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潜力巨大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民国之纺织霸主最新章节!
正月初一大年朝,
神前占卜把香烧。
早棉中棉晚棉那样好,
苍天爷爷代我挑。
大年初一,杨玉华一如往常的勤快,早早做好了早饭。当下正一边唱着母亲教她的童谣,一边手摇纺车,神情愉悦。压在她心头好长时间的养家压力如今被一扫而空,那种欢欣愉悦怎能言表。
杨邵文起的有些晚,他有些感叹这年代人的勤快,他自觉自己已经非常勤奋了,但比起自己半大小孩的妹妹还是颇有不如。
“玉华,以后不用在家纺纱织布了,太累,也赚不了几个钱!”
做了一个多月的花纱布买卖,杨邵文对这一行算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明白,当地最熟练的纺织工,一个月的收入也就1元左右,这还是需要家里其他成员帮忙的情况。自己妹妹如今的纺织技能,每月的收入也就堪堪过了5角而已,与他目前的买卖相比,性价比相差悬殊。
纺织户的收入低,应该与他们手中落后的纺织工具有关。妹妹手中的纺车织机与当地其他农户一样,纺车都是单锭的手摇纺车,织机则是手工的投梭机。杨邵文心中有些疑问,就他所知道的的一点历史知识,英国早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已经发明了多锭的珍妮纺纱机以及飞梭。如今已经是十九世纪末了,难道这些技术这么长时间都还没被引进来?
按常理推算,这应该是没可能的事情。他知道满清的洋务运动已经有过一段日子了,洋务运功中,清政府就开办过几家技术先进的机器织布局,如湖北织布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机器纺织都有了,没道理不知道珍妮纺纱机和飞梭啊?
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很可惜他以前对纺织毫无兴趣。以前历史课的时候只知道有多锭手工纺纱的珍妮机以及能自动换梭的飞梭。至于这些东西的原理是怎么样,以及如何制造的,自己却从未有关心过。他觉得自己有时间的话,可以做做这方面的研究。虽然不是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但以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道的一些资讯,他觉得自己是能够研究出来的。
可是不是研究出来后,就一定能大获成功,他也不敢肯定。在潜意识里,杨邵文觉得事情或许不会那么简单。他隐隐约约的记忆,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八路军根据地提倡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运动时,当时八路军组织的农村合作社纺纱,用的还是手摇纺车。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了,八路军也不缺少留学生,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理应会想到手工纺织效率更高的珍妮机啊?
问题得不到答案,杨邵文只能将疑问暂时放在心里。
杨玉华每天起床纺纱,这差不多成为她的习惯了。如今让大哥这么一说,确实感觉不怎么值当。辛辛苦苦一个月,赚得还没大哥一天赚得多,这又何必呢。
“那我以后干什么?与大哥一起收土布吗?可家里也要有人带弟弟妹妹,尤其是香香,还那么小!”
这时,杨邵明、杨邵宽以及香香都已经起身。说起以后的打算,都想着跟大哥一起去驾船收布,不愿呆在家里。杨邵文一条船,可用不了这么多伙计。再说,船小空间有限,不能载太多人。
“咱们再租一条船吧,开两个流动花纱布店!”
这是杨邵文晚上睡觉时,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一点,就是市场空间大,他的一条船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武进县是出产土布的大县。按照杨邵文此前的市场调查结果,武进县有十家左右的布行,每家布行每年的出货量在30—80万匹之间。武进县的土布总产出,保守估计在500万匹左右。这些土布,都是由分布在各乡镇的花纱布店收上来的,他的流动花纱布店也是这个体系中的一员。杨邵文做了划分,那些离乡镇的花纱布店来回距离超过一天路程的织户,都是他的目标客户,来回距离超过半天的,算是可以争取的潜在顾客。按照这样的标准,他的目标市场有20万匹布的容量,潜在市场容量甚至有百万匹。他的买卖毛利在每匹布三分左右,如果拿下所有的目标市场,他每年能有6000元的收入。
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等着自己去挖!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有些偏僻的村落没有河道连通,是属于吃不着嘴里的市场。即使如此,如果杨邵文有足够的船只,每年3000元的收入,是可以预期的。
其次,杨邵文手中扣除年关的开销,还余二十多元,这些差不多够新店的启动资金了。
最后,家里人手也够。过了年,几个弟弟妹妹都大了一岁。杨玉华一向成熟稳重,可以独自经营一条船。二弟杨邵明十一岁,力气挺足,可以给他姐姐做个帮手,帮忙划船搬运。三弟邵宽就跟着自己,算是跑跑腿,增加点社会阅历。
杨邵文将自己的打算与弟弟妹妹一说,几个人都很满意。就是杨邵明有点小顾忌:“大哥,让姐姐在外面抛头露面不好吧,她还没嫁人呢?”
杨邵文这才意识到如今不比现代,让个妙龄少女在外面做买卖,确实有点惊世骇俗。不过随即,他将这种担心抛到脑后:“咱们杨家的儿女不学这些扭扭捏捏的规矩,玉华在外面多跑跑没什么不好,比关在家里长见识。以后咱们撑起家业,给玉华找个女婿进门好了。哈哈哈!”
杨玉华这才把心中刚提起的一点担心放到肚里,觉得自己哥哥真是个异常开明的人。女孩儿嘛,哪有喜欢将自己整天关在家里的。
“那我呢,那我呢,我干什么?”小香香急死了,大哥说了半天,怎么没给她派活啊。
“哎呀,倒是把这个小拖油瓶给忘了!”杨邵文有点不好意思。
“人家才不是拖油瓶呢,我也会干活的。香香也要跟你们去收布,才不要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家里呢。呜呜呜!”杨玉香见自己被人忽视,伤心的哭了。
杨邵文有些为难,他让十岁的邵宽上船做伙计就够大胆了,六岁的香香,那是万万不敢让她也去当伙计的,她一上船,另一个伙计只能去照顾她了。最后妥协的结果,杨邵文和杨玉华每十天带她上船一次,其余时间则交予邻居刘三福代为照顾。好歹是把这个小姑奶奶给摆平了。
嚯嚯,这真是全家总动员了。
正月初一大年朝,
神前占卜把香烧。
早棉中棉晚棉那样好,
苍天爷爷代我挑。
大年初一,杨玉华一如往常的勤快,早早做好了早饭。当下正一边唱着母亲教她的童谣,一边手摇纺车,神情愉悦。压在她心头好长时间的养家压力如今被一扫而空,那种欢欣愉悦怎能言表。
杨邵文起的有些晚,他有些感叹这年代人的勤快,他自觉自己已经非常勤奋了,但比起自己半大小孩的妹妹还是颇有不如。
“玉华,以后不用在家纺纱织布了,太累,也赚不了几个钱!”
做了一个多月的花纱布买卖,杨邵文对这一行算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明白,当地最熟练的纺织工,一个月的收入也就1元左右,这还是需要家里其他成员帮忙的情况。自己妹妹如今的纺织技能,每月的收入也就堪堪过了5角而已,与他目前的买卖相比,性价比相差悬殊。
纺织户的收入低,应该与他们手中落后的纺织工具有关。妹妹手中的纺车织机与当地其他农户一样,纺车都是单锭的手摇纺车,织机则是手工的投梭机。杨邵文心中有些疑问,就他所知道的的一点历史知识,英国早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已经发明了多锭的珍妮纺纱机以及飞梭。如今已经是十九世纪末了,难道这些技术这么长时间都还没被引进来?
按常理推算,这应该是没可能的事情。他知道满清的洋务运动已经有过一段日子了,洋务运功中,清政府就开办过几家技术先进的机器织布局,如湖北织布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机器纺织都有了,没道理不知道珍妮纺纱机和飞梭啊?
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很可惜他以前对纺织毫无兴趣。以前历史课的时候只知道有多锭手工纺纱的珍妮机以及能自动换梭的飞梭。至于这些东西的原理是怎么样,以及如何制造的,自己却从未有关心过。他觉得自己有时间的话,可以做做这方面的研究。虽然不是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但以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道的一些资讯,他觉得自己是能够研究出来的。
可是不是研究出来后,就一定能大获成功,他也不敢肯定。在潜意识里,杨邵文觉得事情或许不会那么简单。他隐隐约约的记忆,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八路军根据地提倡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运动时,当时八路军组织的农村合作社纺纱,用的还是手摇纺车。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了,八路军也不缺少留学生,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理应会想到手工纺织效率更高的珍妮机啊?
问题得不到答案,杨邵文只能将疑问暂时放在心里。
杨玉华每天起床纺纱,这差不多成为她的习惯了。如今让大哥这么一说,确实感觉不怎么值当。辛辛苦苦一个月,赚得还没大哥一天赚得多,这又何必呢。
“那我以后干什么?与大哥一起收土布吗?可家里也要有人带弟弟妹妹,尤其是香香,还那么小!”
这时,杨邵明、杨邵宽以及香香都已经起身。说起以后的打算,都想着跟大哥一起去驾船收布,不愿呆在家里。杨邵文一条船,可用不了这么多伙计。再说,船小空间有限,不能载太多人。
“咱们再租一条船吧,开两个流动花纱布店!”
这是杨邵文晚上睡觉时,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一点,就是市场空间大,他的一条船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武进县是出产土布的大县。按照杨邵文此前的市场调查结果,武进县有十家左右的布行,每家布行每年的出货量在30—80万匹之间。武进县的土布总产出,保守估计在500万匹左右。这些土布,都是由分布在各乡镇的花纱布店收上来的,他的流动花纱布店也是这个体系中的一员。杨邵文做了划分,那些离乡镇的花纱布店来回距离超过一天路程的织户,都是他的目标客户,来回距离超过半天的,算是可以争取的潜在顾客。按照这样的标准,他的目标市场有20万匹布的容量,潜在市场容量甚至有百万匹。他的买卖毛利在每匹布三分左右,如果拿下所有的目标市场,他每年能有6000元的收入。
这是一个巨大的金矿等着自己去挖!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有些偏僻的村落没有河道连通,是属于吃不着嘴里的市场。即使如此,如果杨邵文有足够的船只,每年3000元的收入,是可以预期的。
其次,杨邵文手中扣除年关的开销,还余二十多元,这些差不多够新店的启动资金了。
最后,家里人手也够。过了年,几个弟弟妹妹都大了一岁。杨玉华一向成熟稳重,可以独自经营一条船。二弟杨邵明十一岁,力气挺足,可以给他姐姐做个帮手,帮忙划船搬运。三弟邵宽就跟着自己,算是跑跑腿,增加点社会阅历。
杨邵文将自己的打算与弟弟妹妹一说,几个人都很满意。就是杨邵明有点小顾忌:“大哥,让姐姐在外面抛头露面不好吧,她还没嫁人呢?”
杨邵文这才意识到如今不比现代,让个妙龄少女在外面做买卖,确实有点惊世骇俗。不过随即,他将这种担心抛到脑后:“咱们杨家的儿女不学这些扭扭捏捏的规矩,玉华在外面多跑跑没什么不好,比关在家里长见识。以后咱们撑起家业,给玉华找个女婿进门好了。哈哈哈!”
杨玉华这才把心中刚提起的一点担心放到肚里,觉得自己哥哥真是个异常开明的人。女孩儿嘛,哪有喜欢将自己整天关在家里的。
“那我呢,那我呢,我干什么?”小香香急死了,大哥说了半天,怎么没给她派活啊。
“哎呀,倒是把这个小拖油瓶给忘了!”杨邵文有点不好意思。
“人家才不是拖油瓶呢,我也会干活的。香香也要跟你们去收布,才不要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家里呢。呜呜呜!”杨玉香见自己被人忽视,伤心的哭了。
杨邵文有些为难,他让十岁的邵宽上船做伙计就够大胆了,六岁的香香,那是万万不敢让她也去当伙计的,她一上船,另一个伙计只能去照顾她了。最后妥协的结果,杨邵文和杨玉华每十天带她上船一次,其余时间则交予邻居刘三福代为照顾。好歹是把这个小姑奶奶给摆平了。
嚯嚯,这真是全家总动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