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旧时代的终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强兵最新章节!
感谢大家给老冰的支持,但是今天家里出了点变故,种,心情实在低落得很,而且强兵也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所以来来回回,重写了几遍,才码了这一章,请大家见谅,明天我会补上,从下一章开始将是‘复苏的帝国之卷’,我会用心地去写好每一章,再次致歉。
***通明的大殿里,寂静而沉默,阖着双目的皇帝睁开了眼,他看向了李昂,“朕准你所求。”
“父皇。”听到父亲同意让李昂去戍守边境,曹安民不由从席间站了起来,他虽说有龙牙会里的青年才俊可用,可是李昂和他共过生死,没人比李昂更让他放心。
看着起身的儿子,皇帝挥手阻止了他,接着朝李昂道,“太子登基以后,朕要你在他身边待三年。”
“臣奉诏。”李昂没有犹豫,他知道皇帝是要他做太子手里的刀,虽然曹明德已经伏诛,太尉也决定追随皇帝而去,可是谁知道暗中还有没有窥伺皇位的野心者,若是皇帝能再活三个月,以皇帝的手段一定可以为太子廓清一切可能造成阻碍的人物。
“你自从军以后,屡建奇功,不过直到现在仍只是个千户,是因为朕不想你升迁太快,遭人妒嫉。”皇帝看着始终沉稳的李昂,朝大司马点了点头。
大司马自席中而出,从袖中取出一方锦盒,打了开来,只见里面放了一枚镶雕着龙形的玄黑鎏金令牌,李昂接过这枚令牌,看向了皇帝。
“在大秦,持有这令牌的世家只有十二家,他们掌管着帝国的十二支军王队。”皇帝的声音深沉。“军王队之所以是大秦最强的军队,是因为每支军王队背后都一个强大地世家,有着军王队传承的世家,无不是被先代帝皇认为对大秦忠心耿耿的世家。”
“臣请陛下收回此令。”李昂知道手上这枚令牌竟有这样的意义时,他单膝跪在了地上,举起了那枚被大秦无数世家所渴望得到的龙令。
“你是个有着秘密的人,可是朕认同你对大秦的忠诚。”看着李昂,皇帝静静道,“军王世家。他们所要护卫的不是朕,而是这个国家,朕认为你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才将这枚令牌赐给你。”
“自从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钦赐十二军王之后,你是一百五十年来唯一一个新的军王,但是这份荣耀不是朕赐给你地,而是你自己夺取的。”皇帝沉声道,自太宗皇帝以后,想要赐封军王。就必须得到军堂三长官的同意,要成为军王,就得有与之匹配的战功,而李昂这些年所立下的功劳足以让皇帝和军堂三长官认同他。
“你要记住,朕赐你的军王令,并非世袭,只有替大秦立下剪灭敌国的大功,才能得享。”皇帝看着领下军王令的李昂,看向了太子,自语道。“朕希望能在太子的手上,完成大秦地不世霸业。”
“好了,不说什么了,今天是朕在这世上最后的一天。”皇帝说着举起了案上的酒杯,“让朕和朕的兄弟走得开心一点。”
李昂坐回了席中,和大司马一起举起酒杯。向在一起的皇帝和太尉致敬。而这时,一切才像是一场宴会,皇帝和太尉一边喝着酒,说起了他们的往事。
饮宴间,渐渐地有了欢声笑语,李昂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自在的地方,皇帝也好,太尉也好,大司马和曹安民也好,他们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会为值得开心的事而开心,为悲伤的事情而悲伤,谁都一样。
酒过三巡,一直在太子妃手中安静的皇长孙忽地啼哭了起来。“来,让朕抱抱朕地皇长孙。”皇帝从儿子手中接过了啼哭的皇长孙,尽管皇帝和身旁的太尉很尽心地哄着,可是皇长孙还是啼哭得厉害,最后大司马也上前哄起了皇长孙。很快大殿里变得热闹了起来。
李昂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心里有些温暖的感觉。就在他有些走神的时候,他忽地听到了皇帝的声音,“李卿家,你来抱抱朕地皇长孙。”
“陛下,是叫我吗?”李昂有些发愣地看向了皇帝和身旁一筹莫展的曹安民他们。
从皇帝手里接过将来或许会统治这个国家的皇长孙,李昂有些难以置信,他手里抱着的,就是皇长孙吗?让周围的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被李昂抱住以后,不知道是哭累了还是别的什么,皇长孙安静了下来,睁着一双乌黑的眼瞳,打量着抱着他的李昂,忽地‘咯咯’地笑了起来。
“朕的皇长孙与你有缘分,李卿家。”看着抱着皇长孙,有些不知所措地李昂,皇帝笑了起来。
“好像是这样。”看着偎依在怀里的皇长孙,李昂看了眼周围都是盯着自己的皇帝等人,总是显得有些冷酷的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意。
皇长孙似乎打定主意要赖在李昂怀里,不管接下来谁要抱他,都是啼哭不已,最后李昂只有抱着皇长孙回到了席间,皇长孙的举动让席间又多了不少笑谈。
夜色渐深,皇帝的神情越来越平淡,他忽地看向了身边的太尉,“皇弟,我们该走了。”尽管皇帝和太尉之间过去的种种都已化解,可是皇帝地心仍旧无情。
曹氅笑了起来,对他来讲,一直没有娶妻生子的他在这世上地眷恋早就没有了,活着,只是为了自己也不敢肯定的仇恨,现在就连这肯定不了的仇恨都要逝去,“是该走了。”曹氅笑了起来。
皇帝身后,一名内侍奉上了斟满的两杯毒酒,这是太医们调配出来的毒酒,可以让人没有痛苦的死去。皇帝和太尉拿起了酒杯,互相看着,一起饮下了杯中的酒。
皇帝和太尉一齐走了,临死前脸上带着笑容,酒杯自垂下的手中落下,在地上摔得粉碎。这声音惊醒了已然在李昂怀中熟睡的皇长孙,啼哭声中,殿中所有的人跪下了。
随着内侍尖利地‘皇帝驾崩’之声,黑夜中
陷入了悲坳中,当值的执金吾和羽林卫单膝跪在了地黑骑营骑兵从皇城中疾驰而出,去往了各大世家。
将哭累之后睡着的皇长孙递还给太子妃以后,李昂看向了将要登上皇帝之位的曹安民,“陛下。请节哀。”亲眼见证皇帝死去的最后一刻,李昂心里有种莫名的悸动,他好像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曹安民看着李昂,点了点头,声音低沉,“父皇走得很开心,朕不会让他老人家失望地。”
李昂出了皇宫,和他同行的还有大司马,“先皇对你的期望很高。他曾经对我说,从你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忠诚,真正的忠诚,所以陛下劝服了我,让我同意赐予你军王之位。”
“陛下的恩典,清苑不敢忘怀。”李昂手摸上了胸前的军王令,想到皇帝,他的声音低沉了下去。
“你记得就好。”大司马没有再说什么,在宫门口。他上了自己的马车,驰向了远处地街道。看着马车消失在视线中,李昂走出了皇城。
半夜,当李昂回到家中时,他看到了一直等着他的风四娘和林风霜,他笑了笑。“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去睡?”他走向了起身的两人。
“出什么事了,你好像有心事?”虽然李昂在笑,可是风四娘和林风霜却能感觉到他并不开心。
“陛下走了。”看着一脸担心的风四娘和林风霜,李昂揽住了她们,自语道,“我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落幕,所以心里有些感怀,让你们担心了。”
“皇帝死了?”听着李昂的话,风四娘和林风霜都是靠在了李昂的怀里。她们见过皇帝,在李昂离开长安的那段日子里,因为孙大娘,她们曾在大司马家里见过皇帝,在她们眼中,皇帝是个平凡而慈祥的老人,对她们也很好,此时听到皇帝死了,她们心里有些伤心。
“我今天抱了皇长孙。”看着伏在怀里的妻子。李昂忽地道,“我们什么时候。也生几个孩子吧!”
“啊?!”风四娘和林风霜同时抬起了头,看向了一脸认真地丈夫,接着她们羞红了脸,声音比蚊子还细小,“嗯,好,好啊!”接着,一直点着的灯被吹熄了。
当白昼再次来临,整个长安城陷入了一片悲哀中,对于老百姓来说,三十年的承平日子让他们觉得皇帝是个好皇帝,而承平所带来的霸权衰退,则被他们归咎在了已被罢黜的儒家文人身上,所以每个百姓是发自内心的去怀念这位温和地皇帝。
皇帝死后的谥号为‘文’,和前面六代皇帝刚烈武霸的谥号截然不同,在他手上,百姓们享受了三十年的太平日子,远离兵戈,可是也让大秦自三十年达到顶点的霸权衰落了下来,对于以武立国,以军势鼎定霸权的大秦来说,‘文’这个谥号远不如过去的汉朝那般尊崇,可是却是最适合皇帝的一生。
文皇帝的去世,让诸多的世家高门唏嘘不已,文皇帝在世地时候,曾对世家进行了打击,可是却始终没有触碰到世家高门的底线,在这些世家高门眼中,文皇帝的铁腕比起过去的六代大秦先帝毫不逊色,他们对这位死后谥号为‘文’的文皇帝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尽管他们也曾为皇帝限制他们的权势而感到过愤恨,可是现在随着文皇帝的死,他们意识到了文皇帝的苦心,一个强大的国家,绝不会因为外患而覆灭,而是在内部地纷争里走向败亡,世家和宗室,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势力必须维持平恒,一旦这平恒被打破,大秦将走向真正地衰弱。
有人悲伤,同样也有人不会悲伤,对于被压抑太久的大秦军团而言,文皇帝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属于战争的时代将到来,而他们将让在文皇帝手中衰退的大秦霸权重新竖立,用他们手中的刀剑去夺取不逊色前人的武功。
一个月后,皇帝的遗体按照大秦开国时太祖皇帝流传下来的传统,火化之后,骨灰一分为二,一份放入太庙,而另一份将在大秦军团的护送下,沿着丝绸之路,到达遥远的天方,放入龙城耶路撒冷的秦陵,和百万军魂一同永镇西方,和历代的君王一起守护大秦的霸权。
登基为帝的曹安民,展露出了并不逊色于先帝的手腕,靠着文皇帝留给他的黑槊龙骧卫,他掌握了长安内外的军队,逼使各大世家高门同意了他对内阁和三省六部的人事变更。
大批年轻的人才占据了三省六部和监察院的实权位置,里面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门出身,曹安民雷厉风行般地完成了整个朝堂的换血,同时加强了对军队的掌控,当然他始终没有触及世家高门的底线,朝堂上,军队中,出身世家的子弟依旧占据着更多的位置。宗室与世家共治天下的格局并没有变化,只是曹安民用行动向所有的世家宣告着,他不会像他的父亲,文皇帝一样,安于承平的治世,他将重振在和平中悄然逝去的大秦霸权。
对于各大世家已经成长的年轻子弟来说,新皇帝让他们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在军队中正当盛年的将军们也渴望着踏上战场,为自己夺取武勋,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拥有强大力量的世家高门在内部的纷争中,让曹安民完成了他所想要的。
对于李昂来讲,朝堂的变更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只不管他自己的军衔从千户成为了校尉,正式确立了‘将军’的称号,并且得到了征西将军的爵位,可以开宗立府,建立属于自己的世家。
李昂开宗立府的那一天,并没有多少世家到场,除了李昂相熟的几家世家得到了邀请之外,没有人知道在长安又多了一府世家。而新时代的大幕,就在这样的平静中,拉开了序幕。
感谢大家给老冰的支持,但是今天家里出了点变故,种,心情实在低落得很,而且强兵也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所以来来回回,重写了几遍,才码了这一章,请大家见谅,明天我会补上,从下一章开始将是‘复苏的帝国之卷’,我会用心地去写好每一章,再次致歉。
***通明的大殿里,寂静而沉默,阖着双目的皇帝睁开了眼,他看向了李昂,“朕准你所求。”
“父皇。”听到父亲同意让李昂去戍守边境,曹安民不由从席间站了起来,他虽说有龙牙会里的青年才俊可用,可是李昂和他共过生死,没人比李昂更让他放心。
看着起身的儿子,皇帝挥手阻止了他,接着朝李昂道,“太子登基以后,朕要你在他身边待三年。”
“臣奉诏。”李昂没有犹豫,他知道皇帝是要他做太子手里的刀,虽然曹明德已经伏诛,太尉也决定追随皇帝而去,可是谁知道暗中还有没有窥伺皇位的野心者,若是皇帝能再活三个月,以皇帝的手段一定可以为太子廓清一切可能造成阻碍的人物。
“你自从军以后,屡建奇功,不过直到现在仍只是个千户,是因为朕不想你升迁太快,遭人妒嫉。”皇帝看着始终沉稳的李昂,朝大司马点了点头。
大司马自席中而出,从袖中取出一方锦盒,打了开来,只见里面放了一枚镶雕着龙形的玄黑鎏金令牌,李昂接过这枚令牌,看向了皇帝。
“在大秦,持有这令牌的世家只有十二家,他们掌管着帝国的十二支军王队。”皇帝的声音深沉。“军王队之所以是大秦最强的军队,是因为每支军王队背后都一个强大地世家,有着军王队传承的世家,无不是被先代帝皇认为对大秦忠心耿耿的世家。”
“臣请陛下收回此令。”李昂知道手上这枚令牌竟有这样的意义时,他单膝跪在了地上,举起了那枚被大秦无数世家所渴望得到的龙令。
“你是个有着秘密的人,可是朕认同你对大秦的忠诚。”看着李昂,皇帝静静道,“军王世家。他们所要护卫的不是朕,而是这个国家,朕认为你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才将这枚令牌赐给你。”
“自从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钦赐十二军王之后,你是一百五十年来唯一一个新的军王,但是这份荣耀不是朕赐给你地,而是你自己夺取的。”皇帝沉声道,自太宗皇帝以后,想要赐封军王。就必须得到军堂三长官的同意,要成为军王,就得有与之匹配的战功,而李昂这些年所立下的功劳足以让皇帝和军堂三长官认同他。
“你要记住,朕赐你的军王令,并非世袭,只有替大秦立下剪灭敌国的大功,才能得享。”皇帝看着领下军王令的李昂,看向了太子,自语道。“朕希望能在太子的手上,完成大秦地不世霸业。”
“好了,不说什么了,今天是朕在这世上最后的一天。”皇帝说着举起了案上的酒杯,“让朕和朕的兄弟走得开心一点。”
李昂坐回了席中,和大司马一起举起酒杯。向在一起的皇帝和太尉致敬。而这时,一切才像是一场宴会,皇帝和太尉一边喝着酒,说起了他们的往事。
饮宴间,渐渐地有了欢声笑语,李昂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自在的地方,皇帝也好,太尉也好,大司马和曹安民也好,他们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会为值得开心的事而开心,为悲伤的事情而悲伤,谁都一样。
酒过三巡,一直在太子妃手中安静的皇长孙忽地啼哭了起来。“来,让朕抱抱朕地皇长孙。”皇帝从儿子手中接过了啼哭的皇长孙,尽管皇帝和身旁的太尉很尽心地哄着,可是皇长孙还是啼哭得厉害,最后大司马也上前哄起了皇长孙。很快大殿里变得热闹了起来。
李昂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心里有些温暖的感觉。就在他有些走神的时候,他忽地听到了皇帝的声音,“李卿家,你来抱抱朕地皇长孙。”
“陛下,是叫我吗?”李昂有些发愣地看向了皇帝和身旁一筹莫展的曹安民他们。
从皇帝手里接过将来或许会统治这个国家的皇长孙,李昂有些难以置信,他手里抱着的,就是皇长孙吗?让周围的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被李昂抱住以后,不知道是哭累了还是别的什么,皇长孙安静了下来,睁着一双乌黑的眼瞳,打量着抱着他的李昂,忽地‘咯咯’地笑了起来。
“朕的皇长孙与你有缘分,李卿家。”看着抱着皇长孙,有些不知所措地李昂,皇帝笑了起来。
“好像是这样。”看着偎依在怀里的皇长孙,李昂看了眼周围都是盯着自己的皇帝等人,总是显得有些冷酷的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意。
皇长孙似乎打定主意要赖在李昂怀里,不管接下来谁要抱他,都是啼哭不已,最后李昂只有抱着皇长孙回到了席间,皇长孙的举动让席间又多了不少笑谈。
夜色渐深,皇帝的神情越来越平淡,他忽地看向了身边的太尉,“皇弟,我们该走了。”尽管皇帝和太尉之间过去的种种都已化解,可是皇帝地心仍旧无情。
曹氅笑了起来,对他来讲,一直没有娶妻生子的他在这世上地眷恋早就没有了,活着,只是为了自己也不敢肯定的仇恨,现在就连这肯定不了的仇恨都要逝去,“是该走了。”曹氅笑了起来。
皇帝身后,一名内侍奉上了斟满的两杯毒酒,这是太医们调配出来的毒酒,可以让人没有痛苦的死去。皇帝和太尉拿起了酒杯,互相看着,一起饮下了杯中的酒。
皇帝和太尉一齐走了,临死前脸上带着笑容,酒杯自垂下的手中落下,在地上摔得粉碎。这声音惊醒了已然在李昂怀中熟睡的皇长孙,啼哭声中,殿中所有的人跪下了。
随着内侍尖利地‘皇帝驾崩’之声,黑夜中
陷入了悲坳中,当值的执金吾和羽林卫单膝跪在了地黑骑营骑兵从皇城中疾驰而出,去往了各大世家。
将哭累之后睡着的皇长孙递还给太子妃以后,李昂看向了将要登上皇帝之位的曹安民,“陛下。请节哀。”亲眼见证皇帝死去的最后一刻,李昂心里有种莫名的悸动,他好像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曹安民看着李昂,点了点头,声音低沉,“父皇走得很开心,朕不会让他老人家失望地。”
李昂出了皇宫,和他同行的还有大司马,“先皇对你的期望很高。他曾经对我说,从你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忠诚,真正的忠诚,所以陛下劝服了我,让我同意赐予你军王之位。”
“陛下的恩典,清苑不敢忘怀。”李昂手摸上了胸前的军王令,想到皇帝,他的声音低沉了下去。
“你记得就好。”大司马没有再说什么,在宫门口。他上了自己的马车,驰向了远处地街道。看着马车消失在视线中,李昂走出了皇城。
半夜,当李昂回到家中时,他看到了一直等着他的风四娘和林风霜,他笑了笑。“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去睡?”他走向了起身的两人。
“出什么事了,你好像有心事?”虽然李昂在笑,可是风四娘和林风霜却能感觉到他并不开心。
“陛下走了。”看着一脸担心的风四娘和林风霜,李昂揽住了她们,自语道,“我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落幕,所以心里有些感怀,让你们担心了。”
“皇帝死了?”听着李昂的话,风四娘和林风霜都是靠在了李昂的怀里。她们见过皇帝,在李昂离开长安的那段日子里,因为孙大娘,她们曾在大司马家里见过皇帝,在她们眼中,皇帝是个平凡而慈祥的老人,对她们也很好,此时听到皇帝死了,她们心里有些伤心。
“我今天抱了皇长孙。”看着伏在怀里的妻子。李昂忽地道,“我们什么时候。也生几个孩子吧!”
“啊?!”风四娘和林风霜同时抬起了头,看向了一脸认真地丈夫,接着她们羞红了脸,声音比蚊子还细小,“嗯,好,好啊!”接着,一直点着的灯被吹熄了。
当白昼再次来临,整个长安城陷入了一片悲哀中,对于老百姓来说,三十年的承平日子让他们觉得皇帝是个好皇帝,而承平所带来的霸权衰退,则被他们归咎在了已被罢黜的儒家文人身上,所以每个百姓是发自内心的去怀念这位温和地皇帝。
皇帝死后的谥号为‘文’,和前面六代皇帝刚烈武霸的谥号截然不同,在他手上,百姓们享受了三十年的太平日子,远离兵戈,可是也让大秦自三十年达到顶点的霸权衰落了下来,对于以武立国,以军势鼎定霸权的大秦来说,‘文’这个谥号远不如过去的汉朝那般尊崇,可是却是最适合皇帝的一生。
文皇帝的去世,让诸多的世家高门唏嘘不已,文皇帝在世地时候,曾对世家进行了打击,可是却始终没有触碰到世家高门的底线,在这些世家高门眼中,文皇帝的铁腕比起过去的六代大秦先帝毫不逊色,他们对这位死后谥号为‘文’的文皇帝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尽管他们也曾为皇帝限制他们的权势而感到过愤恨,可是现在随着文皇帝的死,他们意识到了文皇帝的苦心,一个强大的国家,绝不会因为外患而覆灭,而是在内部地纷争里走向败亡,世家和宗室,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势力必须维持平恒,一旦这平恒被打破,大秦将走向真正地衰弱。
有人悲伤,同样也有人不会悲伤,对于被压抑太久的大秦军团而言,文皇帝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属于战争的时代将到来,而他们将让在文皇帝手中衰退的大秦霸权重新竖立,用他们手中的刀剑去夺取不逊色前人的武功。
一个月后,皇帝的遗体按照大秦开国时太祖皇帝流传下来的传统,火化之后,骨灰一分为二,一份放入太庙,而另一份将在大秦军团的护送下,沿着丝绸之路,到达遥远的天方,放入龙城耶路撒冷的秦陵,和百万军魂一同永镇西方,和历代的君王一起守护大秦的霸权。
登基为帝的曹安民,展露出了并不逊色于先帝的手腕,靠着文皇帝留给他的黑槊龙骧卫,他掌握了长安内外的军队,逼使各大世家高门同意了他对内阁和三省六部的人事变更。
大批年轻的人才占据了三省六部和监察院的实权位置,里面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门出身,曹安民雷厉风行般地完成了整个朝堂的换血,同时加强了对军队的掌控,当然他始终没有触及世家高门的底线,朝堂上,军队中,出身世家的子弟依旧占据着更多的位置。宗室与世家共治天下的格局并没有变化,只是曹安民用行动向所有的世家宣告着,他不会像他的父亲,文皇帝一样,安于承平的治世,他将重振在和平中悄然逝去的大秦霸权。
对于各大世家已经成长的年轻子弟来说,新皇帝让他们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在军队中正当盛年的将军们也渴望着踏上战场,为自己夺取武勋,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拥有强大力量的世家高门在内部的纷争中,让曹安民完成了他所想要的。
对于李昂来讲,朝堂的变更对他没有任何影响,只不管他自己的军衔从千户成为了校尉,正式确立了‘将军’的称号,并且得到了征西将军的爵位,可以开宗立府,建立属于自己的世家。
李昂开宗立府的那一天,并没有多少世家到场,除了李昂相熟的几家世家得到了邀请之外,没有人知道在长安又多了一府世家。而新时代的大幕,就在这样的平静中,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