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111章 回家(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走进唐朝最新章节!
话说乾符元年二月二十五,李烨急急忙忙的骑着马往张家村赶,来到村口,抬眼望去,村里的景象并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破旧的土坯房,坑洼的小路,这里的一切与半年前李烨离开的时候并无二致。牵着马走在曾今熟悉的小路上,李烨感到是那么的踏实,平静的生活,熟悉的面孔,“这是李家三郎吧”,一个村民看见李烨,问了一句,转身往村里跑,边跑边叫:“李家三郎回来了,李家三郎回来,……”,声音越来越远,看着远去的背影,一丝甜蜜从心头慢慢的涌来上来,扩散到全身。
不说,这种感觉真得不错,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怪不得古人富贵以后都想回家乡看看,满足内心巨大的虚荣感。李烨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自家门口外已经站满了村中看热闹的人群,看到李烨走来,都涌到李烨的面前,上下打量着李烨,口中不停地发生赞叹声,“李三郎,真的富贵了”,“什么,妇人家懂什么,你瞧李家三郎这一身衣服,可以够我们家吃上几个月了”,“李家三郎的马真漂亮,跟在李家三郎身后的人,怎么长得黑乎乎的”,……,李烨一边与村民打招呼,一边把马拴在门口院子外,抬腿走进自家熟悉又陌生的院子。
说熟悉,自家的房子还在原来的地方,说陌生,房子已经被重新装修了一下,原先那栋四处漏风,看上去快要倒的房子已经换了一个模样,雪白的墙面,灰色的瓦片,黑色的大门。上次闫素民在京城告诉李烨,县里来人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现在一看县里还真得下了大本钱装修,就不知道自家装修的钱需要谁来出了。
这时,母亲也听见外面有人在说李烨回来了,原本想李烨会在县里跟县令用膳很久,没有想过这么快就回来了。母亲这时出得大堂,瞧见李烨从门口进来,屋外跟谁着李烨又呼啦啦的涌进一些人,有人口中呼喊着母亲,快出来看李烨回来了。李烨见到母亲,急忙拜见,母亲扶着李烨,上上下下的瞧了好一阵子道:“三郎长高了,长胖了”,说着眼泪哗哗的往下流。旁边见状,都问盼得儿归来,如何哭泣。
母亲回答:“记得当日三郎,离家上京,一晃已经半年,今日三郎回家,已位居高位。想当年郎君在世的时候,幸苦一生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职,到老还是同乡帮忙安葬”,说到伤心处,眼泪如雨滴般往下掉,惹得众人一起垂泪。这时,母亲身后的大郎李建道:“母亲,三郎这次回来,总算是显亲扬名,光宗耀祖,不辱先人了”,言毕,众人皆以为然,哈哈大笑。
母亲拉着李烨走进大堂,大堂中早已经做满了人,李烨提前随行回来的侍妾都已经坐在大堂中,其他人则已经送到临河村落脚。李烨扶母亲上座,唤出侍妾拜见母亲。母亲见小兰、乐梦娇、路柔、路璧,个个生的貌美如花,胜是乖巧,不禁喜上眉梢,伸手虚扶李烨的侍妾。
拜见后,众人坐下,母亲问及姐姐李燕这次为何没有一起回来,李烨答道:“燕娘,刚到长安,尚有些不适应,身体尚虚,不宜再颠簸,故此没有回来”,母亲点头,称赞三郎做的对。这时,一旁的张村长问及自家的三个儿子为何也未归来,李烨一一回答解释:张天成这次跟随李烨已经回来,但路遇饥民,便送饥民到即墨,事完后,回来拜见父母。至于张天宝与张磊则因军中有事,不便离开,所以留在长安。张家三兄弟年纪尚少,在长安逍遥快活,一时忘记了家中的父母,等到李烨要返回家乡时,方想起半年里未成写过一封家信回家,一时间都很懊恼。本想与李烨一起回来,但被李烨劝住,但也带回来一封书信和大量礼物给家乡父母。
一番述说,李家设宴招待全村乡亲,李烨侍妾跟母亲说笑欢饮,李烨和李建坐于下首,招呼家中客人。酒过数巡,母亲道:“三郎,如今显贵可顾及家中大郎”,李烨一听就傻了,母亲这么问起这个问题,扭头望李建,李建苦笑了一下,低头不语。李建年方十四,已到娶妻生子的年龄,因以前家中贫困,未见有人家愿意将女儿嫁于李建,李建本就有些刻板,少话语,学儒学多年也未得到县学推荐,名声不显,便无人理睬。
自从李烨上京当官后,消息传到东海县,李建也被县学推荐明年到长安参加科举。家中上门提亲的人便络绎不绝,这时母亲反倒嫌弃起人家,想着有朝一日,大郎金榜题名时再谈婚论嫁不迟。但李建还是有自知者明,知道这一切都是别人顾及李烨,交好李家,并非是李建真凭实学。母亲这样做也同样引起了李建的反感,但李建孝顺,不敢忤逆母亲的意见,只好不语,但是李烨并不知道这些,也不清楚母亲的意思。
李烨座在堂前,在众人面前也不好多说,连忙答道:“全凭母亲的意思”。
见李烨乖巧,母亲脸上露出喜悦之色:“这些年家中的事物,都是吾在操劳,大郎苦读诗书,稍有成绩,今年底便要上京赶考,三郎这件事情还要多多操心才是”,李烨那里知晓母亲的心事,其实母亲也知道,李建这点才学根本就无法考取功名,但心里那里肯认输,便想让李烨在京城疏通一下,给李建谋取一官半职。
听母亲这样说,李烨也大致明白一些母亲的意思,母亲敲打李烨,是担心李烨富贵忘家。“这事何劳母亲费心,三郎自会安排”,不就是母亲见李烨在京城当官,也想着给自己亲生的儿子谋求一个官职,这事有何困难。要官不难,想必李烨跟田令孜提出要官,田令孜还欢欣鼓舞,就是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待李建了。
李烨转身询问大郎,以后可有打算,李烨想看看,李建是什么想法有何打算。李建犹豫道:“这全是母亲逼孩儿,某现在还不想做官,只想着再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去考虑做官的事情,三郎就不必费心了”,李建推辞是不想让李烨为难,同时自己的确还小,也不适合做官,但是母亲在一旁天天唠叨,说什么三郎小小年纪已经身处高位,自家的大郎不比三郎差,如何做不的官。
李建不好与李烨说明,但是李烨如何听不出来李建的意思。李烨何尝没有考虑过李建的事情,知道以李建的能力和水平,恐怕考上一万年也未必就能考取功名,加上晚唐科场的黑暗,李建的科考之路,堪比玄奘西天取经。原本,李烨考虑等即墨县的事情稳定下来,在即墨给李建谋求一官半职,本着上阵父子、打虎亲兄弟的原则,让李建帮自己在即墨看着,李烨也放心不少。
李烨倒是不怕李建没有官做,怕的是李建到任做官,应付不过来官府的事物,同时也害怕自己这个哥哥不通人情世故,触犯了上司,到时又要李烨来出面摆平。所以,李烨还是想让李建在自己的手下,熟悉一下,不仅是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同时接触一些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情,有李烨在一旁,别人总不会欺负李建。
想到这里,李烨小心的询问李建:“大郎,既然现在不想做官,可有什么打算”,李烨的想法不错,就是不知道李建有什么想法,还是先问问清楚点好。
“这个……”,李建想了想道:“其实不瞒三郎,某想到临河村小学教书”。
什么李建想做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李烨被李建搞糊涂了。李建见李烨吃惊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事情要从李烨的国语教材说起,李烨将自己编写的国语教材托闫素民带回临河村交给丁强、严力,可是李烨忘记了两人的语文水平,满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可是丁强、严力拿到李烨的国语教材以后,眼就傻了,自己那里懂这些啊!两人一商量,决定去找李建问问,毕竟李建也是在私塾中学过几年的,比丁强、严力要强上许多。李建拿到李烨的书后一看,便喜欢上李烨这种教学的方式了,深入浅出、简单易懂。
一来二去,丁强、严力经常来请教李建,但是两人基础太差,李建教起来自己也感到吃力,最后索性自己跑到临河村给孩子们上课。结果,李建不仅看见了李烨编写的国语教材,而且还见到了李烨编写的数学、物理、地理等方面的书籍,李烨性格上呆板,但不表示不能接受新鲜事物。
看见李烨编写的教材后大呼过瘾,后来李建有时间就经常到临河村小学一边教课一边研究李烨书中的知识,时间一久,李建干脆瞒着母亲,放弃了私塾学业,专心的在临河村教小孩,倒也逍遥自在,但是事情李建一直瞒着母亲,不让母亲知道担心。
听李建一讲,李烨感觉李建还真是一块教书的好材料。
话说乾符元年二月二十五,李烨急急忙忙的骑着马往张家村赶,来到村口,抬眼望去,村里的景象并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破旧的土坯房,坑洼的小路,这里的一切与半年前李烨离开的时候并无二致。牵着马走在曾今熟悉的小路上,李烨感到是那么的踏实,平静的生活,熟悉的面孔,“这是李家三郎吧”,一个村民看见李烨,问了一句,转身往村里跑,边跑边叫:“李家三郎回来了,李家三郎回来,……”,声音越来越远,看着远去的背影,一丝甜蜜从心头慢慢的涌来上来,扩散到全身。
不说,这种感觉真得不错,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怪不得古人富贵以后都想回家乡看看,满足内心巨大的虚荣感。李烨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自家门口外已经站满了村中看热闹的人群,看到李烨走来,都涌到李烨的面前,上下打量着李烨,口中不停地发生赞叹声,“李三郎,真的富贵了”,“什么,妇人家懂什么,你瞧李家三郎这一身衣服,可以够我们家吃上几个月了”,“李家三郎的马真漂亮,跟在李家三郎身后的人,怎么长得黑乎乎的”,……,李烨一边与村民打招呼,一边把马拴在门口院子外,抬腿走进自家熟悉又陌生的院子。
说熟悉,自家的房子还在原来的地方,说陌生,房子已经被重新装修了一下,原先那栋四处漏风,看上去快要倒的房子已经换了一个模样,雪白的墙面,灰色的瓦片,黑色的大门。上次闫素民在京城告诉李烨,县里来人把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现在一看县里还真得下了大本钱装修,就不知道自家装修的钱需要谁来出了。
这时,母亲也听见外面有人在说李烨回来了,原本想李烨会在县里跟县令用膳很久,没有想过这么快就回来了。母亲这时出得大堂,瞧见李烨从门口进来,屋外跟谁着李烨又呼啦啦的涌进一些人,有人口中呼喊着母亲,快出来看李烨回来了。李烨见到母亲,急忙拜见,母亲扶着李烨,上上下下的瞧了好一阵子道:“三郎长高了,长胖了”,说着眼泪哗哗的往下流。旁边见状,都问盼得儿归来,如何哭泣。
母亲回答:“记得当日三郎,离家上京,一晃已经半年,今日三郎回家,已位居高位。想当年郎君在世的时候,幸苦一生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职,到老还是同乡帮忙安葬”,说到伤心处,眼泪如雨滴般往下掉,惹得众人一起垂泪。这时,母亲身后的大郎李建道:“母亲,三郎这次回来,总算是显亲扬名,光宗耀祖,不辱先人了”,言毕,众人皆以为然,哈哈大笑。
母亲拉着李烨走进大堂,大堂中早已经做满了人,李烨提前随行回来的侍妾都已经坐在大堂中,其他人则已经送到临河村落脚。李烨扶母亲上座,唤出侍妾拜见母亲。母亲见小兰、乐梦娇、路柔、路璧,个个生的貌美如花,胜是乖巧,不禁喜上眉梢,伸手虚扶李烨的侍妾。
拜见后,众人坐下,母亲问及姐姐李燕这次为何没有一起回来,李烨答道:“燕娘,刚到长安,尚有些不适应,身体尚虚,不宜再颠簸,故此没有回来”,母亲点头,称赞三郎做的对。这时,一旁的张村长问及自家的三个儿子为何也未归来,李烨一一回答解释:张天成这次跟随李烨已经回来,但路遇饥民,便送饥民到即墨,事完后,回来拜见父母。至于张天宝与张磊则因军中有事,不便离开,所以留在长安。张家三兄弟年纪尚少,在长安逍遥快活,一时忘记了家中的父母,等到李烨要返回家乡时,方想起半年里未成写过一封家信回家,一时间都很懊恼。本想与李烨一起回来,但被李烨劝住,但也带回来一封书信和大量礼物给家乡父母。
一番述说,李家设宴招待全村乡亲,李烨侍妾跟母亲说笑欢饮,李烨和李建坐于下首,招呼家中客人。酒过数巡,母亲道:“三郎,如今显贵可顾及家中大郎”,李烨一听就傻了,母亲这么问起这个问题,扭头望李建,李建苦笑了一下,低头不语。李建年方十四,已到娶妻生子的年龄,因以前家中贫困,未见有人家愿意将女儿嫁于李建,李建本就有些刻板,少话语,学儒学多年也未得到县学推荐,名声不显,便无人理睬。
自从李烨上京当官后,消息传到东海县,李建也被县学推荐明年到长安参加科举。家中上门提亲的人便络绎不绝,这时母亲反倒嫌弃起人家,想着有朝一日,大郎金榜题名时再谈婚论嫁不迟。但李建还是有自知者明,知道这一切都是别人顾及李烨,交好李家,并非是李建真凭实学。母亲这样做也同样引起了李建的反感,但李建孝顺,不敢忤逆母亲的意见,只好不语,但是李烨并不知道这些,也不清楚母亲的意思。
李烨座在堂前,在众人面前也不好多说,连忙答道:“全凭母亲的意思”。
见李烨乖巧,母亲脸上露出喜悦之色:“这些年家中的事物,都是吾在操劳,大郎苦读诗书,稍有成绩,今年底便要上京赶考,三郎这件事情还要多多操心才是”,李烨那里知晓母亲的心事,其实母亲也知道,李建这点才学根本就无法考取功名,但心里那里肯认输,便想让李烨在京城疏通一下,给李建谋取一官半职。
听母亲这样说,李烨也大致明白一些母亲的意思,母亲敲打李烨,是担心李烨富贵忘家。“这事何劳母亲费心,三郎自会安排”,不就是母亲见李烨在京城当官,也想着给自己亲生的儿子谋求一个官职,这事有何困难。要官不难,想必李烨跟田令孜提出要官,田令孜还欢欣鼓舞,就是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待李建了。
李烨转身询问大郎,以后可有打算,李烨想看看,李建是什么想法有何打算。李建犹豫道:“这全是母亲逼孩儿,某现在还不想做官,只想着再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去考虑做官的事情,三郎就不必费心了”,李建推辞是不想让李烨为难,同时自己的确还小,也不适合做官,但是母亲在一旁天天唠叨,说什么三郎小小年纪已经身处高位,自家的大郎不比三郎差,如何做不的官。
李建不好与李烨说明,但是李烨如何听不出来李建的意思。李烨何尝没有考虑过李建的事情,知道以李建的能力和水平,恐怕考上一万年也未必就能考取功名,加上晚唐科场的黑暗,李建的科考之路,堪比玄奘西天取经。原本,李烨考虑等即墨县的事情稳定下来,在即墨给李建谋求一官半职,本着上阵父子、打虎亲兄弟的原则,让李建帮自己在即墨看着,李烨也放心不少。
李烨倒是不怕李建没有官做,怕的是李建到任做官,应付不过来官府的事物,同时也害怕自己这个哥哥不通人情世故,触犯了上司,到时又要李烨来出面摆平。所以,李烨还是想让李建在自己的手下,熟悉一下,不仅是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同时接触一些人情世故方面的事情,有李烨在一旁,别人总不会欺负李建。
想到这里,李烨小心的询问李建:“大郎,既然现在不想做官,可有什么打算”,李烨的想法不错,就是不知道李建有什么想法,还是先问问清楚点好。
“这个……”,李建想了想道:“其实不瞒三郎,某想到临河村小学教书”。
什么李建想做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李烨被李建搞糊涂了。李建见李烨吃惊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事情要从李烨的国语教材说起,李烨将自己编写的国语教材托闫素民带回临河村交给丁强、严力,可是李烨忘记了两人的语文水平,满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可是丁强、严力拿到李烨的国语教材以后,眼就傻了,自己那里懂这些啊!两人一商量,决定去找李建问问,毕竟李建也是在私塾中学过几年的,比丁强、严力要强上许多。李建拿到李烨的书后一看,便喜欢上李烨这种教学的方式了,深入浅出、简单易懂。
一来二去,丁强、严力经常来请教李建,但是两人基础太差,李建教起来自己也感到吃力,最后索性自己跑到临河村给孩子们上课。结果,李建不仅看见了李烨编写的国语教材,而且还见到了李烨编写的数学、物理、地理等方面的书籍,李烨性格上呆板,但不表示不能接受新鲜事物。
看见李烨编写的教材后大呼过瘾,后来李建有时间就经常到临河村小学一边教课一边研究李烨书中的知识,时间一久,李建干脆瞒着母亲,放弃了私塾学业,专心的在临河村教小孩,倒也逍遥自在,但是事情李建一直瞒着母亲,不让母亲知道担心。
听李建一讲,李烨感觉李建还真是一块教书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