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 开心谋发展 2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说李广对搞经济在行,有点夸张。不过李广对经济的方向还是有很长远的认识的。不可能不长远,穿越人士要是这点见识没有,纯粹白活了。
但是,具体到如何花钱,而且还能兼顾眼前和长远,投入产出比例最高。以李广的水平还真是不好立刻作出决断。这是一个经济体系的设计。
有些人愿意当神仙,替国民计划一切。那种危害李广可是在二十一世纪所见所闻的多了去。
但是,具体到海唐国的状况,这么多钱都算是军方加上政府赚到的。如何花,政府和军方占主导权却是无疑的。
“集中力量办大事”?
好像是体现某某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一环。
而且具体到海唐国的情形,政府倒是真的可以集中力量办几件大事,开建几个大工程,建设几个大工厂什么的。从而形成如同改革开放后,以国企为龙头,民企补充的格局。虽然弊端难免,但是也算是勉强一条经过验证的成功道路。
不过,海唐国的情形说实在的还不如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状况。且不说现在的国际环境处于战争状态,仅仅一个人力资源就使得海唐国束手。
八十年代的中国虽然民间几乎没有资本,但是却有着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民间经济从无到有,不断的找到市场的缝隙,从而发展壮大。
现在海唐国可倒好,市场不是缝隙,而是全空白(除了军工和农业)。可惜的是民间不仅资金短缺,连人力资源也短缺的很。
李广随便都能找出个几十个项目,轻松的耗尽这些资金。但是在耗尽了这些资金之后,市场空缺民间资金仍然难以填上空位,难以把这些投资及时的转化为经济实力。也就是说,政府投资反倒有可能出现浪费闲置。
在军舰上思考了十多日,随着思维深度的增加。这才觉得这个题目好像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李广的思维在某一日豁然开朗,在找到了海唐国发展困境的核心问题之后,一切迎刃而解。
海唐国缺什么?不是资源,不是土地。甚至不是资金。而是人,人才。农业需要人,工业需要人。军事需要人。所有国富民强的设想离开了人,统统玩不转。
打个比方,小日本全体无疾而终,去见天照大神。留下个完整的日本,海唐国现在都没有办法把他运转起来。
农业人口,还相对容易解决一些。国内的失地农民多了去,仅仅云贵川三省就够海唐国目前的运力吃满。
工人,缺。国内或许能再挖一些,但是远远不够用。
高素质工人。几乎是不要想从国内招收了。
高技术人才,海唐国已经四处挖人了,但是仅仅满足现有的几个军工企业都有难度。
至于更加高层次研究人员,想挖人,不是难度的问题,实在是太少了。
培养。这是海唐国唯一的一条出路。无论是着眼当前,还是战后,抑或是未来。
顺着这条思路,李广的经济建设计划逐步清晰-,被称为“一个核心两个方面”的投资计划自此出炉。
一个核心-人。人才。
两个方面,千家学校(专业),千家工厂(工程)。
所谓千家学校,就是大力发展教育。
海唐国已经有了一所政法学院,美国人出钱,英美两国出师资力量,海唐国从国内招收学生。为了增强这所大学的吸引力,胡适博士已经卸任了海唐国驻美国公使的职务,担任了这所政法学院的院长。而海唐国驻美国公使由执笔《第一滴血》的王世担任。
现在李广要办的是基础教育,加上从初级工人到高技术人才,所有实用学科的完整教育体系。而且是全部实行义务教育。
简单的来说,小学毕业,考不上初中的,有初级技工学校可上。至于学习成绩太差,连毕业都困难的,只好回家务农了。
初级中学毕业考不上高中的,有中级技工学校可上。
高中毕业却不能考上大学的,有大专院校可上。
而高中毕业能考上大学的,海唐国暂时无力筹备真正的理工科院校,只能先建设一个海唐国立工业大学的硬件,但是学生将会由政府出钱,送到美国或者乌拉圭上大学。
李广深知一考定终身的危害,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想发展那种非常理想的教育体系根本就没有可能。
长远的看,这种义务教育对于国家的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故此,四个级别的教育,升学比例都有限制。
看看,政府方面制定的升学比例,李广想想自己的童年,不堪回首。
小学毕业比例为百分之八十,小升初百分之四十,上技工学习百分之四十。
想想一个小学生,就要承受如此残酷的升学比例淘汰,李广吧嗒吧嗒嘴,没有反对。
如果从小学开始计算,大学生升学比例只有百分之一左右。
这些政策,说实在的李广有些抵触的。但是即便是如此恐怖的升学比例,海唐国也要在三年内支出四十亿唐元。相当于一个亿的美金。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过惊人了。要是按照黄金价格,这年头的美金差不多相当于2012年的五十倍。也就是说教育投资相当于2012年的五十亿美金,三百多亿人民币。
这样的大手笔,不要说中国。即便是在美国也是超大的手笔的。因此,这项政策一出,全国震动,连中国大陆也人人惊叹。
虽然有水分,但是这项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从小学到大学的义务教育。在这个年代,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欧洲国家,都做不到的一件事情。更何况,海唐国的教育对象可不仅仅是现有国民,其覆盖面可是包括了中国大陆。
说是大手笔都有些谦虚,简直是疯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论是这个年代还是七十年之后,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教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学生从何而来。
要知道,海唐国在四三年年初时不过一百二三十万人口。根本就没有多少适龄的小学生和中学生。
因此,学生来源只可能是中国内地。
为了吸引移民,海唐国的政策优惠的不得了。所有来自国内的学生。无论是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无论是高等专业,无论上几年学学杂费和基本生活费全免。条件只是毕业后在海唐国工作上学时间的一倍半时间,而且是拿工资的。
学生上学期间。欢迎家属陪读。如果该学生,全家移民到了海唐国,仍然享有海唐国“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待遇。”
至于能不能把这些学生留下来,使得这些学生全家移民到海唐国,那就看政府的本事了。至于有些学生学成后归国,李广曰:为祖国做贡献了。
总理以及政府各部门,对此信心满满。移民部部长李汝霖,老官僚现在也豪气冲天,拍着胸脯保证:三年内。要是这种条件还不能吸引百万学生,他这个移民部长立刻下台。
能招收一百万学生,如果全留下,那就意味着五百万国民。意义重大啊。
-------
另一个方面,千家工厂(工程)。
实际上,投建一千家工厂仍然是为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其核心。仍然归结到一个字--人。
这些工厂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只是投资个三五千美金,有的却是数万,最大的投资有数百万美金规模。
这些企业都算是小微型企业。但是却能形成一个近乎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些企业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海唐国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安置所有技术工人。
在另一个时空的中国,教育弊端数不胜数。但是像李广这样的工科学生,最大的一个素质缺陷是重理论轻实践。
既是现实要求,也是李广的想法。所以,这千家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承担着学生实习工厂的作用。
李广有超出时代的眼光,但是上千家工厂,门类繁多,具体到哪些企业能真正的存活,并发展壮大,却不好说。
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眼光虽然重要,但是天时地利人和都能决定成败。
比如海唐国的一个项目,高炮近炸引信。这东西不能说李广的眼光不正确,也不能说李广过分的好高骛远,毕竟美国都已经造出来了。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个极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却在当下难以创造效益。不能创造效益,一个企业自然就不能生存下去。即便是过了几年能制造了,过了二战这个时间段,仍然是难以回收投资成本。
因此,在这些小微型企业行业方面,政府采取的方法是:政府投资,商人租赁。或者商人立项,政府出钱。方式可以灵活多变。
如果企业成功,那么政府可以高价出售企业股份。如果企业不成功,那么政府就当交了学费。
至于如何少交学费,那是政府的事情。就看政策如何制定,决策水平如何了。这种琐碎的事情,就交给政府官员考虑去吧。
其实李广搞经济,最相信的还是:把企业交给市场。
不过,由于政府力量过于强大,把企业交给市场却很不彻底。小微企业,政府方面倒是没有太过于看重,也舍得放手。但政府全资投资的大项目有好几个,竟然其中有几个隐隐形成了国有企业的形式,而且还有实质。
第一,交通。大唐岛海唐国重点开发的只有四个周边海港城市和一个首都长安。以海唐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大唐岛原有的半原始港口已经够用。但是作为首都的长安,由于在内陆,交通极为不便利。因此,在经过了论证之后,决定兴建一条横贯东西的主干道。
这条长达六百公里的公路,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国防建设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待这条大道建成,海唐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兵力调拨将会极为便捷。大唐岛的本土防御等级将会提升一个级别。
开建这条公路。海唐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相应的就有了桥梁建筑等专业。
第二,水电。大唐岛的水利资源实在是丰富无比。由于大唐岛中间一道南北走向的高原,东西两岸沿海,而且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因此在这个大岛上形成数百条自中部高原到两侧沿海的河流。其中五条最大的河流全是从中部高原发源。流入西海岸的莫桑比克海峡。
由于这种地形。决定了大唐岛无论是大河还是小河,水流落差都相当大,因此有发展水电的极好条件。
大唐岛倒是不算缺煤。但是看着狼烟滚滚的烟囱,李广很担心,这片美丽的岛屿会不会被他折腾的阴霾满天。
此外从经济角度看,水电最为经济。唯一的缺点是投资周期有点长。不过要想长远的发展经济,现在打下节能环保的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李广的坚持下,经过多番论证,这项投资计划被政府人员逐步接受。不过,在五条大河上建水电站。暂时还不具备条件,李广决定先拿几条小河练练手,培养一些人才。
于是,水电专业成为海唐国第二个大专专业课程。至于教师,目前只能从美国招聘。
第三,矿产冶金。
首先是钢铁。海唐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钢铁已经成为了工业发展的瓶颈。本来以海唐国的需求,依靠从澳大利亚进口一些铁,从各地搜刮一些废钢材已经差不多够生产一些军火使用了。
但是,在推出了教育产业和交通水电产业之后,钢铁严重匮乏。不说质量要求高一些的合金钢。连建筑用钢筋购买都比较困难。政府投资四百万美金建设一座年产十万吨的钢厂。
这年头的钢厂,普通钢材还是用平炉炼钢,氧气顶吹转炉还没有出现。李广虽然看不上,但是也只能先凑合了,反正主要是生产建筑用钢材。总之在跑步前进之前,先学会走路。
教育方面,与冶炼和加工有关的几个技工专业随之成立,顶吹转炉炼钢,被列入了重点科研项目。钢铁冶炼加工成为大专院校的又一个重点专业。
有色金属的冶炼加工,海唐国可是一口气建了十几个企业。经过半年多的勘探,海唐国雇请的矿业工程师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矿产。
而且,有些矿产几乎就是在地表上裸露,品质优良,开发条件极为便利。
比如,距离海参崴不到一百公里,近邻海岸的一个区域发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铜矿。这个铜矿根本不用开采,直接从地上挖就是了,而且品位相当高,储量极为丰富。类似的矿产还有许多,几乎是处处是宝。比如镍矿,锌矿,铅矿,铁矿等。
李广简直都不敢相信,这么富饶的岛屿,为何法国人没有开采这些矿产,为何在二十一世纪这里还是最穷的国家。
原因倒是不复杂,法国人手头的资源多了去,没有必要开采这里的矿产。这样的殖民国家,即便是独立了,缺技术,缺资金,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土著全是半原始的“黑人”。
有资源,就有了许多优势产业。比如铜矿,铜冶炼厂,电线厂,铜加工厂,这些工厂迅速开始筹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唐岛的西海岸附近,发现了一处钛矿。工程师们没有在意,因为这种矿在二战中尚未转入实用阶段。
但是李广不同,这小子当年学人炒股,就买了关于钛产业的某支股票x钛白,xx钛业。而且装模作样的研究了一番所谓的基本面,甚至连加工工艺流程都研究了一番。
最终,神马用都没有,亏惨。
刻骨铭心的教训,使得李广对于钛这种金属实在是了解太深刻了,钱啊,那都是钱啊。
谁又能想到,穿越数年,李广又遇到了这玩意。神马都不用说,必须的,绝对的,要从这块把“二十一世纪股市”的亏损捞回来。
于是,李广自掏腰包,一个实验型工厂开始建立。
在矿产冶金方面,政府花钱不少,但是实际上,除了钢厂,规模都不算大。仍然是示范性为主。
双千工程实施,教育加上产业,每年投资四十亿唐元(相当于一亿美金),政府立刻开忙。
四三年,四四年还好说,账面上差不多能够。但是四五年该如何筹集资金,袁总理经过李广的“货币侵略”熏陶,找了一条路子。一次性的,袁总理拿出五千万美金作为海唐国银行的储备资金,对外发行四十亿唐元。目标:锡兰,非洲,印度,缅甸。
才一比二,李广笑笑,太小心了点吧。怎么也得发行个一比四,一比五的才够侵略。
总之千家工厂计划,三五年后,海唐国将会拥有一个近乎完整的产业。
〖
说李广对搞经济在行,有点夸张。不过李广对经济的方向还是有很长远的认识的。不可能不长远,穿越人士要是这点见识没有,纯粹白活了。
但是,具体到如何花钱,而且还能兼顾眼前和长远,投入产出比例最高。以李广的水平还真是不好立刻作出决断。这是一个经济体系的设计。
有些人愿意当神仙,替国民计划一切。那种危害李广可是在二十一世纪所见所闻的多了去。
但是,具体到海唐国的状况,这么多钱都算是军方加上政府赚到的。如何花,政府和军方占主导权却是无疑的。
“集中力量办大事”?
好像是体现某某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一环。
而且具体到海唐国的情形,政府倒是真的可以集中力量办几件大事,开建几个大工程,建设几个大工厂什么的。从而形成如同改革开放后,以国企为龙头,民企补充的格局。虽然弊端难免,但是也算是勉强一条经过验证的成功道路。
不过,海唐国的情形说实在的还不如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状况。且不说现在的国际环境处于战争状态,仅仅一个人力资源就使得海唐国束手。
八十年代的中国虽然民间几乎没有资本,但是却有着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民间经济从无到有,不断的找到市场的缝隙,从而发展壮大。
现在海唐国可倒好,市场不是缝隙,而是全空白(除了军工和农业)。可惜的是民间不仅资金短缺,连人力资源也短缺的很。
李广随便都能找出个几十个项目,轻松的耗尽这些资金。但是在耗尽了这些资金之后,市场空缺民间资金仍然难以填上空位,难以把这些投资及时的转化为经济实力。也就是说,政府投资反倒有可能出现浪费闲置。
在军舰上思考了十多日,随着思维深度的增加。这才觉得这个题目好像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李广的思维在某一日豁然开朗,在找到了海唐国发展困境的核心问题之后,一切迎刃而解。
海唐国缺什么?不是资源,不是土地。甚至不是资金。而是人,人才。农业需要人,工业需要人。军事需要人。所有国富民强的设想离开了人,统统玩不转。
打个比方,小日本全体无疾而终,去见天照大神。留下个完整的日本,海唐国现在都没有办法把他运转起来。
农业人口,还相对容易解决一些。国内的失地农民多了去,仅仅云贵川三省就够海唐国目前的运力吃满。
工人,缺。国内或许能再挖一些,但是远远不够用。
高素质工人。几乎是不要想从国内招收了。
高技术人才,海唐国已经四处挖人了,但是仅仅满足现有的几个军工企业都有难度。
至于更加高层次研究人员,想挖人,不是难度的问题,实在是太少了。
培养。这是海唐国唯一的一条出路。无论是着眼当前,还是战后,抑或是未来。
顺着这条思路,李广的经济建设计划逐步清晰-,被称为“一个核心两个方面”的投资计划自此出炉。
一个核心-人。人才。
两个方面,千家学校(专业),千家工厂(工程)。
所谓千家学校,就是大力发展教育。
海唐国已经有了一所政法学院,美国人出钱,英美两国出师资力量,海唐国从国内招收学生。为了增强这所大学的吸引力,胡适博士已经卸任了海唐国驻美国公使的职务,担任了这所政法学院的院长。而海唐国驻美国公使由执笔《第一滴血》的王世担任。
现在李广要办的是基础教育,加上从初级工人到高技术人才,所有实用学科的完整教育体系。而且是全部实行义务教育。
简单的来说,小学毕业,考不上初中的,有初级技工学校可上。至于学习成绩太差,连毕业都困难的,只好回家务农了。
初级中学毕业考不上高中的,有中级技工学校可上。
高中毕业却不能考上大学的,有大专院校可上。
而高中毕业能考上大学的,海唐国暂时无力筹备真正的理工科院校,只能先建设一个海唐国立工业大学的硬件,但是学生将会由政府出钱,送到美国或者乌拉圭上大学。
李广深知一考定终身的危害,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想发展那种非常理想的教育体系根本就没有可能。
长远的看,这种义务教育对于国家的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故此,四个级别的教育,升学比例都有限制。
看看,政府方面制定的升学比例,李广想想自己的童年,不堪回首。
小学毕业比例为百分之八十,小升初百分之四十,上技工学习百分之四十。
想想一个小学生,就要承受如此残酷的升学比例淘汰,李广吧嗒吧嗒嘴,没有反对。
如果从小学开始计算,大学生升学比例只有百分之一左右。
这些政策,说实在的李广有些抵触的。但是即便是如此恐怖的升学比例,海唐国也要在三年内支出四十亿唐元。相当于一个亿的美金。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过惊人了。要是按照黄金价格,这年头的美金差不多相当于2012年的五十倍。也就是说教育投资相当于2012年的五十亿美金,三百多亿人民币。
这样的大手笔,不要说中国。即便是在美国也是超大的手笔的。因此,这项政策一出,全国震动,连中国大陆也人人惊叹。
虽然有水分,但是这项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从小学到大学的义务教育。在这个年代,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欧洲国家,都做不到的一件事情。更何况,海唐国的教育对象可不仅仅是现有国民,其覆盖面可是包括了中国大陆。
说是大手笔都有些谦虚,简直是疯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论是这个年代还是七十年之后,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教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学生从何而来。
要知道,海唐国在四三年年初时不过一百二三十万人口。根本就没有多少适龄的小学生和中学生。
因此,学生来源只可能是中国内地。
为了吸引移民,海唐国的政策优惠的不得了。所有来自国内的学生。无论是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无论是高等专业,无论上几年学学杂费和基本生活费全免。条件只是毕业后在海唐国工作上学时间的一倍半时间,而且是拿工资的。
学生上学期间。欢迎家属陪读。如果该学生,全家移民到了海唐国,仍然享有海唐国“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待遇。”
至于能不能把这些学生留下来,使得这些学生全家移民到海唐国,那就看政府的本事了。至于有些学生学成后归国,李广曰:为祖国做贡献了。
总理以及政府各部门,对此信心满满。移民部部长李汝霖,老官僚现在也豪气冲天,拍着胸脯保证:三年内。要是这种条件还不能吸引百万学生,他这个移民部长立刻下台。
能招收一百万学生,如果全留下,那就意味着五百万国民。意义重大啊。
-------
另一个方面,千家工厂(工程)。
实际上,投建一千家工厂仍然是为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其核心。仍然归结到一个字--人。
这些工厂规模大小不一,有的只是投资个三五千美金,有的却是数万,最大的投资有数百万美金规模。
这些企业都算是小微型企业。但是却能形成一个近乎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些企业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海唐国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安置所有技术工人。
在另一个时空的中国,教育弊端数不胜数。但是像李广这样的工科学生,最大的一个素质缺陷是重理论轻实践。
既是现实要求,也是李广的想法。所以,这千家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承担着学生实习工厂的作用。
李广有超出时代的眼光,但是上千家工厂,门类繁多,具体到哪些企业能真正的存活,并发展壮大,却不好说。
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眼光虽然重要,但是天时地利人和都能决定成败。
比如海唐国的一个项目,高炮近炸引信。这东西不能说李广的眼光不正确,也不能说李广过分的好高骛远,毕竟美国都已经造出来了。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个极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却在当下难以创造效益。不能创造效益,一个企业自然就不能生存下去。即便是过了几年能制造了,过了二战这个时间段,仍然是难以回收投资成本。
因此,在这些小微型企业行业方面,政府采取的方法是:政府投资,商人租赁。或者商人立项,政府出钱。方式可以灵活多变。
如果企业成功,那么政府可以高价出售企业股份。如果企业不成功,那么政府就当交了学费。
至于如何少交学费,那是政府的事情。就看政策如何制定,决策水平如何了。这种琐碎的事情,就交给政府官员考虑去吧。
其实李广搞经济,最相信的还是:把企业交给市场。
不过,由于政府力量过于强大,把企业交给市场却很不彻底。小微企业,政府方面倒是没有太过于看重,也舍得放手。但政府全资投资的大项目有好几个,竟然其中有几个隐隐形成了国有企业的形式,而且还有实质。
第一,交通。大唐岛海唐国重点开发的只有四个周边海港城市和一个首都长安。以海唐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大唐岛原有的半原始港口已经够用。但是作为首都的长安,由于在内陆,交通极为不便利。因此,在经过了论证之后,决定兴建一条横贯东西的主干道。
这条长达六百公里的公路,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国防建设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待这条大道建成,海唐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兵力调拨将会极为便捷。大唐岛的本土防御等级将会提升一个级别。
开建这条公路。海唐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相应的就有了桥梁建筑等专业。
第二,水电。大唐岛的水利资源实在是丰富无比。由于大唐岛中间一道南北走向的高原,东西两岸沿海,而且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因此在这个大岛上形成数百条自中部高原到两侧沿海的河流。其中五条最大的河流全是从中部高原发源。流入西海岸的莫桑比克海峡。
由于这种地形。决定了大唐岛无论是大河还是小河,水流落差都相当大,因此有发展水电的极好条件。
大唐岛倒是不算缺煤。但是看着狼烟滚滚的烟囱,李广很担心,这片美丽的岛屿会不会被他折腾的阴霾满天。
此外从经济角度看,水电最为经济。唯一的缺点是投资周期有点长。不过要想长远的发展经济,现在打下节能环保的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李广的坚持下,经过多番论证,这项投资计划被政府人员逐步接受。不过,在五条大河上建水电站。暂时还不具备条件,李广决定先拿几条小河练练手,培养一些人才。
于是,水电专业成为海唐国第二个大专专业课程。至于教师,目前只能从美国招聘。
第三,矿产冶金。
首先是钢铁。海唐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钢铁已经成为了工业发展的瓶颈。本来以海唐国的需求,依靠从澳大利亚进口一些铁,从各地搜刮一些废钢材已经差不多够生产一些军火使用了。
但是,在推出了教育产业和交通水电产业之后,钢铁严重匮乏。不说质量要求高一些的合金钢。连建筑用钢筋购买都比较困难。政府投资四百万美金建设一座年产十万吨的钢厂。
这年头的钢厂,普通钢材还是用平炉炼钢,氧气顶吹转炉还没有出现。李广虽然看不上,但是也只能先凑合了,反正主要是生产建筑用钢材。总之在跑步前进之前,先学会走路。
教育方面,与冶炼和加工有关的几个技工专业随之成立,顶吹转炉炼钢,被列入了重点科研项目。钢铁冶炼加工成为大专院校的又一个重点专业。
有色金属的冶炼加工,海唐国可是一口气建了十几个企业。经过半年多的勘探,海唐国雇请的矿业工程师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矿产。
而且,有些矿产几乎就是在地表上裸露,品质优良,开发条件极为便利。
比如,距离海参崴不到一百公里,近邻海岸的一个区域发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铜矿。这个铜矿根本不用开采,直接从地上挖就是了,而且品位相当高,储量极为丰富。类似的矿产还有许多,几乎是处处是宝。比如镍矿,锌矿,铅矿,铁矿等。
李广简直都不敢相信,这么富饶的岛屿,为何法国人没有开采这些矿产,为何在二十一世纪这里还是最穷的国家。
原因倒是不复杂,法国人手头的资源多了去,没有必要开采这里的矿产。这样的殖民国家,即便是独立了,缺技术,缺资金,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土著全是半原始的“黑人”。
有资源,就有了许多优势产业。比如铜矿,铜冶炼厂,电线厂,铜加工厂,这些工厂迅速开始筹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唐岛的西海岸附近,发现了一处钛矿。工程师们没有在意,因为这种矿在二战中尚未转入实用阶段。
但是李广不同,这小子当年学人炒股,就买了关于钛产业的某支股票x钛白,xx钛业。而且装模作样的研究了一番所谓的基本面,甚至连加工工艺流程都研究了一番。
最终,神马用都没有,亏惨。
刻骨铭心的教训,使得李广对于钛这种金属实在是了解太深刻了,钱啊,那都是钱啊。
谁又能想到,穿越数年,李广又遇到了这玩意。神马都不用说,必须的,绝对的,要从这块把“二十一世纪股市”的亏损捞回来。
于是,李广自掏腰包,一个实验型工厂开始建立。
在矿产冶金方面,政府花钱不少,但是实际上,除了钢厂,规模都不算大。仍然是示范性为主。
双千工程实施,教育加上产业,每年投资四十亿唐元(相当于一亿美金),政府立刻开忙。
四三年,四四年还好说,账面上差不多能够。但是四五年该如何筹集资金,袁总理经过李广的“货币侵略”熏陶,找了一条路子。一次性的,袁总理拿出五千万美金作为海唐国银行的储备资金,对外发行四十亿唐元。目标:锡兰,非洲,印度,缅甸。
才一比二,李广笑笑,太小心了点吧。怎么也得发行个一比四,一比五的才够侵略。
总之千家工厂计划,三五年后,海唐国将会拥有一个近乎完整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