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裂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山渐青最新章节!
第二百五十九章 裂痕
纵是寒气逼人,许清还是一大早便到了晏府,回京当日送晏楠回家,他没有进府,如今又过去两日,再不来拜见老丈人,那就说不过去了。
书房里,晏殊看着许清道:“在润州建市舶司、码头的奏疏,是你教知行上的吧?此事虽易出政绩,但一个把持不好,也容易捅娄子,知子莫若父,知行守成尚可,若论开拓,老夫担心他不能挑起这副担子啊!”
又想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怎么行?许清谨慎地答道:“岳父大人放心,润州知州韦灵运此人能力还不差,而大哥他任事细致小心,他们俩人正好互补长短,且小婿在润州尚有些人脉,小婿已详细交待下去,岳父大人但请放心,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晏殊满意地点点头,对许清这个女婿他已没什么可挑剔的了,当初这门婚事他答应得这么爽快,除了顾及晏楠的感受外,何尝不是想为这个家今后能多份依持,如今这晏楠还没过门,长子便已受惠不少,夫复何求呢?他抛开润州之事,话题一转回到了朝政上来。
晏殊这时须子抖了抖,极其严肃地说道:“你这臭小子,老夫交待过你几回了,让你凡事先来找我商量,你就是不听,你在太学论什么科举影响学术也就罢了,何以突然又给陛下进言兴武举、办武学?嗯!”
许清不想他话锋突然转到武举上去,而且态度转变之间也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晏殊见他沉声不语,接着训道:“你难道不知道,我朝开国之初便扬文抑武,就是为了防止武人专权,后唐前车之鉴不远,如今举国上下尚心有余悸,你却在此时提什么兴武举、办武学,简直是糊涂!王拱辰等人正等着抓你的疏漏呢,你倒好,自己往自己身上揽起事来了!还好陛下有心护你,此事先找我商谈,否则一但捅到朝堂上去,你休想安生!”
其实许清早料定晏殊不会主动支持此事,晏殊个性谨慎不说,更重要的他是个纯粹的文人,不象范仲淹他们经过战阵,在提高武人地位这种事上,肯定是持保留态度的。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岳父大人,然则朝中确实缺少可用之将,且小婿提出的以军事扩张,解决国内矛盾的策略正在进行,若无可用之将,小婿的策略将大打节扣……”
晏殊见他似乎没有悔改之意,心急之下将茶杯往桌上重重一顿,喝道:“糊涂!就算真如你所说,此事也不该由你来提出,你如今本就是众人的眼中钉,若再事事出头,就算陛下有心护你,怕也保不了你多久!况且,你以为就你知道如今朝中无将可用吗?然此事关系重大,牵涉过多,至今才没人敢提出来,你算几斤几两?逞什么强?”
“可是岳父大人……”
“没有可是!孺子不可教也!此事就算要提出,朝中尚有众多御使言官在,用得着你事事出头吗?你若再如此莽撞,为了女儿,休怪老夫揍你!”
晏殊大概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一蓬须子都竖了起来,瞪着许清恨不得真揍他一顿般。
谁知他刚提女儿,就听到晏楠的声音从书房外传来:“爹爹,这天气寒冷,女儿给你你温了些酒食送来,爹爹快开门!”
晏殊听到这声音,顿时一怔,望了望许清,脸上有些泄气,低哼一声不再言语,许清心里大乐,还是自家娘子知道疼人啊,估计老早就在外面听风色了,听到房里动静不对,这才出声回护的。
其实许清也明白,晏殊的意思是,这样重大的事情,除了预先找大家商量好外,就算提出,也要让个小卒提出来,在朝堂上先试试水。
这样就算事不可为,也伤不及根本。此事许清也没想过自已第一个在朝堂上跳出来,他跟赵祯说,只是想先说服赵祯,然后再慢慢铺陈。
这种有关重大国策的问题,急是急不来的,然而正因事关重大,想是晏殊担心自己少不更事,还象以前一样,事事先出头,才会这般怒斥。
这时晏殊又狠狠瞪了他一眼,仿佛是在说,你不去开门,难道让老夫去不成?许清吃了这一瞪,讪讪然起身。
等把书房门打开,只见晏楠提着一壶酒,后面还跟着两个小丫环,提着炭炉之类的,她抿嘴看了许清一眼,流露出丝丝的担忧,许清则对她眨眨眼示意一下,也没有出声。
“爹爹!这是女儿从润州带回来的阿曲酒,女儿已重新调制过,爹爹快尝尝!”晏楠轻盈地走到晏殊身边,一边给他倒酒,一边殷勤地说着。
晏殊有些无奈地看着自个女儿,见她倒完酒还准备上来帮着拿捏肩膀,轻轻摆手道:“楠儿先出去吧,爹爹和这臭小子还有话要谈,还有,这天寒天冻的,没事别到处乱跑,赶紧回后院陪你娘亲去吧!”
晏楠俏脸微红,有些担心的看了许清一眼,便乖巧地退了出去。屋中又只剩下许清俩人,他心里暗喜,从晏殊的口气判断,赵祯大概是同意了武举之事,否则以晏殊的性格,怕是不会同意就此事在朝堂试什么水。
果不其然,许清才又坐一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几人就接踵而至,想是晏殊早就约好他们今天休沐日谈事,几人重新见礼后,围着小几而坐,许清只得起身为众人充当倒酒的角色,没办法,谁让他辈份最小,年纪最轻呢,而且刚被老丈人训完,还是勤快一点的好!
等大家举杯干了一杯,晏殊也不拖沓,直接开宗明义地说道:“今日请各位来,是因陛下有意兴武举,办武学,为朝廷选拔些可用的将才,各位可畅所欲言,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范仲淹几人听了齐齐向许清看来,见他一脸淡定,波澜不惊的样子,一时也看不出这主意是不是与他有关。
范仲淹与韩琦还在深思,欧阳修先开口道:“此事不可,如今大宋战事频繁,提拔几个可用之武将尚不为过,但若兴武举、办武学,则武人将会渐掌朝中大权,此事万万不可,自古武夫乱国者不胜枚举,后唐至十国间,天下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皆因武夫专权而起,我大宋费百年之功,方有今日武夫不得言政之局面,岂能再步唐后尘?”
欧阳修的态度许清也早有所料,只是未想到他会反对得如此激烈而已,他也不急着出声,静待范仲淹、韩琦的表态。
他本以为会是韩琦先开口,不想却是范仲淹先道:“永叔所言虽中肯,但我朝与前唐不同,前唐造成武夫乱国之祸,乃是国策出错,武将权柄过重,且掌有财权,自成一体,而我大宋则不存在这些隐患,如今大宋边疆不稳,战事频繁,而朝中却无可用之将,国库已被拖得入不敷出,当此之时,理应注重武事,争取早日平定西北,我大宋才有喘息之机。”
范仲淹表完态,韩琦也接着说道:“只要我大宋目前的军队构架不作大变动,即使是兴武举、办武学,也不会造成武将割据之势,陛下既然提出这一策略,想必也经过深思熟虑,如今京畿禁军裁撤老弱已进行过半,接下来,将是按夏宁侯所议,大举练兵,这将淘汰出大量无能将领,若此时兴武举,正好挑选一些可用之才,补足军中将领缺额。所以,办武学可慢慢探讨,但兴武举已势在必行。”
不出所料,范仲淹和韩琦这两个经过战场杀伐的人,自然是深知朝中缺少武将的窘迫境况,支持这一策略并不奇怪。
最后许清也站出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晏殊也勉强表示支持的情况下,欧阳修还是选择保留自己的意思,在这件事,或许不会在朝堂上站出来反对,但也绝对不会支持。
几人又商议了一阵,才各自散去,许清坐在回家的马车上,思索着今天出现的情况,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原本的君子党之间,也渐渐出现了裂痕,特别是在兴武举一事上,估计会有很多人持欧阳一样的态度,甚至会站到强烈反对的对立面上去。
许清记得前世曾读过欧阳修一篇《朋党论》,欧阳修认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以道为朋者为真朋,以利为朋者为伪朋。
从另一个角度看去,也就是说这些君子只要认为是‘道’不同的东西,不管是谁提出来的,同样会激烈反对。由此可见,今天欧阳修据不支持的态度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在许清看来,这些君子之间若能在大局上保持一至,在局部上出现一些裂痕,未必不是好事,王拱辰他们已多次以朋党来攻击新政,上次夏竦甚至还弄出了什么‘范氏三虎’之说,差点让范仲淹百口莫辩。
站在赵祯的角度,也绝对不希望朝中大臣形成铁板一块。这大概就是他现在既力求革新,又留着王拱辰这些反对派牵制的原因吧。
裂痕!唉,想到这些许清也头痛,实在想不出两全的办法。若能将夏竦、王拱辰之流先逐出朝堂,那或许还好一些,到时这些君子们再分裂,新政也大致能维持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阅量少得太可怜了,求订阅!求订阅!求订阅!请各位支持正版!啊哈!
第二百五十九章 裂痕
纵是寒气逼人,许清还是一大早便到了晏府,回京当日送晏楠回家,他没有进府,如今又过去两日,再不来拜见老丈人,那就说不过去了。
书房里,晏殊看着许清道:“在润州建市舶司、码头的奏疏,是你教知行上的吧?此事虽易出政绩,但一个把持不好,也容易捅娄子,知子莫若父,知行守成尚可,若论开拓,老夫担心他不能挑起这副担子啊!”
又想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怎么行?许清谨慎地答道:“岳父大人放心,润州知州韦灵运此人能力还不差,而大哥他任事细致小心,他们俩人正好互补长短,且小婿在润州尚有些人脉,小婿已详细交待下去,岳父大人但请放心,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晏殊满意地点点头,对许清这个女婿他已没什么可挑剔的了,当初这门婚事他答应得这么爽快,除了顾及晏楠的感受外,何尝不是想为这个家今后能多份依持,如今这晏楠还没过门,长子便已受惠不少,夫复何求呢?他抛开润州之事,话题一转回到了朝政上来。
晏殊这时须子抖了抖,极其严肃地说道:“你这臭小子,老夫交待过你几回了,让你凡事先来找我商量,你就是不听,你在太学论什么科举影响学术也就罢了,何以突然又给陛下进言兴武举、办武学?嗯!”
许清不想他话锋突然转到武举上去,而且态度转变之间也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晏殊见他沉声不语,接着训道:“你难道不知道,我朝开国之初便扬文抑武,就是为了防止武人专权,后唐前车之鉴不远,如今举国上下尚心有余悸,你却在此时提什么兴武举、办武学,简直是糊涂!王拱辰等人正等着抓你的疏漏呢,你倒好,自己往自己身上揽起事来了!还好陛下有心护你,此事先找我商谈,否则一但捅到朝堂上去,你休想安生!”
其实许清早料定晏殊不会主动支持此事,晏殊个性谨慎不说,更重要的他是个纯粹的文人,不象范仲淹他们经过战阵,在提高武人地位这种事上,肯定是持保留态度的。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岳父大人,然则朝中确实缺少可用之将,且小婿提出的以军事扩张,解决国内矛盾的策略正在进行,若无可用之将,小婿的策略将大打节扣……”
晏殊见他似乎没有悔改之意,心急之下将茶杯往桌上重重一顿,喝道:“糊涂!就算真如你所说,此事也不该由你来提出,你如今本就是众人的眼中钉,若再事事出头,就算陛下有心护你,怕也保不了你多久!况且,你以为就你知道如今朝中无将可用吗?然此事关系重大,牵涉过多,至今才没人敢提出来,你算几斤几两?逞什么强?”
“可是岳父大人……”
“没有可是!孺子不可教也!此事就算要提出,朝中尚有众多御使言官在,用得着你事事出头吗?你若再如此莽撞,为了女儿,休怪老夫揍你!”
晏殊大概也是爱之深,责之切,一蓬须子都竖了起来,瞪着许清恨不得真揍他一顿般。
谁知他刚提女儿,就听到晏楠的声音从书房外传来:“爹爹,这天气寒冷,女儿给你你温了些酒食送来,爹爹快开门!”
晏殊听到这声音,顿时一怔,望了望许清,脸上有些泄气,低哼一声不再言语,许清心里大乐,还是自家娘子知道疼人啊,估计老早就在外面听风色了,听到房里动静不对,这才出声回护的。
其实许清也明白,晏殊的意思是,这样重大的事情,除了预先找大家商量好外,就算提出,也要让个小卒提出来,在朝堂上先试试水。
这样就算事不可为,也伤不及根本。此事许清也没想过自已第一个在朝堂上跳出来,他跟赵祯说,只是想先说服赵祯,然后再慢慢铺陈。
这种有关重大国策的问题,急是急不来的,然而正因事关重大,想是晏殊担心自己少不更事,还象以前一样,事事先出头,才会这般怒斥。
这时晏殊又狠狠瞪了他一眼,仿佛是在说,你不去开门,难道让老夫去不成?许清吃了这一瞪,讪讪然起身。
等把书房门打开,只见晏楠提着一壶酒,后面还跟着两个小丫环,提着炭炉之类的,她抿嘴看了许清一眼,流露出丝丝的担忧,许清则对她眨眨眼示意一下,也没有出声。
“爹爹!这是女儿从润州带回来的阿曲酒,女儿已重新调制过,爹爹快尝尝!”晏楠轻盈地走到晏殊身边,一边给他倒酒,一边殷勤地说着。
晏殊有些无奈地看着自个女儿,见她倒完酒还准备上来帮着拿捏肩膀,轻轻摆手道:“楠儿先出去吧,爹爹和这臭小子还有话要谈,还有,这天寒天冻的,没事别到处乱跑,赶紧回后院陪你娘亲去吧!”
晏楠俏脸微红,有些担心的看了许清一眼,便乖巧地退了出去。屋中又只剩下许清俩人,他心里暗喜,从晏殊的口气判断,赵祯大概是同意了武举之事,否则以晏殊的性格,怕是不会同意就此事在朝堂试什么水。
果不其然,许清才又坐一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几人就接踵而至,想是晏殊早就约好他们今天休沐日谈事,几人重新见礼后,围着小几而坐,许清只得起身为众人充当倒酒的角色,没办法,谁让他辈份最小,年纪最轻呢,而且刚被老丈人训完,还是勤快一点的好!
等大家举杯干了一杯,晏殊也不拖沓,直接开宗明义地说道:“今日请各位来,是因陛下有意兴武举,办武学,为朝廷选拔些可用的将才,各位可畅所欲言,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范仲淹几人听了齐齐向许清看来,见他一脸淡定,波澜不惊的样子,一时也看不出这主意是不是与他有关。
范仲淹与韩琦还在深思,欧阳修先开口道:“此事不可,如今大宋战事频繁,提拔几个可用之武将尚不为过,但若兴武举、办武学,则武人将会渐掌朝中大权,此事万万不可,自古武夫乱国者不胜枚举,后唐至十国间,天下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皆因武夫专权而起,我大宋费百年之功,方有今日武夫不得言政之局面,岂能再步唐后尘?”
欧阳修的态度许清也早有所料,只是未想到他会反对得如此激烈而已,他也不急着出声,静待范仲淹、韩琦的表态。
他本以为会是韩琦先开口,不想却是范仲淹先道:“永叔所言虽中肯,但我朝与前唐不同,前唐造成武夫乱国之祸,乃是国策出错,武将权柄过重,且掌有财权,自成一体,而我大宋则不存在这些隐患,如今大宋边疆不稳,战事频繁,而朝中却无可用之将,国库已被拖得入不敷出,当此之时,理应注重武事,争取早日平定西北,我大宋才有喘息之机。”
范仲淹表完态,韩琦也接着说道:“只要我大宋目前的军队构架不作大变动,即使是兴武举、办武学,也不会造成武将割据之势,陛下既然提出这一策略,想必也经过深思熟虑,如今京畿禁军裁撤老弱已进行过半,接下来,将是按夏宁侯所议,大举练兵,这将淘汰出大量无能将领,若此时兴武举,正好挑选一些可用之才,补足军中将领缺额。所以,办武学可慢慢探讨,但兴武举已势在必行。”
不出所料,范仲淹和韩琦这两个经过战场杀伐的人,自然是深知朝中缺少武将的窘迫境况,支持这一策略并不奇怪。
最后许清也站出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晏殊也勉强表示支持的情况下,欧阳修还是选择保留自己的意思,在这件事,或许不会在朝堂上站出来反对,但也绝对不会支持。
几人又商议了一阵,才各自散去,许清坐在回家的马车上,思索着今天出现的情况,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原本的君子党之间,也渐渐出现了裂痕,特别是在兴武举一事上,估计会有很多人持欧阳一样的态度,甚至会站到强烈反对的对立面上去。
许清记得前世曾读过欧阳修一篇《朋党论》,欧阳修认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以道为朋者为真朋,以利为朋者为伪朋。
从另一个角度看去,也就是说这些君子只要认为是‘道’不同的东西,不管是谁提出来的,同样会激烈反对。由此可见,今天欧阳修据不支持的态度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在许清看来,这些君子之间若能在大局上保持一至,在局部上出现一些裂痕,未必不是好事,王拱辰他们已多次以朋党来攻击新政,上次夏竦甚至还弄出了什么‘范氏三虎’之说,差点让范仲淹百口莫辩。
站在赵祯的角度,也绝对不希望朝中大臣形成铁板一块。这大概就是他现在既力求革新,又留着王拱辰这些反对派牵制的原因吧。
裂痕!唉,想到这些许清也头痛,实在想不出两全的办法。若能将夏竦、王拱辰之流先逐出朝堂,那或许还好一些,到时这些君子们再分裂,新政也大致能维持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阅量少得太可怜了,求订阅!求订阅!求订阅!请各位支持正版!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