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国务院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永久网址,请牢记!
ps:感谢970301打赏月票,感谢阿靖哥来了打赏月票。()请使用访问本站。
海唐国政府排名第一的,毫无疑问是原名为‘发改委”现在改名国务院的综合行政部门了。
国务院是袁晔总理直属领导。政府方面的政策资金人员都归其调拨指派,并且这个部门可谓是包罗万象。所以毫无疑问的在海唐国政府机构中排名第一。
在李广看来,国务院除了是政府的核心,还同时是国资委,央行,总之一个国家该有的部门功能,全部包圆了。
国务院下属的部门不少,有的也是美其名曰xx部,但是实际上不过三两个人员。甚至有的部只有一个部长。但是由于事务庞杂,人员编制不断扩大,到了四二年年底,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
要说海唐国的人口也不过就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一个大一点的县的人口,但是精兵简政在这里无法行得通。因为一个国家的架构不是那么容易精简的。
再加上,海唐国情况特殊,国务院人员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还在陆续增加中。
比如,国务院直接管理了十多个企业,性质倒是类似于中国的国有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是接收法国殖民者的煤矿和石墨矿,甚至还有一个铅矿。而且有很多是政府直接投资的企业,比如电厂,水泥厂。再比如所有的军工厂盈利虽然都属于军方,但是管理权都交给了发改委。除了这些实体企业,发改委同时还直接领导着海唐中央银行。
这些企业,比起民间企业来说,利润丰厚。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资产有的是李广一手投入的。有的是海抗军占领大唐岛之后获得的。
李广虽然不愿意搞什么国有企业,那玩意早晚要走到垄断和效率低下的境地。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这些企业都不可能无偿的奉送给商人们。所以,作为政府却是不得不同时兼任企业经营者的角色。
至于国家必须的其他部门,比如外交部,教育部等等,海唐国现在虽小却是必须设立的。总之机构的确无法精简。
李广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不知不觉的这个国家竟然越来越和后世的中国政府结构相同了。理念上,李广本想建立的是一个小政府,而不是如同后世中国的那般什么都管的大政府。
至于李广有意支持的工农商联合会。现在已经名正言顺的成为国家的常设机构,充当着议会的角色。虽然现在已经成为惯例,政府部门出台的所有政策,都需要在工农商联合会取得认可。但是,实际上现在这个部门的话语权严重不足。原因倒是很容易看明白。第一政府方面出台的政策大部分还算科学。()第二,即便是有些问题的。工农商联合会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去和国务院的“专业选手”们探讨或者争辩。第三。工农商联合会大多是商人,忙的要命,根本就没有太多的精力。
德国马(克思)有一句话,倒是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海唐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军方创造了大量的利润。这个利润不仅承担着海抗军军费,同时还拨出了相当一部分作为行政开支(包括移民和农业投入)。甚至有一部分投入了工商界。
而政府方面,拥有庞大的资源,比如大唐岛的土地矿产等。但是现在还是单向投入,并未进入回报期。
工商界。虽然形式上相当红火,但是真正交给政府的利润却是相当有限。虽然在数字上比起国内一个省的工商税收可能都要大,但是对于海抗军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至于农民,这个群体够大。但是目前为止别说交税了,整体上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注入。
这样的经济结构,几乎注定了海唐**方和政府独大,其他群体的话语权严重不足。
形成眼下这样的格局好像顺理成章,甚至没有什么反对声音。连李广扶植的工农商联合会对于这样的政府组织形式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意见。
这是一个谁依附于谁的问题。简而言之,现在的农工商依靠的是海唐国政府赚钱生活,依靠的是海抗军。虽说有相辅相成的成分,但是民间对政府和军方的依靠更多一些。
而且这绝对不是袁晔独断专行造成的局面,要知道在发改委中的官员有相当比例都是工商界人士的子弟,而且大部分年轻人都有着欧美生活的经验。如果某项政策的制定严重背离民主思维,绝对是有反对声音存在的。而李广不可能不收到有关信息。
这可是和李广的思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却好像真的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李广的理想国家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怎么走到了这么一条怪路上呢?
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到底算什么呢?
帝国主义?别说李广没有那种心思,袁老先生因为其前辈的臭名,也对帝制视同蛇蝎。
先军政治?呸,棒子那玩意,李广可是一点不感冒。
军国主义?历史已经证明,绝对是找死,李广还没有晕头。
民主选举,在目前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既没有来自民间的要求,在目前的情况下好像不合适,强行扭转反倒不利于抗战大局和发展经济以及移民的需要。
民主还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广推测:民间力量要想制约政府,起码的一点民间必须在国民经济上占大头。
要想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政治格局。民间经济对海唐国的贡献,(军费和行政费用)至少要超过政府和军方。
但是,这谈何容易。
军方,也就是李广,在战后肯定不会把企业和作战部门搅和在一起的。其实现在虽然有经济上的联系,技术上也不可避免的有联系。但是军方除了负责保卫工作,管理已经交给了政府。也就是说,军方在未来有可能退出对国民经济主导权的竞争。但是也只是可能,因为有些项目,除了军方还真不一定有人投资。
最明显的就是大口径榴弹,高炮炮弹以及穿甲弹的生产。因为其生产难度高,民间企业宁可赚取微薄的利润,生产迫击炮炮弹,却不愿意开发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当然也与其技术水平有关,薄弱的基础使得民间企业无力进入这类企业。
至于战机坦克或者高炮潜艇军舰。这样的高技术,高难度的行业。指望民间投资,怕是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走向这条道路。
所以,在李广的超时代的眼光下,军方即使精简项目。说不定还能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位置。
政府方面。拥有庞大的资源,把政府看成一个企业的话。可以说整个大唐岛以及海唐国附属的岛屿全是其资产。
相比较之下。工农商加起来想超过政府和军方实在是太难了。甚至在未来,海唐国总人口过千万,民间经济对国家的贡献都不可能超过军方加上政府。
海唐国的走向会如何?
李广真的不好回答。
现在李广是海唐国的海陆空三军司令,虽然没有挂其他的职务,但那是因为在目前的局势下,作战仍然是第一要务。如果李广挂上了总统或者大唐总长这样的职务。就无法领军作战了。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李广也不可能为所欲为,或者说不顾部下的意见一意孤行。
比如当初李广不同意由政府办某些企业,但是那些极为必须的企业虽然能赚钱。却没有民间经济肯接手。民间经济实在是太弱了一点,根本没有承接的能力。
如果白送的话,根本就说不过去,无论是政府还是军方都不可能同意的。
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大公无私,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李广也不天真。屁股决定脑袋,在海抗军不少人的心目中,海唐国是他们打下来的,也就是他们的。这个他们指的是以李广为首的军方。
在军方很多人看来,为了吸引移民,为了长远发展,白送田地已经是非常大气的了。如果白送企业给商人,肯定会引起军内的反对声浪的。
有些事情是有着巨大惯性的,有些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李广一直兢兢业业,精力主要放在战争上,在生与死的边缘,李广自认没有敢骄傲自满。但是一旦和平来临,政府加上军方独大的局面下,他能不能真的继续保证脑袋清醒,他自己都不敢说。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种停留在人治层次的格言,如果放到国家层面上,人治天下,必然最终的结果就是毒才。
政府方面迄今为止做的都相当不错,但是作为制度论的推崇者,李广觉得仍然必须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没有监督,圣人也会走邪路。
虽然在这些年李广对于政治的理解力提高许多,但是要论治国,半瓶水都是夸他。不过二十一世纪网络发达,李广虽不通操作,也知道制约和平衡才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袁然制定的婚姻法,给李广造成诸多困扰,但是也正是这种困扰提醒了李广。
是时候制定法律了,即便不可能完备,也可以先制定单项法律--比如新闻出版法。
工农商联合会的力量太弱,需要再增加一股力量来平衡军方和政府,同时也是监督政府。虽然相当长一段时间肯定无法真正平衡,但是必须开始了。而新闻出版法,就是其中应有的一个环节。
李广真担心,现在不确定基础,将来国家的走向出现不可逆转的风险。那样的话真的会出问题的。而且是大问题。
四二年年底,海唐国开始从国内,英国,美国聘请法律专家,着手制订法律。
说说李广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吧。
在李广的心目中,一个国家走什么路线不重要,甚至体制也不是什么绝对的。而且他不绝对认为社会主义体制就不如美国的民主体制。可以说,李广虽然有多出这个时代几十年的眼光,却仍然不能肯定什么制度最适合海唐国这个特例。
李广思维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能够自我更新,吐故纳新,有创造力的国家体制。至于用某主义先天限制自身的探索的体制,或许在某一阶段有利于国家。但长远的看来,李广认为那是强国的一种阻碍。
这个体制可以冠上无数的名称,或许有海唐特色的xx主义也是不错的名称。但是这个体制必须有自我控制,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而且体制或者制度绝对不能固化。
以上都算是远虑。不过目前在海唐国政府内部,各方力量都有所展现。拓荒部胡博丰算是军方力量的体现,移民部李汝霖算是政府力量的体现,而工商部苏茂德算是民间力量的体现。至于民政部实际上在权力架构中算不得什么。总之政局平稳,并无近忧。
(这几章虽然不精彩,但是写着可真是费力。诸位大大有什么建议可以指导一下流水。看在如此辛苦的份上,求打赏了。)(未完待续。。)
为你提供精彩热门小说免费阅读!
永久网址,请牢记!
ps:感谢970301打赏月票,感谢阿靖哥来了打赏月票。()请使用访问本站。
海唐国政府排名第一的,毫无疑问是原名为‘发改委”现在改名国务院的综合行政部门了。
国务院是袁晔总理直属领导。政府方面的政策资金人员都归其调拨指派,并且这个部门可谓是包罗万象。所以毫无疑问的在海唐国政府机构中排名第一。
在李广看来,国务院除了是政府的核心,还同时是国资委,央行,总之一个国家该有的部门功能,全部包圆了。
国务院下属的部门不少,有的也是美其名曰xx部,但是实际上不过三两个人员。甚至有的部只有一个部长。但是由于事务庞杂,人员编制不断扩大,到了四二年年底,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
要说海唐国的人口也不过就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一个大一点的县的人口,但是精兵简政在这里无法行得通。因为一个国家的架构不是那么容易精简的。
再加上,海唐国情况特殊,国务院人员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还在陆续增加中。
比如,国务院直接管理了十多个企业,性质倒是类似于中国的国有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是接收法国殖民者的煤矿和石墨矿,甚至还有一个铅矿。而且有很多是政府直接投资的企业,比如电厂,水泥厂。再比如所有的军工厂盈利虽然都属于军方,但是管理权都交给了发改委。除了这些实体企业,发改委同时还直接领导着海唐中央银行。
这些企业,比起民间企业来说,利润丰厚。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资产有的是李广一手投入的。有的是海抗军占领大唐岛之后获得的。
李广虽然不愿意搞什么国有企业,那玩意早晚要走到垄断和效率低下的境地。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这些企业都不可能无偿的奉送给商人们。所以,作为政府却是不得不同时兼任企业经营者的角色。
至于国家必须的其他部门,比如外交部,教育部等等,海唐国现在虽小却是必须设立的。总之机构的确无法精简。
李广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不知不觉的这个国家竟然越来越和后世的中国政府结构相同了。理念上,李广本想建立的是一个小政府,而不是如同后世中国的那般什么都管的大政府。
至于李广有意支持的工农商联合会。现在已经名正言顺的成为国家的常设机构,充当着议会的角色。虽然现在已经成为惯例,政府部门出台的所有政策,都需要在工农商联合会取得认可。但是,实际上现在这个部门的话语权严重不足。原因倒是很容易看明白。第一政府方面出台的政策大部分还算科学。()第二,即便是有些问题的。工农商联合会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去和国务院的“专业选手”们探讨或者争辩。第三。工农商联合会大多是商人,忙的要命,根本就没有太多的精力。
德国马(克思)有一句话,倒是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海唐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军方创造了大量的利润。这个利润不仅承担着海抗军军费,同时还拨出了相当一部分作为行政开支(包括移民和农业投入)。甚至有一部分投入了工商界。
而政府方面,拥有庞大的资源,比如大唐岛的土地矿产等。但是现在还是单向投入,并未进入回报期。
工商界。虽然形式上相当红火,但是真正交给政府的利润却是相当有限。虽然在数字上比起国内一个省的工商税收可能都要大,但是对于海抗军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至于农民,这个群体够大。但是目前为止别说交税了,整体上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注入。
这样的经济结构,几乎注定了海唐**方和政府独大,其他群体的话语权严重不足。
形成眼下这样的格局好像顺理成章,甚至没有什么反对声音。连李广扶植的工农商联合会对于这样的政府组织形式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意见。
这是一个谁依附于谁的问题。简而言之,现在的农工商依靠的是海唐国政府赚钱生活,依靠的是海抗军。虽说有相辅相成的成分,但是民间对政府和军方的依靠更多一些。
而且这绝对不是袁晔独断专行造成的局面,要知道在发改委中的官员有相当比例都是工商界人士的子弟,而且大部分年轻人都有着欧美生活的经验。如果某项政策的制定严重背离民主思维,绝对是有反对声音存在的。而李广不可能不收到有关信息。
这可是和李广的思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却好像真的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李广的理想国家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怎么走到了这么一条怪路上呢?
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到底算什么呢?
帝国主义?别说李广没有那种心思,袁老先生因为其前辈的臭名,也对帝制视同蛇蝎。
先军政治?呸,棒子那玩意,李广可是一点不感冒。
军国主义?历史已经证明,绝对是找死,李广还没有晕头。
民主选举,在目前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既没有来自民间的要求,在目前的情况下好像不合适,强行扭转反倒不利于抗战大局和发展经济以及移民的需要。
民主还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李广推测:民间力量要想制约政府,起码的一点民间必须在国民经济上占大头。
要想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政治格局。民间经济对海唐国的贡献,(军费和行政费用)至少要超过政府和军方。
但是,这谈何容易。
军方,也就是李广,在战后肯定不会把企业和作战部门搅和在一起的。其实现在虽然有经济上的联系,技术上也不可避免的有联系。但是军方除了负责保卫工作,管理已经交给了政府。也就是说,军方在未来有可能退出对国民经济主导权的竞争。但是也只是可能,因为有些项目,除了军方还真不一定有人投资。
最明显的就是大口径榴弹,高炮炮弹以及穿甲弹的生产。因为其生产难度高,民间企业宁可赚取微薄的利润,生产迫击炮炮弹,却不愿意开发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当然也与其技术水平有关,薄弱的基础使得民间企业无力进入这类企业。
至于战机坦克或者高炮潜艇军舰。这样的高技术,高难度的行业。指望民间投资,怕是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走向这条道路。
所以,在李广的超时代的眼光下,军方即使精简项目。说不定还能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位置。
政府方面。拥有庞大的资源,把政府看成一个企业的话。可以说整个大唐岛以及海唐国附属的岛屿全是其资产。
相比较之下。工农商加起来想超过政府和军方实在是太难了。甚至在未来,海唐国总人口过千万,民间经济对国家的贡献都不可能超过军方加上政府。
海唐国的走向会如何?
李广真的不好回答。
现在李广是海唐国的海陆空三军司令,虽然没有挂其他的职务,但那是因为在目前的局势下,作战仍然是第一要务。如果李广挂上了总统或者大唐总长这样的职务。就无法领军作战了。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李广也不可能为所欲为,或者说不顾部下的意见一意孤行。
比如当初李广不同意由政府办某些企业,但是那些极为必须的企业虽然能赚钱。却没有民间经济肯接手。民间经济实在是太弱了一点,根本没有承接的能力。
如果白送的话,根本就说不过去,无论是政府还是军方都不可能同意的。
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大公无私,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李广也不天真。屁股决定脑袋,在海抗军不少人的心目中,海唐国是他们打下来的,也就是他们的。这个他们指的是以李广为首的军方。
在军方很多人看来,为了吸引移民,为了长远发展,白送田地已经是非常大气的了。如果白送企业给商人,肯定会引起军内的反对声浪的。
有些事情是有着巨大惯性的,有些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李广一直兢兢业业,精力主要放在战争上,在生与死的边缘,李广自认没有敢骄傲自满。但是一旦和平来临,政府加上军方独大的局面下,他能不能真的继续保证脑袋清醒,他自己都不敢说。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种停留在人治层次的格言,如果放到国家层面上,人治天下,必然最终的结果就是毒才。
政府方面迄今为止做的都相当不错,但是作为制度论的推崇者,李广觉得仍然必须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没有监督,圣人也会走邪路。
虽然在这些年李广对于政治的理解力提高许多,但是要论治国,半瓶水都是夸他。不过二十一世纪网络发达,李广虽不通操作,也知道制约和平衡才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袁然制定的婚姻法,给李广造成诸多困扰,但是也正是这种困扰提醒了李广。
是时候制定法律了,即便不可能完备,也可以先制定单项法律--比如新闻出版法。
工农商联合会的力量太弱,需要再增加一股力量来平衡军方和政府,同时也是监督政府。虽然相当长一段时间肯定无法真正平衡,但是必须开始了。而新闻出版法,就是其中应有的一个环节。
李广真担心,现在不确定基础,将来国家的走向出现不可逆转的风险。那样的话真的会出问题的。而且是大问题。
四二年年底,海唐国开始从国内,英国,美国聘请法律专家,着手制订法律。
说说李广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吧。
在李广的心目中,一个国家走什么路线不重要,甚至体制也不是什么绝对的。而且他不绝对认为社会主义体制就不如美国的民主体制。可以说,李广虽然有多出这个时代几十年的眼光,却仍然不能肯定什么制度最适合海唐国这个特例。
李广思维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能够自我更新,吐故纳新,有创造力的国家体制。至于用某主义先天限制自身的探索的体制,或许在某一阶段有利于国家。但长远的看来,李广认为那是强国的一种阻碍。
这个体制可以冠上无数的名称,或许有海唐特色的xx主义也是不错的名称。但是这个体制必须有自我控制,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而且体制或者制度绝对不能固化。
以上都算是远虑。不过目前在海唐国政府内部,各方力量都有所展现。拓荒部胡博丰算是军方力量的体现,移民部李汝霖算是政府力量的体现,而工商部苏茂德算是民间力量的体现。至于民政部实际上在权力架构中算不得什么。总之政局平稳,并无近忧。
(这几章虽然不精彩,但是写着可真是费力。诸位大大有什么建议可以指导一下流水。看在如此辛苦的份上,求打赏了。)(未完待续。。)
为你提供精彩热门小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