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庙堂之高(二十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黄沙百战穿金甲最新章节!
第一百九十四章庙堂之高(二十二)
夜已深,楚州城一片黑暗,没有灯光跳动,没有夫妻呢喃,没有小孩哭闹,没有看门狗狂吠,只有零星的惨叫声、重伤军士的呻吟声、军营里此起彼伏的鼾声。
血腥、浓重得让人窒息的血腥,铺天盖地笼罩着楚州城。几匹快马在城中奔驰,马上是中军传令兵,他们一边奔跑,一边大呼:“屠城结束,各军回营。”
各、军、回、营,这几个字在血风中渐渐远去,隐隐约约又在城内回荡。
城南有一个干净整治的小院,为都监郑起业居所,柴荣入城后,就暂时住于此。其实,城内最好的院落为防御使张彦卿的府弟,只是张府人口颇多,大屋小厅血腥气太重,而郑起业是都监,家属均为人质在南唐主手中,府里只住了一个小妾和三个奴仆,人少,血腥气就稍稍少一些,军士们提水冲掉地上的血迹,燃起禅香,郑起业的院落就恢复了往日的雅致和干净。
在郑府的大厅里,摆了七八张桌子,每张桌子前都有一个烧锅,烧锅下面是做工精致的小铁炉,铁炉里燃烧着红通通的木炭,烧锅里盛着暗灰色的热汤,在炭火的烧炙之下不断地翻滚着,破裂的气泡中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的羊肉香味。
柴荣专心致志地吃着肥嫩的羊肉,似乎没有理睬众臣的激烈争论。
范质是老资格的宰臣,虽说大周朝实行的是首辅宰相轮换制,可是凭着其资历,他在几位宰相中说话仍然最为分量,他不紧不慢道:“契丹新主耶律述律年少执政,朝政颇为荒废,据传他每夜招来众臣酣饮。经常是通宵达旦,第二天白天才起床,辽人称之为睡王。辽之燕王牒蜡被杀以后,继燕王牒蜡镇守幽州的是南京留守萧思温,萧思温是公主驸马,为人不修边幅,最是怯懦无能,此时。正是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大好时机,正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错失良机,等到辽人恢复了元气,则北伐定然难上十倍。”
范质所说之事,涉及在辽国的内乱:内乱始于辽太宗耶律德光之死,耶律德光当年率失兵攻入大梁之后。灭了后晋,耶律德光却在北归路途中,病死在河北在杀狐林,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翰共同拥立永康王兀欲为帝,是为辽世宗。而辽国述律太后喜爱幼子李胡,拟立为帝,太后、李胡率军与辽世宗战于潢河,辽世宗胜利。不过亦留下许多暗流和政争,最后辽世宗也被谋杀,于是睡王耶律述律即位,他即位以后,又杀掉了密谋反叛的燕王牒蜡。
大周一向以辽国为主要敌手,因此,众位大臣对这一段历史都知之甚深。不过,相同地历史因为不同人来解读。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结论。
侍卫军主帅李重进是皇亲,更是重将,他素知辽军的战斗力,和范质两人意见完全相左:“辽人朝政虽然有些乱,可是辽军军威极盛,远非南唐、西蜀所能相比,我军如果要北伐成功,必须要动用最精税的人马。还有分兵防守南部边境。中原腹敌只怕空虚异常,若此时北汉军从泽州南下。直袭大梁,和辽军形成夹击之势,则大周朝就十分危险了。”
李重进加重语气道:“我的意见仍是先南后北,趁着我军接连攻克楚州、扬州、濠州的威势,扫平南方,然后再攻打西蜀和北汉,等到中原大定,我军再和辽人决战不迟。”
范质不以为然地道:“大周四面皆敌,不论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面,如终要面临两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的困境,如将军所言先南后北,在南线作战之时,若辽军和北汉军南下中原,我军岂不是也会陷入两线作战?”
李重进向来心高气傲,只是此时有陛下在场,说话者又是老资格宰相,他才没有发出尖酸之语,不过,范质话音刚落,李重进似笑非笑道:“这四年,我军先和西蜀决战在凤州,然后三战南唐,怎么没有见到北汉军和辽军南下?”他鼻子轻轻哼了一声,道:“北汉刘崇若没有辽人支持,早就被我军的灭掉,所以,北汉和辽人也算得上唇齿相依,所以我敢肯定地说,我军若攻打辽人,北汉必然出兵。但是,我军攻打南唐,和辽人没有利害冲突,他们自然不会出兵相助。”
北汉是大周地世仇,北汉主刘承均依靠着在契丹军的保护,占据了山西,就如一把长弓一样对准大周朝的软胁,随时都有可能制大周于死敌,因此,李重进的假设极有道理。
柴荣登基之时年仅三十三岁,称帝后在高平打败了北汉和辽的联军,由此信心大增,满怀雄心壮志,道家高人陈抟通过无极图,算定柴荣在位三十年,柴荣更是信心百倍地许下三十年帝王鸿图:“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为了达到十年拓天下的目标,柴荣和范质、王朴等等心腹重臣多次探讨平定天下的战略,关于平定天下的战略,重臣们分为“先南后北”和“先北后南”两派,战略方向事关全局,重臣们互不让步,已经争论过数次,柴荣鼓励双方争论,但是一直没有明确自己地主张。
范质是坚定的“先北后南”派,王朴、李重进、赵匡胤是坚定的“先南后北”派,王薄、张永德并无定见,时常在两派中游离。
范质和李重进激烈交锋之时,殿前司主帅张永德只顾低头吃菜,对战局不发一言,张永德的夫人就是著名的寿安公主,与寿安公主性格相反,张永德性格颇为优柔寡断,因此,在前线地殿前司禁军实际上是由赵匡胤指挥,对于“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这种涉及全局的战略,他没有自己成系统的认识,听双方争论。一会认为范质有理,一会又认为李重进有理。
赵匡胤见张永德并不发言,看到柴荣的眼光扫向自己,就道:“在下觉得统一天下还是先易后难为妥,辽军战斗力甚强,如果我军不能迅速破敌,而与辽军僵持不下,南唐、西蜀极有可能趁着中原空虚之际。出兵袭扰边境,我军分兵应付,局面难免就会糜烂。南唐、西蜀相对较弱,只要灭掉南唐、西蜀等南方势力,再掉头北上,此时可以利用南方充裕地钱财物质,为北伐提供军资,这样我军必然实力大增、势气如虹。破北汉也就顺理成章。”
侯大勇以前没有参加讨论过这种事关全局的战略,因此没有急于发言,只是静静地听。
当赵匡胤说完之后。侯大勇心道:在另一个世界地历史中,赵匡胤就是按照先南后北的战略,平荆南、西蜀、南汉和南唐。最后又灭掉了受到契丹人保护的北汉,基本实现了统一,可是北汉灭亡之后,宋人从此与契丹全线接壤。也就失去了缓冲之地,北方边患由此兴起,高梁河、歧沟关等战役惨败之后,宋军在北方全线被动,仅能自保。从此,北方边患不断,随后,党项建国。女真兴起,宋朝被轮番欺凌,最后,蒙古崛起于大漠,横扫了亚欧大陆,灭国无数,宋亦不能免,终被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征服。
想到这里。侯大勇神情就有些凝重。
柴荣把目光转向了侯大勇。道:“侯爱卿,你怎么看此事?”
侯大勇虽是新任的宰相。但是在朝中时间极短,率军来到楚州以后,除了献计用火药破楚州城以外,基本上没有对国事发表意见,此时,柴荣点名,侯大勇也只有拿出自己的观点。
侯大勇来自现代社会,对于判断历史发展方向上,比范质、李重进、赵匡胤等人有先天地优势,他知道在座每一位重臣的观点,都有可能影响了社会历史地发展,因此丝毫不敢怠慢,他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来,这才道:“总体上来讲,臣赞成先北后南的主张。”
范质是孤独的“先北后南派”,见侯大勇开宗明义的支持自己,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高平之战时,李重进的地位远远高于侯大勇,曾短暂地做过侯大勇的上司,不过,侯大勇很快就被柴荣调到了张永德地手下,当时张永德和李重进地矛盾极为尖锐,已经到了水火不容地地步,李重进颇为恼怒侯大勇由侍卫军调至殿前司,曾经借故多次刁难过侯大勇。
李重进万万没有想到,数年时间,当年地一名中级军官居然一跃而成为了皇亲国戚,官职也是一升再升,不过五年时间,就由黑雕军都指挥使变成了大周朝宰臣。此时,听到侯大勇的表态,李重进英俊阴冷的脸颊轻轻抽动了数下,随即又平静了下来,此时的侯大勇已非吴下阿蒙,轻易树强敌是极为愚蠢地。
“臣所说的先北后南,准确来说应是先北后南再北,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扫平长江以北的残敌,趁胜夺取舒州、蕲州、黄州等地,彻底将南唐势力赶到长江以南;
第二步,集中我军主力,夺取幽云十六州,只要能够夺取这十六州之地,以此为屏障,辽人就难以轻易跃马中原,臣所说的向北,主要就是夺取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地,而不是与辽人决一死战;
第三步,稳住北方之后,就可以再次挥军南下,先攻稍弱地西蜀,次攻南唐、南汉等南方势力,南方大定之后,再返身向北;
第四步,统一天下之日,便着手与辽人决战,此时挟全国之人力物力,周军必将纵横大漠。”
侯大勇说到这里,站了起来,提高声音道:“不出十年,陛下必将扫平天下,建立不朽之功勋。”
柴荣不动声色地听完侯大勇的陈述,仍然没有表态,他自己动手,舀起一碗滚热的肉汤,随意道:“今天这羊肉汤还真香,大家别愣着,都喝一碗吧。”柴荣是马上帝王,多年军中生活让其形成自己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重臣议事之时,柴荣特别不喜欢太监、宫女站在身后,总是把他们赶到屋外等候。
范质等众臣也依葫芦画瓢,舀起了肉汤,一时之间,屋内“呼哧”声不断。
柴荣放下汤碗,这才询问范质,道:“范相。侯相之策你意下如何?”
范质身材瘦高,面貌清秀,穿着宽大的紫色官服,颇有些仙风道骨,“侯相之策甚合臣意。”
柴荣又问,“李三郎,你意下如何?”柴荣是太祖郭威的养子,李重进的郭威的外甥。柴荣未称帝前,一直以“李三郎”称呼李重进,此时如此称呼,也是亲近之意。
李重进相貌和党项房当族鹰帅房当明有些相似,都有一只鹰钩之鼻。盯着人看时颇有威势,李重进把头稍稍扬起,道:“幽云十六州是战略要地,在此地地争夺战必定十分激烈。等同于和辽军决战,我军必然要集中大量精税于此,我还是哪个意见,若北汉军趁机南下泽州,或是南唐军趁机渡河而击,我军必定被动,这个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匆忙北上实在不智。”
在侯大勇知道的历史中。柴荣选择了先北后南的战略,而赵匡胤最终选择了先南后北的战略,侯大勇从内心深处是支持柴荣的抉择,他不愿意和李重进纠缠在这些细节之上,走到大厅中间,取过一块黑木炭,几笔就画出一个简要的地形图,指着图道:“中原是否稳定关键在于北方是否稳定。北方不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失去靠山而芒刺在背,因而难以得到安宁。中原要统一。必须要拿夺回燕云十六州。”
侯大勇拿起木炭,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围住燕云十六州,语气有些激昂,道:“燕云十六州,是所有战略地重中之重,比西蜀、南唐重要十倍,失掉了燕云十六州,中原毫无屏嶂可言,契丹铁骑就可来去自如,而我们却要费尽脑汁耗费大批军队搞防守,被动不堪,这也是石敬塘最可恨地地方。”
侯大勇在灵州带兵之时,养成了挥手习惯,这是大人物决定重大事项常用的手势,此时说到兴致处,右手不禁又抬了起来,可是立刻意识到坐在对面地是大周皇帝,就把右手放在腿边,道:“南方诸国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各自为政、互相牵制,根本不能对大周形成威胁,北方一平,南方自可传徼而定。至于北汉,臣也认为不足为惧,高平之败已让其税气顿时,这数年来,刘承均始终龟缩在太原,再也不敢南下,而延州军、灵州军等西北诸军在其侧翼,东南的潞州李筠部实力也是不俗,若北汉军当真敢于南下,诸军夹击之下,只怕北汉军占不到任何便宜,根本不用中央禁军出面。”
侯大勇讲完,对着柴荣道:“臣愚昧,所说为抛砖引玉,请陛下明鉴。”
柴荣长声大笑,道:“侯相之言,句句都说到了朕的心窝里。”柴荣对众臣道:“众爱卿所言,均为金玉良言,朕一直没有表明态度,今日侯相所献之策,就算是我的态度,先北后南是国策,就于今晚定下,不必再议了,至于具体执行,则由枢密院精心畴谋。”
李重进心中犹有不服,又见侯大勇受到陛下的推崇,脸笑容就一点一点阴了下来。
赵匡胤爽快地笑道:“天下大定之时,楚州夜谈之盛事,必将流传千古。”
第三天,大周军就开始南下,扫荡南唐在长江以北地残兵。
大周禁军尚槽运河道南下,三天后来到了扬州,然后向东到泰州,再到銮江口。
来到銮江口时,右武卫大将军李继勋率领着大周军舟师早已列阵于长江之上,正在等待着与南唐水师决战。
侯大勇来到大周以后,长期在北方作战,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水军,今日一见,不觉吃了一惊,大周水师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大周舟师共百余船,分为三种:
一种是巨型战船,名为玄龙船,是从隋代“五牙”战船演变而来,当年隋将杨素灭陈时动用的“五牙”楼船,就是无可置疑的巨舰了,隋之“五牙”楼船高达30米,有船楼5层,拥有800人的海量吞吐,上面安置抛石机用于远程攻击。隋朝水军在信州岸边与陈水师对阵之时,“五牙”船抛出地大石击碎陈舰十余艘,陈水师为之胆寒,遂大败。
另一种是体型稍小一些的战船,样式和和玄龙船相仿,名为玄蛟船,玄蛟船仿制于隋之黄龙船,可容纳士兵百人,在吃水较浅的河岸行驶,比玄龙船更为灵活,是大周水师的主力船舰。
另外还有各式各样地小型船支,比如平乘、蒙冲等等船。
李继勋水师阵形严整,六艘玄龙船一字排开,船上战旗随着江风发出“猎、猎”声响,战船前端、后端均设在投石机,就如近代战船上的前甲、后甲火炮一般,船舷站着一些身穿藤甲的弓弩手,这些弓弩手同时又是格斗兵。在玄龙船两侧,是五十多艘玄蛟船,玄蛟船的装备和玄龙船几乎一样,只是略小一些,在玄龙船、玄蛟船两种主力战舰周围,还有一些平乘、蒙冲等只能乘坐十数人的小船。
柴荣性格认真,办事喜欢事必躬亲,到了銮江口,根本不休息,坚持要上战船,众臣也劝阻不了,只能看着威风凛凛的陛下上了战船。大周水军纪律严明,主将、副将不能同时上一条战船,这条规距是柴荣亲定,他自然要遵守此项规定,侯大勇和赵匡胤等分别上了另外的玄龙船,而范质、李重进诸人没有上船,率军守卫在岸边。
范质小时候被落水,差一点丧命,从此不敢下水,此时,看着对岸的战船和滚滚长江水,不觉双腿发软。
侯大勇上船之后,立刻由都指挥使邓铁陪着巡视整条战船,邓铁长于淮河,是大周水师地元老,他所在的战船是大周水师第二大战船,最大容量在千人以上,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每条船限装八百人。
侯大勇虽然是陆军特种部队的指挥官,对大型战舰并不熟悉,但是特种部队里有内河巡艇,有一段时间,特种部队在太湖基地训练之时,天天就伴着这两只巡艇,对船只构造略知一二,在玄龙船巡视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马上向邓铁询问,邓铁是个言语爽利的战船专家,又颇会比喻,往往几句话就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楚。
因此,侯大能对大周战船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大周造船技术已经相当精良,船身普遍使用铁钉钉合,用石灰桐油添塞船缝,因此,结构十分坚固和严密。此外,战船还广泛使用了轮桨、水密隔舱和水罗盘。轮桨的样子很像水车,安装在船舷两侧,每对为一车,以轴相连,水手踩动轴上地踏板,轴转带动轮桨划水,推进方式极为有效。水密隔舱技术,则利用彼此隔绝地船舱,使漏水的舱室不至轻易危及整条船地安全,这项技术至今仍是船舶不可或缺的。
有了这个初步判断,对于马上开始的水战,侯大勇多多少少增添了一些信心,他站在玄龙船顶部平台,观看李继勋率领水军出战。
长江下游水面宽阔,既是天堑,又是水军一决高下的良好战场,长江对岸,南唐船只也列阵等候,不过,南唐舰船显然准备不足,虽然有数十艘战舰,却没有大型舰船,最大一艘不过仅仅相当于玄蛟战船。
指挥船上战鼓大作,五色彩帜不断变化,一艘玄龙船、二十艘玄蛟船以及四十式各式小船在江面排成一列,缓缓向对岸攻去,玄龙船、玄蛟船上的投石机、床弩已全部准备就绪。
第一百九十四章庙堂之高(二十二)
夜已深,楚州城一片黑暗,没有灯光跳动,没有夫妻呢喃,没有小孩哭闹,没有看门狗狂吠,只有零星的惨叫声、重伤军士的呻吟声、军营里此起彼伏的鼾声。
血腥、浓重得让人窒息的血腥,铺天盖地笼罩着楚州城。几匹快马在城中奔驰,马上是中军传令兵,他们一边奔跑,一边大呼:“屠城结束,各军回营。”
各、军、回、营,这几个字在血风中渐渐远去,隐隐约约又在城内回荡。
城南有一个干净整治的小院,为都监郑起业居所,柴荣入城后,就暂时住于此。其实,城内最好的院落为防御使张彦卿的府弟,只是张府人口颇多,大屋小厅血腥气太重,而郑起业是都监,家属均为人质在南唐主手中,府里只住了一个小妾和三个奴仆,人少,血腥气就稍稍少一些,军士们提水冲掉地上的血迹,燃起禅香,郑起业的院落就恢复了往日的雅致和干净。
在郑府的大厅里,摆了七八张桌子,每张桌子前都有一个烧锅,烧锅下面是做工精致的小铁炉,铁炉里燃烧着红通通的木炭,烧锅里盛着暗灰色的热汤,在炭火的烧炙之下不断地翻滚着,破裂的气泡中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的羊肉香味。
柴荣专心致志地吃着肥嫩的羊肉,似乎没有理睬众臣的激烈争论。
范质是老资格的宰臣,虽说大周朝实行的是首辅宰相轮换制,可是凭着其资历,他在几位宰相中说话仍然最为分量,他不紧不慢道:“契丹新主耶律述律年少执政,朝政颇为荒废,据传他每夜招来众臣酣饮。经常是通宵达旦,第二天白天才起床,辽人称之为睡王。辽之燕王牒蜡被杀以后,继燕王牒蜡镇守幽州的是南京留守萧思温,萧思温是公主驸马,为人不修边幅,最是怯懦无能,此时。正是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大好时机,正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错失良机,等到辽人恢复了元气,则北伐定然难上十倍。”
范质所说之事,涉及在辽国的内乱:内乱始于辽太宗耶律德光之死,耶律德光当年率失兵攻入大梁之后。灭了后晋,耶律德光却在北归路途中,病死在河北在杀狐林,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翰共同拥立永康王兀欲为帝,是为辽世宗。而辽国述律太后喜爱幼子李胡,拟立为帝,太后、李胡率军与辽世宗战于潢河,辽世宗胜利。不过亦留下许多暗流和政争,最后辽世宗也被谋杀,于是睡王耶律述律即位,他即位以后,又杀掉了密谋反叛的燕王牒蜡。
大周一向以辽国为主要敌手,因此,众位大臣对这一段历史都知之甚深。不过,相同地历史因为不同人来解读。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结论。
侍卫军主帅李重进是皇亲,更是重将,他素知辽军的战斗力,和范质两人意见完全相左:“辽人朝政虽然有些乱,可是辽军军威极盛,远非南唐、西蜀所能相比,我军如果要北伐成功,必须要动用最精税的人马。还有分兵防守南部边境。中原腹敌只怕空虚异常,若此时北汉军从泽州南下。直袭大梁,和辽军形成夹击之势,则大周朝就十分危险了。”
李重进加重语气道:“我的意见仍是先南后北,趁着我军接连攻克楚州、扬州、濠州的威势,扫平南方,然后再攻打西蜀和北汉,等到中原大定,我军再和辽人决战不迟。”
范质不以为然地道:“大周四面皆敌,不论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面,如终要面临两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的困境,如将军所言先南后北,在南线作战之时,若辽军和北汉军南下中原,我军岂不是也会陷入两线作战?”
李重进向来心高气傲,只是此时有陛下在场,说话者又是老资格宰相,他才没有发出尖酸之语,不过,范质话音刚落,李重进似笑非笑道:“这四年,我军先和西蜀决战在凤州,然后三战南唐,怎么没有见到北汉军和辽军南下?”他鼻子轻轻哼了一声,道:“北汉刘崇若没有辽人支持,早就被我军的灭掉,所以,北汉和辽人也算得上唇齿相依,所以我敢肯定地说,我军若攻打辽人,北汉必然出兵。但是,我军攻打南唐,和辽人没有利害冲突,他们自然不会出兵相助。”
北汉是大周地世仇,北汉主刘承均依靠着在契丹军的保护,占据了山西,就如一把长弓一样对准大周朝的软胁,随时都有可能制大周于死敌,因此,李重进的假设极有道理。
柴荣登基之时年仅三十三岁,称帝后在高平打败了北汉和辽的联军,由此信心大增,满怀雄心壮志,道家高人陈抟通过无极图,算定柴荣在位三十年,柴荣更是信心百倍地许下三十年帝王鸿图:“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为了达到十年拓天下的目标,柴荣和范质、王朴等等心腹重臣多次探讨平定天下的战略,关于平定天下的战略,重臣们分为“先南后北”和“先北后南”两派,战略方向事关全局,重臣们互不让步,已经争论过数次,柴荣鼓励双方争论,但是一直没有明确自己地主张。
范质是坚定的“先北后南”派,王朴、李重进、赵匡胤是坚定的“先南后北”派,王薄、张永德并无定见,时常在两派中游离。
范质和李重进激烈交锋之时,殿前司主帅张永德只顾低头吃菜,对战局不发一言,张永德的夫人就是著名的寿安公主,与寿安公主性格相反,张永德性格颇为优柔寡断,因此,在前线地殿前司禁军实际上是由赵匡胤指挥,对于“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这种涉及全局的战略,他没有自己成系统的认识,听双方争论。一会认为范质有理,一会又认为李重进有理。
赵匡胤见张永德并不发言,看到柴荣的眼光扫向自己,就道:“在下觉得统一天下还是先易后难为妥,辽军战斗力甚强,如果我军不能迅速破敌,而与辽军僵持不下,南唐、西蜀极有可能趁着中原空虚之际。出兵袭扰边境,我军分兵应付,局面难免就会糜烂。南唐、西蜀相对较弱,只要灭掉南唐、西蜀等南方势力,再掉头北上,此时可以利用南方充裕地钱财物质,为北伐提供军资,这样我军必然实力大增、势气如虹。破北汉也就顺理成章。”
侯大勇以前没有参加讨论过这种事关全局的战略,因此没有急于发言,只是静静地听。
当赵匡胤说完之后。侯大勇心道:在另一个世界地历史中,赵匡胤就是按照先南后北的战略,平荆南、西蜀、南汉和南唐。最后又灭掉了受到契丹人保护的北汉,基本实现了统一,可是北汉灭亡之后,宋人从此与契丹全线接壤。也就失去了缓冲之地,北方边患由此兴起,高梁河、歧沟关等战役惨败之后,宋军在北方全线被动,仅能自保。从此,北方边患不断,随后,党项建国。女真兴起,宋朝被轮番欺凌,最后,蒙古崛起于大漠,横扫了亚欧大陆,灭国无数,宋亦不能免,终被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征服。
想到这里。侯大勇神情就有些凝重。
柴荣把目光转向了侯大勇。道:“侯爱卿,你怎么看此事?”
侯大勇虽是新任的宰相。但是在朝中时间极短,率军来到楚州以后,除了献计用火药破楚州城以外,基本上没有对国事发表意见,此时,柴荣点名,侯大勇也只有拿出自己的观点。
侯大勇来自现代社会,对于判断历史发展方向上,比范质、李重进、赵匡胤等人有先天地优势,他知道在座每一位重臣的观点,都有可能影响了社会历史地发展,因此丝毫不敢怠慢,他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来,这才道:“总体上来讲,臣赞成先北后南的主张。”
范质是孤独的“先北后南派”,见侯大勇开宗明义的支持自己,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高平之战时,李重进的地位远远高于侯大勇,曾短暂地做过侯大勇的上司,不过,侯大勇很快就被柴荣调到了张永德地手下,当时张永德和李重进地矛盾极为尖锐,已经到了水火不容地地步,李重进颇为恼怒侯大勇由侍卫军调至殿前司,曾经借故多次刁难过侯大勇。
李重进万万没有想到,数年时间,当年地一名中级军官居然一跃而成为了皇亲国戚,官职也是一升再升,不过五年时间,就由黑雕军都指挥使变成了大周朝宰臣。此时,听到侯大勇的表态,李重进英俊阴冷的脸颊轻轻抽动了数下,随即又平静了下来,此时的侯大勇已非吴下阿蒙,轻易树强敌是极为愚蠢地。
“臣所说的先北后南,准确来说应是先北后南再北,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扫平长江以北的残敌,趁胜夺取舒州、蕲州、黄州等地,彻底将南唐势力赶到长江以南;
第二步,集中我军主力,夺取幽云十六州,只要能够夺取这十六州之地,以此为屏障,辽人就难以轻易跃马中原,臣所说的向北,主要就是夺取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地,而不是与辽人决一死战;
第三步,稳住北方之后,就可以再次挥军南下,先攻稍弱地西蜀,次攻南唐、南汉等南方势力,南方大定之后,再返身向北;
第四步,统一天下之日,便着手与辽人决战,此时挟全国之人力物力,周军必将纵横大漠。”
侯大勇说到这里,站了起来,提高声音道:“不出十年,陛下必将扫平天下,建立不朽之功勋。”
柴荣不动声色地听完侯大勇的陈述,仍然没有表态,他自己动手,舀起一碗滚热的肉汤,随意道:“今天这羊肉汤还真香,大家别愣着,都喝一碗吧。”柴荣是马上帝王,多年军中生活让其形成自己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重臣议事之时,柴荣特别不喜欢太监、宫女站在身后,总是把他们赶到屋外等候。
范质等众臣也依葫芦画瓢,舀起了肉汤,一时之间,屋内“呼哧”声不断。
柴荣放下汤碗,这才询问范质,道:“范相。侯相之策你意下如何?”
范质身材瘦高,面貌清秀,穿着宽大的紫色官服,颇有些仙风道骨,“侯相之策甚合臣意。”
柴荣又问,“李三郎,你意下如何?”柴荣是太祖郭威的养子,李重进的郭威的外甥。柴荣未称帝前,一直以“李三郎”称呼李重进,此时如此称呼,也是亲近之意。
李重进相貌和党项房当族鹰帅房当明有些相似,都有一只鹰钩之鼻。盯着人看时颇有威势,李重进把头稍稍扬起,道:“幽云十六州是战略要地,在此地地争夺战必定十分激烈。等同于和辽军决战,我军必然要集中大量精税于此,我还是哪个意见,若北汉军趁机南下泽州,或是南唐军趁机渡河而击,我军必定被动,这个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匆忙北上实在不智。”
在侯大勇知道的历史中。柴荣选择了先北后南的战略,而赵匡胤最终选择了先南后北的战略,侯大勇从内心深处是支持柴荣的抉择,他不愿意和李重进纠缠在这些细节之上,走到大厅中间,取过一块黑木炭,几笔就画出一个简要的地形图,指着图道:“中原是否稳定关键在于北方是否稳定。北方不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失去靠山而芒刺在背,因而难以得到安宁。中原要统一。必须要拿夺回燕云十六州。”
侯大勇拿起木炭,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围住燕云十六州,语气有些激昂,道:“燕云十六州,是所有战略地重中之重,比西蜀、南唐重要十倍,失掉了燕云十六州,中原毫无屏嶂可言,契丹铁骑就可来去自如,而我们却要费尽脑汁耗费大批军队搞防守,被动不堪,这也是石敬塘最可恨地地方。”
侯大勇在灵州带兵之时,养成了挥手习惯,这是大人物决定重大事项常用的手势,此时说到兴致处,右手不禁又抬了起来,可是立刻意识到坐在对面地是大周皇帝,就把右手放在腿边,道:“南方诸国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各自为政、互相牵制,根本不能对大周形成威胁,北方一平,南方自可传徼而定。至于北汉,臣也认为不足为惧,高平之败已让其税气顿时,这数年来,刘承均始终龟缩在太原,再也不敢南下,而延州军、灵州军等西北诸军在其侧翼,东南的潞州李筠部实力也是不俗,若北汉军当真敢于南下,诸军夹击之下,只怕北汉军占不到任何便宜,根本不用中央禁军出面。”
侯大勇讲完,对着柴荣道:“臣愚昧,所说为抛砖引玉,请陛下明鉴。”
柴荣长声大笑,道:“侯相之言,句句都说到了朕的心窝里。”柴荣对众臣道:“众爱卿所言,均为金玉良言,朕一直没有表明态度,今日侯相所献之策,就算是我的态度,先北后南是国策,就于今晚定下,不必再议了,至于具体执行,则由枢密院精心畴谋。”
李重进心中犹有不服,又见侯大勇受到陛下的推崇,脸笑容就一点一点阴了下来。
赵匡胤爽快地笑道:“天下大定之时,楚州夜谈之盛事,必将流传千古。”
第三天,大周军就开始南下,扫荡南唐在长江以北地残兵。
大周禁军尚槽运河道南下,三天后来到了扬州,然后向东到泰州,再到銮江口。
来到銮江口时,右武卫大将军李继勋率领着大周军舟师早已列阵于长江之上,正在等待着与南唐水师决战。
侯大勇来到大周以后,长期在北方作战,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水军,今日一见,不觉吃了一惊,大周水师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大周舟师共百余船,分为三种:
一种是巨型战船,名为玄龙船,是从隋代“五牙”战船演变而来,当年隋将杨素灭陈时动用的“五牙”楼船,就是无可置疑的巨舰了,隋之“五牙”楼船高达30米,有船楼5层,拥有800人的海量吞吐,上面安置抛石机用于远程攻击。隋朝水军在信州岸边与陈水师对阵之时,“五牙”船抛出地大石击碎陈舰十余艘,陈水师为之胆寒,遂大败。
另一种是体型稍小一些的战船,样式和和玄龙船相仿,名为玄蛟船,玄蛟船仿制于隋之黄龙船,可容纳士兵百人,在吃水较浅的河岸行驶,比玄龙船更为灵活,是大周水师的主力船舰。
另外还有各式各样地小型船支,比如平乘、蒙冲等等船。
李继勋水师阵形严整,六艘玄龙船一字排开,船上战旗随着江风发出“猎、猎”声响,战船前端、后端均设在投石机,就如近代战船上的前甲、后甲火炮一般,船舷站着一些身穿藤甲的弓弩手,这些弓弩手同时又是格斗兵。在玄龙船两侧,是五十多艘玄蛟船,玄蛟船的装备和玄龙船几乎一样,只是略小一些,在玄龙船、玄蛟船两种主力战舰周围,还有一些平乘、蒙冲等只能乘坐十数人的小船。
柴荣性格认真,办事喜欢事必躬亲,到了銮江口,根本不休息,坚持要上战船,众臣也劝阻不了,只能看着威风凛凛的陛下上了战船。大周水军纪律严明,主将、副将不能同时上一条战船,这条规距是柴荣亲定,他自然要遵守此项规定,侯大勇和赵匡胤等分别上了另外的玄龙船,而范质、李重进诸人没有上船,率军守卫在岸边。
范质小时候被落水,差一点丧命,从此不敢下水,此时,看着对岸的战船和滚滚长江水,不觉双腿发软。
侯大勇上船之后,立刻由都指挥使邓铁陪着巡视整条战船,邓铁长于淮河,是大周水师地元老,他所在的战船是大周水师第二大战船,最大容量在千人以上,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每条船限装八百人。
侯大勇虽然是陆军特种部队的指挥官,对大型战舰并不熟悉,但是特种部队里有内河巡艇,有一段时间,特种部队在太湖基地训练之时,天天就伴着这两只巡艇,对船只构造略知一二,在玄龙船巡视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马上向邓铁询问,邓铁是个言语爽利的战船专家,又颇会比喻,往往几句话就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楚。
因此,侯大能对大周战船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大周造船技术已经相当精良,船身普遍使用铁钉钉合,用石灰桐油添塞船缝,因此,结构十分坚固和严密。此外,战船还广泛使用了轮桨、水密隔舱和水罗盘。轮桨的样子很像水车,安装在船舷两侧,每对为一车,以轴相连,水手踩动轴上地踏板,轴转带动轮桨划水,推进方式极为有效。水密隔舱技术,则利用彼此隔绝地船舱,使漏水的舱室不至轻易危及整条船地安全,这项技术至今仍是船舶不可或缺的。
有了这个初步判断,对于马上开始的水战,侯大勇多多少少增添了一些信心,他站在玄龙船顶部平台,观看李继勋率领水军出战。
长江下游水面宽阔,既是天堑,又是水军一决高下的良好战场,长江对岸,南唐船只也列阵等候,不过,南唐舰船显然准备不足,虽然有数十艘战舰,却没有大型舰船,最大一艘不过仅仅相当于玄蛟战船。
指挥船上战鼓大作,五色彩帜不断变化,一艘玄龙船、二十艘玄蛟船以及四十式各式小船在江面排成一列,缓缓向对岸攻去,玄龙船、玄蛟船上的投石机、床弩已全部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