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望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天可汗最新章节!
第431章 望乡
薛崇训问了西城的官吏张仁愿在哪里死的,官吏们便把他带到了西门谯楼上。这里现在很安静,楼中没什么人,只有城墙上还站着几个当值的戍卒。
一个文官说道:“当天晚上张总管就在这里面,我在楼下的衙门里当夜值,听到了一阵笛声。”
薛崇训在谯楼上来回走了一遍,便站在箭孔旁往外看,随口问道:“笛声从哪里传来的,是张仁愿吹奏的?”
文官皱眉想了一会儿:“没听清……记不太清楚了。”
薛崇训踱了几步诗兴一来,便吟道:“阴山影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刚刚吟罢,就听得王昌龄的声音道:“薛郎此诗甚好。”
他回头一看,见部下们都上来了,便厚颜笑道:“能得少伯称赞诗好,真是叫人好不高兴。”
旁边的西城文官也少不得拍了几句,薛崇训又想起一件事来,问他:“我进城后见军民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这些都是李公子安排的?”
文官道:“正是,李公子对我等言,突厥兵虽撤围退却,但尚在阴山以南,轻兵而来不到一日工夫,遂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清理道路修补城防。”
“不错……”薛崇训脸上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想着什么,然后又展眉笑道,“很好。”
这时王昌龄道:“薛郎,有两件事。第一,长安来了书信走的是官道,我以为是公文就扯了,没想到是薛郎的家书,我保证没看两行,请见谅。第二件,得报使臣何煦等人要返回了,报称默啜可汗之子杨我支等人也要随行入唐。”
“信呢?”薛崇训伸手索要。王昌龄急忙从袖中把信札递了过去,见他先问私事,便忍不住提醒道:“突厥这么快就有回复了,显是咱们开出的条件太丰厚……”
薛崇训点点头:“默啜看来很动心。”
王昌龄道:“突厥人表面臣服,终究不是我们一路,此消彼长之势,每年资助十亿钱是否太多?”
薛崇训忽然正色道:“当然可以不给,也可以不和,但他们肯定要去河北袭扰。只要有一个州被攻陷,动辄数万上十万的百姓将遭毫无人道的蹂|躏,我能说一句没关系就了事吗……想来还是给钱好了,朝廷眼下虽然缺钱,但可以用他们需要的茶叶粮食铁盐等抵资。粮可以再种,钱可以再积累,人口损失可不能像长草那么快,人命为重。”
张九龄道:“薛郎所言不差,资敌虽然不甚光彩,但免去了战争和官民伤亡,士族及百姓亦应称道。而且据我猜测,默啜得了钱粮,估计要北上对付铁勒诸部,祸水北引,也不失为一步好棋。”
王昌龄听了薛崇训的话,很快就被说服,而且很欣慰地说道:“薛郎能想到黎民百姓之难,实乃万民之幸。”
薛崇训道:“要不是张说不给调兵调粮,我这次就直接灭掉默啜,还和他啰嗦什么议和?朝廷给我封的是‘单于道行军大总管’,摆明了都想和,我怎能万全不顾政事堂的策略,我行我素?”
幕僚们当即无话可说。薛崇训左右看了看,便走上张仁愿曾经坐的位置坐了下来,拿着家书观阅。
那夜张仁愿的头颅被砍下来,就是坐在现在薛崇训坐的这个地方。血迹已经被擦干净了,也许仔细瞧瞧,能在木板的缝隙里找到一些凝固的血污。
他展开信先看了开头,是以余姚公主(李妍儿)的名义写的,这时候的书信格式都是第一行报出写信者的身份名字。不过他猜测这封信肯定不是李妍儿一个人写,孙氏等人也一定参与了的,大老远的写封信过来很不容易,遣词造句非常文言。
看到家书,薛崇训也多了几分思乡之情。这时他忽然想起李妍儿怀孕很久了,生了没有?他急忙快速浏览信的整篇内容,只让他安心国事(孙氏的口气),没提生了小孩子的事儿。多半还没生产吧……薛崇训低头回忆了一下日子,掐指一算,去年八月到现在四月初已大约八个多月的时间了。
他听说十月怀胎指的每个月只有二十八天,实际上不到十个月,一般就九个来月的样子……
薛崇训的心思被这么一搅,战心全无,早已不想打什么仗了,只想快点回去。他从来没当过爹,此时多少有些新鲜和好奇。
过了许久,他抬头忽见部下都看着自己,这才从遐思中回过神来,说道:“你们去准备准备,等突厥可汗的儿子来了,按照该有的礼仪接待。”
“是。”众人应了只得退下。杨我支这人薛崇训不熟悉,但听说在长安当“质子”很长一段时间,唐朝廷倒也比较大度,质子什么的就是个摆设,就算开战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非常安全。
……第二天杨我支等人就来了,身边带着一些奴仆和侍卫。这厮倒是没什么压力,估计觉得根本不可能有啥生命危险。不过这时薛崇训倒真没想要把他怎么着。
薛崇训在西城的简陋低矮的官衙里接见了突厥使臣,初见杨我支,他倒是感到十分意外,因为这突厥人乍一看上去就是个汉人。等走近了才能发现他的相貌和普通汉人有些区别。
杨我支头戴幞头,身穿翻领长袍,连佩饰等细节都与士大夫别无二致。走到堂中,娴熟地抱拳一礼笑道:“突厥使臣拜会大唐晋王。”
薛崇训呵呵笑了一下,也拱手很随意地还礼道:“幸会幸会,请入座吧。”
杨我支很文雅地牵了一下袍服,从容地坐到一旁的椅子上,见薛崇训端起茶杯,他作为客人才端起案上的杯子凑到鼻子前很享受地闻着茶香。
薛崇训好笑地看着他装模作样,自己拿着茶杯“咕噜”猛喝了一口,随手搁下说道:“唐使去突厥营中开出的条件就是我的条件,数目已经很丰厚了,咱们不讲价,行就行不行就拉倒。”
杨我支一听愕然,突然听到这么一个方式谈判,他倒是有些意外,想了想缓缓用纯正的关中腔说道:“晋王果然是爽快人……可汗很高兴晋王的诚意和盟,只是一些细则需要商榷商榷,这也是我此行的使命之一。”
薛崇训身后的王昌龄便小声对好友张九龄道:“突厥人总会贪得无厌,从来不会知足。”
杨我支咳了一声清清嗓子道:“四件小事,咱们在西城谈妥了先拟个条呈,等到了长安才交换正式国书。可汗得了晋王写的准信,也好即可撤退罢兵,重修和睦……”
“这可不是城下之盟。”王昌龄忍不住提醒道,“突厥兵前几日才败到晋王手下,被迫撤退到阴山。使臣刚才的话,意思是咱们不拟好条呈就不撤兵了?”
杨我支顿时有些尴尬:“我非此意!只是我国十分缺物,既然要和,当然希望早些谈妥等着晋王快些资助些粮草茶盐。这也是我提到的四个小节中的一个,希望大唐尽快支援第一批财物,咱们修好便要罢兵,可汗总不能言而无信马上就率兵劫掠吧?”
杨我支见薛崇训默然不语,没有立刻表示反对,又道:“另外三件:第一,希望大唐交还进入关中地区被俘的突厥将士及我的兄长同俄特勒的遗体;第二,可汗欲与大唐结成亲戚,请旨大唐皇帝下嫁公主到王庭;第三,今年第一年的援助一次给我们,以便度过难关(其实是想发动对铁勒的新战争)。”
他说完条件,王昌龄最先动火,顿时面有怒色,最不能接受就是交还俘虏,那帮人是去袭击宫廷的,简直是罪无可赦,就这样无罪释放实在有点失颜面。
杨我支看了一眼王昌龄的脸色,又瞧薛崇训,但见薛崇训还沉得住气,他正想着什么的样子。
这时薛崇训抬头道:“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突厥人偷入关中犯的是大唐律法,应按律治罪;我在朝里的主张就反对和亲国策,你让我出面谈和亲,朝臣最忌左右摇摆立场不定;一年的援助全部支付,国库负担不起,今年的税赋都没收上来。至于尽快给你们一批粮草更是无稽之谈,突厥兵刚刚入唐境杀掠我百姓,而今骑兵尚在阴山以南,还未正式达成盟约,我岂能将粮草物资送与你们?天下人不得诟病资敌?”
大约是他拒绝得太直接,杨我支的神色有些难看,之前装作淡然洒脱的模样已荡然无存,他那刻意做出来的气质果然是只学到外在。
“晋王的意思,没有任何商议的余地?”杨我支问道。
薛崇训淡然道:“和则两利,不和则继续交兵,有什么好商议的?你要是做不了主,尽快传话去突厥可汗的大营问问。”
薛崇训的语气生硬,杨我支见继续谈下去也不可能有啥进展,便起身告辞。
等杨我支等人出门后,张九龄说道:“突厥人一定会答应咱们的条件,他们现在缺粮,继续转进袭扰河北并不是什么上策。张仁愿也覆灭,突厥人和大唐议和得些好处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咱们不必再让步了。”
第431章 望乡
薛崇训问了西城的官吏张仁愿在哪里死的,官吏们便把他带到了西门谯楼上。这里现在很安静,楼中没什么人,只有城墙上还站着几个当值的戍卒。
一个文官说道:“当天晚上张总管就在这里面,我在楼下的衙门里当夜值,听到了一阵笛声。”
薛崇训在谯楼上来回走了一遍,便站在箭孔旁往外看,随口问道:“笛声从哪里传来的,是张仁愿吹奏的?”
文官皱眉想了一会儿:“没听清……记不太清楚了。”
薛崇训踱了几步诗兴一来,便吟道:“阴山影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刚刚吟罢,就听得王昌龄的声音道:“薛郎此诗甚好。”
他回头一看,见部下们都上来了,便厚颜笑道:“能得少伯称赞诗好,真是叫人好不高兴。”
旁边的西城文官也少不得拍了几句,薛崇训又想起一件事来,问他:“我进城后见军民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这些都是李公子安排的?”
文官道:“正是,李公子对我等言,突厥兵虽撤围退却,但尚在阴山以南,轻兵而来不到一日工夫,遂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清理道路修补城防。”
“不错……”薛崇训脸上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想着什么,然后又展眉笑道,“很好。”
这时王昌龄道:“薛郎,有两件事。第一,长安来了书信走的是官道,我以为是公文就扯了,没想到是薛郎的家书,我保证没看两行,请见谅。第二件,得报使臣何煦等人要返回了,报称默啜可汗之子杨我支等人也要随行入唐。”
“信呢?”薛崇训伸手索要。王昌龄急忙从袖中把信札递了过去,见他先问私事,便忍不住提醒道:“突厥这么快就有回复了,显是咱们开出的条件太丰厚……”
薛崇训点点头:“默啜看来很动心。”
王昌龄道:“突厥人表面臣服,终究不是我们一路,此消彼长之势,每年资助十亿钱是否太多?”
薛崇训忽然正色道:“当然可以不给,也可以不和,但他们肯定要去河北袭扰。只要有一个州被攻陷,动辄数万上十万的百姓将遭毫无人道的蹂|躏,我能说一句没关系就了事吗……想来还是给钱好了,朝廷眼下虽然缺钱,但可以用他们需要的茶叶粮食铁盐等抵资。粮可以再种,钱可以再积累,人口损失可不能像长草那么快,人命为重。”
张九龄道:“薛郎所言不差,资敌虽然不甚光彩,但免去了战争和官民伤亡,士族及百姓亦应称道。而且据我猜测,默啜得了钱粮,估计要北上对付铁勒诸部,祸水北引,也不失为一步好棋。”
王昌龄听了薛崇训的话,很快就被说服,而且很欣慰地说道:“薛郎能想到黎民百姓之难,实乃万民之幸。”
薛崇训道:“要不是张说不给调兵调粮,我这次就直接灭掉默啜,还和他啰嗦什么议和?朝廷给我封的是‘单于道行军大总管’,摆明了都想和,我怎能万全不顾政事堂的策略,我行我素?”
幕僚们当即无话可说。薛崇训左右看了看,便走上张仁愿曾经坐的位置坐了下来,拿着家书观阅。
那夜张仁愿的头颅被砍下来,就是坐在现在薛崇训坐的这个地方。血迹已经被擦干净了,也许仔细瞧瞧,能在木板的缝隙里找到一些凝固的血污。
他展开信先看了开头,是以余姚公主(李妍儿)的名义写的,这时候的书信格式都是第一行报出写信者的身份名字。不过他猜测这封信肯定不是李妍儿一个人写,孙氏等人也一定参与了的,大老远的写封信过来很不容易,遣词造句非常文言。
看到家书,薛崇训也多了几分思乡之情。这时他忽然想起李妍儿怀孕很久了,生了没有?他急忙快速浏览信的整篇内容,只让他安心国事(孙氏的口气),没提生了小孩子的事儿。多半还没生产吧……薛崇训低头回忆了一下日子,掐指一算,去年八月到现在四月初已大约八个多月的时间了。
他听说十月怀胎指的每个月只有二十八天,实际上不到十个月,一般就九个来月的样子……
薛崇训的心思被这么一搅,战心全无,早已不想打什么仗了,只想快点回去。他从来没当过爹,此时多少有些新鲜和好奇。
过了许久,他抬头忽见部下都看着自己,这才从遐思中回过神来,说道:“你们去准备准备,等突厥可汗的儿子来了,按照该有的礼仪接待。”
“是。”众人应了只得退下。杨我支这人薛崇训不熟悉,但听说在长安当“质子”很长一段时间,唐朝廷倒也比较大度,质子什么的就是个摆设,就算开战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非常安全。
……第二天杨我支等人就来了,身边带着一些奴仆和侍卫。这厮倒是没什么压力,估计觉得根本不可能有啥生命危险。不过这时薛崇训倒真没想要把他怎么着。
薛崇训在西城的简陋低矮的官衙里接见了突厥使臣,初见杨我支,他倒是感到十分意外,因为这突厥人乍一看上去就是个汉人。等走近了才能发现他的相貌和普通汉人有些区别。
杨我支头戴幞头,身穿翻领长袍,连佩饰等细节都与士大夫别无二致。走到堂中,娴熟地抱拳一礼笑道:“突厥使臣拜会大唐晋王。”
薛崇训呵呵笑了一下,也拱手很随意地还礼道:“幸会幸会,请入座吧。”
杨我支很文雅地牵了一下袍服,从容地坐到一旁的椅子上,见薛崇训端起茶杯,他作为客人才端起案上的杯子凑到鼻子前很享受地闻着茶香。
薛崇训好笑地看着他装模作样,自己拿着茶杯“咕噜”猛喝了一口,随手搁下说道:“唐使去突厥营中开出的条件就是我的条件,数目已经很丰厚了,咱们不讲价,行就行不行就拉倒。”
杨我支一听愕然,突然听到这么一个方式谈判,他倒是有些意外,想了想缓缓用纯正的关中腔说道:“晋王果然是爽快人……可汗很高兴晋王的诚意和盟,只是一些细则需要商榷商榷,这也是我此行的使命之一。”
薛崇训身后的王昌龄便小声对好友张九龄道:“突厥人总会贪得无厌,从来不会知足。”
杨我支咳了一声清清嗓子道:“四件小事,咱们在西城谈妥了先拟个条呈,等到了长安才交换正式国书。可汗得了晋王写的准信,也好即可撤退罢兵,重修和睦……”
“这可不是城下之盟。”王昌龄忍不住提醒道,“突厥兵前几日才败到晋王手下,被迫撤退到阴山。使臣刚才的话,意思是咱们不拟好条呈就不撤兵了?”
杨我支顿时有些尴尬:“我非此意!只是我国十分缺物,既然要和,当然希望早些谈妥等着晋王快些资助些粮草茶盐。这也是我提到的四个小节中的一个,希望大唐尽快支援第一批财物,咱们修好便要罢兵,可汗总不能言而无信马上就率兵劫掠吧?”
杨我支见薛崇训默然不语,没有立刻表示反对,又道:“另外三件:第一,希望大唐交还进入关中地区被俘的突厥将士及我的兄长同俄特勒的遗体;第二,可汗欲与大唐结成亲戚,请旨大唐皇帝下嫁公主到王庭;第三,今年第一年的援助一次给我们,以便度过难关(其实是想发动对铁勒的新战争)。”
他说完条件,王昌龄最先动火,顿时面有怒色,最不能接受就是交还俘虏,那帮人是去袭击宫廷的,简直是罪无可赦,就这样无罪释放实在有点失颜面。
杨我支看了一眼王昌龄的脸色,又瞧薛崇训,但见薛崇训还沉得住气,他正想着什么的样子。
这时薛崇训抬头道:“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突厥人偷入关中犯的是大唐律法,应按律治罪;我在朝里的主张就反对和亲国策,你让我出面谈和亲,朝臣最忌左右摇摆立场不定;一年的援助全部支付,国库负担不起,今年的税赋都没收上来。至于尽快给你们一批粮草更是无稽之谈,突厥兵刚刚入唐境杀掠我百姓,而今骑兵尚在阴山以南,还未正式达成盟约,我岂能将粮草物资送与你们?天下人不得诟病资敌?”
大约是他拒绝得太直接,杨我支的神色有些难看,之前装作淡然洒脱的模样已荡然无存,他那刻意做出来的气质果然是只学到外在。
“晋王的意思,没有任何商议的余地?”杨我支问道。
薛崇训淡然道:“和则两利,不和则继续交兵,有什么好商议的?你要是做不了主,尽快传话去突厥可汗的大营问问。”
薛崇训的语气生硬,杨我支见继续谈下去也不可能有啥进展,便起身告辞。
等杨我支等人出门后,张九龄说道:“突厥人一定会答应咱们的条件,他们现在缺粮,继续转进袭扰河北并不是什么上策。张仁愿也覆灭,突厥人和大唐议和得些好处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咱们不必再让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