,不起眼,却比棉布柔软的多了。
小亓含笑把巾子递给吴小桐,把帕子接了,很自然地想着塞进袖口,却塞了个空。他忘记自己穿着短打褂子,干活热了还把袖子挽了……
吴小桐笑着道:“你把帕子塞衣襟上就是了!”
小亓下意识地觑了旁边那些男人们一眼,果然看到那些人有将巾子塞在衣襟上的,这才依言把帕子塞在腋下的衣襟上。
“天气太热,你自己注意着些,别中暑了。”吴小桐低声叮嘱一句,看着小亓点头应下,她也就跟着吴江家的重新挎了篮子挑了担子,她们还要往地里去送豆汤呢。
去地里送完豆汤,转回来,吴小桐的衣领处已经汗湿了一大块。
她要了一盆温水洗了,换了一身干净舒爽的衣裙,出来看看天色,也近午时了,就打发丫头们去场院里唤人吃饭。
麦收季节很紧张,与天气抢,与麦子的成熟度抢……稍稍慢了,一场风雨,就可能让一季的辛苦折损大半去。若是熟的过了,麦粒儿则会脱落到地里,减少产量。这样一来,麦收一般都不会回家吃饭,都是家里做好饭送到地头场院的。
还好,收容了那许多流民之后,双溪镇并不缺人手,地里的人不回来吃饭,场院里离的近,却可以替换着回来吃的。
不多时,第一拨人回来吃饭了,竟然没有小亓。吴小桐微微意外之下,也想到了小亓第二拨回来也好,能够比较从容的吃饭、休息。当然了,依着吴小桐的意思,他没必要亲自顶下来,他想要了解百姓的辛苦,四下里转转看看,也就够了。
不是说别的,吴小桐是怕他那体格,毕竟从小娇养着,哪里经过这种辛苦,万一中暑,或者病了,反而得不偿失不是。
等第一拨吃完了,歇了片刻,就赶着回去替人回来。
其中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看着吴小桐笑道:“姑娘放心吧,我们这就去替姑爷回来歇着!”
吴小桐一愣,随即笑道:“哪里是姑爷……”
可她一句话都没说完,那些汉子们就哄笑起来。
愣是把自己以为脸皮够厚的吴小桐臊了个大红脸!
还真是,这误会的……她也干脆别辩解了,这事儿,越辩越辩不清楚!
那些庄稼汉子却好像得了什么趣事儿,笑着说着大步去了。
吴小桐一转身,就看见吴江家的和徐寡妇几个人也都看着她笑的暧昧!
“哎,他们不知道,你们还不知道么,哪里像他们说的……”吴小桐下意识地又想辩解,话说了一半,却看到那几个都笑着点头,脸上的表情却明摆着说人家就是不相信!
罢了,吴小桐自己气馁了,摊摊手顾自吩咐:“再烧些水,待会儿大家伙儿回来,尽量别让他们用冷水洗脸……”
好吧,这话她都收不完了,最直爽的吴江家的笑道:“姑娘尽管放心,我们都省的,刚才就烧上水了。等会儿亓公子回来,就抬进去让他沐浴!”
“嗯,嗯。”吴小桐红了两回脸,倒是很快镇定下来,虽然脸上的红晕还没完全散了去,但表情已经基本镇定下来了。
她随口答应着,就转了话题道:“大家伙儿麦收都辛苦,晚饭在一个肉菜一个肉汤上,再加一个焖咸鱼吧!”
徐寡妇一听这话,立刻笑道:“说起做鱼,我们几个的手艺可就有限了。说起来,还是姑娘做的鱼最好吃。当然了,霍嬷嬷的手艺还有她教出来的碧桃也是好的。”
吴小桐咧嘴一笑:“好,晚饭我就过来看着做鱼!你们下午先把咸鱼拿出来泡一泡,洗干净了,我来看着做!”
徐寡妇和吴江家的几个妇人照管的是大厨房,平日里管着长工们奴役们吃饭。这会儿则管着麦收那许多人吃饭,不但有自家的四五个妇人,还从村子里雇了十多个利落干净的妇人过来帮忙。
吴小桐跟徐寡妇和吴江家吩咐妥当了,就离开了大厨房往自己院子里来。
茉莉花开了,那是个精细活儿,吴小桐不放心交给别人,只能让霍嬷嬷带着三个丫头亲自去干,每天下午未时末去地里采摘,挑选大而饱满的花蕾,采摘回来之后,要及时摊晾,然后又要复堆,接下来还要筛花……好几个步骤,直到花朵尽可能快地干燥,以保持花朵的洁白和芳香。
茉莉第一年出产,数量不是太多,但就四个人干,这活儿也是很累了。加上小亓和裴曦都混进收麦的队伍中了,吴小桐也就不让小厨房开火,都并到大厨房这边,跟着吃大锅饭了。
回到自己屋里,吴小桐先扛不住,抱了一个糕饼匣子往晒茶的大棚这边来。
茶山上已经结束了采茶季,炒茶的人已经转到麦收的行列里去了。棚子下就只有霍嬷嬷带着三个丫头在照应一竹箪一竹箪的茉莉花儿。
晾晒干了,早有预备好的瓷坛子,将茉莉花儿装坛,同时装一袋自制的干燥剂,然后封口保存。
吴小桐过来的时候,发现不但霍嬷嬷带着三个丫头在,早上吆喝着去地里割麦子的裴曦不知道啥时候溜了回来,正坐在棚子下的阴凉地,扇着扇子,喝着茉莉花茶,消闲自在着呢!
一见吴小桐过来,裴曦就嚷嚷起来:“哎哟,还是依依妹子最疼三哥。知道哥哥饿了,给哥哥送吃的来了!”
吴小桐哭笑不得,只得将糕饼匣子打开,先递了一块给他,然后招呼着霍嬷嬷和丫头们都来吃。
裴曦一上午都没坚持下来,或者说只是去地里走了一趟就回来了,过后自然没有再下地。倒是小亓,出乎吴小桐的意料,竟然坚持了下来,后来,完全能跟那些庄稼汉子打成一片了。
麦收过后,小亓皮肤黑了好几个色度,却看着壮实了,神情间那隐隐的郁色也散尽了,开朗明快了起来。
麦收过后,五月底,裴曦终于待不住了,带了几斤茶叶、几斤茉莉花回金陵去了。
他走没几日,小亓也回了桐城,却只住了不到一个月,就有折了回来,这一次,就好像彻底抛开了外头的事情,长久定居了一般,每日里整理菜园,偶尔也跟着吴小桐一起上山采蘑菇……倒让吴小桐有时候恍惚又回到了当年小亓养病的日子。
碧桃跟程充的婚事办完,歇了半个月,就又回到吴小桐身边伺候。仍旧管着小厨房。
徐褚没有在梨雪和玉冰中间选,却选中了林川的妹妹小雨。吴小桐没有二话,立刻让刘胖子家的去做了媒说合,林家倒是一说就答应了,双方交换庚帖,小请、大期,很快定了八月份的婚期。
小雨也十八岁了,徐褚年纪都快三十了,年纪都不小了,就定了个最近的日子。
徐褚跟小雨的婚事定了之后,刘胖子家的亲自求到小桐脸上,想给钰良求娶梨雪。吴小桐问过梨雪之后,梨雪也是同意的,于是双方换庚帖,小定,小请……吴小桐把梨雪的奴籍消了,放了这个丫头的自由身,让她们按照百姓礼仪办去。
接着是玉冰,来求取的竟然是林川……
这一年,吴小桐忙忙碌碌的,似乎就给一个个丫头办婚事了。
等九月末,玉冰和林川的婚事也完了,吴小桐才放松下来。
这一晚,霍嬷嬷又给吴小桐通发梳头,想起姑娘婚事连个眉目都没有,不由叹息起来。
吴小桐哪里不知道她为何叹息,却并不想勾着她多说,只抬手拍了拍霍嬷嬷的手笑道:“嬷嬷莫要忧心了,这姻缘天定,我这是缘分未到,到了时候,自然就有了。”
霍嬷嬷被她说得,又是心酸又是感叹。姑娘这么好的人品,这般好的性子,若非老爷夫人早早去了,又何至于耽误到这个年龄,转过年来姑娘可就十九岁了,再不找婆家,可真是太大了!
吴小桐却没有多少心思考虑自己的事儿,安慰了霍嬷嬷两句,就转回心思琢磨着冬季木耳、蘑菇和芽菜上去了。
南齐和北宁算是又相安无事了一年,风调雨顺的,百姓们渐渐安定下来,各处村落、田野,不再荒凉衰落,渐渐地恢复着生机。安定下来,人们有心思种地了,也有了心思琢磨着做买卖了。
吴小桐早已经试验成功了木耳和蘑菇的培育。只是这个时代的运输条件实在太差,鲜蘑菇鲜木耳根本运不出去就烂了。不过,冬季气温低了,培育困难,运输却方便了,新鲜蔬菜新鲜菌类保鲜期要比夏天长得多了。
去年,她就在北山坡上建了一个大型的温室棚子,下边盘了火炕,天气太冷的时候,晚上就烧火炕给棚里加温,这个方法倒是种了不少鲜菜、鲜菇,但只是实验,数量终归有限,分送到金陵和北平两地,剩下的也就刚够自己吃的了。并没有多余外卖。
她今年就想着扩大规模,蘑菇和木耳搞多层养殖,增加温室的空间利用率……其他的鲜菜培植太过困难,还不能满足扩大推广的条件,干脆就专心养发芽菜。那个东西做好了,豆芽、豌豆苗儿、芥菜苗儿、萝卜苗儿……大冬天里拿出来,同样鲜灵喜人的紧。
就在吴小桐盘算这些的时候,安静了几年的局面突然在十月的第一天被打破,南齐和北宁军队在桐城北发生碰撞,进而双方调兵遣将,大战一触即发。
------题外话------
在被窝里趴了两天,热水袋、暖贴、电热毯……加上祛寒止疼的药,终于上火了,两个腮帮子肿的跟生了痄腮一样,牙疼、头疼……
这是做了什么孽……
吴小桐挎着一只篮子,篮子里装着一摞干净的粗瓷碗,跟在身强力壮挑着两桶绿豆汤的吴江家的身边,来到场院,一眼望过去,竟没看到小亓。
场院上站着十来个男人,有铡麦穗的、有翻麦子的、有赶着牛打场的,还有在另一边扬场,清理麦糠的……都穿着差不多的短打衣裳,戴着斗笠,远远看上去,竟难以辨认了。
又仔细搜索,吴小桐这一回很快找到了小亓,他正拿着一支木叉,翻腾着铡好的麦穗儿,让它们充分得到充分的晾晒。小亓弯着腰,拿着木叉干的有模有样,乍一看没什么区别,但仔细一看,吴小桐就看出了不同。小亓虽说穿了短打,但衣服上明显比庄稼汉子们整齐很多,而且,其他人都是打着赤脚的,而他,不仅穿着鞋,还穿着袜子!
这一认出来,再细看,就看出小亓与场院上好多老爷们的差别来了,不说他过于白皙的皮肤,总是比人慢一些的速度,就是肩头搭的那块巾子,也是雪白的,不像其他人那样灰突突的,明显是用久了洗不出来的颜色。
吴江家的在场院边的大柳树下放下担子,敞开嗓子一声吆喝:“歇把手儿,喝口绿豆汤解解渴啦!”
那些大老爷们儿就各自停下手头的活计,却都将手中的家伙事儿拿着,说说笑笑地聚到树下,将家伙事儿往一处放了,笑呵呵地到吴江家的这边接一碗绿豆汤,捧在手里咕咚咕咚一阵猛灌,一碗绿豆汤不过是打个底儿,拿了空碗递回去,也有叫婶子的,也有叫嫂子的,也有叫弟妹的,让吴江家的再来一碗。
吴小桐则直接端了一碗绿豆汤,绕开这一群汗水淋漓的汉子,走到小亓面前:“喝口汤歇会儿吧!”
小亓的脸因为暴晒、酷热,泛着一层红晕,却并不严重,只像是微醺的颜色。倒是这场院里的经历,与那些糙老爷们共处的时光,让他更加鲜活起来,少了些仙气儿,多了几分真实,看着他额角鼻尖的汗水,吴小桐忍不住笑完了眼。原来每每看着人总是忍不住想起那句‘冰清玉骨自清凉无汗’,今儿再看,这位也是会出汗,会怕热的!
小亓看着也是喝的狠了,接过绿豆汤去,一口气喝了小半碗。然后,扯着脖子上的巾子,擦了擦汗水,这才舒出一口气来,又将剩下的绿豆汤喝了。
吴小桐笑了笑,接过空碗来,笑着道:“可还喝?”
小亓摇摇头,手捂着胃,略略有些赧然道:“喝不下了!”
吴小桐莞尔一笑,从自己袖子里拿出一条新帕子来,递给小亓:“你还是用着吧!”
小亓脖子上挂的是一条细棉布的巾子,虽说已经比那些汉子用的都好了,但仍显粗糙些,特别是出了汗之后用,估计会不舒服。吴小桐递过来的则是她用过的茧绸帕子,不起眼,却比棉布柔软的多了。
小亓含笑把巾子递给吴小桐,把帕子接了,很自然地想着塞进袖口,却塞了个空。他忘记自己穿着短打褂子,干活热了还把袖子挽了……
吴小桐笑着道:“你把帕子塞衣襟上就是了!”
小亓下意识地觑了旁边那些男人们一眼,果然看到那些人有将巾子塞在衣襟上的,这才依言把帕子塞在腋下的衣襟上。
“天气太热,你自己注意着些,别中暑了。”吴小桐低声叮嘱一句,看着小亓点头应下,她也就跟着吴江家的重新挎了篮子挑了担子,她们还要往地里去送豆汤呢。
去地里送完豆汤,转回来,吴小桐的衣领处已经汗湿了一大块。
她要了一盆温水洗了,换了一身干净舒爽的衣裙,出来看看天色,也近午时了,就打发丫头们去场院里唤人吃饭。
麦收季节很紧张,与天气抢,与麦子的成熟度抢……稍稍慢了,一场风雨,就可能让一季的辛苦折损大半去。若是熟的过了,麦粒儿则会脱落到地里,减少产量。这样一来,麦收一般都不会回家吃饭,都是家里做好饭送到地头场院的。
还好,收容了那许多流民之后,双溪镇并不缺人手,地里的人不回来吃饭,场院里离的近,却可以替换着回来吃的。
不多时,第一拨人回来吃饭了,竟然没有小亓。吴小桐微微意外之下,也想到了小亓第二拨回来也好,能够比较从容的吃饭、休息。当然了,依着吴小桐的意思,他没必要亲自顶下来,他想要了解百姓的辛苦,四下里转转看看,也就够了。
不是说别的,吴小桐是怕他那体格,毕竟从小娇养着,哪里经过这种辛苦,万一中暑,或者病了,反而得不偿失不是。
等第一拨吃完了,歇了片刻,就赶着回去替人回来。
其中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看着吴小桐笑道:“姑娘放心吧,我们这就去替姑爷回来歇着!”
吴小桐一愣,随即笑道:“哪里是姑爷……”
可她一句话都没说完,那些汉子们就哄笑起来。
愣是把自己以为脸皮够厚的吴小桐臊了个大红脸!
还真是,这误会的……她也干脆别辩解了,这事儿,越辩越辩不清楚!
那些庄稼汉子却好像得了什么趣事儿,笑着说着大步去了。
吴小桐一转身,就看见吴江家的和徐寡妇几个人也都看着她笑的暧昧!
“哎,他们不知道,你们还不知道么,哪里像他们说的……”吴小桐下意识地又想辩解,话说了一半,却看到那几个都笑着点头,脸上的表情却明摆着说人家就是不相信!
罢了,吴小桐自己气馁了,摊摊手顾自吩咐:“再烧些水,待会儿大家伙儿回来,尽量别让他们用冷水洗脸……”
好吧,这话她都收不完了,最直爽的吴江家的笑道:“姑娘尽管放心,我们都省的,刚才就烧上水了。等会儿亓公子回来,就抬进去让他沐浴!”
“嗯,嗯。”吴小桐红了两回脸,倒是很快镇定下来,虽然脸上的红晕还没完全散了去,但表情已经基本镇定下来了。
她随口答应着,就转了话题道:“大家伙儿麦收都辛苦,晚饭在一个肉菜一个肉汤上,再加一个焖咸鱼吧!”
徐寡妇一听这话,立刻笑道:“说起做鱼,我们几个的手艺可就有限了。说起来,还是姑娘做的鱼最好吃。当然了,霍嬷嬷的手艺还有她教出来的碧桃也是好的。”
吴小桐咧嘴一笑:“好,晚饭我就过来看着做鱼!你们下午先把咸鱼拿出来泡一泡,洗干净了,我来看着做!”
徐寡妇和吴江家的几个妇人照管的是大厨房,平日里管着长工们奴役们吃饭。这会儿则管着麦收那许多人吃饭,不但有自家的四五个妇人,还从村子里雇了十多个利落干净的妇人过来帮忙。
吴小桐跟徐寡妇和吴江家吩咐妥当了,就离开了大厨房往自己院子里来。
茉莉花开了,那是个精细活儿,吴小桐不放心交给别人,只能让霍嬷嬷带着三个丫头亲自去干,每天下午未时末去地里采摘,挑选大而饱满的花蕾,采摘回来之后,要及时摊晾,然后又要复堆,接下来还要筛花……好几个步骤,直到花朵尽可能快地干燥,以保持花朵的洁白和芳香。
茉莉第一年出产,数量不是太多,但就四个人干,这活儿也是很累了。加上小亓和裴曦都混进收麦的队伍中了,吴小桐也就不让小厨房开火,都并到大厨房这边,跟着吃大锅饭了。
回到自己屋里,吴小桐先扛不住,抱了一个糕饼匣子往晒茶的大棚这边来。
茶山上已经结束了采茶季,炒茶的人已经转到麦收的行列里去了。棚子下就只有霍嬷嬷带着三个丫头在照应一竹箪一竹箪的茉莉花儿。
晾晒干了,早有预备好的瓷坛子,将茉莉花儿装坛,同时装一袋自制的干燥剂,然后封口保存。
吴小桐过来的时候,发现不但霍嬷嬷带着三个丫头在,早上吆喝着去地里割麦子的裴曦不知道啥时候溜了回来,正坐在棚子下的阴凉地,扇着扇子,喝着茉莉花茶,消闲自在着呢!
一见吴小桐过来,裴曦就嚷嚷起来:“哎哟,还是依依妹子最疼三哥。知道哥哥饿了,给哥哥送吃的来了!”
吴小桐哭笑不得,只得将糕饼匣子打开,先递了一块给他,然后招呼着霍嬷嬷和丫头们都来吃。
裴曦一上午都没坚持下来,或者说只是去地里走了一趟就回来了,过后自然没有再下地。倒是小亓,出乎吴小桐的意料,竟然坚持了下来,后来,完全能跟那些庄稼汉子打成一片了。
麦收过后,小亓皮肤黑了好几个色度,却看着壮实了,神情间那隐隐的郁色也散尽了,开朗明快了起来。
麦收过后,五月底,裴曦终于待不住了,带了几斤茶叶、几斤茉莉花回金陵去了。
他走没几日,小亓也回了桐城,却只住了不到一个月,就有折了回来,这一次,就好像彻底抛开了外头的事情,长久定居了一般,每日里整理菜园,偶尔也跟着吴小桐一起上山采蘑菇……倒让吴小桐有时候恍惚又回到了当年小亓养病的日子。
碧桃跟程充的婚事办完,歇了半个月,就又回到吴小桐身边伺候。仍旧管着小厨房。
徐褚没有在梨雪和玉冰中间选,却选中了林川的妹妹小雨。吴小桐没有二话,立刻让刘胖子家的去做了媒说合,林家倒是一说就答应了,双方交换庚帖,小请、大期,很快定了八月份的婚期。
小雨也十八岁了,徐褚年纪都快三十了,年纪都不小了,就定了个最近的日子。
徐褚跟小雨的婚事定了之后,刘胖子家的亲自求到小桐脸上,想给钰良求娶梨雪。吴小桐问过梨雪之后,梨雪也是同意的,于是双方换庚帖,小定,小请……吴小桐把梨雪的奴籍消了,放了这个丫头的自由身,让她们按照百姓礼仪办去。
接着是玉冰,来求取的竟然是林川……
这一年,吴小桐忙忙碌碌的,似乎就给一个个丫头办婚事了。
等九月末,玉冰和林川的婚事也完了,吴小桐才放松下来。
这一晚,霍嬷嬷又给吴小桐通发梳头,想起姑娘婚事连个眉目都没有,不由叹息起来。
吴小桐哪里不知道她为何叹息,却并不想勾着她多说,只抬手拍了拍霍嬷嬷的手笑道:“嬷嬷莫要忧心了,这姻缘天定,我这是缘分未到,到了时候,自然就有了。”
霍嬷嬷被她说得,又是心酸又是感叹。姑娘这么好的人品,这般好的性子,若非老爷夫人早早去了,又何至于耽误到这个年龄,转过年来姑娘可就十九岁了,再不找婆家,可真是太大了!
吴小桐却没有多少心思考虑自己的事儿,安慰了霍嬷嬷两句,就转回心思琢磨着冬季木耳、蘑菇和芽菜上去了。
南齐和北宁算是又相安无事了一年,风调雨顺的,百姓们渐渐安定下来,各处村落、田野,不再荒凉衰落,渐渐地恢复着生机。安定下来,人们有心思种地了,也有了心思琢磨着做买卖了。
吴小桐早已经试验成功了木耳和蘑菇的培育。只是这个时代的运输条件实在太差,鲜蘑菇鲜木耳根本运不出去就烂了。不过,冬季气温低了,培育困难,运输却方便了,新鲜蔬菜新鲜菌类保鲜期要比夏天长得多了。
去年,她就在北山坡上建了一个大型的温室棚子,下边盘了火炕,天气太冷的时候,晚上就烧火炕给棚里加温,这个方法倒是种了不少鲜菜、鲜菇,但只是实验,数量终归有限,分送到金陵和北平两地,剩下的也就刚够自己吃的了。并没有多余外卖。
她今年就想着扩大规模,蘑菇和木耳搞多层养殖,增加温室的空间利用率……其他的鲜菜培植太过困难,还不能满足扩大推广的条件,干脆就专心养发芽菜。那个东西做好了,豆芽、豌豆苗儿、芥菜苗儿、萝卜苗儿……大冬天里拿出来,同样鲜灵喜人的紧。
就在吴小桐盘算这些的时候,安静了几年的局面突然在十月的第一天被打破,南齐和北宁军队在桐城北发生碰撞,进而双方调兵遣将,大战一触即发。
------题外话------
在被窝里趴了两天,热水袋、暖贴、电热毯……加上祛寒止疼的药,终于上火了,两个腮帮子肿的跟生了痄腮一样,牙疼、头疼……
这是做了什么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