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赵匡胤的出走(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匡扶后周最新章节!
随州一战,董遵诲的功绩显着,尤其是其孤身一人劝退王西昌的壮举,更是被时人所称道。不过,因为董宗本与王令温关系趋于缓和,加上随州一战董宗本乃是以“盗贼试图洗城”的名义上报,董遵诲并没有得到越级提升。
在朝廷罢免王端的职位以后,董宗本兼任随州都虞候一职,而立下大功的董遵诲依然继续担任一营的指挥使。不过,董宗本事务繁忙,也没有时间训练部队,便将二营交付于董遵诲,并默许他裁汰老弱,训练强军。也就是说,董遵诲虽然没有都虞候的名义,但是正在承担着都虞候的责任。当然,由于随州目前紧张的财政状况,董遵诲也只能维持千人正规军的规模。
至于原来的二营指挥赵匡胤,虽然奋勇杀敌,并因流血过多而昏迷,但他并没有保住城门。而且敌军之所以能内外呼应、险些破城,正是赵匡胤戒严不周的缘故,随州面临如此危险的局面,赵匡胤负有玩忽职守的主要责任。所以在战后,等到赵匡胤一醒来,董宗本就撤销了赵匡胤二营指挥的任命,不过看在赵匡胤父亲的面子上、看在赵匡胤浴血杀敌的份上,董宗本并没有将他一掳到底,而是委任他为巡防营中的都头一职。
赵匡胤躺在病榻上,强支着身子,颤抖着接过这一命令。他赵匡胤跋山涉水,跑到和尚庙里挖菜花、跑到尼姑庵里偷萝卜,吃了这么多苦,难道是就为了一个都头位置吗?难道就为了一个不是正规军的都头位置吗?!
不过,赵匡胤却没有说理的地方,确实是因为他的疏忽大意,导致敌军乔装入城;因为他的鲁莽武断,导致二营失去统一指挥;因为他作战不利,敌军攻占了城门洞,这个玩忽职守、作战不利的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谁也不觉得他冤枉。
只有赵匡胤,想想自己上任以来好不容易拉拢到的亲信全都战死,想想自己上任以来苦心训练的军队成为别人的部下,想想自己果断出击以寡敌众的壮举成了鲁莽武断,不由得暗地里吐了几十口鲜血!
赵匡胤在赵海刺杀董山富的事件中已经受了重伤,伤势未愈的他十分要强,很快就上任二营指挥一职,在军营中效仿董遵诲与士兵们同吃同睡,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也得不到完善的营养,结果伤口一直未能痊愈。等到王西昌攻城的时候,赵匡胤死守城门洞,流血过多而昏迷,旧伤未愈又添新创,加重了他的身体负担,严重损坏了他的健康。好不容易才醒过来,赵匡胤又得到免职的消息,精神再次受到打击,他一下子狂瘦三四十斤,从一个健壮的武将,变成了被压榨多年的包身工。
苏醒之后,赵匡胤没有去巡防营上任,而是在城里赁了一所小院子,继续养伤。董宗本虽然将他贬官,可是对赵匡胤的待遇着实不错,每月五两银子,且养伤费用由刺史府承担。不过金钱上的富裕,也不能弥补赵匡胤心灵的创伤。
董遵诲前几天也带着伤药前来探望,赵匡胤却闭门不见。赵匡胤也不明白自己对董遵诲是什么心态,愤恨?赵匡胤也是大丈夫,赌坊的事情过去很久了,自己虽然还有些气愤,但也不再因为那事而记恨董遵诲。何况这次正是人家董遵诲救了自己的性命,如果不是董遵诲及时增援,那赵恩德可以从容斩杀自己,而随州城破,自己也将成为耻辱的代名词。也许是因为嫉妒吧,两人都是一样的年龄,人家是立下大功的未来都虞候,俺却是被贬官去职的巡防营小都头。同样走到大街上,人家有美女主动送花外带**,俺却是被阵亡士兵家属痛骂外加洗脚水淋浴!
赵匡胤越想越是郁闷,尤其是当他收到家书的时候,这种郁闷的情绪更是被成倍地放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然现在大环境相对安静,但各地局部战争不断,收到家书也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赵匡胤兴匆匆地打开一看,顿时倒了胃口。
赵匡胤一共收到三封信,第一封乃是父亲赵弘殷所写:祝贺儿子升任营指挥一职,虽然这只是地方守备官职,但是也算是颇有实权,看来自己的老友董宗本对自己儿子还是颇为照料的。本来赵弘殷还给王彦超写过信,托他照料一下自己的儿子,看来这是多此一举了。另外,赵弘殷提醒自己的儿子,刚刚加入军队就能担任指挥一职,必须多加学习,不可闭门造车。作为营指挥,如果有机会参加战斗,不要自己冲在前面,要通过自己的指挥发挥部队整体的作战能力,而不是持强好胜、单打独斗。
赵匡胤只能长叹一句,老爸,你早干什么去了,要是早有你的提醒,我还会犯下这些错误吗?第二封乃是母亲让人写上的问候语句,是否适应水土,在随州吃得可曾习惯,有没有买个婢女照顾自己,然后还是那句说惯了的话:“没事多买点好吃的,照顾好自己。家中一切都好,勿念!”
赵匡胤眼泪哗哗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最心疼自己,从不对自己提任何要求,一心只牵挂着自己。他又翻看第三封信,乃是自己的夫人贺氏托人写的。
贺氏在信中先是诉说了一番相思之苦,问候自己夫君的身体,并问赵匡胤何时能将自己接去,以便照料。接着贺氏又说开封府随着官员的到来,物价上涨,老父赵弘殷的俸禄有些不够花,全家日子过得很紧,晚上都舍不得点油灯了,希望赵匡胤能让人捎些钱财回家,多少也能贴补些家用。贺氏还说最近赵匡义(即赵光义)老是调皮打架,虽然只有八岁,却已经打成了孩子王。周围小孩子都害怕他,甚至还要给他交保护费。
赵匡胤哑然失笑,自己这个弟弟啊,少小顽劣,不知能否成大器(历史上赵光义即位后史书记载:太宗自幼不群,与众小嬉戏,皆畏服之)。自己离家这么多日子了,身边还有些闲钱,也该给家人买些礼物,托行脚商寄回。于是赵匡胤取出家里的余钱,往集市上走去……
随州一战,董遵诲的功绩显着,尤其是其孤身一人劝退王西昌的壮举,更是被时人所称道。不过,因为董宗本与王令温关系趋于缓和,加上随州一战董宗本乃是以“盗贼试图洗城”的名义上报,董遵诲并没有得到越级提升。
在朝廷罢免王端的职位以后,董宗本兼任随州都虞候一职,而立下大功的董遵诲依然继续担任一营的指挥使。不过,董宗本事务繁忙,也没有时间训练部队,便将二营交付于董遵诲,并默许他裁汰老弱,训练强军。也就是说,董遵诲虽然没有都虞候的名义,但是正在承担着都虞候的责任。当然,由于随州目前紧张的财政状况,董遵诲也只能维持千人正规军的规模。
至于原来的二营指挥赵匡胤,虽然奋勇杀敌,并因流血过多而昏迷,但他并没有保住城门。而且敌军之所以能内外呼应、险些破城,正是赵匡胤戒严不周的缘故,随州面临如此危险的局面,赵匡胤负有玩忽职守的主要责任。所以在战后,等到赵匡胤一醒来,董宗本就撤销了赵匡胤二营指挥的任命,不过看在赵匡胤父亲的面子上、看在赵匡胤浴血杀敌的份上,董宗本并没有将他一掳到底,而是委任他为巡防营中的都头一职。
赵匡胤躺在病榻上,强支着身子,颤抖着接过这一命令。他赵匡胤跋山涉水,跑到和尚庙里挖菜花、跑到尼姑庵里偷萝卜,吃了这么多苦,难道是就为了一个都头位置吗?难道就为了一个不是正规军的都头位置吗?!
不过,赵匡胤却没有说理的地方,确实是因为他的疏忽大意,导致敌军乔装入城;因为他的鲁莽武断,导致二营失去统一指挥;因为他作战不利,敌军攻占了城门洞,这个玩忽职守、作战不利的大帽子扣在他的头上,谁也不觉得他冤枉。
只有赵匡胤,想想自己上任以来好不容易拉拢到的亲信全都战死,想想自己上任以来苦心训练的军队成为别人的部下,想想自己果断出击以寡敌众的壮举成了鲁莽武断,不由得暗地里吐了几十口鲜血!
赵匡胤在赵海刺杀董山富的事件中已经受了重伤,伤势未愈的他十分要强,很快就上任二营指挥一职,在军营中效仿董遵诲与士兵们同吃同睡,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也得不到完善的营养,结果伤口一直未能痊愈。等到王西昌攻城的时候,赵匡胤死守城门洞,流血过多而昏迷,旧伤未愈又添新创,加重了他的身体负担,严重损坏了他的健康。好不容易才醒过来,赵匡胤又得到免职的消息,精神再次受到打击,他一下子狂瘦三四十斤,从一个健壮的武将,变成了被压榨多年的包身工。
苏醒之后,赵匡胤没有去巡防营上任,而是在城里赁了一所小院子,继续养伤。董宗本虽然将他贬官,可是对赵匡胤的待遇着实不错,每月五两银子,且养伤费用由刺史府承担。不过金钱上的富裕,也不能弥补赵匡胤心灵的创伤。
董遵诲前几天也带着伤药前来探望,赵匡胤却闭门不见。赵匡胤也不明白自己对董遵诲是什么心态,愤恨?赵匡胤也是大丈夫,赌坊的事情过去很久了,自己虽然还有些气愤,但也不再因为那事而记恨董遵诲。何况这次正是人家董遵诲救了自己的性命,如果不是董遵诲及时增援,那赵恩德可以从容斩杀自己,而随州城破,自己也将成为耻辱的代名词。也许是因为嫉妒吧,两人都是一样的年龄,人家是立下大功的未来都虞候,俺却是被贬官去职的巡防营小都头。同样走到大街上,人家有美女主动送花外带**,俺却是被阵亡士兵家属痛骂外加洗脚水淋浴!
赵匡胤越想越是郁闷,尤其是当他收到家书的时候,这种郁闷的情绪更是被成倍地放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然现在大环境相对安静,但各地局部战争不断,收到家书也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赵匡胤兴匆匆地打开一看,顿时倒了胃口。
赵匡胤一共收到三封信,第一封乃是父亲赵弘殷所写:祝贺儿子升任营指挥一职,虽然这只是地方守备官职,但是也算是颇有实权,看来自己的老友董宗本对自己儿子还是颇为照料的。本来赵弘殷还给王彦超写过信,托他照料一下自己的儿子,看来这是多此一举了。另外,赵弘殷提醒自己的儿子,刚刚加入军队就能担任指挥一职,必须多加学习,不可闭门造车。作为营指挥,如果有机会参加战斗,不要自己冲在前面,要通过自己的指挥发挥部队整体的作战能力,而不是持强好胜、单打独斗。
赵匡胤只能长叹一句,老爸,你早干什么去了,要是早有你的提醒,我还会犯下这些错误吗?第二封乃是母亲让人写上的问候语句,是否适应水土,在随州吃得可曾习惯,有没有买个婢女照顾自己,然后还是那句说惯了的话:“没事多买点好吃的,照顾好自己。家中一切都好,勿念!”
赵匡胤眼泪哗哗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最心疼自己,从不对自己提任何要求,一心只牵挂着自己。他又翻看第三封信,乃是自己的夫人贺氏托人写的。
贺氏在信中先是诉说了一番相思之苦,问候自己夫君的身体,并问赵匡胤何时能将自己接去,以便照料。接着贺氏又说开封府随着官员的到来,物价上涨,老父赵弘殷的俸禄有些不够花,全家日子过得很紧,晚上都舍不得点油灯了,希望赵匡胤能让人捎些钱财回家,多少也能贴补些家用。贺氏还说最近赵匡义(即赵光义)老是调皮打架,虽然只有八岁,却已经打成了孩子王。周围小孩子都害怕他,甚至还要给他交保护费。
赵匡胤哑然失笑,自己这个弟弟啊,少小顽劣,不知能否成大器(历史上赵光义即位后史书记载:太宗自幼不群,与众小嬉戏,皆畏服之)。自己离家这么多日子了,身边还有些闲钱,也该给家人买些礼物,托行脚商寄回。于是赵匡胤取出家里的余钱,往集市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