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十六至二十章
第十六至二十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最新章节!
第十六至二十章
廖立的事就这样告一段落,其后我们秘密派人到荆州调查,发现廖水那一支族人在两年前就神秘的失踪了,有人说他们去青州,有人说冀州,虽然地域不同,却都是曹魏的领地。
而廖水在汉中的所谓家人和手下,细查之下,发现都是他花钱雇来的,无论如何考问,都并不知道他的底细。廖水居然是独自一人入季汉来捣乱的。这让我颇为恼火,虽然说这个廖水的确有能力,为了曹魏敢于一死,可是另一方面,他以一人之力(虽有曹魏的支持,却在暗处),以假冒的身份,在我的治下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居然还要人告发了朝堂上才能知道,也充分说明我的统治有多大的漏洞了。
于是我又在寝宫的柱子下写下大大的“户籍”两个字。一般凡是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我都会写在柱子上,早晚相对,可以时时提醒。比如现在柱子上就写了“鲜卑”、“举士”、“军校”、“商路”和“屯田”。
明明知道上了当,被人算计了,却找不到真凭实据,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恼火的事。一气之下,我都想要对那头老狐狸展开报复行动。后来想想,我还是放弃了。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的话,他活不了三个月了,算了,他败了一局,临死让他搬回去吧。我于是下了特赦令,把廖立直接放了出来。
和鲜卑使者的见面竟是一波三折。
首先是我的大臣们不同意与鲜卑谈判,其中以尚书令刘巴为代表。他甚至不客气的对我说:“陛下你这是亡国之道,这些胡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上百年来他们频频入侵中原,让边境上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苦不堪言,若与他们联合,天下人怎么看我们?百姓如何来支持我们?就算魏国的乱臣贼子们都不敢做这样的事,陛下却来做,我们还有什么面目自称为正统,来号令天下收复江山?”
这些话很些有椎心的感觉。这的确也是我所担心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观点使我们汉族一直不敢放开怀抱去认识其他的民族,不肯相信他们也有着与我们一样杰出的人才,不肯包容和原谅。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事实上,我尊重每一个民族,从武陵蛮到南中蛮,从羌族到匈奴。在这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养,都有生存下去的权力。在这世界上,除了杀伐之外,应该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让大家一起存活下去。
我对刘巴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世间的仇恨都是一代代的埋下的,不去解,永远也解不开。朕也知道胡汉分野太大,不容易处置,但眼下与他们接触,只是一个章程,朕的心胸,怎么也不能比檀石槐和轲比能还小吧。檀石板敢于重用汉人,轲比能敢与我接接触。难道我反不如他们?”
刘巴说道:“鲜卑与匈奴一样,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穿短衣,住毡房,崇尚武力,好勇斗狠。塞外困苦的生活也造就了他们强悍不屈的性格,这种性格使他们显得侵略性十足,经常搔扰边境地区,抢侵汉人的财产。当年在幽州时,幽州刺史刘虞曾经用怀柔的办法,他给收拢境外的胡人,给他们土地和种子,教他们种田、建房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公孙瓒则是另一种方法,他建立强大的部队,严酷的打击所有敢于挑衅他的权威的人,甚至为一点事将其灭族。但是成功了么?没有,他们两个都没有解决边患,鲜卑与大汉还是年年交战,乌桓也是降了又叛,就算是已归化大汉上百年的匈奴,一有风吹草动,也开始给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陛下不要小看了这些异族,他们的强大,他们的凶狠,根本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对这些鲜卑劣种应该赶尽杀绝,与之盟约无异于与狼谋皮。”
我笑了:“尚书令过虑了。鲜卑的确强大,所以他们能击败匈奴,能占领大草原,能年年进攻我们。但是联也不是无能昏昧之主,何况有孔明,有你们,朕不相信还能让这些蛮人赚了去。眼下天下纷乱,群雄并起,人们总说现在是魏汉吴三国,其实朕把这个世界看成七国,大汉天下三分,魏汉吴是三国,鲜卑三分,西、中、东三个部落也是三国,而我们西方的西羌国也是一国。朕的目标是先收拾西羌国和步度根,把周围的问题都解决了,再集中精力对付曹魏。朕可不想曹丕那五路大军四面开花齐攻季汉的经历重演。朕觉得,咱们的眼光能看多远,咱们就能走多远,如果只局限于魏和吴,那么咱还只是在棋盘的一角撕杀。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这样说,刘巴自然也无话。说起来,我这个皇帝虽然年青,但行事举止颇有贤主之风,私下议起,有说我象高皇帝的,有说我象光武皇帝的,其实这还是我少时在荆州,得水镜先生等人的提携,落得的名声。而我取雍凉一战,也把我的声望抬到了相关的高度。在季汉,我的话还是有相当的份量。而我不是父亲那样的开国之主,所以也不象他那样为人强势,说一不二。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所以遇事与诸大臣商议,不能议决的由孔明和主要负责之人进行决断。这样一来诸大臣都觉得我尊重他们,所以反过来他们也尊重我,就连与不喜欢父亲的刘巴,眼睛长到额头的廖立,在朝堂上对我都还是客气的。
说服了朝内大臣,于是接见鲜卑使者。
此次前来的使者首领乃是轲比能的女婿郁筑鞬,看起来此人与汉人没什么区别,犹其是汉话说的相当流利。与他交流毫不费力。不过,他与我说不了两句,便与身边的三人叽里咕噜的说几句。我知道他在翻译我的话,却不由得想,在季汉,需要有通鲜卑语的人才,否则他们当面骂我我都不知道。
说了几句客气话,他们切入正题,果然是要与我联合,但不是长久联合,而是要短期合作,他们想要进攻幽州和并州,打算与我联手。
我被这个提议吸引了,问及具体的时间,地点,行动举措,不由也自点头。轲比能的确是个人物。他打算今秋大规模入侵曹魏,让我联络东吴,从南方和西方吸引曹魏的注意力,他们知道并州的匈奴与我们联合,所以要他们出兵配合攻击,成功之后,给我们两万头牛羊当好处。
我被气笑了。我季汉缺这两万羊么?这样利用我们,简直是笑话。我摇头道:“牛羊朕不要,朕也不缺那个,朕要上郡、朔方、九原、云中四郡。”眼下,西部鲜卑步度根势力极强,我国自冯翊、安定以北,竟全是他的领土,我提出要这四郡,已是将黄河以西的所有领地都划入了自己的势力泛围,这样与安定、北地等郡连成一线,不但把鲜卑势力推过了长城以北,而且一直推到了黄河的最北端。
郁筑鞬吓了一跳,道:“陛下,你要消灭步度根全族?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你们有这种实力么?”
我笑了:“开玩笑,你们不想要弹汉山王庭?不想占据大青山南北肥美的草原?只想一年年的入侵,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算什么本事?靠这一点,你们能把弹汉山抢到手中么?说实话,朕不想和你们一样小打小闹,朕是大汉高皇帝的子孙,朕有数十万大军,有天下最有智慧的丞相和最勇敢的将军,朕知道你们大人是个英雄,也相信他的眼光。你们大人要想强大,要什么?土地,只有有了土地,你们的牛羊才能繁殖,你们的兵马才可以增加,你们才会有数不清的勇士,你们长在马背上,只有水草丰美的地方,才是你们的家园。而朕,你也知道,朕的部队大多数都是步兵和弓箭兵,对于草地,朕并不是那么看重的。朕只要边境不被搔扰,朕只是不想长安的北面还有一个步度根在。步度根是檀石槐的后人,与朕联手,消灭檀石槐的子孙,你们大人才可以真正成为鲜卑的首领。你们都是直性的汉子,朕也不想和你们绕圈子,干还是不干,你们自己想想。是年年随着你们大人南下抢劫,死人损命,拿部落里的勇士来换取一些钱物好呢?还是扩大你们的领地,增加你们的属民,给子孙争得一块又一块的草地好呢?要想干,朕帮着你们,要不想干,拉倒,朕一不会在南边策应,二不会让匈奴出兵,你们大人愿意进攻,自有曹魏的阎柔和梁习来应对你们。”
我的提议让几个鲜卑使者愣住了,他们谁也想不到我会有这么大的胃口,提出进攻步度根的主意来。不过这也正是我要的结果。如果我不摆出一个好战的姿态来,只怕将来步度根倒来,他们反过来要胁我。但是,他们会不会被我强硬的姿态吓倒,而不与我们联合呢?
“皇帝陛下,您的要求太过份了。”半响,郁筑鞬还是顶了回来,“您这是干预鲜卑族的内部事务。我们不可能答应与你们联手杀害自己的族人的。”
“那好,这样好了,你们打曹魏,我来打轲比能,反正仗总是要打的。你们既然来了,朕就透个底给你们,北方四郡,朕一定要收回来,这是大汉的国土!而且,朕会对步度根说,朕是应轲比能大人之约攻击他的。”
郁筑鞬摇头道:“步度根大人不会相信。”
我笑道:“他会相信的。你们两部之间不和,他又不是不知道。何况,你们来过这里。”
郁筑鞬咬牙道:“陛下,你不要过于自信了,到时我们大人或许会帮着步度根大人攻大陛下的军队,到时候,谁胜谁负,还不知道呢。”
我再次的笑了:“好啊,只要步度根同意你们越境来击,朕就算是失败也认了。问题是你们想与他联合,他肯么?他与你们是一拨的,还是和曹魏一拨的?朕还有个消息告诉你们,曹魏前些天来人,想与朕来议和,你道他们为何与朕议和?朕与曹魏,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们就是为了腾出兵力来,解决你们。议和不成,他们还暗中冒充你们的人来行刺朕,你觉得他们想做什么?若不是朕查清楚他们的底细,只怕几位使者的头颅,已悬在长安城门之外了。曹魏为除你们,早已是不遗余力,可笑你们还自以为占着主动,想要进攻他们。曹魏的虎豹骑的威力,想来你们也知道,他们经击乌桓,急行三千里而且战之能胜。你们在他们头上抓虱,后果会如何呢?步度根那么强大,为什么老老实实为曹魏守边?难道是因为他老了,骑不动马了不成?他是在等你们被曹魏击败的机会!你们已经惹怒了曹魏,马上面临灭顶之灾,若不是联的军队在这里危胁他们,他们时刻可以汇集精兵,北进大草原!朕还是那句话,无论是鲜卑各部,还是大汉的各国,自来纷争不断,相互仇杀,谁的实力强,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眼下你们被步度根和曹魏包围着,外于劣势,若不早下决断,斩去曹魏的一条手臂,你们灭亡之期只怕不远了。”
郁筑鞬听得满头是汗,终于说道:“这些事情,我做不了主,还要回去禀报我家大人,再做定夺。”
我点头道:“可以。朕给你们时间。多在长安城玩几天,看看我季汉风物。回去的时候,朕也会派使者随你们而行。轲比能大人处事公平,素有威望,抛去两国情份,其实朕也想交他这个朋友的。”
说起来,我的强势是与孔明商议后做出的,鲜卑人只相信实力,你若退缩,他会认为你软弱可欺。而且,我的话也并非都是虚言,曹魏的实力,也远远强于轲比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鲜卑的这次南侵,便是给并州刺史梁习一人击退的。所以他想南下,我并不在乎,但也不想呼应他。我要做得是让他呼应我北上。鲜卑的步度根部落,我是一定要打一打的,不然的话,他们年年西侵西域,南下安定诸郡,会让我们很难集中精力搞建设。而且,步度根部落散居大沙漠周围,数百部落,如一盘散沙,而步度根不似轲比能那样赏罚分明,处事公正,也没有什么雄心大志。这种病老虎要是不打一打,实在有干天和。不过,我的打并不是与鲜卑人说得那样,打一场举国之战,一定要收复四郡。眼下打一场十万人以上的大战,会拖垮季汉的经济。我要打的是精兵战,利用一个出色的将领,带着少量的部队,有选择性的攻击和扰乱,以主动的进攻,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保证季汉的北方安定。而收复四郡,将是几年之后的事。
而我选中的这个将军,就是姜维。
姜维,就快回来了。
三月二十日,长安城举士开始。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是因为此时不冷不热,南北的学子们都能适应,不过又怕春夏之交传疫闹病,我让人专门安排了医正前去给生病的学子免费看病,又准备甘草、金银花、绿豆等药材熬汤免费提供。我让孔明、刘巴和侍中蒋婉三人共同负责主持,保证公正。
试题是开试之前才拟定发放的,就怕有人作弊。策论是我亲自定的题目:“兴季汉”、“破曹魏”、“和诸戎”,任选一题。
站在宫墙上,眼见着上千名学子进入考场,我似看到无数闪闪发光的金子。此时,我突然看到一个身影混在那些学子中间,看起来竟似极为眼熟。
我问身边的黑塞:“那个人,怎么有点象许灵儿?”
黑塞点头道:“虽然看不清,但有些象。不过许姑娘眼下在车骑将军府,那人或许是她的兄弟吧。”
我点点头。
我是帝王,按大臣们的要求,对学子不能擅听擅见,所以我只能以常人装束在远处望望。只有殿试之时才能见这些人。我便苦笑,我这皇帝也有个监牢圈着我呢。
三月二十三日,三场考试全部结束,龙门开放,学子离开考场。我急急的让孔明他们的卷子交上来,亲自过目。我只看时策,看有没有和心的。令我开心的是,这一看之下,发现不错的还真不少,时策以“兴季汉”为题的最多,内容各式各式,有论屯田的,有议开渠的,有议论通商的,当然还有要以德治国,认为只要树立道德便可无敌于天下的。破曹魏的相比之下就少的多,看了几篇,词理到还通畅,但内容大都并无新意。事实我们眼前与曹魏的实力对比看,谁想一口吃掉对方都不可能,就算再有几个渭南大战,也不过只是改变一下双方的实力,却很难一次性的解决对手。事实上,原来的历史里,曹魏占了天下的四分之三,攻打实力虚弱的蜀汉,还打了十几年,何况是现在我们以弱敌强。
相比之下写“和诸戎”的就更少了,仅有的几篇都是论述我在益州的胡汉平等的政策,只把目光局限在我们已经占领的地方,不过即使如此,写这个题目的很少有大汉族主义,也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有一篇写鲜卑的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把鲜卑的历史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写了上中下三策来对付鲜卑,其中竟有许多是我都不知道的。他提出的不是和鲜卑,而是破鲜卑,如何利用鲜卑的内部矛盾,进行分化,打击,如何来进攻,怎样在草原里打仗。虽然好多只是浅尝则止,却显示出其不凡的眼力。我特意看了一下那个名字,叫做王难,字历苛。这真是个有趣的名字。
其后组织殿试,三十余名上榜的孝廉进入皇宫。我亲自出题策试。取中的第一名状元是马秉,却是益州刺史马良的儿子。
而第二名和第三名竟然是兄弟,兄长名叫陈衹,弟弟名叫陈郁。我看这兄弟的相貌都极似许灵儿,特别是那个弟弟,简直就是许灵儿化了男妆一样。我问起来,那兄长笑道:“陛下,先太傅是小臣的外公。”原来是灵儿的两个表兄。我也笑了。
写鲜卑事务的王难排名第九。东观令尹默的儿子尹宗排名第十一,这当对他是个打击,论及才华,尹宗之博学颇有乃父之风我原以为他必可高中前三的,可惜他的学识根底虽然扎实,却于实事策论不太精通,满纸虚浮,自然不入我眼。
总体看来,这次举士,依然是各士族子弟占据了大多数,毕竟他们家中有条件,有书籍,有老师,而其余农、工、商各族便没有这些便利条件。不过,总算有了十几个非士族的学子,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其后我大张旗鼓的对这些人才进行表彰,在长安城中巡游,让他们在万众面前露脸,在琼台设宴,让诸大臣相陪。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我对举士的重视,其后,各地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长了出来。由于我重视时策,太学生们也开始主动观注国家大事,不再一门心思的谈玄。
其间,我与那个王难谈了几句,问起他的祖上,居然是有名的潜夫王符。
王符,字节信,号潜夫,安定郡临泾(后世甘肃镇原)人。生于公元80年,卒于167年,享年在80岁以上。他的思想构成较为综合复杂,其主流是孔、孟的儒家思想,掺杂了一些道家和法家思想。就是说先秦思想对他影响极深,也很难摆脱西汉传统的影响。譬如《盐铁论》中的“重本抑末”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但他面对的现实与西汉的贤良文学以及董仲舒的讲法比较起来,就又有了不少的变通和发展。比如他在《务本》篇中,讲了“重本抑末”。他的讲法跟《盐铁论》中的讲法又不一样了。《盐铁论》的讲法是,本就是本,末就是末,一对一。这是西汉社会古典经济起初的反映。东汉不同了,古典经济复杂化,并且已经露出趋向衰败的迹象。王符面对这个现实,他把“本”一分为二,以农为本,以游为末;把“工”也一分为二,致用为本,巧饰为末;把“商”也一分为二,通货为本,鬻奇为末。这样,他把西汉的一对一变为三对三,支持的面扩大了,打击的面缩小了。他的这些思想,简直是为我们季汉特设的。
无论是我,还是孔明先生,都对这个潜夫甚为尊重,此时见到他的后人,我不由更是开怀。细谈起来,这个王难身世很苦,甚至曾经被鲜卑人弄去当过三年的奴隶,后来家中人想了无数办法才赎回来。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对西部鲜卑的情况较为熟悉。
“你会鲜卑话么?”
“会。”
真是想要睡觉,天上落下个枕头来。
姜维于四月五日归来。他的归来引起长安城一个小小的轰动。他是我的侍读,孔明和赵云的弟子,文武双全,能征惯战,横扫三千里,拓边四郡,在年轻的一代中,那是首曲一指的英雄。更重要的是,他并不自以为功,不骄傲,不自负。甚至他在给我的奏章中说,他没有任何的功劳,他的成功,是因为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下属们。
眨眼之间,两年多没见姜维了,我是极为想念他,并且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此时王濬不在,我偷偷约了诸葛乔,去驿馆见姜维。诸葛乔见我兴致极高,又因我近年少有这种儿时的举动,便也不太劝阻我,与我一同前往。
当然是以诸葛乔的名义去见。此时驿馆因为有姜维在,已是热闹非凡,仆官从人进进出出,兵丁往来,一个中军站在门前道:“我家大人明日陛见圣上之后才敢见人,诸大人请回吧。”
我见姜维守礼,也自欣慰。那中军见了诸葛乔的名贴,却似不知道他和姜维的关系,连连拱手道:“大人,实在是不巧,我家校尉有令,小的不敢违背。校尉大人也不过是个二千石的小官,诸位大人何至于来见他。他说见过陛下之后,必要回拜诸位大人的。”
诸葛乔被他的话气笑了,道:“你这个杀才,懂得什么。进去对你家大人说,让他亲自来迎,就说我和北边那位一起来的。”
中军不明白:“北边那位是谁呀?”抬头看诸葛乔脸色已不对,吓得转身向里跑。
不多时,中军回来,已是满脸惊骇之色,向诸葛乔深施一礼,小声道:“我家校尉大人请。”转身高声叫着:“诸位大人,实在不巧,今天我家大人不能见客,各位请回。”
我与诸葛乔向里走,才一进门,便见姜维拜伏于地:“姜维参见陛下。陛下圣驾亲身至此,姜维罪不敢当。”
我笑着扶他起来:“伯约起来。今天来看你的不是陛下,不是天子,而是你的伙伴阿斗。两年不见,可想朕了没有?”
姜维淌下泪来:“臣无时不思念陛下。”
诸葛乔笑道:“想不到杀人如麻的铁骨将军还是这样容易动情啊,只是为什么伯约兄却又狠心肠伤人之心?”
姜维道:“何出此言?”
诸葛乔道:“许太傅的孙女……”
姜维登时面红耳赤:“陛下,此事你们也知道了。唉,总是天意弄人。”
我笑笑跪坐在榻上,让姜维和诸葛乔也坐下,问道:“好,既然伯松提起此事,朕也想知道,伯约对此事是怎么想的。许家小姐朕也识得,相当有才华的一个女子,论相貌,论才华,论身世,还配不上你不成?”
姜维摇头道:“此事一言难尽。陛下,许家小姐对臣一片痴心,臣非草木,岂能不知。当日在西疆,她女扮男妆,与我们这些男人一起骑马一起出征,有一次我下令追敌,要求把人捆在马背上,连行了三日三夜,她被累得吐血晕倒。她在我幕中,与普通军士一样,吃粗粮,着铁衣,日夜行军,从不叫苦,这样的奇女子,已是世所仅有。可是,许姑娘毕竟是个女子,她背父出门,已是不孝,化妆从军,差点被封为军司马,若如是,则为欺君,如此欺君不孝,不守妇德之女子,就算是再好,臣也不敢相娶啊。”
姜维前面的话,我听了还觉得不错,可是听到后来,他居然说灵儿不孝欺君,不守女德,不由大怒,一拍桌案站起身来:“姜维!许灵儿以女子之身,身赴前敌,为国报效,杀贼立功,她护得是季汉江山,有何欺君可言?灵儿受不得家中管束,离家出走,自然有她的不对,但你将不守女德,不孝父母这样的大帽子扣在她的头上,你不想想,她这样做为的是谁?怪不得我听星彩说她大病了一场,原来你这样伤害于她。你可知道,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你!旁人谁都可以说她,但你不可以!”
姜维长跪再拜:“陛下,臣知罪。臣对不起许小姐,臣无话可说。”
诸葛乔在一边道:“伯约,陛下本来要帮你助你,让灵儿回归许家,让许家同意与你的亲事,这岂不是皆大欢喜,想不到你居然说出如此话来。”
姜维愣了一下,沉默片刻,终于复叩头道:“总是臣对不住许家小姐。”
诸葛乔见他这样,不由用手摸着下巴,也是无可奈何。我见他坚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反正他是立功而归,又是我的伙伴,婚姻之事,不关我的江山,我何苦费这个力气。当下我转过话头,不再提灵儿之事,只与他说些童年之事,又说长安的情况,论起西羌国和鲜卑。正说得开心,外面天色暗了下来,诸葛乔拉了拉我。我愣了一下,诸葛乔道:“伯约,你才回来,好好休息一下,明日还要入朝奏对。一会儿宵禁,我与陛下微服而来,就先回去了。”
我心道我怕什么宵禁,却见诸葛乔向我眨了下眼,便应道:“是啊。你休息吧,此次归来,朕有好多话要和你说,明日咱们再谈。”
当下我与诸葛乔出来。我问他道:“你这样着急出来做什么?我本来都想与伯约联床夜话了。”
诸葛乔笑道:“陛下可知姜伯约为何不同意许家小姐的婚事?”
“为什么?”
诸葛乔道:“臣看伯约的样子,他心里不是不愿意,只是有什么原因让他不得不放弃。在季汉,能让他违背自己的心愿,违背陛下的好意,放戏这个女子的人,只有一个。”
“谁?”
“姜伯约的娘。”
姜维是个孝子,他的父亲姜炯在羌族大乱时死了,我找伴读时,他们母子都被四叔接到荆州,后来又到益州,来长安。此时听了诸葛乔的话,我不由想到,难不成姜维的母亲已经他定了亲,所以他才会以这样的借口来推托?
我们迅速前往姜府。姜府位于东市旁边,是一座只有一进房屋的小院。除了姜母,只有三两个老家人在。后来我曾赐给姜母四个使女,却被她退了回来,她说她老了,用不着这么多的人来侍候。这是一个很贤良的老妈妈。
门上的老家人名叫姜同,早年随着姜维的父亲打过仗。诸葛乔常来看望姜母,所以是认识的。一见便施礼道:“诸葛公子,您来了。我去给你通禀。”
诸葛乔道:“不用了,我与伯约情同骨肉,伯维我母亲便是我的母亲,哪有儿子见娘还要通报的。”说着与我抬腿便向里走。
屋中已然掌了灯,两个人影映在窗上,一个老妇人,另一个却是个少年。难道姜维还有弟弟不成?我看看诸葛乔,诸葛乔也是一愣。却听姜母道:“孩子,你日日来陪伴我,逗我开怀,帮你解忧,代我浆洗,难为你了。”
那少年道:“伯母,明天伯约就要回来了吧。”
姜母喜道:“是啊,他见过陛下,就会回家了。你也就可以见到他了。”
那少年却良久不语,过了片刻才道:“伯母,从明日起,我便不能来陪你了。另外,你见到伯约,千万不要提我来过的事。”
姜母奇道:“你不是姜伯的兄弟们,为何却不见他?”
那少年摇头,凄然道:“伯母,你不要问了,反正,您不要对他提我便是。”
姜母急道:“好孩子,莫哭莫哭,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对我说,是不是他欺负了你,所以你不想见他,还是怎么了。”
那少年蓦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转身便向外逃。姜母急道:“孩子。”起身要追。
那少年一出门,正遇上诸葛乔。诸葛乔道:“别走。”那少年低头掩泪急奔,想不到前面有人,自然而然的伸臂一拨。诸葛乔却并非文弱书生,当年我们一起从赵云习过武的,他的武功尚在我之上,将臂一迎,顺势一旋,这一式“回龙势”连消带打,用得十分洒脱,可让对手连转几个圈子,消了前进之力。可是才一用出,蓦然一股大力袭来,诸葛乔连退数步,已被撞开。
我咳了一声。那少年见我,一愣站住。
陈郁?
眼前这个骨瘦如柴,有着一对大大眼睛的少年,竟是我新点的探花郎陈郁。
可是,在此时出现在姜府的,又怎么会是什么“陈郁”。
许灵儿?
刹那间,凉州路上,那个风采翩然,挥洒如意的小小女子出现在眼前,又与眼前这个瘦骨支棱的少年,哪里合得到一起?除了那一双大大的眼睛,竟无半点相似之处了。可眼前的她来不及装出探花郎的矜持,失措的眼神早是出卖闻她。
我苦笑道:“灵儿,你也来了。你倒是骗得朕好苦。”
许灵儿见我认出了她,跪倒在地,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情之为物,竟然可以让人这样苦么?
我道:“莫哭莫哭,一切自有朕给你作主。”
心下却道,这都是什么事,好好一个探花郎,变成女子,我以后是用她,还是不用她?算了,有孙尚香这个先例在,大不了真的成立个女兵营让她和关凤一起闹去,季汉久经大战,眼下恢复时期,好多地方男丁征杀一空,成立女兵营也不是不可以的。刹那间打定了主意,于是进门去见老夫人。
“伯母安好,朕来看你了。”
“陛下所疑不差,臣妾的确曾为我儿定下过一门亲事。只是这些年兵荒马乱,不知道我那亲家现在何处,也不知那孩子还在与不在。不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无论他是生是死,我家总要好好找寻,不能也不应放弃,不然日后他找上门来,我如何回应?想不到这个孩儿竟是女子,如此痴情,倒似我凉州女子一般。陛下,臣妾虽是女子,却不会以俗人眼光看人,灵儿以女身参军,在凉州亦是常事,便是臣妾,当年也曾上过战场。所以其间难处,不在灵儿,而在于我那亲家。”
听姜母如此说,我倒也无话可答,总不能以权势相逼,让她作背信之人。想做件好事还真是麻烦。当下我对她说,由我来帮她寻找,若三年内找不到,我就要作主,让他两个成亲了。
姜母其实极爱灵儿,当下点头应承。我辞别而去。
四月五日,宣室殿中。我和孔明、马超、赵云、姜维谈论军事。
孔明坐在榻上,用羽扇指着壁上巨大的地图侃侃而谈:“方今天下三分,季汉、曹魏、孙吴势成鼎足。虽然曹魏还是最为强大,但它向西无法击败我们,向南无法渡过长江,而曹丕代汉后,曹魏在道义上失去了至高点,已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渭南大战之后,他的军力大损,国力大损,在战场上已失去了主动。而我们与孙吴的联合,让曹魏更不敢轻易兴兵。但是,我们季汉虽然在军事上占了些主动,却也没有一口吞掉曹魏的实力;东吴自然更没有能力北进,其实,眼下天下已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各自进入了稳定发展期。我们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全力发展经济,屯积粮食,发展贸易,增加实力。”
姜维跪坐在地上凝神倾听,马超单手握拳支在腮边,使自己成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式半倒下来,而赵云却若有所思的坐在一边,品着一杯雪水煮出来的菊花,不知想些什么,再有十来天,他那二百新兵便要对阵辽东精骑。
“曹魏实行屯田,兴修水利,成效显著,比如扬州刺史刘馥,镇合肥,广屯田,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公私有蓄,历代为利。而贾逵之豫州刺史,南与东吴相接,他修守战之具,堨汝水,造新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都给曹魏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曹魏也有着出色的人才优势和地理优势,中原各州自古便是富饶之地,这是曹魏国力强大的一个重要保证。”
“而东吴呢,他们所据之地本为蛮荒之地,少有人烟,但是北方大乱,避战乱南迁的北方农民带去了先进的农具,有了大批的劳力力;而江南的气候也适合农业生产;他们又征服山越人,使他们下山务农、参军,实力也迅速增强,此外,他们发展制瓷,造船,他们的船队可以远航到我们所没见过的国家,与他们通商,易货,带回我们所没见过的东西。”
“相比之下,我们季汉立国较晚,征战较多,家底自然也没有曹魏和东吴那样厚。而我们季汉要发展,就不能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国有四民,士农工商,陛下以科考取士,则天下学子归心;陛下屯良田,兴水利,则民有所本;陛下召良工,铸良器,则我季汉甲兵锋利;陛下自立国以来,不以商人为贱民,重开丝路,广开大市,以商人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使之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互相促进,所以近年季汉虽然初立,国力却上升很快。据我所知,仅销往曹魏的那批大秦珠宝,我们便赚了上千万钱,这相当于一个小郡的岁入了。而且我们拥有关中的上上之地,拥有益州的天府之国,我们奖励农耕,重视水利,注意改善异族的关系,加速边地的开发。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发展贸易。眼见我们季汉便可蒸蒸日上。但是要想发展,却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边患。我们季汉东有曹魏,北有鲜卑、匈奴、东羌、西有西域五十国,有西羌国,南有南蛮。”
“诸胡部归属以来,我大汉视之如异类,官吏大小,肆意欺凌,征召良马军士,同样撕杀,却不肯同样给予军晌,同样劳作,却要加重税负,这种事在西凉犹其突出。所以,东汉二百年的羌胡叛乱,其实乃是洛阳城中一般人造出的人祸。陛下治西凉以来,第一次给了他们大汉国属民的代遇,承认他们是大汉国人,准许他们改汉姓,着汉服,习农耕,入军队,不蔑视,不欺凌,示之以公,待之以平。本来还有不少大臣反对的,后来才发现陛下见识之高远: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这些胡人生于远地荒漠,丛林臻莽,必以射猎为生,因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所以有蛮人举族来归,入我军伍。今有马良在蜀,南蛮不足为患;而西羌之国,兵强马壮,却被你打得大败,国中大帅被你所杀,丞相归降,国主逃过大雪山。一举解除了我大汉二百余年未曾解决的羌胡之乱,原因何在?不仅仅是你的勇武能战,更重要的还是陛下的政策。”
“但是,我们眼下要对付的鲜卑,却与羌、蛮诸部完全不同。鲜卑国东西长一万两千余里,南北宽七千余里,尽有匈奴故地,曾经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南侵汉边,势力极为强大。羌胡虽叛,但常自以为大汉国人。鲜卑却以大汉为敌,以侵扰为乐,其国直接涉及到我季汉北部是否安定,涉及到西域都护能否安然重建,涉及到匈奴能否受到我们掌控,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一定要下手解决他们,最少也要解决其一部。”
“或许你要问,为什么我们连曹魏都没有解决掉,却要先解决这个我大汉几百年都没有解决过的大敌?”
“其一,鲜卑果真强大的不可战胜么?不然,鲜卑合族不足百万人,又分成三个部落,六十个小邑,互不统属。而我大汉最强大时有五千余万人,相当于五十个鲜卑族。就算我季汉,人数也比他们合族都要多上一倍。--诚如陛下所说,季汉的户籍统计还存在疏失之处,存在不少隐户,其实季汉比这个人数还要多。但为什么大汉之时这样强大,他们还敢于年年寇我边境呢,这是因为塞外穷,塞外的土地无法养活那么多的人,所以他们才要四处抢掠,如果不抢掠,他们就生存不下去。甚至,他们捉回汉人俘掳帮他们捉鱼来维护生计。”
“其二,我大汉是不是真得无法击败他们?鲜卑人一向无视大汉,百十年来肆意入侵,把大汉当成一块鲜美的肥肉,什么时候想吃了,便南来咬一口。鲜卑人看不起汉人,认为汉人没本事,胆子小,不会打仗。但是的确如此么?大汉不是不会打仗,也不是没本事打仗,而是打不起仗。东汉时,从所有钱财都集中到帝王宦官和诸大臣之手,豪门大族富可敌国,而国库中空空如也。打仗,说到底是打钱,特别是大汉这种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没有庞大的军资和充祫的军需,大军根本就是寸步难行。而胡人以轻骑为主的军队,将士都是他们的族众和奴隶,不要军响,只要带上牧畜就可以打仗。汉人的疆域里,人口多,财富多,以战养战就可以维持大军的生存。但是汉军攻击他们就没有这样的便利。大漠广袤,荒无人烟,冬季漫长,就是是掳掠了胡人的族众和他们的牲畜,汉人的大军也很难长时间占据土地和维持生存。几百年来,在这片无边无际的大漠里,大汉国和匈奴人、和鲜卑人、还有部分羌人就是在这种互相攻伐中度过的,结果如何?大漠依旧是胡人的天下,任大汉国如何强盛,都没有把大漠变成大汉国的疆域。没有鲜卑人担心自己的大漠会变成汉人的牧场,也没有人担心自已的族众会变成汉人的奴隶。”
“其三,近两年进攻是好机会。自檀石槐死后,鲜卑便分成三部,互相攻击,实力大减。眼下这几个鲜卑大人也不是檀石槐那样英才天纵的人物。曹魏只是大汉分裂的三分之一,他们竟可威慑三部鲜卑,便是为此,这也是我们解决他们的好时机。曹魏威胁鲜卑,令鲜卑臣服是因为他们手中有着一支铁骑,一支行动如风战之能胜的虎豹骑!他们敢于深入草原做战,他们不怕鲜卑人逃走。而我们,同样有着一支凉州铁骑,我们的凉州马甲于天下,比鲜卑马还要高大强壮,我们的战士久经战阵,比鲜卑人更加轻生忘死。大汉这些年败落了,唯一欣慰的是打出了一大批的精兵强将,无论是季汉、是曹魏还是东吴。用这样的人马去开拓北方,必会有所斩获。”
“其四,控制和遏制胡族,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胡人内迁大汉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我们的先辈用了各种各样软硬兼施的方法,比如给地封王,安抚和亲,内迁州郡,边郡开市,招揽胡人贵族子弟到京城定居,到太学学习,甚至还让他们放弃畜牧改学耕地种田。很多胡人因为生活得到改善,生存有了保障,对大汉感恩载德,忠心臣服。南部匈奴、归属羌人、归属乌丸等皆是如此。我们能解决他们,当然也可以解决鲜卑。”
“其五,便是轲比能派使前来。本来我们早就想北进,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腾不出手来,本来陛下此次召你回长安,便有让你北进之意,恰恰此时他主动与我勾通,正是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借口,为我们插手鲜卑事务增添了一个好的由头。有此五点,所以我和陛下商议,要打一打步度根。就算他没有降顺曹魏,我们也要打一打他,他离我们太近了。”
姜维听着孔明的话,沉思着:“不知能给我多少人?”
我把茶杯交给身边的侍者去添水,道:“太多的人,不可能给你。季汉还不富裕,旁的不说,光是粮草朕也消耗不起。朕给你五千铁骑,你去大草原上摸摸情况,可以打胜仗,也可以打败仗,但无论胜仗还是败仗,都要有价值,不要白丢了朕的脸。”
姜维点头:“放心,少主,我什么时候丢过你的脸。”一不小心,他把儿时的称呼叫了出来。
我听着他叫我少主,反觉得亲切:“若是你摸得细致,过两年朕与你一起去大草原。”
姜维笑了:“听说陛下打算遣使前往轲比能部?”
“不错,是有此打算。朕打算以邓芝为使者,王难为副使辅之。”
“臣打算化妆为随之,随之共同前往。”
“鲜卑人没见过你,你悄悄随着去一趟,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当心被发现了身份,朕可不想你一仗没打,便伤在鲜卑。”
四月六日,我汇集百官,宣布对此科进士们的任命。状元马秉为尚书台议郎,陈邸等九人为郎官,入禁中侍驾,其余人按尚书台和丞相府研究后,分别送往各地任副职学习政务。在汉代,举孝廉也好,举秀才(茂才)也好,都不能直接任命官职,一般要担任郎官学习一段时间的政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悄悄的把陈郁(许灵儿)和王难塞入了丞相府知闻所之中,这个知闻所极为神秘,是我让孔明建立的,主要是打探魏吴两国的消息,进行一些破坏、策反之类的工作,进入之后便极少在外人眼前露面。这样一来,他们两个的消失自然也就不会引人注意了。这样,“陈郁”在知闻所中,而许灵儿则可以恢复女儿身,而王难也可以随使团离开,而不会在长安城中引人注目。
四月十日,邓芝带着姜维和王难随郁筑鞬等人回归鲜卑。从冯翊郡向北,便是并州(包括山西、陕北和内蒙南部的一小部分等地)地界的上郡,但是渭南之战以后,黄河以西的上郡(陕北等地)已经有大半被划入了我们的势力范围,曹魏的力量无法延伸到这里。而上郡北部,则由西部鲜卑鲜卑实际控制,到那里,无论是郁筑鞬还是邓芝姜维都要加些小心,否则将会是很危险的,毕竟步度根集团的势力强大的很,鲜卑有很多凶悍的部落,无法无天,雁过拔毛,抢掠成性。虽说郁筑鞬和邓芝所带都是精兵强将,又有各种身份掩护,有和郁筑鞬交好的部落,要想不费力气就走到轲比能的中部鲜卑,也要费些力气。
四月十五日,是我给赵云等人一个月时间的最后一天。明天,一百名辽东精骑就要和军校的二百新兵交战了。我手下共有一千多的辽东精骑,都是渭南之战时俘获的辽东战士。除了极少数的人被公孙家族赎回之外,大部分人都被丢在了我的军中。这些辽东人被擒之后,士气相当低落,觉得离家千里,再也不能回去,个个死了老子娘一样。不过人毕竟都想活着,只要有一线生机,便不想死,加上这个时代,整天打仗,被俘也是常事。被俘的战士,转过身编好队便可以毫无顾忌的杀向自己昔日的袍泽,而没有半点犹豫。当他们看到我不但没将他们当成奴隶,反而如同自己的兵马一样看顾,而且居然有军晌之后,他们的士气便重新恢复了。
他们现在由四叔带出了的一个军司马名叫孙进的统领。孙进本领不算高,但为人随和,带兵有一套。他听说是要用这些兵马他的故主争锋,吃惊的说什么都不肯,后来就想办法挑些身体弱的,本领差的,还想办法打击他们的士气。这件事我开始没注意,后来听李晟说了,当笑话讲给四叔,四叔大骂了孙进一顿,亲自挑了一百名最好的辽东精骑,并且说,他们打败了那二百新兵,由他出钱赎他们回辽东。这下子那这精骑个个如同疯了一样,个个嗷嗷直叫,非要把那些没上过马背的新兵打得找不着北不可。
我知道四叔一方面是对自己有信心,另一方面却是他的性格所致,宁可失败,也不肯放水。
无论胜负,我想明天都会是一场很激烈的拼杀了。
第二天的比斗,就在军校中举行,我亲自到场,不仅是因为我要出钱,更是因为我想看看四叔和于禁的本事。
为了减少损伤,我要求不得使用铁蒺藜、刺马钉等对马有伤害的东西。这样一来,留给四叔他们的空间就更小了。而且今早往这里来的时候,李晟还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交给四叔的那二百人,居然这一个月里,有多一半的人都不能爬上马背。这算什么事儿!若是这样一来,四叔他们岂不是会败得很惨?我是不是一时兴起,反害了四叔,让他丢面子,可不是我的想法啊。这样想着,我不由得为今天的比斗担起心来。
早知道直接答应他就是了,还比什么,现在骑虎难下,可怎么才好。我不由为我在这件事上的孩子气感到后悔。
鼓声响起,比斗开始。我坐在高台之上,三叔、四叔、马超、于禁分坐在我的身边。张苞身着一身士兵的衣服,灰溜溜的站在将台之下。他被夺了城门校尉之位,到军校里当个小兵,实在是没脸见人了。听说三叔还大骂了他一顿,说他太不争气。要不是灵儿求情,他这一顿好打是跑不了了。除他之外,关凤和许灵儿也立在台下,这两人现在身着女装,她们已是军校生,和入了太学的太学生一样,眼睛可以望到天上去,和张苞这等小兵又自不同。
其实在东汉,士大夫掌权,对于打打杀杀的将军十分看不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这种情况到了三国时有了改变,由于战乱,便是文官也封将军什么的,不通武艺反而不成。所以我这个军校成立的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但是召生却有些费力,因为好多将军们打打杀杀一辈子,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军,而是想让他们读书学文,舒舒服服的当个太平官。所以军校召生情况不容乐观。我当时有些生气,几乎想强征这些贵族子弟们入军校。可是关凤和许灵儿入了军校之后,这种情况突然间就变了,什么黄邕、黄祟(黄权子)、李遗、李球(李恢子、侄)、向充(向宠弟)、张毣(张裔子)、吕祥(吕凯子)、马脩(马忠子)……全都加入了军校。一时间军校显得热闹非凡。美女的威力如此之大,倒是让我想象不到。
一阵牛角号声吹起,那是辽东精骑集结了,虽然只有一百匹马,可久战精兵,一动起来,阵阵杀气冲天。他们手中拿着长长的竹刀,呼喝连连。
而军校的二百新兵鱼贯而前,十一人一组,列成阵势,先四人横排成一字形手执丈八长矛,矛尖向前,矛柄柱地,后三人品字形执弓,左右两侧两人执巨盾相护,最后两人执长刀,整个看起来,竟形成一个人工的拒马阵。我用眼一扫,发现不对,在为我给了四叔二百人,眼下共有十四个拒马阵,也就是只有一百五十四人,还有四十六人在哪里。而且我给四叔这些人是让他练骑兵,难道他想要以步兵来对抗骑兵不成?
鼓声再响,比斗正式开始。辽东精骑首领吹响了胸前的牛角号,一百把竹刀同时举了起来,战马嘶鸣着,被御者拉得抬起前蹄。
首领大声叫道:“呼--喝--”
他身后的精骑也也拉着丝缰高叫道:“呼--喝--”
一时间气势如虹,杀气冲天。
我在台上问四叔:“他们在叫什么?”
四叔答道:“辽东鲜卑人冲锋时就这样叫,他们通过这叫声鼓动士气,也通过这叫声来协调步伐,当他们士气达到顶点,步伐达到一致的时候,就会如开闸的洪水一样狂涌而下,势不可挡。没有组织过的步兵,就算数量多几倍,被他们冲起来,其战阵也会一举击破,损失惨重。”
才说到这里,那首领将刀向一挥,整个辽东精骑一百人排成整齐的锥形之势,如一支利箭向前冲去。速度,骑兵要的是速度,速度是最可怕的武器!
但是今天只是演练,他们不会有将马速提到最快时的空间。因为如果那样,冲锋的铁骑会直接将兵步们连人带武器撞飞,而马匹和骑兵也会被长矛阵刺透,虽然为了安全,那些矛并没有安装铁制矛尖,但就算是根木棍,在这种冲力下,一样可以穿过人和马那薄薄的皮肤。仅管这样,这样的马速已经很可怕了。
整齐的铁蹄踏在地上,飞腾的烟尘迷漫空中,隆隆的巨响让新兵浑身发抖,但我发现,我交给四叔的那些人,却并没有荒乱,他们镇定如桓。
“四叔,这些人没学会骑马,但可是镇定的很呐。”
“这是文则将军的主意,拒马阵也是他的创举。其实当真在战场上,我们还可以使用真正的拒马阵,丈许高的拒马排成阵势,军士藏在拒马间攻敌,还可以使用车阵,使用铁蒺藜和刺马钉,最好的还是强弩和元戎,一箭射他一串儿。只是今天演练,自然不能用这种东西。所以文则将军用这些人排成拒马阵,使敌人的马匹无法冲起来,每十一个人成一个小阵,以小阵来与敌人拼杀,小阵之间也可以配合,变阵也方便,可以有效的打击敌人,保存自己。为了让这些士兵适应作战,我每天带着三百人的骑兵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有时从他们头上跳过去。所以眼下辽东精骑虽然气势挺强,但已吓不倒他们了。”
正说着,拒马阵已经有了动静,突然间一声齐喝:“风--”四十二支无头竹箭已飞了出来,这些箭虽然不多,但却整齐而密集的扑向辽东精骑,如有一群鸟儿入向稻田,寻找着自己的目标。辽东人齐齐的举起浑圆的皮盾挡在头上,但还是有五六人被箭射中要害,立时被眼尖的裁判发现并喝止。那些人只好不甘心的停下来,好强的马儿不肯驻足,被骑手勒得发出阵阵悲鸣。他们“阵亡”了。
“加速!加速!呼--喝--”首领不停踢着马匹,向前冲去,他们要冲过这一段射程,到了近前,就是他们的天下。
“自由射击!把所有的箭都射出去!”拒马阵里的弓箭手们不停的射箭。但是临敌不过三,他们只来射伤了不足二十个骑兵,敌军便已冲到了眼前。弓箭兵弃了弓箭,拿起长戟。
“杀!”辽东精骑挥动着竹刀。
“杀!”步兵们以人组成的拒马阵相迎。如林的长矛让辽东人无只能无法正面硬突,有一骑辽人带不住马势,竟扑到上拒马阵上,四杆没有尖头的木质长矛被巨大的冲撞力砸断,两人被砸倒,那骑士落在地上,一个步兵用竹刀在他颈上一拉,他便只好倒在地上不动了。
更多的辽东人强冲入拒马阵的缝隙里,但由于阵与阵之间缝隙较小,他们的保守使他们失去了速度,战斗便成了缠斗。拒马阵的威力显现出来,而辽东人也开始动了真火。不时有人被喝止,判为阵亡或重伤。
整个场中黄沙滚滚,激烈异常。
拒马阵越来越薄,终于不成阵势,辽东人还有五十余骑的时候,拒马阵中的步兵已不足六十人,除去被箭射“死”的辽东人,步兵伤亡比竟然还是达到了三比一。我不由对这拒马阵略有些失望,看来,四叔败了。
正在此时,突然间骨笛声响起!那是西凉铁骑冲锋的信号。在辽东人的后面,几个帐幕突然倒下,四十六骑骑兵从帐中如飞扑出,从背后杀过来。他们身着西凉铁骑的征袍,手着西凉铁骑贯用的长矛,吹动着羌人战阵上常用的尖锐的骨笛,如狼似虎,直扑过来。一时间辽东人大乱,他们来不及转过马头,便被长矛刺杀。这背后的一刀来得如此突然,让他们难以防范。
比斗到这里其实就算是结束了。几十个辽东人就算可以轻易转过身来迎敌,但若是当真在战场之上,几百人、几千人的战阵,那就绝对无法变幻阵形,陷入混战失去速度的骑兵,绝对无法抵敌这样的冲击。
我点头向四叔笑道:“四叔,文则将军,还是你们赢了。想不到你们竟敢用步兵来对抗骑兵,而且还敢于分兵。朕说过的话一定算数,军校的马匹朕来负责。”
四叔笑道:“这还不是陛下逼的。你给我的都是步兵,一个月的时间,能有四十多年天姿出色的上马作战已是难得了。”
“好,从今天起,季汉军校正式成立,愿几位将军给季汉多培养一些将才,让季汉百姓再不受刀兵之苦,让天下重新恢复太平!”
三叔、四叔、马超、于禁听说这样说,同时站起来,说道:“谨遵陛下旨意。”
我对三叔道:“三叔,其实苞弟没有大的过错,我这次罚他,只是要磨磨他的性子。他太拿事不当事了。”我用手指着台下,“还有这些姑娘少爷们,我希望咱们的军校,能把他们这些石头块子,都煅成百炼精钢!以后的季汉,还要靠他们呢。”
第十六至二十章
廖立的事就这样告一段落,其后我们秘密派人到荆州调查,发现廖水那一支族人在两年前就神秘的失踪了,有人说他们去青州,有人说冀州,虽然地域不同,却都是曹魏的领地。
而廖水在汉中的所谓家人和手下,细查之下,发现都是他花钱雇来的,无论如何考问,都并不知道他的底细。廖水居然是独自一人入季汉来捣乱的。这让我颇为恼火,虽然说这个廖水的确有能力,为了曹魏敢于一死,可是另一方面,他以一人之力(虽有曹魏的支持,却在暗处),以假冒的身份,在我的治下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居然还要人告发了朝堂上才能知道,也充分说明我的统治有多大的漏洞了。
于是我又在寝宫的柱子下写下大大的“户籍”两个字。一般凡是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我都会写在柱子上,早晚相对,可以时时提醒。比如现在柱子上就写了“鲜卑”、“举士”、“军校”、“商路”和“屯田”。
明明知道上了当,被人算计了,却找不到真凭实据,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恼火的事。一气之下,我都想要对那头老狐狸展开报复行动。后来想想,我还是放弃了。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的话,他活不了三个月了,算了,他败了一局,临死让他搬回去吧。我于是下了特赦令,把廖立直接放了出来。
和鲜卑使者的见面竟是一波三折。
首先是我的大臣们不同意与鲜卑谈判,其中以尚书令刘巴为代表。他甚至不客气的对我说:“陛下你这是亡国之道,这些胡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上百年来他们频频入侵中原,让边境上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苦不堪言,若与他们联合,天下人怎么看我们?百姓如何来支持我们?就算魏国的乱臣贼子们都不敢做这样的事,陛下却来做,我们还有什么面目自称为正统,来号令天下收复江山?”
这些话很些有椎心的感觉。这的确也是我所担心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观点使我们汉族一直不敢放开怀抱去认识其他的民族,不肯相信他们也有着与我们一样杰出的人才,不肯包容和原谅。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事实上,我尊重每一个民族,从武陵蛮到南中蛮,从羌族到匈奴。在这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养,都有生存下去的权力。在这世界上,除了杀伐之外,应该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让大家一起存活下去。
我对刘巴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世间的仇恨都是一代代的埋下的,不去解,永远也解不开。朕也知道胡汉分野太大,不容易处置,但眼下与他们接触,只是一个章程,朕的心胸,怎么也不能比檀石槐和轲比能还小吧。檀石板敢于重用汉人,轲比能敢与我接接触。难道我反不如他们?”
刘巴说道:“鲜卑与匈奴一样,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穿短衣,住毡房,崇尚武力,好勇斗狠。塞外困苦的生活也造就了他们强悍不屈的性格,这种性格使他们显得侵略性十足,经常搔扰边境地区,抢侵汉人的财产。当年在幽州时,幽州刺史刘虞曾经用怀柔的办法,他给收拢境外的胡人,给他们土地和种子,教他们种田、建房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公孙瓒则是另一种方法,他建立强大的部队,严酷的打击所有敢于挑衅他的权威的人,甚至为一点事将其灭族。但是成功了么?没有,他们两个都没有解决边患,鲜卑与大汉还是年年交战,乌桓也是降了又叛,就算是已归化大汉上百年的匈奴,一有风吹草动,也开始给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陛下不要小看了这些异族,他们的强大,他们的凶狠,根本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对这些鲜卑劣种应该赶尽杀绝,与之盟约无异于与狼谋皮。”
我笑了:“尚书令过虑了。鲜卑的确强大,所以他们能击败匈奴,能占领大草原,能年年进攻我们。但是联也不是无能昏昧之主,何况有孔明,有你们,朕不相信还能让这些蛮人赚了去。眼下天下纷乱,群雄并起,人们总说现在是魏汉吴三国,其实朕把这个世界看成七国,大汉天下三分,魏汉吴是三国,鲜卑三分,西、中、东三个部落也是三国,而我们西方的西羌国也是一国。朕的目标是先收拾西羌国和步度根,把周围的问题都解决了,再集中精力对付曹魏。朕可不想曹丕那五路大军四面开花齐攻季汉的经历重演。朕觉得,咱们的眼光能看多远,咱们就能走多远,如果只局限于魏和吴,那么咱还只是在棋盘的一角撕杀。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这样说,刘巴自然也无话。说起来,我这个皇帝虽然年青,但行事举止颇有贤主之风,私下议起,有说我象高皇帝的,有说我象光武皇帝的,其实这还是我少时在荆州,得水镜先生等人的提携,落得的名声。而我取雍凉一战,也把我的声望抬到了相关的高度。在季汉,我的话还是有相当的份量。而我不是父亲那样的开国之主,所以也不象他那样为人强势,说一不二。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所以遇事与诸大臣商议,不能议决的由孔明和主要负责之人进行决断。这样一来诸大臣都觉得我尊重他们,所以反过来他们也尊重我,就连与不喜欢父亲的刘巴,眼睛长到额头的廖立,在朝堂上对我都还是客气的。
说服了朝内大臣,于是接见鲜卑使者。
此次前来的使者首领乃是轲比能的女婿郁筑鞬,看起来此人与汉人没什么区别,犹其是汉话说的相当流利。与他交流毫不费力。不过,他与我说不了两句,便与身边的三人叽里咕噜的说几句。我知道他在翻译我的话,却不由得想,在季汉,需要有通鲜卑语的人才,否则他们当面骂我我都不知道。
说了几句客气话,他们切入正题,果然是要与我联合,但不是长久联合,而是要短期合作,他们想要进攻幽州和并州,打算与我联手。
我被这个提议吸引了,问及具体的时间,地点,行动举措,不由也自点头。轲比能的确是个人物。他打算今秋大规模入侵曹魏,让我联络东吴,从南方和西方吸引曹魏的注意力,他们知道并州的匈奴与我们联合,所以要他们出兵配合攻击,成功之后,给我们两万头牛羊当好处。
我被气笑了。我季汉缺这两万羊么?这样利用我们,简直是笑话。我摇头道:“牛羊朕不要,朕也不缺那个,朕要上郡、朔方、九原、云中四郡。”眼下,西部鲜卑步度根势力极强,我国自冯翊、安定以北,竟全是他的领土,我提出要这四郡,已是将黄河以西的所有领地都划入了自己的势力泛围,这样与安定、北地等郡连成一线,不但把鲜卑势力推过了长城以北,而且一直推到了黄河的最北端。
郁筑鞬吓了一跳,道:“陛下,你要消灭步度根全族?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你们有这种实力么?”
我笑了:“开玩笑,你们不想要弹汉山王庭?不想占据大青山南北肥美的草原?只想一年年的入侵,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算什么本事?靠这一点,你们能把弹汉山抢到手中么?说实话,朕不想和你们一样小打小闹,朕是大汉高皇帝的子孙,朕有数十万大军,有天下最有智慧的丞相和最勇敢的将军,朕知道你们大人是个英雄,也相信他的眼光。你们大人要想强大,要什么?土地,只有有了土地,你们的牛羊才能繁殖,你们的兵马才可以增加,你们才会有数不清的勇士,你们长在马背上,只有水草丰美的地方,才是你们的家园。而朕,你也知道,朕的部队大多数都是步兵和弓箭兵,对于草地,朕并不是那么看重的。朕只要边境不被搔扰,朕只是不想长安的北面还有一个步度根在。步度根是檀石槐的后人,与朕联手,消灭檀石槐的子孙,你们大人才可以真正成为鲜卑的首领。你们都是直性的汉子,朕也不想和你们绕圈子,干还是不干,你们自己想想。是年年随着你们大人南下抢劫,死人损命,拿部落里的勇士来换取一些钱物好呢?还是扩大你们的领地,增加你们的属民,给子孙争得一块又一块的草地好呢?要想干,朕帮着你们,要不想干,拉倒,朕一不会在南边策应,二不会让匈奴出兵,你们大人愿意进攻,自有曹魏的阎柔和梁习来应对你们。”
我的提议让几个鲜卑使者愣住了,他们谁也想不到我会有这么大的胃口,提出进攻步度根的主意来。不过这也正是我要的结果。如果我不摆出一个好战的姿态来,只怕将来步度根倒来,他们反过来要胁我。但是,他们会不会被我强硬的姿态吓倒,而不与我们联合呢?
“皇帝陛下,您的要求太过份了。”半响,郁筑鞬还是顶了回来,“您这是干预鲜卑族的内部事务。我们不可能答应与你们联手杀害自己的族人的。”
“那好,这样好了,你们打曹魏,我来打轲比能,反正仗总是要打的。你们既然来了,朕就透个底给你们,北方四郡,朕一定要收回来,这是大汉的国土!而且,朕会对步度根说,朕是应轲比能大人之约攻击他的。”
郁筑鞬摇头道:“步度根大人不会相信。”
我笑道:“他会相信的。你们两部之间不和,他又不是不知道。何况,你们来过这里。”
郁筑鞬咬牙道:“陛下,你不要过于自信了,到时我们大人或许会帮着步度根大人攻大陛下的军队,到时候,谁胜谁负,还不知道呢。”
我再次的笑了:“好啊,只要步度根同意你们越境来击,朕就算是失败也认了。问题是你们想与他联合,他肯么?他与你们是一拨的,还是和曹魏一拨的?朕还有个消息告诉你们,曹魏前些天来人,想与朕来议和,你道他们为何与朕议和?朕与曹魏,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们就是为了腾出兵力来,解决你们。议和不成,他们还暗中冒充你们的人来行刺朕,你觉得他们想做什么?若不是朕查清楚他们的底细,只怕几位使者的头颅,已悬在长安城门之外了。曹魏为除你们,早已是不遗余力,可笑你们还自以为占着主动,想要进攻他们。曹魏的虎豹骑的威力,想来你们也知道,他们经击乌桓,急行三千里而且战之能胜。你们在他们头上抓虱,后果会如何呢?步度根那么强大,为什么老老实实为曹魏守边?难道是因为他老了,骑不动马了不成?他是在等你们被曹魏击败的机会!你们已经惹怒了曹魏,马上面临灭顶之灾,若不是联的军队在这里危胁他们,他们时刻可以汇集精兵,北进大草原!朕还是那句话,无论是鲜卑各部,还是大汉的各国,自来纷争不断,相互仇杀,谁的实力强,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眼下你们被步度根和曹魏包围着,外于劣势,若不早下决断,斩去曹魏的一条手臂,你们灭亡之期只怕不远了。”
郁筑鞬听得满头是汗,终于说道:“这些事情,我做不了主,还要回去禀报我家大人,再做定夺。”
我点头道:“可以。朕给你们时间。多在长安城玩几天,看看我季汉风物。回去的时候,朕也会派使者随你们而行。轲比能大人处事公平,素有威望,抛去两国情份,其实朕也想交他这个朋友的。”
说起来,我的强势是与孔明商议后做出的,鲜卑人只相信实力,你若退缩,他会认为你软弱可欺。而且,我的话也并非都是虚言,曹魏的实力,也远远强于轲比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鲜卑的这次南侵,便是给并州刺史梁习一人击退的。所以他想南下,我并不在乎,但也不想呼应他。我要做得是让他呼应我北上。鲜卑的步度根部落,我是一定要打一打的,不然的话,他们年年西侵西域,南下安定诸郡,会让我们很难集中精力搞建设。而且,步度根部落散居大沙漠周围,数百部落,如一盘散沙,而步度根不似轲比能那样赏罚分明,处事公正,也没有什么雄心大志。这种病老虎要是不打一打,实在有干天和。不过,我的打并不是与鲜卑人说得那样,打一场举国之战,一定要收复四郡。眼下打一场十万人以上的大战,会拖垮季汉的经济。我要打的是精兵战,利用一个出色的将领,带着少量的部队,有选择性的攻击和扰乱,以主动的进攻,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保证季汉的北方安定。而收复四郡,将是几年之后的事。
而我选中的这个将军,就是姜维。
姜维,就快回来了。
三月二十日,长安城举士开始。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是因为此时不冷不热,南北的学子们都能适应,不过又怕春夏之交传疫闹病,我让人专门安排了医正前去给生病的学子免费看病,又准备甘草、金银花、绿豆等药材熬汤免费提供。我让孔明、刘巴和侍中蒋婉三人共同负责主持,保证公正。
试题是开试之前才拟定发放的,就怕有人作弊。策论是我亲自定的题目:“兴季汉”、“破曹魏”、“和诸戎”,任选一题。
站在宫墙上,眼见着上千名学子进入考场,我似看到无数闪闪发光的金子。此时,我突然看到一个身影混在那些学子中间,看起来竟似极为眼熟。
我问身边的黑塞:“那个人,怎么有点象许灵儿?”
黑塞点头道:“虽然看不清,但有些象。不过许姑娘眼下在车骑将军府,那人或许是她的兄弟吧。”
我点点头。
我是帝王,按大臣们的要求,对学子不能擅听擅见,所以我只能以常人装束在远处望望。只有殿试之时才能见这些人。我便苦笑,我这皇帝也有个监牢圈着我呢。
三月二十三日,三场考试全部结束,龙门开放,学子离开考场。我急急的让孔明他们的卷子交上来,亲自过目。我只看时策,看有没有和心的。令我开心的是,这一看之下,发现不错的还真不少,时策以“兴季汉”为题的最多,内容各式各式,有论屯田的,有议开渠的,有议论通商的,当然还有要以德治国,认为只要树立道德便可无敌于天下的。破曹魏的相比之下就少的多,看了几篇,词理到还通畅,但内容大都并无新意。事实我们眼前与曹魏的实力对比看,谁想一口吃掉对方都不可能,就算再有几个渭南大战,也不过只是改变一下双方的实力,却很难一次性的解决对手。事实上,原来的历史里,曹魏占了天下的四分之三,攻打实力虚弱的蜀汉,还打了十几年,何况是现在我们以弱敌强。
相比之下写“和诸戎”的就更少了,仅有的几篇都是论述我在益州的胡汉平等的政策,只把目光局限在我们已经占领的地方,不过即使如此,写这个题目的很少有大汉族主义,也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有一篇写鲜卑的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把鲜卑的历史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写了上中下三策来对付鲜卑,其中竟有许多是我都不知道的。他提出的不是和鲜卑,而是破鲜卑,如何利用鲜卑的内部矛盾,进行分化,打击,如何来进攻,怎样在草原里打仗。虽然好多只是浅尝则止,却显示出其不凡的眼力。我特意看了一下那个名字,叫做王难,字历苛。这真是个有趣的名字。
其后组织殿试,三十余名上榜的孝廉进入皇宫。我亲自出题策试。取中的第一名状元是马秉,却是益州刺史马良的儿子。
而第二名和第三名竟然是兄弟,兄长名叫陈衹,弟弟名叫陈郁。我看这兄弟的相貌都极似许灵儿,特别是那个弟弟,简直就是许灵儿化了男妆一样。我问起来,那兄长笑道:“陛下,先太傅是小臣的外公。”原来是灵儿的两个表兄。我也笑了。
写鲜卑事务的王难排名第九。东观令尹默的儿子尹宗排名第十一,这当对他是个打击,论及才华,尹宗之博学颇有乃父之风我原以为他必可高中前三的,可惜他的学识根底虽然扎实,却于实事策论不太精通,满纸虚浮,自然不入我眼。
总体看来,这次举士,依然是各士族子弟占据了大多数,毕竟他们家中有条件,有书籍,有老师,而其余农、工、商各族便没有这些便利条件。不过,总算有了十几个非士族的学子,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其后我大张旗鼓的对这些人才进行表彰,在长安城中巡游,让他们在万众面前露脸,在琼台设宴,让诸大臣相陪。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我对举士的重视,其后,各地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长了出来。由于我重视时策,太学生们也开始主动观注国家大事,不再一门心思的谈玄。
其间,我与那个王难谈了几句,问起他的祖上,居然是有名的潜夫王符。
王符,字节信,号潜夫,安定郡临泾(后世甘肃镇原)人。生于公元80年,卒于167年,享年在80岁以上。他的思想构成较为综合复杂,其主流是孔、孟的儒家思想,掺杂了一些道家和法家思想。就是说先秦思想对他影响极深,也很难摆脱西汉传统的影响。譬如《盐铁论》中的“重本抑末”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但他面对的现实与西汉的贤良文学以及董仲舒的讲法比较起来,就又有了不少的变通和发展。比如他在《务本》篇中,讲了“重本抑末”。他的讲法跟《盐铁论》中的讲法又不一样了。《盐铁论》的讲法是,本就是本,末就是末,一对一。这是西汉社会古典经济起初的反映。东汉不同了,古典经济复杂化,并且已经露出趋向衰败的迹象。王符面对这个现实,他把“本”一分为二,以农为本,以游为末;把“工”也一分为二,致用为本,巧饰为末;把“商”也一分为二,通货为本,鬻奇为末。这样,他把西汉的一对一变为三对三,支持的面扩大了,打击的面缩小了。他的这些思想,简直是为我们季汉特设的。
无论是我,还是孔明先生,都对这个潜夫甚为尊重,此时见到他的后人,我不由更是开怀。细谈起来,这个王难身世很苦,甚至曾经被鲜卑人弄去当过三年的奴隶,后来家中人想了无数办法才赎回来。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对西部鲜卑的情况较为熟悉。
“你会鲜卑话么?”
“会。”
真是想要睡觉,天上落下个枕头来。
姜维于四月五日归来。他的归来引起长安城一个小小的轰动。他是我的侍读,孔明和赵云的弟子,文武双全,能征惯战,横扫三千里,拓边四郡,在年轻的一代中,那是首曲一指的英雄。更重要的是,他并不自以为功,不骄傲,不自负。甚至他在给我的奏章中说,他没有任何的功劳,他的成功,是因为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下属们。
眨眼之间,两年多没见姜维了,我是极为想念他,并且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此时王濬不在,我偷偷约了诸葛乔,去驿馆见姜维。诸葛乔见我兴致极高,又因我近年少有这种儿时的举动,便也不太劝阻我,与我一同前往。
当然是以诸葛乔的名义去见。此时驿馆因为有姜维在,已是热闹非凡,仆官从人进进出出,兵丁往来,一个中军站在门前道:“我家大人明日陛见圣上之后才敢见人,诸大人请回吧。”
我见姜维守礼,也自欣慰。那中军见了诸葛乔的名贴,却似不知道他和姜维的关系,连连拱手道:“大人,实在是不巧,我家校尉有令,小的不敢违背。校尉大人也不过是个二千石的小官,诸位大人何至于来见他。他说见过陛下之后,必要回拜诸位大人的。”
诸葛乔被他的话气笑了,道:“你这个杀才,懂得什么。进去对你家大人说,让他亲自来迎,就说我和北边那位一起来的。”
中军不明白:“北边那位是谁呀?”抬头看诸葛乔脸色已不对,吓得转身向里跑。
不多时,中军回来,已是满脸惊骇之色,向诸葛乔深施一礼,小声道:“我家校尉大人请。”转身高声叫着:“诸位大人,实在不巧,今天我家大人不能见客,各位请回。”
我与诸葛乔向里走,才一进门,便见姜维拜伏于地:“姜维参见陛下。陛下圣驾亲身至此,姜维罪不敢当。”
我笑着扶他起来:“伯约起来。今天来看你的不是陛下,不是天子,而是你的伙伴阿斗。两年不见,可想朕了没有?”
姜维淌下泪来:“臣无时不思念陛下。”
诸葛乔笑道:“想不到杀人如麻的铁骨将军还是这样容易动情啊,只是为什么伯约兄却又狠心肠伤人之心?”
姜维道:“何出此言?”
诸葛乔道:“许太傅的孙女……”
姜维登时面红耳赤:“陛下,此事你们也知道了。唉,总是天意弄人。”
我笑笑跪坐在榻上,让姜维和诸葛乔也坐下,问道:“好,既然伯松提起此事,朕也想知道,伯约对此事是怎么想的。许家小姐朕也识得,相当有才华的一个女子,论相貌,论才华,论身世,还配不上你不成?”
姜维摇头道:“此事一言难尽。陛下,许家小姐对臣一片痴心,臣非草木,岂能不知。当日在西疆,她女扮男妆,与我们这些男人一起骑马一起出征,有一次我下令追敌,要求把人捆在马背上,连行了三日三夜,她被累得吐血晕倒。她在我幕中,与普通军士一样,吃粗粮,着铁衣,日夜行军,从不叫苦,这样的奇女子,已是世所仅有。可是,许姑娘毕竟是个女子,她背父出门,已是不孝,化妆从军,差点被封为军司马,若如是,则为欺君,如此欺君不孝,不守妇德之女子,就算是再好,臣也不敢相娶啊。”
姜维前面的话,我听了还觉得不错,可是听到后来,他居然说灵儿不孝欺君,不守女德,不由大怒,一拍桌案站起身来:“姜维!许灵儿以女子之身,身赴前敌,为国报效,杀贼立功,她护得是季汉江山,有何欺君可言?灵儿受不得家中管束,离家出走,自然有她的不对,但你将不守女德,不孝父母这样的大帽子扣在她的头上,你不想想,她这样做为的是谁?怪不得我听星彩说她大病了一场,原来你这样伤害于她。你可知道,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你!旁人谁都可以说她,但你不可以!”
姜维长跪再拜:“陛下,臣知罪。臣对不起许小姐,臣无话可说。”
诸葛乔在一边道:“伯约,陛下本来要帮你助你,让灵儿回归许家,让许家同意与你的亲事,这岂不是皆大欢喜,想不到你居然说出如此话来。”
姜维愣了一下,沉默片刻,终于复叩头道:“总是臣对不住许家小姐。”
诸葛乔见他这样,不由用手摸着下巴,也是无可奈何。我见他坚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反正他是立功而归,又是我的伙伴,婚姻之事,不关我的江山,我何苦费这个力气。当下我转过话头,不再提灵儿之事,只与他说些童年之事,又说长安的情况,论起西羌国和鲜卑。正说得开心,外面天色暗了下来,诸葛乔拉了拉我。我愣了一下,诸葛乔道:“伯约,你才回来,好好休息一下,明日还要入朝奏对。一会儿宵禁,我与陛下微服而来,就先回去了。”
我心道我怕什么宵禁,却见诸葛乔向我眨了下眼,便应道:“是啊。你休息吧,此次归来,朕有好多话要和你说,明日咱们再谈。”
当下我与诸葛乔出来。我问他道:“你这样着急出来做什么?我本来都想与伯约联床夜话了。”
诸葛乔笑道:“陛下可知姜伯约为何不同意许家小姐的婚事?”
“为什么?”
诸葛乔道:“臣看伯约的样子,他心里不是不愿意,只是有什么原因让他不得不放弃。在季汉,能让他违背自己的心愿,违背陛下的好意,放戏这个女子的人,只有一个。”
“谁?”
“姜伯约的娘。”
姜维是个孝子,他的父亲姜炯在羌族大乱时死了,我找伴读时,他们母子都被四叔接到荆州,后来又到益州,来长安。此时听了诸葛乔的话,我不由想到,难不成姜维的母亲已经他定了亲,所以他才会以这样的借口来推托?
我们迅速前往姜府。姜府位于东市旁边,是一座只有一进房屋的小院。除了姜母,只有三两个老家人在。后来我曾赐给姜母四个使女,却被她退了回来,她说她老了,用不着这么多的人来侍候。这是一个很贤良的老妈妈。
门上的老家人名叫姜同,早年随着姜维的父亲打过仗。诸葛乔常来看望姜母,所以是认识的。一见便施礼道:“诸葛公子,您来了。我去给你通禀。”
诸葛乔道:“不用了,我与伯约情同骨肉,伯维我母亲便是我的母亲,哪有儿子见娘还要通报的。”说着与我抬腿便向里走。
屋中已然掌了灯,两个人影映在窗上,一个老妇人,另一个却是个少年。难道姜维还有弟弟不成?我看看诸葛乔,诸葛乔也是一愣。却听姜母道:“孩子,你日日来陪伴我,逗我开怀,帮你解忧,代我浆洗,难为你了。”
那少年道:“伯母,明天伯约就要回来了吧。”
姜母喜道:“是啊,他见过陛下,就会回家了。你也就可以见到他了。”
那少年却良久不语,过了片刻才道:“伯母,从明日起,我便不能来陪你了。另外,你见到伯约,千万不要提我来过的事。”
姜母奇道:“你不是姜伯的兄弟们,为何却不见他?”
那少年摇头,凄然道:“伯母,你不要问了,反正,您不要对他提我便是。”
姜母急道:“好孩子,莫哭莫哭,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对我说,是不是他欺负了你,所以你不想见他,还是怎么了。”
那少年蓦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转身便向外逃。姜母急道:“孩子。”起身要追。
那少年一出门,正遇上诸葛乔。诸葛乔道:“别走。”那少年低头掩泪急奔,想不到前面有人,自然而然的伸臂一拨。诸葛乔却并非文弱书生,当年我们一起从赵云习过武的,他的武功尚在我之上,将臂一迎,顺势一旋,这一式“回龙势”连消带打,用得十分洒脱,可让对手连转几个圈子,消了前进之力。可是才一用出,蓦然一股大力袭来,诸葛乔连退数步,已被撞开。
我咳了一声。那少年见我,一愣站住。
陈郁?
眼前这个骨瘦如柴,有着一对大大眼睛的少年,竟是我新点的探花郎陈郁。
可是,在此时出现在姜府的,又怎么会是什么“陈郁”。
许灵儿?
刹那间,凉州路上,那个风采翩然,挥洒如意的小小女子出现在眼前,又与眼前这个瘦骨支棱的少年,哪里合得到一起?除了那一双大大的眼睛,竟无半点相似之处了。可眼前的她来不及装出探花郎的矜持,失措的眼神早是出卖闻她。
我苦笑道:“灵儿,你也来了。你倒是骗得朕好苦。”
许灵儿见我认出了她,跪倒在地,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情之为物,竟然可以让人这样苦么?
我道:“莫哭莫哭,一切自有朕给你作主。”
心下却道,这都是什么事,好好一个探花郎,变成女子,我以后是用她,还是不用她?算了,有孙尚香这个先例在,大不了真的成立个女兵营让她和关凤一起闹去,季汉久经大战,眼下恢复时期,好多地方男丁征杀一空,成立女兵营也不是不可以的。刹那间打定了主意,于是进门去见老夫人。
“伯母安好,朕来看你了。”
“陛下所疑不差,臣妾的确曾为我儿定下过一门亲事。只是这些年兵荒马乱,不知道我那亲家现在何处,也不知那孩子还在与不在。不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无论他是生是死,我家总要好好找寻,不能也不应放弃,不然日后他找上门来,我如何回应?想不到这个孩儿竟是女子,如此痴情,倒似我凉州女子一般。陛下,臣妾虽是女子,却不会以俗人眼光看人,灵儿以女身参军,在凉州亦是常事,便是臣妾,当年也曾上过战场。所以其间难处,不在灵儿,而在于我那亲家。”
听姜母如此说,我倒也无话可答,总不能以权势相逼,让她作背信之人。想做件好事还真是麻烦。当下我对她说,由我来帮她寻找,若三年内找不到,我就要作主,让他两个成亲了。
姜母其实极爱灵儿,当下点头应承。我辞别而去。
四月五日,宣室殿中。我和孔明、马超、赵云、姜维谈论军事。
孔明坐在榻上,用羽扇指着壁上巨大的地图侃侃而谈:“方今天下三分,季汉、曹魏、孙吴势成鼎足。虽然曹魏还是最为强大,但它向西无法击败我们,向南无法渡过长江,而曹丕代汉后,曹魏在道义上失去了至高点,已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渭南大战之后,他的军力大损,国力大损,在战场上已失去了主动。而我们与孙吴的联合,让曹魏更不敢轻易兴兵。但是,我们季汉虽然在军事上占了些主动,却也没有一口吞掉曹魏的实力;东吴自然更没有能力北进,其实,眼下天下已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各自进入了稳定发展期。我们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全力发展经济,屯积粮食,发展贸易,增加实力。”
姜维跪坐在地上凝神倾听,马超单手握拳支在腮边,使自己成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式半倒下来,而赵云却若有所思的坐在一边,品着一杯雪水煮出来的菊花,不知想些什么,再有十来天,他那二百新兵便要对阵辽东精骑。
“曹魏实行屯田,兴修水利,成效显著,比如扬州刺史刘馥,镇合肥,广屯田,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公私有蓄,历代为利。而贾逵之豫州刺史,南与东吴相接,他修守战之具,堨汝水,造新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都给曹魏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曹魏也有着出色的人才优势和地理优势,中原各州自古便是富饶之地,这是曹魏国力强大的一个重要保证。”
“而东吴呢,他们所据之地本为蛮荒之地,少有人烟,但是北方大乱,避战乱南迁的北方农民带去了先进的农具,有了大批的劳力力;而江南的气候也适合农业生产;他们又征服山越人,使他们下山务农、参军,实力也迅速增强,此外,他们发展制瓷,造船,他们的船队可以远航到我们所没见过的国家,与他们通商,易货,带回我们所没见过的东西。”
“相比之下,我们季汉立国较晚,征战较多,家底自然也没有曹魏和东吴那样厚。而我们季汉要发展,就不能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国有四民,士农工商,陛下以科考取士,则天下学子归心;陛下屯良田,兴水利,则民有所本;陛下召良工,铸良器,则我季汉甲兵锋利;陛下自立国以来,不以商人为贱民,重开丝路,广开大市,以商人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使之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互相促进,所以近年季汉虽然初立,国力却上升很快。据我所知,仅销往曹魏的那批大秦珠宝,我们便赚了上千万钱,这相当于一个小郡的岁入了。而且我们拥有关中的上上之地,拥有益州的天府之国,我们奖励农耕,重视水利,注意改善异族的关系,加速边地的开发。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发展贸易。眼见我们季汉便可蒸蒸日上。但是要想发展,却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边患。我们季汉东有曹魏,北有鲜卑、匈奴、东羌、西有西域五十国,有西羌国,南有南蛮。”
“诸胡部归属以来,我大汉视之如异类,官吏大小,肆意欺凌,征召良马军士,同样撕杀,却不肯同样给予军晌,同样劳作,却要加重税负,这种事在西凉犹其突出。所以,东汉二百年的羌胡叛乱,其实乃是洛阳城中一般人造出的人祸。陛下治西凉以来,第一次给了他们大汉国属民的代遇,承认他们是大汉国人,准许他们改汉姓,着汉服,习农耕,入军队,不蔑视,不欺凌,示之以公,待之以平。本来还有不少大臣反对的,后来才发现陛下见识之高远: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这些胡人生于远地荒漠,丛林臻莽,必以射猎为生,因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所以有蛮人举族来归,入我军伍。今有马良在蜀,南蛮不足为患;而西羌之国,兵强马壮,却被你打得大败,国中大帅被你所杀,丞相归降,国主逃过大雪山。一举解除了我大汉二百余年未曾解决的羌胡之乱,原因何在?不仅仅是你的勇武能战,更重要的还是陛下的政策。”
“但是,我们眼下要对付的鲜卑,却与羌、蛮诸部完全不同。鲜卑国东西长一万两千余里,南北宽七千余里,尽有匈奴故地,曾经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南侵汉边,势力极为强大。羌胡虽叛,但常自以为大汉国人。鲜卑却以大汉为敌,以侵扰为乐,其国直接涉及到我季汉北部是否安定,涉及到西域都护能否安然重建,涉及到匈奴能否受到我们掌控,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一定要下手解决他们,最少也要解决其一部。”
“或许你要问,为什么我们连曹魏都没有解决掉,却要先解决这个我大汉几百年都没有解决过的大敌?”
“其一,鲜卑果真强大的不可战胜么?不然,鲜卑合族不足百万人,又分成三个部落,六十个小邑,互不统属。而我大汉最强大时有五千余万人,相当于五十个鲜卑族。就算我季汉,人数也比他们合族都要多上一倍。--诚如陛下所说,季汉的户籍统计还存在疏失之处,存在不少隐户,其实季汉比这个人数还要多。但为什么大汉之时这样强大,他们还敢于年年寇我边境呢,这是因为塞外穷,塞外的土地无法养活那么多的人,所以他们才要四处抢掠,如果不抢掠,他们就生存不下去。甚至,他们捉回汉人俘掳帮他们捉鱼来维护生计。”
“其二,我大汉是不是真得无法击败他们?鲜卑人一向无视大汉,百十年来肆意入侵,把大汉当成一块鲜美的肥肉,什么时候想吃了,便南来咬一口。鲜卑人看不起汉人,认为汉人没本事,胆子小,不会打仗。但是的确如此么?大汉不是不会打仗,也不是没本事打仗,而是打不起仗。东汉时,从所有钱财都集中到帝王宦官和诸大臣之手,豪门大族富可敌国,而国库中空空如也。打仗,说到底是打钱,特别是大汉这种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没有庞大的军资和充祫的军需,大军根本就是寸步难行。而胡人以轻骑为主的军队,将士都是他们的族众和奴隶,不要军响,只要带上牧畜就可以打仗。汉人的疆域里,人口多,财富多,以战养战就可以维持大军的生存。但是汉军攻击他们就没有这样的便利。大漠广袤,荒无人烟,冬季漫长,就是是掳掠了胡人的族众和他们的牲畜,汉人的大军也很难长时间占据土地和维持生存。几百年来,在这片无边无际的大漠里,大汉国和匈奴人、和鲜卑人、还有部分羌人就是在这种互相攻伐中度过的,结果如何?大漠依旧是胡人的天下,任大汉国如何强盛,都没有把大漠变成大汉国的疆域。没有鲜卑人担心自己的大漠会变成汉人的牧场,也没有人担心自已的族众会变成汉人的奴隶。”
“其三,近两年进攻是好机会。自檀石槐死后,鲜卑便分成三部,互相攻击,实力大减。眼下这几个鲜卑大人也不是檀石槐那样英才天纵的人物。曹魏只是大汉分裂的三分之一,他们竟可威慑三部鲜卑,便是为此,这也是我们解决他们的好时机。曹魏威胁鲜卑,令鲜卑臣服是因为他们手中有着一支铁骑,一支行动如风战之能胜的虎豹骑!他们敢于深入草原做战,他们不怕鲜卑人逃走。而我们,同样有着一支凉州铁骑,我们的凉州马甲于天下,比鲜卑马还要高大强壮,我们的战士久经战阵,比鲜卑人更加轻生忘死。大汉这些年败落了,唯一欣慰的是打出了一大批的精兵强将,无论是季汉、是曹魏还是东吴。用这样的人马去开拓北方,必会有所斩获。”
“其四,控制和遏制胡族,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胡人内迁大汉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我们的先辈用了各种各样软硬兼施的方法,比如给地封王,安抚和亲,内迁州郡,边郡开市,招揽胡人贵族子弟到京城定居,到太学学习,甚至还让他们放弃畜牧改学耕地种田。很多胡人因为生活得到改善,生存有了保障,对大汉感恩载德,忠心臣服。南部匈奴、归属羌人、归属乌丸等皆是如此。我们能解决他们,当然也可以解决鲜卑。”
“其五,便是轲比能派使前来。本来我们早就想北进,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腾不出手来,本来陛下此次召你回长安,便有让你北进之意,恰恰此时他主动与我勾通,正是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借口,为我们插手鲜卑事务增添了一个好的由头。有此五点,所以我和陛下商议,要打一打步度根。就算他没有降顺曹魏,我们也要打一打他,他离我们太近了。”
姜维听着孔明的话,沉思着:“不知能给我多少人?”
我把茶杯交给身边的侍者去添水,道:“太多的人,不可能给你。季汉还不富裕,旁的不说,光是粮草朕也消耗不起。朕给你五千铁骑,你去大草原上摸摸情况,可以打胜仗,也可以打败仗,但无论胜仗还是败仗,都要有价值,不要白丢了朕的脸。”
姜维点头:“放心,少主,我什么时候丢过你的脸。”一不小心,他把儿时的称呼叫了出来。
我听着他叫我少主,反觉得亲切:“若是你摸得细致,过两年朕与你一起去大草原。”
姜维笑了:“听说陛下打算遣使前往轲比能部?”
“不错,是有此打算。朕打算以邓芝为使者,王难为副使辅之。”
“臣打算化妆为随之,随之共同前往。”
“鲜卑人没见过你,你悄悄随着去一趟,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当心被发现了身份,朕可不想你一仗没打,便伤在鲜卑。”
四月六日,我汇集百官,宣布对此科进士们的任命。状元马秉为尚书台议郎,陈邸等九人为郎官,入禁中侍驾,其余人按尚书台和丞相府研究后,分别送往各地任副职学习政务。在汉代,举孝廉也好,举秀才(茂才)也好,都不能直接任命官职,一般要担任郎官学习一段时间的政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悄悄的把陈郁(许灵儿)和王难塞入了丞相府知闻所之中,这个知闻所极为神秘,是我让孔明建立的,主要是打探魏吴两国的消息,进行一些破坏、策反之类的工作,进入之后便极少在外人眼前露面。这样一来,他们两个的消失自然也就不会引人注意了。这样,“陈郁”在知闻所中,而许灵儿则可以恢复女儿身,而王难也可以随使团离开,而不会在长安城中引人注目。
四月十日,邓芝带着姜维和王难随郁筑鞬等人回归鲜卑。从冯翊郡向北,便是并州(包括山西、陕北和内蒙南部的一小部分等地)地界的上郡,但是渭南之战以后,黄河以西的上郡(陕北等地)已经有大半被划入了我们的势力范围,曹魏的力量无法延伸到这里。而上郡北部,则由西部鲜卑鲜卑实际控制,到那里,无论是郁筑鞬还是邓芝姜维都要加些小心,否则将会是很危险的,毕竟步度根集团的势力强大的很,鲜卑有很多凶悍的部落,无法无天,雁过拔毛,抢掠成性。虽说郁筑鞬和邓芝所带都是精兵强将,又有各种身份掩护,有和郁筑鞬交好的部落,要想不费力气就走到轲比能的中部鲜卑,也要费些力气。
四月十五日,是我给赵云等人一个月时间的最后一天。明天,一百名辽东精骑就要和军校的二百新兵交战了。我手下共有一千多的辽东精骑,都是渭南之战时俘获的辽东战士。除了极少数的人被公孙家族赎回之外,大部分人都被丢在了我的军中。这些辽东人被擒之后,士气相当低落,觉得离家千里,再也不能回去,个个死了老子娘一样。不过人毕竟都想活着,只要有一线生机,便不想死,加上这个时代,整天打仗,被俘也是常事。被俘的战士,转过身编好队便可以毫无顾忌的杀向自己昔日的袍泽,而没有半点犹豫。当他们看到我不但没将他们当成奴隶,反而如同自己的兵马一样看顾,而且居然有军晌之后,他们的士气便重新恢复了。
他们现在由四叔带出了的一个军司马名叫孙进的统领。孙进本领不算高,但为人随和,带兵有一套。他听说是要用这些兵马他的故主争锋,吃惊的说什么都不肯,后来就想办法挑些身体弱的,本领差的,还想办法打击他们的士气。这件事我开始没注意,后来听李晟说了,当笑话讲给四叔,四叔大骂了孙进一顿,亲自挑了一百名最好的辽东精骑,并且说,他们打败了那二百新兵,由他出钱赎他们回辽东。这下子那这精骑个个如同疯了一样,个个嗷嗷直叫,非要把那些没上过马背的新兵打得找不着北不可。
我知道四叔一方面是对自己有信心,另一方面却是他的性格所致,宁可失败,也不肯放水。
无论胜负,我想明天都会是一场很激烈的拼杀了。
第二天的比斗,就在军校中举行,我亲自到场,不仅是因为我要出钱,更是因为我想看看四叔和于禁的本事。
为了减少损伤,我要求不得使用铁蒺藜、刺马钉等对马有伤害的东西。这样一来,留给四叔他们的空间就更小了。而且今早往这里来的时候,李晟还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交给四叔的那二百人,居然这一个月里,有多一半的人都不能爬上马背。这算什么事儿!若是这样一来,四叔他们岂不是会败得很惨?我是不是一时兴起,反害了四叔,让他丢面子,可不是我的想法啊。这样想着,我不由得为今天的比斗担起心来。
早知道直接答应他就是了,还比什么,现在骑虎难下,可怎么才好。我不由为我在这件事上的孩子气感到后悔。
鼓声响起,比斗开始。我坐在高台之上,三叔、四叔、马超、于禁分坐在我的身边。张苞身着一身士兵的衣服,灰溜溜的站在将台之下。他被夺了城门校尉之位,到军校里当个小兵,实在是没脸见人了。听说三叔还大骂了他一顿,说他太不争气。要不是灵儿求情,他这一顿好打是跑不了了。除他之外,关凤和许灵儿也立在台下,这两人现在身着女装,她们已是军校生,和入了太学的太学生一样,眼睛可以望到天上去,和张苞这等小兵又自不同。
其实在东汉,士大夫掌权,对于打打杀杀的将军十分看不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这种情况到了三国时有了改变,由于战乱,便是文官也封将军什么的,不通武艺反而不成。所以我这个军校成立的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但是召生却有些费力,因为好多将军们打打杀杀一辈子,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军,而是想让他们读书学文,舒舒服服的当个太平官。所以军校召生情况不容乐观。我当时有些生气,几乎想强征这些贵族子弟们入军校。可是关凤和许灵儿入了军校之后,这种情况突然间就变了,什么黄邕、黄祟(黄权子)、李遗、李球(李恢子、侄)、向充(向宠弟)、张毣(张裔子)、吕祥(吕凯子)、马脩(马忠子)……全都加入了军校。一时间军校显得热闹非凡。美女的威力如此之大,倒是让我想象不到。
一阵牛角号声吹起,那是辽东精骑集结了,虽然只有一百匹马,可久战精兵,一动起来,阵阵杀气冲天。他们手中拿着长长的竹刀,呼喝连连。
而军校的二百新兵鱼贯而前,十一人一组,列成阵势,先四人横排成一字形手执丈八长矛,矛尖向前,矛柄柱地,后三人品字形执弓,左右两侧两人执巨盾相护,最后两人执长刀,整个看起来,竟形成一个人工的拒马阵。我用眼一扫,发现不对,在为我给了四叔二百人,眼下共有十四个拒马阵,也就是只有一百五十四人,还有四十六人在哪里。而且我给四叔这些人是让他练骑兵,难道他想要以步兵来对抗骑兵不成?
鼓声再响,比斗正式开始。辽东精骑首领吹响了胸前的牛角号,一百把竹刀同时举了起来,战马嘶鸣着,被御者拉得抬起前蹄。
首领大声叫道:“呼--喝--”
他身后的精骑也也拉着丝缰高叫道:“呼--喝--”
一时间气势如虹,杀气冲天。
我在台上问四叔:“他们在叫什么?”
四叔答道:“辽东鲜卑人冲锋时就这样叫,他们通过这叫声鼓动士气,也通过这叫声来协调步伐,当他们士气达到顶点,步伐达到一致的时候,就会如开闸的洪水一样狂涌而下,势不可挡。没有组织过的步兵,就算数量多几倍,被他们冲起来,其战阵也会一举击破,损失惨重。”
才说到这里,那首领将刀向一挥,整个辽东精骑一百人排成整齐的锥形之势,如一支利箭向前冲去。速度,骑兵要的是速度,速度是最可怕的武器!
但是今天只是演练,他们不会有将马速提到最快时的空间。因为如果那样,冲锋的铁骑会直接将兵步们连人带武器撞飞,而马匹和骑兵也会被长矛阵刺透,虽然为了安全,那些矛并没有安装铁制矛尖,但就算是根木棍,在这种冲力下,一样可以穿过人和马那薄薄的皮肤。仅管这样,这样的马速已经很可怕了。
整齐的铁蹄踏在地上,飞腾的烟尘迷漫空中,隆隆的巨响让新兵浑身发抖,但我发现,我交给四叔的那些人,却并没有荒乱,他们镇定如桓。
“四叔,这些人没学会骑马,但可是镇定的很呐。”
“这是文则将军的主意,拒马阵也是他的创举。其实当真在战场上,我们还可以使用真正的拒马阵,丈许高的拒马排成阵势,军士藏在拒马间攻敌,还可以使用车阵,使用铁蒺藜和刺马钉,最好的还是强弩和元戎,一箭射他一串儿。只是今天演练,自然不能用这种东西。所以文则将军用这些人排成拒马阵,使敌人的马匹无法冲起来,每十一个人成一个小阵,以小阵来与敌人拼杀,小阵之间也可以配合,变阵也方便,可以有效的打击敌人,保存自己。为了让这些士兵适应作战,我每天带着三百人的骑兵从他们身边冲来冲去,有时从他们头上跳过去。所以眼下辽东精骑虽然气势挺强,但已吓不倒他们了。”
正说着,拒马阵已经有了动静,突然间一声齐喝:“风--”四十二支无头竹箭已飞了出来,这些箭虽然不多,但却整齐而密集的扑向辽东精骑,如有一群鸟儿入向稻田,寻找着自己的目标。辽东人齐齐的举起浑圆的皮盾挡在头上,但还是有五六人被箭射中要害,立时被眼尖的裁判发现并喝止。那些人只好不甘心的停下来,好强的马儿不肯驻足,被骑手勒得发出阵阵悲鸣。他们“阵亡”了。
“加速!加速!呼--喝--”首领不停踢着马匹,向前冲去,他们要冲过这一段射程,到了近前,就是他们的天下。
“自由射击!把所有的箭都射出去!”拒马阵里的弓箭手们不停的射箭。但是临敌不过三,他们只来射伤了不足二十个骑兵,敌军便已冲到了眼前。弓箭兵弃了弓箭,拿起长戟。
“杀!”辽东精骑挥动着竹刀。
“杀!”步兵们以人组成的拒马阵相迎。如林的长矛让辽东人无只能无法正面硬突,有一骑辽人带不住马势,竟扑到上拒马阵上,四杆没有尖头的木质长矛被巨大的冲撞力砸断,两人被砸倒,那骑士落在地上,一个步兵用竹刀在他颈上一拉,他便只好倒在地上不动了。
更多的辽东人强冲入拒马阵的缝隙里,但由于阵与阵之间缝隙较小,他们的保守使他们失去了速度,战斗便成了缠斗。拒马阵的威力显现出来,而辽东人也开始动了真火。不时有人被喝止,判为阵亡或重伤。
整个场中黄沙滚滚,激烈异常。
拒马阵越来越薄,终于不成阵势,辽东人还有五十余骑的时候,拒马阵中的步兵已不足六十人,除去被箭射“死”的辽东人,步兵伤亡比竟然还是达到了三比一。我不由对这拒马阵略有些失望,看来,四叔败了。
正在此时,突然间骨笛声响起!那是西凉铁骑冲锋的信号。在辽东人的后面,几个帐幕突然倒下,四十六骑骑兵从帐中如飞扑出,从背后杀过来。他们身着西凉铁骑的征袍,手着西凉铁骑贯用的长矛,吹动着羌人战阵上常用的尖锐的骨笛,如狼似虎,直扑过来。一时间辽东人大乱,他们来不及转过马头,便被长矛刺杀。这背后的一刀来得如此突然,让他们难以防范。
比斗到这里其实就算是结束了。几十个辽东人就算可以轻易转过身来迎敌,但若是当真在战场之上,几百人、几千人的战阵,那就绝对无法变幻阵形,陷入混战失去速度的骑兵,绝对无法抵敌这样的冲击。
我点头向四叔笑道:“四叔,文则将军,还是你们赢了。想不到你们竟敢用步兵来对抗骑兵,而且还敢于分兵。朕说过的话一定算数,军校的马匹朕来负责。”
四叔笑道:“这还不是陛下逼的。你给我的都是步兵,一个月的时间,能有四十多年天姿出色的上马作战已是难得了。”
“好,从今天起,季汉军校正式成立,愿几位将军给季汉多培养一些将才,让季汉百姓再不受刀兵之苦,让天下重新恢复太平!”
三叔、四叔、马超、于禁听说这样说,同时站起来,说道:“谨遵陛下旨意。”
我对三叔道:“三叔,其实苞弟没有大的过错,我这次罚他,只是要磨磨他的性子。他太拿事不当事了。”我用手指着台下,“还有这些姑娘少爷们,我希望咱们的军校,能把他们这些石头块子,都煅成百炼精钢!以后的季汉,还要靠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