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第634章 诛心(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走进唐朝最新章节!
有几个老将愿意到军营中担任教官,李烨也很满足了,至于那些不愿意去的老将,李烨也不想为难他们,尊重别人的选择,也是尊重自己。
李烨一直想建立军事学院,可是手下的将才实在太少了,根本没有机会建立什么军事学院,只能先从这些老将们入手,慢慢的建立起一支教官队伍,才能组建起军事学院。李烨可不想纸上谈兵,找几本兵书和几个教书先生,就能把一群新兵蛋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底层军官,那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既然有些老将不愿意担任教官一职,某想让剩下的老将把自己作战的经历写成一本回忆录,供那些新兵们阅读。某会派人记录你们的作战经历,你们也不想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会被人遗忘吧,至于以前的事情谁对谁错,就让这本书留给后人慢慢评论如何”
著书立传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既然这些老将不愿意出山,隐居山林淡泊名利,李烨就抛出重型炸弹不怕这些老将不上钩。老将们的经历就是一本厚厚的历史,这些是老将们几十年灿烂炫目的生命一部分,将它写出来留给后人,就像李烨说的,不管对错自有后人评述,那就已经满足了。
会议室中鸦雀无声,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渴望炙热的眼神,谭成颤巍巍举起双手施礼道:“不知李刺史此话当真,我们这些老将的戎马一生真的能写成一本书,某死也无憾了”。
这些老将从十几岁当兵,无论是镇守藩镇,还是牧守边陲,最后跟随庞勋起兵反叛,其中经历的过程鲜为人知,心酸和泪水早已化成历史的烟云,如今能够大白于天下,又岂会在乎世人的眼光怎么看。
李烨哈哈笑道:“你们太小看自己了,历史不是那些文人笔下的锦绣诗篇,而是你们这些为国作战的老将们用血和泪铸成的,某要让世人重新看待你们的功绩,不会让你们的付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你们既然愿意将你们的一生经历写出来,某当然要为你们证明,从明天起,某会让人给你们执笔,把你们的一生经历和感受留存下来”。
老将们含着泪拜谢李烨,李烨将老将们送出了龙山头,给他们准备房间和人手,他们的经历对于以后训练新军是最好的教材,他们的战斗经历可以真实的反应唐末军事状况,为李烨研究大唐军队的部署、战法,甚至军队战斗力的强弱都是不可多得的教材。
谭茂良没能说服谭成出任新军教官,让谭茂良感到对不起李烨,沮丧的跟着李烨往书房里走,李烨回头安慰道:“谭成不是不愿意出来做事,而是看不见希望,人老了看事情顾虑也多一些,某不怪谭成这些老将,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某今天做的一切,你回去多陪陪谭成,明天早上还要启程去孤山镇”。
回到书房,李烨才想起自己到现在早饭还没有吃,没有想到忙了一上午把这早饭忘记了。萧艳艳和向姬已经出门,给叶翰和李叔汶送礼,杨悦岚在忙着给登州准备铜钱,估计中午也不会回来陪着李烨用膳了。
在敬翔看来,新城完全是李烨的无奈之举,新城没有所谓的官员,即使李烨捣鼓出来的一些机构,在敬翔看来,也是李烨为了自己统治新城搞出来的一种似是而非的无奈之举。李烨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跳出来反对大唐,所以就不可能在新城私设一套权利机构,这是现实也是无奈之举,所以敬翔并不认为李烨的权利欲望不大,反而感觉李烨有着别人无法想像的权力欲望。
大连城彻底颠覆了敬翔的想法,李烨在辽东半岛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权利欲望,可是说辽东半岛有着培养权利的优良土壤,只要李烨愿意,李烨可以在辽东半岛关起门来称王称霸,可是让敬翔大跌眼镜的是李烨竟然没有这样做。
敬翔在观察、在寻找答案,在一切还没有弄明白之前,敬翔不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厚厚的一堆资料拜访在敬翔的卧室中,一份是大连城的行为规则和各种奇怪的条例,另一份是大连城的法律条文,敬翔已经大致的翻了一遍,里面的条例让敬翔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大连城的法律条文完全参考了《唐律疏议》,中间虽然删减了不少敏感的条律,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条律,大多数条律敬翔在新城都见过,很明显李烨在参考《唐律疏议》制订自己的法律条文。
如果只是将《唐律疏议》拿过来用,并没有任何问题,大唐周边的国家都是以《唐律疏议》制订本国的法律,问题恰恰出在了这里。谁可以制订法律,这是一条红线,也是区别一个军阀和国家的底线,只有国家才有制订自己法律的权利。李烨在新城颁布的条例,并不是什么法律,更多的是百姓日常的行为准则,还上升不到法律的层面。
李烨这是要做什么,封土建国还是自立为王,这点必须要问清楚,李烨心里是在做什么打算,不然自己的计划就没有办法策划。
“敬兄,现在找某有什么事情”
李烨坐在书房里考虑事情,从情报上看,南方的局势发展对李烨十分的不利,王郢组建了水师下海了,严州刺史高杰被任命为左骁卫将军,充沿海水军都知兵马使征讨王郢,希望留在嵊泗列岛上的登州水师能够听从高杰的调遣,吕泰新已经回到新城,正向辽东半岛赶来向李烨汇报江南的情况,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放弃嵊泗列岛,继续南下开辟一个新天地。
敬翔做到李烨对面的椅子上,静静的看着李烨,过了很久才开口道:“李刺史,某不清楚你是这么知道大唐一定会灭亡的,但是某知道你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做打算了,而这些计划庞大复杂到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某想问问李刺史到底想做什么”。
敬翔是李烨见过的聪明人之一,绝对可以进入大唐聪明人排行榜前三甲,他的话从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说出来,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回答。至于答案的正确性同样是敬翔关心的问题,敬翔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错的,唯一不理解的是李烨为什么比自己还清楚的认识到整个大唐的局势。
李烨根本没有意思到敬翔会问这样刁钻的问题,越是聪明的人越是不会轻易的开口,李烨所做的事情并不算周密,何况是对于自己身边的人。鲁鹏见到李烨的军队没有说,看见李烨把自己的军队调动自如也没有说,得知李烨偷袭沂水县不但没有阻拦而且从中出谋划策,这并不是说鲁鹏没有察觉到什么问题,而是选择了沉默。狄庆江作为李烨的副手,应该起到牵制李烨的作用,可是狄庆江事事按照李烨的意思去做,不是没有看出其中的蹊跷,几十万流民从登州消失,狄庆江竟然装作没有看见,难道以为他们不知道李烨在做什么。
敬翔是第一跳出来明确支持李烨的人,当然需要为自己和家族考虑,李烨到底在想些什么,敬翔必须要清楚,哪怕李烨给敬翔一点暗示也可以。这关系到自己和整个家族今后的利益,容不得敬翔不去考虑自己和家族的未来,自己已经绑在李烨的战车上,那么自己就有义务帮李烨出谋划策,指出李烨计划中的不足。
李烨靠在椅背上把吕泰新递给敬翔道:“先看看这个有什么问题再说”。
吕泰新信中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南下广州的事情,来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一路上吕泰新勘察沿海的岛屿和布防情况,还特地经过了澎湖列岛和夷洲,对于那里的水文、气候和所见到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信中当然提到了嵊泗列岛和高杰想借登州水师的事情,这些足够敬翔好好品味一番,对于李烨整个计划的部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李烨能将触角伸到辽东半岛,已经让敬翔匪夷所思,现在李烨又告诉敬翔,自己在几年前在探索南下的航道,敬翔更加深了自己的猜测,李烨的计划绝对不至表面上看见的这些,更大的计划可能还没有浮出水面。敬翔放下手中的信道:“还请李刺史能把计划说与某听,这个计划绝对不是某能猜到的,既然李刺史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那么会遇到什么问题也应该考虑清楚”。
见敬翔不愿意说,李烨便道:“既然如此,敬兄不妨先说说今天为什么来找某”。
敬兄把《唐律疏议》和大连城行为准则放到书桌上道:“今天某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大连城的各项条例和行为准则,虽然上面没有明确的标明这些是律条,但是上面的内容却与《唐律疏议》中的一些内容完全吻合,如果等到李刺史把各项条例完善之后,就是一本全新的《唐律疏议》,这其中的意义恐怕李刺史不是不明白吧”。
有几个老将愿意到军营中担任教官,李烨也很满足了,至于那些不愿意去的老将,李烨也不想为难他们,尊重别人的选择,也是尊重自己。
李烨一直想建立军事学院,可是手下的将才实在太少了,根本没有机会建立什么军事学院,只能先从这些老将们入手,慢慢的建立起一支教官队伍,才能组建起军事学院。李烨可不想纸上谈兵,找几本兵书和几个教书先生,就能把一群新兵蛋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底层军官,那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既然有些老将不愿意担任教官一职,某想让剩下的老将把自己作战的经历写成一本回忆录,供那些新兵们阅读。某会派人记录你们的作战经历,你们也不想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会被人遗忘吧,至于以前的事情谁对谁错,就让这本书留给后人慢慢评论如何”
著书立传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既然这些老将不愿意出山,隐居山林淡泊名利,李烨就抛出重型炸弹不怕这些老将不上钩。老将们的经历就是一本厚厚的历史,这些是老将们几十年灿烂炫目的生命一部分,将它写出来留给后人,就像李烨说的,不管对错自有后人评述,那就已经满足了。
会议室中鸦雀无声,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渴望炙热的眼神,谭成颤巍巍举起双手施礼道:“不知李刺史此话当真,我们这些老将的戎马一生真的能写成一本书,某死也无憾了”。
这些老将从十几岁当兵,无论是镇守藩镇,还是牧守边陲,最后跟随庞勋起兵反叛,其中经历的过程鲜为人知,心酸和泪水早已化成历史的烟云,如今能够大白于天下,又岂会在乎世人的眼光怎么看。
李烨哈哈笑道:“你们太小看自己了,历史不是那些文人笔下的锦绣诗篇,而是你们这些为国作战的老将们用血和泪铸成的,某要让世人重新看待你们的功绩,不会让你们的付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你们既然愿意将你们的一生经历写出来,某当然要为你们证明,从明天起,某会让人给你们执笔,把你们的一生经历和感受留存下来”。
老将们含着泪拜谢李烨,李烨将老将们送出了龙山头,给他们准备房间和人手,他们的经历对于以后训练新军是最好的教材,他们的战斗经历可以真实的反应唐末军事状况,为李烨研究大唐军队的部署、战法,甚至军队战斗力的强弱都是不可多得的教材。
谭茂良没能说服谭成出任新军教官,让谭茂良感到对不起李烨,沮丧的跟着李烨往书房里走,李烨回头安慰道:“谭成不是不愿意出来做事,而是看不见希望,人老了看事情顾虑也多一些,某不怪谭成这些老将,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某今天做的一切,你回去多陪陪谭成,明天早上还要启程去孤山镇”。
回到书房,李烨才想起自己到现在早饭还没有吃,没有想到忙了一上午把这早饭忘记了。萧艳艳和向姬已经出门,给叶翰和李叔汶送礼,杨悦岚在忙着给登州准备铜钱,估计中午也不会回来陪着李烨用膳了。
在敬翔看来,新城完全是李烨的无奈之举,新城没有所谓的官员,即使李烨捣鼓出来的一些机构,在敬翔看来,也是李烨为了自己统治新城搞出来的一种似是而非的无奈之举。李烨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跳出来反对大唐,所以就不可能在新城私设一套权利机构,这是现实也是无奈之举,所以敬翔并不认为李烨的权利欲望不大,反而感觉李烨有着别人无法想像的权力欲望。
大连城彻底颠覆了敬翔的想法,李烨在辽东半岛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权利欲望,可是说辽东半岛有着培养权利的优良土壤,只要李烨愿意,李烨可以在辽东半岛关起门来称王称霸,可是让敬翔大跌眼镜的是李烨竟然没有这样做。
敬翔在观察、在寻找答案,在一切还没有弄明白之前,敬翔不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厚厚的一堆资料拜访在敬翔的卧室中,一份是大连城的行为规则和各种奇怪的条例,另一份是大连城的法律条文,敬翔已经大致的翻了一遍,里面的条例让敬翔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大连城的法律条文完全参考了《唐律疏议》,中间虽然删减了不少敏感的条律,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条律,大多数条律敬翔在新城都见过,很明显李烨在参考《唐律疏议》制订自己的法律条文。
如果只是将《唐律疏议》拿过来用,并没有任何问题,大唐周边的国家都是以《唐律疏议》制订本国的法律,问题恰恰出在了这里。谁可以制订法律,这是一条红线,也是区别一个军阀和国家的底线,只有国家才有制订自己法律的权利。李烨在新城颁布的条例,并不是什么法律,更多的是百姓日常的行为准则,还上升不到法律的层面。
李烨这是要做什么,封土建国还是自立为王,这点必须要问清楚,李烨心里是在做什么打算,不然自己的计划就没有办法策划。
“敬兄,现在找某有什么事情”
李烨坐在书房里考虑事情,从情报上看,南方的局势发展对李烨十分的不利,王郢组建了水师下海了,严州刺史高杰被任命为左骁卫将军,充沿海水军都知兵马使征讨王郢,希望留在嵊泗列岛上的登州水师能够听从高杰的调遣,吕泰新已经回到新城,正向辽东半岛赶来向李烨汇报江南的情况,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放弃嵊泗列岛,继续南下开辟一个新天地。
敬翔做到李烨对面的椅子上,静静的看着李烨,过了很久才开口道:“李刺史,某不清楚你是这么知道大唐一定会灭亡的,但是某知道你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做打算了,而这些计划庞大复杂到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某想问问李刺史到底想做什么”。
敬翔是李烨见过的聪明人之一,绝对可以进入大唐聪明人排行榜前三甲,他的话从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说出来,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回答。至于答案的正确性同样是敬翔关心的问题,敬翔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错的,唯一不理解的是李烨为什么比自己还清楚的认识到整个大唐的局势。
李烨根本没有意思到敬翔会问这样刁钻的问题,越是聪明的人越是不会轻易的开口,李烨所做的事情并不算周密,何况是对于自己身边的人。鲁鹏见到李烨的军队没有说,看见李烨把自己的军队调动自如也没有说,得知李烨偷袭沂水县不但没有阻拦而且从中出谋划策,这并不是说鲁鹏没有察觉到什么问题,而是选择了沉默。狄庆江作为李烨的副手,应该起到牵制李烨的作用,可是狄庆江事事按照李烨的意思去做,不是没有看出其中的蹊跷,几十万流民从登州消失,狄庆江竟然装作没有看见,难道以为他们不知道李烨在做什么。
敬翔是第一跳出来明确支持李烨的人,当然需要为自己和家族考虑,李烨到底在想些什么,敬翔必须要清楚,哪怕李烨给敬翔一点暗示也可以。这关系到自己和整个家族今后的利益,容不得敬翔不去考虑自己和家族的未来,自己已经绑在李烨的战车上,那么自己就有义务帮李烨出谋划策,指出李烨计划中的不足。
李烨靠在椅背上把吕泰新递给敬翔道:“先看看这个有什么问题再说”。
吕泰新信中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南下广州的事情,来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一路上吕泰新勘察沿海的岛屿和布防情况,还特地经过了澎湖列岛和夷洲,对于那里的水文、气候和所见到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信中当然提到了嵊泗列岛和高杰想借登州水师的事情,这些足够敬翔好好品味一番,对于李烨整个计划的部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李烨能将触角伸到辽东半岛,已经让敬翔匪夷所思,现在李烨又告诉敬翔,自己在几年前在探索南下的航道,敬翔更加深了自己的猜测,李烨的计划绝对不至表面上看见的这些,更大的计划可能还没有浮出水面。敬翔放下手中的信道:“还请李刺史能把计划说与某听,这个计划绝对不是某能猜到的,既然李刺史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那么会遇到什么问题也应该考虑清楚”。
见敬翔不愿意说,李烨便道:“既然如此,敬兄不妨先说说今天为什么来找某”。
敬兄把《唐律疏议》和大连城行为准则放到书桌上道:“今天某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大连城的各项条例和行为准则,虽然上面没有明确的标明这些是律条,但是上面的内容却与《唐律疏议》中的一些内容完全吻合,如果等到李刺史把各项条例完善之后,就是一本全新的《唐律疏议》,这其中的意义恐怕李刺史不是不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