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忠孝无双吴三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公爷,秦娘子已到城外了。●⌒,”
黄州府的刘钧别院里,难得忙里偷闲,后院树荫凉亭里,刘钧躺在藤椅上,柳如是弹琴,陈圆圆唱曲,沈曼在跳舞。
炎炎夏日,清风徐徐,美人歌舞作伴,配上冰镇的酸梅汤,确实让人万分惬意,舒爽的都不想起身。刘钧身回湖北后,先回麻城小住了些天,好好陪了陪雪琪和孩子,宝儿和瑶瑶两个也是得了许多滋润。
那些天,沈曼陈圆圆柳如是三个想见又不敢上门,只得等到刘钧到了黄州后,便立即丢下如今规模越大的红袖坊,直接不管不顾的跑来了黄州。没有了大妇在旁,几个妖精似的人们,便整日里使尽本领的取乐刘钧。
从辽南回来,陪陪妻妾孩子,这段时间确实还是比较轻松惬意的。
秦良玉早好些天就已经派人告诉刘钧他要来一趟黄州,一来是要来拜祭一下梅李二人,二来也是要和刘钧谈笔买卖。三来也是顺便经过。之前朝廷调川兵入辽,秦良玉已经让侄子秦拱民率部份兵先行。
“成功,却请马总兵和秦副将过来,陪我一起去迎接秦娘子。”刘钧喊了一声,从对面廊下走来一个年轻人,身着九头鸟的蓝色军服。
“是,大帅。”
郑成功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柳如是看了眼他离去的背景,笑道,“这孩子长的倒很高大,可就是有些腼腆,见了我们几个姨娘总脸红。”
“这孩子很有礼貌的,只是夫君怎么只让他当个小小亲兵?不说当个旗牌官,怎么也得先当个连队长吧。”沈曼也挺喜欢郑成功的。
郑成功也是刘钧回湖北后来的,郑芝龙让他代表郑家前来吊唁梅李二人,同时让他留在刘钧身边。郑成功早先拜了刘钧做义父,还改了朱姓,他原本已经是福建的秀才廪生。郑芝龙原本打算送他去南京入国子监读书。
不过想想,还是让他到刘钧身边做事。不仅郑成功。郑芝龙还让年初夺得武进士的兄弟郑芝凤也到刘钧的军中来效力。
郑芝凤被刘钧安排去了北洋,而郑成功则留下来做了亲兵。让他从小兵做起,结果郑成功表现惊人,没半点什么不满。认真努力,就是话有些少。
郑芝龙不止一个儿子,但这个跟日本女人生的儿子却是他的长子。将长子认刘钧做义父,还送到刘钧身边来,看的出。这其中有些质子的意思。对郑芝龙的那份心思他是明白的,两人如今合作正是蜜月期,但这份信任也不是无限制的。
相比起刘钧对郑芝龙的需要,明显郑芝龙如今对刘钧依赖更强。原先郑芝龙在海上称霸,一家独大。可如今刘钧的北洋并不比郑家弱多少,尤其是刘钧还深得皇帝宠爱,他需要刘钧继续对他支持和信任。
送儿子过来,也是一种忠心的证明。
刘钧起身,换了身衣服亲自前往城外迎接。黄州城门前,远远的便看到马祥麟和秦翼民表兄弟俩已经站在那里等候许久了。
刘钧刚到。秦良玉也到了。
已经六十多岁的秦良玉依然很健朗,超过一米八的身高,在马上挺的很直。当她下马的时候,并不需要人扶,轻松利落的跳下马。
“许久不见,侯爷又立新功,已经晋封为国公了,可喜可贺。”
“老夫人也依然身体健朗啊。”
刘钧笑着上前,拱手行礼。
秦良玉回了一礼,然后叹惜道。“去年此时,你我还陪在梅李二公身边,取得川东大捷。不成想,转眼间。二公已经仙去哎。请国公带老妇人去拜祭一下二公,坟前上柱香。”
“请夫人随我来。”
刘钧带着秦良玉去了麻城,往梅李二人坟前上香祭奠一番。
回城途中,秦良玉也刘钧并辔而行。
“我在重庆也听闻自去年川东分别之后,国公先淮西大胜又东南耀我国威,今岁入辽。又接连取得大捷,斩杀鞑子数千,我老怀大慰。”
秦良玉自万历到天启再到崇祯,多次率兵出关与鞑子作战,甚至他的兄弟子侄也有不少死于与鞑子之战中。对于这次出征,她是支持的,愿意的。
“国公,老妇人有个请求,我知道你手上有许多威力巨大的新式红夷大炮,我想要购买一些,拿去对付鞑子。”
这个要求让刘钧难以拒绝。
“何必说买,我手中确实有些红夷大炮,可以拔十门给夫人。”
“谢谢。”秦良玉感激的道。
两人策马沉默着走了一段路,秦良玉突然问,“老妇人想问国公一个问题。”
“请问。”
“国公为何不肯去锦州?为何攻下辽南又退守金州?以国公之谋,楚军之勇,火炮之利,为何要退守金州一隅?容老妇一句失礼之言,我看的出来,国公没有尽全力。国公,你是在保存实力吗?”
这是很严厉的指责。
不管刘钧如何用策略上的谋划来解释,都掩盖不了一个许多人都看的出来的事实,刘钧在征辽战事上,确实没有尽全力。他既没去宁锦参加会战,也没有在辽南发动凌厉的攻势,偷空打了一仗,立即就撤回金州,修城筑堡,反做了守势。
“夫人,我以为平辽非三五年可竞之功,需得更长时间。因此,想要短期靠决战是不可胜的,得从长计议,一步步来。我不觉得我是畏战,也不全是为了保存实力,而是一种战略。只要我们稳扎稳打,鞑子是耗不过我们的。鞑子才几万兵马,二三十万族人,这次我杀他一千,下次再杀一千,他有几个一千可杀?”
秦良玉望了刘钧一眼,道,“国公,也只有老身才会毫无隐瞒的跟你说这些话。不管你是如何想的,可你这样做,已经让很多人心生猜忌,现在他们只不过是没把猜疑说出口。可这猜疑的种子已经种下,必将生根发芽,越长越大。等有朝一日,鞑子降服。辽东平复,天下太平之时,国公以为他们还能容的下你吗?”
这番话,她是将刘钧当成子侄才说的。
刘钧现在的实力越来越强,他的许多行为也确实有些越界。现在朝廷需要刘钧。皇帝倚重他,当然没有人敢说什么会说什么,可等到真要辽东平复之后,皇帝还能容忍刘钧这样?到时只怕就要兔死狗烹了,这些话也就秦良玉会对刘钧说了。
不过刘钧很明白这些,他知道现在朝廷要用他,便得容忍他。而等朝廷容不下他的时候,朝廷想动就是能动的了他的?
大家各有各的算计,就看谁能算计到最后,刘钧认为。他虽在玩火,可把控的很好,不会烧到自己的。
回到黄州后,刘钧带着秦良玉去了黄州铸炮厂的货仓。
货仓四周建有围墙,挖有壕沟还拉了铁丝网,到处都是明暗岗哨,还有许多猛犬,可谓是守卫森严。
不过这个仓库里存的都不是什么先进的新式火炮,而是从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等手里得到的火炮。
因为口径标准化,那些三磅六磅九磅十八磅等非标准化的口径火炮。尤其是其中一些使用时间较长,已经磨损的比较厉害,炮膛寿命剩下不多的一些,存入了这里。做为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虽说有些磨损,可其实多数还能打个一两百发甚至两三百发都没什么问题的,连炮架都是现存的,配备的炮弹都有现成的一批。
虽说是九头鸟的淘汰货,可在秦良玉的眼中。这却是不折不扣的大炮了。尤其是其中的十八磅炮,那就是现在朝廷装备的最大的红夷大炮了。
“这炮给老身的?”秦良玉激动的道。自川东之战后,朝廷让秦良玉在重庆的石柱、酉阳等各土司中招募土兵,前后招募了三万,其中有六千被儿子马祥麟和侄子秦翼民带到了楚军中。
剩下的两万多兵,虽说天生勇悍,可装备却相当落后,只有一杆白杆枪,甚至连铠甲都没几件。更别说火炮了,连虎蹲白杆兵都没多少。
“两门十八磅红夷大炮,每门四千斤,能发射十四斤左右实心弹,射程三里。四门九磅红夷炮,每门两千斤,发射六斤左右实心弹,射程两里。八门三磅红夷炮,每门一千二百斤,发射两斤多实心弹,射程一里左右。另外,炮车也都是现成的。”
刘钧为了感谢刚才秦良玉的关心,也相当豪爽的一下子拿出了十四门炮。这些炮还都是长管炮,是舰炮,比起朝廷的同口径红夷炮威力还要强。重量方面,却并没重多少。
“太感谢了,多少银两?”
“我们还说什么银子?见外不是?”刘钧笑道,“我再借你一队红夷炮手吧,让他们教导下白杆兵操纵这些火炮。”
秦良玉感觉欠了刘钧一个天大的人情,十二门红夷大炮啊,她估摸着怎么也得几万两银子。而且,就算有钱,也不一定买的到,何况刘钧还附送炮车炮弹,还借给红夷炮手。那可就是拉着炮就能用了。
不过其实,现在黄州铸炮厂铸造的新式火炮,其实成本并不高。如果扣除技术价值,只论铸的材料和人本成本,一门十二磅的加农短炮,造价只有三百六十两,而如果使用铁铸,成本更只有两百四十两。
这个价格是低到让人难以想象的,而朝廷铸造的红夷大炮,十八磅左右的造价是三千多两银子,朝廷所铸火炮,成本是黄州炮厂的近十倍,性能还远远不如黄州所铸之炮。
正是因为黄州炮厂铸造的火炮成本低,性能好,铸造还快,这才让刘钧越发的不怎么把这些旧式炮看在眼里,能够拿出一些来给朝廷和秦良玉。
刘钧早晚要铸更多的新炮,淘汰这些旧炮,淘汰下来后除了放仓库也只能融为材料了。
秦良玉从刘钧这里得了十二门红夷炮,刘钧还附赠了一批虎蹲、灭虏等近战小炮,反正这东西九头鸟也看不上眼了,留着也是当垃圾,不如给白杆兵。
再三感谢后,秦良玉收下了这批火炮,带兵拉着北上辽东去了。
秦良玉刚走没几天,有人不请自来。
“吴三桂拜见楚国公!”
刘钧看着这个突然前来拜访的客人,也有些意外。吴三桂,大名鼎鼎啊,穿越到大明之前,他算是刘钧比较熟悉的明末人物之一了。
跪拜在他面前的吴三桂,长的还是很健壮威武的,耳朵比较大,鼻子很高,面白无须,眼睛很有神。
在他的那个高鼻梁上,有一道伤痕,右高左低,中间有黑纹如丝,若不仔细看并不太明显。不过这道疤痕却是非常有名的。
甚至可以说,吴三桂能在二十七岁就当上宁远总兵官,也与这道疤痕有些关系,并不全靠的是舅父祖大寿和父亲吴襄的关系。
在崇祯三年的时候,黄台吉一次率领大军绕道蒙古入关,祖大寿应朝廷之命支援,在建昌与黄台吉部相遇。当时吴三桂的父亲是辽东总兵,他亲率骑兵出去侦察敌情,结果被清军一支小股部队包围。
当时祖大寿担心前去救援会被清军趁机突入,不敢轻易出战。这个时候,吴三桂不顾祖大寿的命令,只带着几十名家丁就驰马出击,一马当先横枪跃马,一路杀进了清军的包围圈中。
他杀入敌群之中,接应吴襄又一路杀了出去。当时附近就是三万清军,得知围住了吴襄,大股清军赶来,吴三桂就带着几十骑接应他父亲吴襄一路血战突围杀出。
当时祖大寿带着大军和黄台吉的大军隔着不远,双方都没敢冒然大举出击。结果吴三桂的勇猛,让清军还以为是诱敌之计,结果让吴三桂冲破了那支骑兵的包围,救回了父亲回阵。
在这场战斗中,吴三桂脸上被划了一刀,鼻子留了一道疤痕。
也正是这一战,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都说他纯忠极孝,聪俊绝人,为夷夏震慑,连皇帝都听说了他的忠孝之名。有了这名声,加之那身份背景,还有武举人身份,吴三桂仕途是一帆风顺,二十七岁就成了总兵官。
不过刘钧有些疑惑,吴三桂此时不是应当在宁远带兵,与洪承畴他们跟清军对峙吗,怎么突然来了黄州?(未完待续。)
ps:感谢冬夜了无痕的支持,谢谢!
“公爷,秦娘子已到城外了。●⌒,”
黄州府的刘钧别院里,难得忙里偷闲,后院树荫凉亭里,刘钧躺在藤椅上,柳如是弹琴,陈圆圆唱曲,沈曼在跳舞。
炎炎夏日,清风徐徐,美人歌舞作伴,配上冰镇的酸梅汤,确实让人万分惬意,舒爽的都不想起身。刘钧身回湖北后,先回麻城小住了些天,好好陪了陪雪琪和孩子,宝儿和瑶瑶两个也是得了许多滋润。
那些天,沈曼陈圆圆柳如是三个想见又不敢上门,只得等到刘钧到了黄州后,便立即丢下如今规模越大的红袖坊,直接不管不顾的跑来了黄州。没有了大妇在旁,几个妖精似的人们,便整日里使尽本领的取乐刘钧。
从辽南回来,陪陪妻妾孩子,这段时间确实还是比较轻松惬意的。
秦良玉早好些天就已经派人告诉刘钧他要来一趟黄州,一来是要来拜祭一下梅李二人,二来也是要和刘钧谈笔买卖。三来也是顺便经过。之前朝廷调川兵入辽,秦良玉已经让侄子秦拱民率部份兵先行。
“成功,却请马总兵和秦副将过来,陪我一起去迎接秦娘子。”刘钧喊了一声,从对面廊下走来一个年轻人,身着九头鸟的蓝色军服。
“是,大帅。”
郑成功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柳如是看了眼他离去的背景,笑道,“这孩子长的倒很高大,可就是有些腼腆,见了我们几个姨娘总脸红。”
“这孩子很有礼貌的,只是夫君怎么只让他当个小小亲兵?不说当个旗牌官,怎么也得先当个连队长吧。”沈曼也挺喜欢郑成功的。
郑成功也是刘钧回湖北后来的,郑芝龙让他代表郑家前来吊唁梅李二人,同时让他留在刘钧身边。郑成功早先拜了刘钧做义父,还改了朱姓,他原本已经是福建的秀才廪生。郑芝龙原本打算送他去南京入国子监读书。
不过想想,还是让他到刘钧身边做事。不仅郑成功。郑芝龙还让年初夺得武进士的兄弟郑芝凤也到刘钧的军中来效力。
郑芝凤被刘钧安排去了北洋,而郑成功则留下来做了亲兵。让他从小兵做起,结果郑成功表现惊人,没半点什么不满。认真努力,就是话有些少。
郑芝龙不止一个儿子,但这个跟日本女人生的儿子却是他的长子。将长子认刘钧做义父,还送到刘钧身边来,看的出。这其中有些质子的意思。对郑芝龙的那份心思他是明白的,两人如今合作正是蜜月期,但这份信任也不是无限制的。
相比起刘钧对郑芝龙的需要,明显郑芝龙如今对刘钧依赖更强。原先郑芝龙在海上称霸,一家独大。可如今刘钧的北洋并不比郑家弱多少,尤其是刘钧还深得皇帝宠爱,他需要刘钧继续对他支持和信任。
送儿子过来,也是一种忠心的证明。
刘钧起身,换了身衣服亲自前往城外迎接。黄州城门前,远远的便看到马祥麟和秦翼民表兄弟俩已经站在那里等候许久了。
刘钧刚到。秦良玉也到了。
已经六十多岁的秦良玉依然很健朗,超过一米八的身高,在马上挺的很直。当她下马的时候,并不需要人扶,轻松利落的跳下马。
“许久不见,侯爷又立新功,已经晋封为国公了,可喜可贺。”
“老夫人也依然身体健朗啊。”
刘钧笑着上前,拱手行礼。
秦良玉回了一礼,然后叹惜道。“去年此时,你我还陪在梅李二公身边,取得川东大捷。不成想,转眼间。二公已经仙去哎。请国公带老妇人去拜祭一下二公,坟前上柱香。”
“请夫人随我来。”
刘钧带着秦良玉去了麻城,往梅李二人坟前上香祭奠一番。
回城途中,秦良玉也刘钧并辔而行。
“我在重庆也听闻自去年川东分别之后,国公先淮西大胜又东南耀我国威,今岁入辽。又接连取得大捷,斩杀鞑子数千,我老怀大慰。”
秦良玉自万历到天启再到崇祯,多次率兵出关与鞑子作战,甚至他的兄弟子侄也有不少死于与鞑子之战中。对于这次出征,她是支持的,愿意的。
“国公,老妇人有个请求,我知道你手上有许多威力巨大的新式红夷大炮,我想要购买一些,拿去对付鞑子。”
这个要求让刘钧难以拒绝。
“何必说买,我手中确实有些红夷大炮,可以拔十门给夫人。”
“谢谢。”秦良玉感激的道。
两人策马沉默着走了一段路,秦良玉突然问,“老妇人想问国公一个问题。”
“请问。”
“国公为何不肯去锦州?为何攻下辽南又退守金州?以国公之谋,楚军之勇,火炮之利,为何要退守金州一隅?容老妇一句失礼之言,我看的出来,国公没有尽全力。国公,你是在保存实力吗?”
这是很严厉的指责。
不管刘钧如何用策略上的谋划来解释,都掩盖不了一个许多人都看的出来的事实,刘钧在征辽战事上,确实没有尽全力。他既没去宁锦参加会战,也没有在辽南发动凌厉的攻势,偷空打了一仗,立即就撤回金州,修城筑堡,反做了守势。
“夫人,我以为平辽非三五年可竞之功,需得更长时间。因此,想要短期靠决战是不可胜的,得从长计议,一步步来。我不觉得我是畏战,也不全是为了保存实力,而是一种战略。只要我们稳扎稳打,鞑子是耗不过我们的。鞑子才几万兵马,二三十万族人,这次我杀他一千,下次再杀一千,他有几个一千可杀?”
秦良玉望了刘钧一眼,道,“国公,也只有老身才会毫无隐瞒的跟你说这些话。不管你是如何想的,可你这样做,已经让很多人心生猜忌,现在他们只不过是没把猜疑说出口。可这猜疑的种子已经种下,必将生根发芽,越长越大。等有朝一日,鞑子降服。辽东平复,天下太平之时,国公以为他们还能容的下你吗?”
这番话,她是将刘钧当成子侄才说的。
刘钧现在的实力越来越强,他的许多行为也确实有些越界。现在朝廷需要刘钧。皇帝倚重他,当然没有人敢说什么会说什么,可等到真要辽东平复之后,皇帝还能容忍刘钧这样?到时只怕就要兔死狗烹了,这些话也就秦良玉会对刘钧说了。
不过刘钧很明白这些,他知道现在朝廷要用他,便得容忍他。而等朝廷容不下他的时候,朝廷想动就是能动的了他的?
大家各有各的算计,就看谁能算计到最后,刘钧认为。他虽在玩火,可把控的很好,不会烧到自己的。
回到黄州后,刘钧带着秦良玉去了黄州铸炮厂的货仓。
货仓四周建有围墙,挖有壕沟还拉了铁丝网,到处都是明暗岗哨,还有许多猛犬,可谓是守卫森严。
不过这个仓库里存的都不是什么先进的新式火炮,而是从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等手里得到的火炮。
因为口径标准化,那些三磅六磅九磅十八磅等非标准化的口径火炮。尤其是其中一些使用时间较长,已经磨损的比较厉害,炮膛寿命剩下不多的一些,存入了这里。做为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虽说有些磨损,可其实多数还能打个一两百发甚至两三百发都没什么问题的,连炮架都是现存的,配备的炮弹都有现成的一批。
虽说是九头鸟的淘汰货,可在秦良玉的眼中。这却是不折不扣的大炮了。尤其是其中的十八磅炮,那就是现在朝廷装备的最大的红夷大炮了。
“这炮给老身的?”秦良玉激动的道。自川东之战后,朝廷让秦良玉在重庆的石柱、酉阳等各土司中招募土兵,前后招募了三万,其中有六千被儿子马祥麟和侄子秦翼民带到了楚军中。
剩下的两万多兵,虽说天生勇悍,可装备却相当落后,只有一杆白杆枪,甚至连铠甲都没几件。更别说火炮了,连虎蹲白杆兵都没多少。
“两门十八磅红夷大炮,每门四千斤,能发射十四斤左右实心弹,射程三里。四门九磅红夷炮,每门两千斤,发射六斤左右实心弹,射程两里。八门三磅红夷炮,每门一千二百斤,发射两斤多实心弹,射程一里左右。另外,炮车也都是现成的。”
刘钧为了感谢刚才秦良玉的关心,也相当豪爽的一下子拿出了十四门炮。这些炮还都是长管炮,是舰炮,比起朝廷的同口径红夷炮威力还要强。重量方面,却并没重多少。
“太感谢了,多少银两?”
“我们还说什么银子?见外不是?”刘钧笑道,“我再借你一队红夷炮手吧,让他们教导下白杆兵操纵这些火炮。”
秦良玉感觉欠了刘钧一个天大的人情,十二门红夷大炮啊,她估摸着怎么也得几万两银子。而且,就算有钱,也不一定买的到,何况刘钧还附送炮车炮弹,还借给红夷炮手。那可就是拉着炮就能用了。
不过其实,现在黄州铸炮厂铸造的新式火炮,其实成本并不高。如果扣除技术价值,只论铸的材料和人本成本,一门十二磅的加农短炮,造价只有三百六十两,而如果使用铁铸,成本更只有两百四十两。
这个价格是低到让人难以想象的,而朝廷铸造的红夷大炮,十八磅左右的造价是三千多两银子,朝廷所铸火炮,成本是黄州炮厂的近十倍,性能还远远不如黄州所铸之炮。
正是因为黄州炮厂铸造的火炮成本低,性能好,铸造还快,这才让刘钧越发的不怎么把这些旧式炮看在眼里,能够拿出一些来给朝廷和秦良玉。
刘钧早晚要铸更多的新炮,淘汰这些旧炮,淘汰下来后除了放仓库也只能融为材料了。
秦良玉从刘钧这里得了十二门红夷炮,刘钧还附赠了一批虎蹲、灭虏等近战小炮,反正这东西九头鸟也看不上眼了,留着也是当垃圾,不如给白杆兵。
再三感谢后,秦良玉收下了这批火炮,带兵拉着北上辽东去了。
秦良玉刚走没几天,有人不请自来。
“吴三桂拜见楚国公!”
刘钧看着这个突然前来拜访的客人,也有些意外。吴三桂,大名鼎鼎啊,穿越到大明之前,他算是刘钧比较熟悉的明末人物之一了。
跪拜在他面前的吴三桂,长的还是很健壮威武的,耳朵比较大,鼻子很高,面白无须,眼睛很有神。
在他的那个高鼻梁上,有一道伤痕,右高左低,中间有黑纹如丝,若不仔细看并不太明显。不过这道疤痕却是非常有名的。
甚至可以说,吴三桂能在二十七岁就当上宁远总兵官,也与这道疤痕有些关系,并不全靠的是舅父祖大寿和父亲吴襄的关系。
在崇祯三年的时候,黄台吉一次率领大军绕道蒙古入关,祖大寿应朝廷之命支援,在建昌与黄台吉部相遇。当时吴三桂的父亲是辽东总兵,他亲率骑兵出去侦察敌情,结果被清军一支小股部队包围。
当时祖大寿担心前去救援会被清军趁机突入,不敢轻易出战。这个时候,吴三桂不顾祖大寿的命令,只带着几十名家丁就驰马出击,一马当先横枪跃马,一路杀进了清军的包围圈中。
他杀入敌群之中,接应吴襄又一路杀了出去。当时附近就是三万清军,得知围住了吴襄,大股清军赶来,吴三桂就带着几十骑接应他父亲吴襄一路血战突围杀出。
当时祖大寿带着大军和黄台吉的大军隔着不远,双方都没敢冒然大举出击。结果吴三桂的勇猛,让清军还以为是诱敌之计,结果让吴三桂冲破了那支骑兵的包围,救回了父亲回阵。
在这场战斗中,吴三桂脸上被划了一刀,鼻子留了一道疤痕。
也正是这一战,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都说他纯忠极孝,聪俊绝人,为夷夏震慑,连皇帝都听说了他的忠孝之名。有了这名声,加之那身份背景,还有武举人身份,吴三桂仕途是一帆风顺,二十七岁就成了总兵官。
不过刘钧有些疑惑,吴三桂此时不是应当在宁远带兵,与洪承畴他们跟清军对峙吗,怎么突然来了黄州?(未完待续。)
ps:感谢冬夜了无痕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