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试点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民国之纺织霸主最新章节!
年后,杨邵文开始为去上海开办棉纺厂做准备。至于推广合作社,杨邵文则是将它交给公司副总经理卢佟海负责。销售部、生产部、机械部都抽出本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一个个的工作小组,分赴苏南各地推广合作社事业。
推广合作社,已经成为复兴公司的一项长期战略。它不仅是总经理杨邵文一人的心愿,也是复兴公司全体职员的共同意志。在理解了合作社给公司带来的长远利益后,大伙对推广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用不着杨邵文担心。
但事实是,尽管员工们都非常主动的到苏南各地区推广合作社事业,但一个月下来,却没有取得任何像样的成果。除了杨浦村生产合作社这个友情成立的样板外,他们在本地还没组织成功任何其他的合作社。
这个问题就有些严重了。杨邵文虽然对困难有过充分的估计,但一个月下来的工作成效为零,这显然也出乎了他的意料。原本已经准备就绪去上海办厂的安排,也不得不暂时延缓。
经理层会议在公司一楼的会议室召开,几个部门负责人被杨邵文召集起来商量对策。
“合作社对目前的农民来说,显得有些复杂,农民们理解起来有困难。即使我们已经替他们解决好了许多麻烦,很多农民还是对经营好合作社没太大信心。”
葛洪作为生产部经理,是合作社事业的直接实施者,具体情况由他负责汇报。他刚开始讲解推广时遇到的困难,杨邵文就开口打断道:“葛经理,这方面的困难大家事前都明白。但我想,我们公司忙活一个月一无所获,总该还有些其他的原因吧?”
“是的,除了建立合作社本身的困难外,也出现了我们事前没有遇到的一些难题!”
葛洪摊开一本记事本,那上面记载了他记录下来的一些情况。
“我们首先是从公司旗下的代工户开始推广合作社,这些人与我们复兴公司关系密切,相互间已经有了一定的信任关系,我原本认为在这些人当中做工作会更加容易些。”
杨邵文也点头表示认可,先易后难,这是做事情的基本逻辑。
“但事实证明,是我们想的简单了。苏南本地经机纱和土纱几番折腾,这些代工户已经对手工纺纱没有了信心,认为不可能有他们目前织布赚得多,不愿麻烦去建合作社。至于让他们建合作社买改良手拉机或是铁轮机,虽然织布效率更高,但他们似乎对目前的收入已经挺满意了,不愿再多此一举!”
“总之,我们的代工户现在已经有了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对建立合作社动力不足。”
在代工户当中推广合作社不利,葛洪他们就把目标放在了那些散户上。
不料,这些散户一听他们是复兴公司也就是原来杨氏布业的职工,对他们说的合作社毫无兴趣,就是一个劲的想加入复兴公司的代工户体系。他们只得告诉这些散户公司代工名额已满,以后也不太可能再扩大代工规模。但任凭他们怎么说,这些散户就是不信,只说布价正在缓慢上升,这些布业公司一定会需要更多的代工户,他们愿意等。
葛洪补充道:“当然,也不能说我们这些人辛苦一个月什么成果也没有。部分生活实在困难的村民倒是在我们的帮助下曾经组织起来过一两个合作社。但这些合作社规模太小,人不过二十,股金都在5元以下,连买个最小号的大纺车都买不起,没过几天又重新解散了。”
卢佟海也参与过这几个不成功的合作社的组建,对于当中的成败,他分析道:“机纱和手拉机的推广,着实断了不少苏南纺织户的营生。这些人迫于自身的贫困,倒是有建立合作社的冲动。但是,一来大家手中没钱,能集中的资金有限;二来是相互间缺乏信任,也对合作社缺乏信心,不敢多投,大多人只是投个一角两角,难以成事。”
张毅补充道:“我发现了一点,有兴趣参加我们合作社的,都是一些极端贫困的农户。这些人大多是去年因为新土布的出现而失业的纺织户。只是因为苏南相对富庶,有不少做工机会。几个月来,这些失业的纺织户,有些转而去植桑养蚕,有些去其他手工作坊做工,有些则去了苏州上海等地讨生活。有工可做的农户都没什么动力参加合作社的。而每个村中,真正一贫如洗极端贫困的农户数量其实并不太多,这也导致我们促成的几个合作社都因规模较小、资本不足而半途夭折!”
卢佟海也很认可张毅的分析。
“张毅说的在理,如果我们前几个月,在苏南失业纺织户最多的时候去推广合作社,或许能建起几个成功的样本来。”
听了几个经理的分析,虽然说的还是困难居多,但杨邵文却是恢复了不少信心。
“我听出来了,虽然咱们还没建成一个成功的合作社,但也总结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都非常有用。我总结了这么一条,就是合作社虽然不容易接受,但只要农民们有足够强烈的动机,那合作社事业还是能够建立起来的。农民们如何才会有这种强烈的动机?那就是他们生活极度贫困,已经到了不联合不足以生存的地步,对吧?”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底下的经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杨邵文觉得这应该就是打开合作社之门的钥匙了。就如公司或国家推出一项改革,大多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穷则思变的地步,才能在整个组织上下达成改革的共识,改革措施才能在整个组织中推行的下去。
改革是触动既得利益阶层的难事,他们的合作社则是触动农民们传统生产习惯的难事,两者都是同样的道理。
杨邵文喃喃自语:“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试点区,在这个试点区建立几个合作社的样本工程,有了样本工程的示范效应,合作社事业就能整个带动起来了!”
袁峄城补充道:“这个试点区要有一定的农村手工纺织基础,当地纺织户生活困难,而且每个村生活困难的纺织户不能太少,要不然合作社组织不起一定的规模。这个地方会在哪里呢?”
显然不是在苏南本地,公司一个月的努力已经证明在这里开拓合作社事业并不容易。
“去我家乡吧!”
说话的是公司生产部的副经理,名叫高元浩,是进入公司的第二批员工之一。他原是从外地到武进这里务工的,因为读过几年私塾而被招入公司,并因工作表现出色而得到重用。
“我家乡在湖北荆州。我们那里既是棉花产区,本地出产的荆州土布也很出名,农村纺织业原本挺兴盛的。只是过去几年,在机纱的冲击下,乡亲们的生活就变得非常困难了。那里不比苏南,失去了棉纺织的营生,村民们除了种地外谋生手段不多。我也是家里实在贫困,才出来独自谋生的。”
众人听完后眼睛一亮,杨邵文更是暗暗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杨邵文之所以满意,除了高元浩介绍的那里符合开拓合作社业务的条件外,也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向外扩张。目前,公司的业务向西最远能到达安徽西部,如果他们能在荆州成功开拓合作社事业,那他们就相当于将业务扩展到两湖、川蜀一带了。
年后,杨邵文开始为去上海开办棉纺厂做准备。至于推广合作社,杨邵文则是将它交给公司副总经理卢佟海负责。销售部、生产部、机械部都抽出本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一个个的工作小组,分赴苏南各地推广合作社事业。
推广合作社,已经成为复兴公司的一项长期战略。它不仅是总经理杨邵文一人的心愿,也是复兴公司全体职员的共同意志。在理解了合作社给公司带来的长远利益后,大伙对推广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用不着杨邵文担心。
但事实是,尽管员工们都非常主动的到苏南各地区推广合作社事业,但一个月下来,却没有取得任何像样的成果。除了杨浦村生产合作社这个友情成立的样板外,他们在本地还没组织成功任何其他的合作社。
这个问题就有些严重了。杨邵文虽然对困难有过充分的估计,但一个月下来的工作成效为零,这显然也出乎了他的意料。原本已经准备就绪去上海办厂的安排,也不得不暂时延缓。
经理层会议在公司一楼的会议室召开,几个部门负责人被杨邵文召集起来商量对策。
“合作社对目前的农民来说,显得有些复杂,农民们理解起来有困难。即使我们已经替他们解决好了许多麻烦,很多农民还是对经营好合作社没太大信心。”
葛洪作为生产部经理,是合作社事业的直接实施者,具体情况由他负责汇报。他刚开始讲解推广时遇到的困难,杨邵文就开口打断道:“葛经理,这方面的困难大家事前都明白。但我想,我们公司忙活一个月一无所获,总该还有些其他的原因吧?”
“是的,除了建立合作社本身的困难外,也出现了我们事前没有遇到的一些难题!”
葛洪摊开一本记事本,那上面记载了他记录下来的一些情况。
“我们首先是从公司旗下的代工户开始推广合作社,这些人与我们复兴公司关系密切,相互间已经有了一定的信任关系,我原本认为在这些人当中做工作会更加容易些。”
杨邵文也点头表示认可,先易后难,这是做事情的基本逻辑。
“但事实证明,是我们想的简单了。苏南本地经机纱和土纱几番折腾,这些代工户已经对手工纺纱没有了信心,认为不可能有他们目前织布赚得多,不愿麻烦去建合作社。至于让他们建合作社买改良手拉机或是铁轮机,虽然织布效率更高,但他们似乎对目前的收入已经挺满意了,不愿再多此一举!”
“总之,我们的代工户现在已经有了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对建立合作社动力不足。”
在代工户当中推广合作社不利,葛洪他们就把目标放在了那些散户上。
不料,这些散户一听他们是复兴公司也就是原来杨氏布业的职工,对他们说的合作社毫无兴趣,就是一个劲的想加入复兴公司的代工户体系。他们只得告诉这些散户公司代工名额已满,以后也不太可能再扩大代工规模。但任凭他们怎么说,这些散户就是不信,只说布价正在缓慢上升,这些布业公司一定会需要更多的代工户,他们愿意等。
葛洪补充道:“当然,也不能说我们这些人辛苦一个月什么成果也没有。部分生活实在困难的村民倒是在我们的帮助下曾经组织起来过一两个合作社。但这些合作社规模太小,人不过二十,股金都在5元以下,连买个最小号的大纺车都买不起,没过几天又重新解散了。”
卢佟海也参与过这几个不成功的合作社的组建,对于当中的成败,他分析道:“机纱和手拉机的推广,着实断了不少苏南纺织户的营生。这些人迫于自身的贫困,倒是有建立合作社的冲动。但是,一来大家手中没钱,能集中的资金有限;二来是相互间缺乏信任,也对合作社缺乏信心,不敢多投,大多人只是投个一角两角,难以成事。”
张毅补充道:“我发现了一点,有兴趣参加我们合作社的,都是一些极端贫困的农户。这些人大多是去年因为新土布的出现而失业的纺织户。只是因为苏南相对富庶,有不少做工机会。几个月来,这些失业的纺织户,有些转而去植桑养蚕,有些去其他手工作坊做工,有些则去了苏州上海等地讨生活。有工可做的农户都没什么动力参加合作社的。而每个村中,真正一贫如洗极端贫困的农户数量其实并不太多,这也导致我们促成的几个合作社都因规模较小、资本不足而半途夭折!”
卢佟海也很认可张毅的分析。
“张毅说的在理,如果我们前几个月,在苏南失业纺织户最多的时候去推广合作社,或许能建起几个成功的样本来。”
听了几个经理的分析,虽然说的还是困难居多,但杨邵文却是恢复了不少信心。
“我听出来了,虽然咱们还没建成一个成功的合作社,但也总结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都非常有用。我总结了这么一条,就是合作社虽然不容易接受,但只要农民们有足够强烈的动机,那合作社事业还是能够建立起来的。农民们如何才会有这种强烈的动机?那就是他们生活极度贫困,已经到了不联合不足以生存的地步,对吧?”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底下的经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杨邵文觉得这应该就是打开合作社之门的钥匙了。就如公司或国家推出一项改革,大多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穷则思变的地步,才能在整个组织上下达成改革的共识,改革措施才能在整个组织中推行的下去。
改革是触动既得利益阶层的难事,他们的合作社则是触动农民们传统生产习惯的难事,两者都是同样的道理。
杨邵文喃喃自语:“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试点区,在这个试点区建立几个合作社的样本工程,有了样本工程的示范效应,合作社事业就能整个带动起来了!”
袁峄城补充道:“这个试点区要有一定的农村手工纺织基础,当地纺织户生活困难,而且每个村生活困难的纺织户不能太少,要不然合作社组织不起一定的规模。这个地方会在哪里呢?”
显然不是在苏南本地,公司一个月的努力已经证明在这里开拓合作社事业并不容易。
“去我家乡吧!”
说话的是公司生产部的副经理,名叫高元浩,是进入公司的第二批员工之一。他原是从外地到武进这里务工的,因为读过几年私塾而被招入公司,并因工作表现出色而得到重用。
“我家乡在湖北荆州。我们那里既是棉花产区,本地出产的荆州土布也很出名,农村纺织业原本挺兴盛的。只是过去几年,在机纱的冲击下,乡亲们的生活就变得非常困难了。那里不比苏南,失去了棉纺织的营生,村民们除了种地外谋生手段不多。我也是家里实在贫困,才出来独自谋生的。”
众人听完后眼睛一亮,杨邵文更是暗暗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杨邵文之所以满意,除了高元浩介绍的那里符合开拓合作社业务的条件外,也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向外扩张。目前,公司的业务向西最远能到达安徽西部,如果他们能在荆州成功开拓合作社事业,那他们就相当于将业务扩展到两湖、川蜀一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