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第766章 跳楼大甩卖(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走进唐朝最新章节!
这次跨海贸易对于李延寿的压力很大,但是这其中利益也同样十分惊人,先不说全部货物的价值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局面,就是背后隐藏的利益也让李延寿心动。
表面上这次跨海东渡倭国是有各家江南商贾组成的,但是对外贸易需要一个牵头人,而这个牵头人只可能是李延寿,首先李延寿已经七次到倭国,对倭国的政治、经济有相当的了解,其次李延寿与倭国上层交流频繁,更是藤原基经的座上宾,在倭国有一定的话语权,其他商贾要想达到李延寿位置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李延寿已经逐渐的成为与倭国贸易的带头人和中间人,同时也给自己在江南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候李延寿更加看中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只要有了这些,李延寿的贸易就可以凌驾所有商贾之上,同时李延寿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影响力。
李延寿拿出几张纸铺在几案上道:“诸位,这次诸位来倭国进行贸易,因为很多人以前并没有跟倭国有过来往,所以诸位推举某与倭国商贾进行交涉。诸位也知道某以前跟倭国有过贸易往来,所以某与几位商贾先磋商了一下,有几点意见给诸位说说,如果谁有意见的话不妨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与倭国之间贸易主要是纺织品(绫、罗、绸、缎、锦、绮、纱、绢、纶、缣、帛)、手工品、瓷器和茶叶(茶砖),当然还有铁器、金属制品、药材、土特产、珠宝和香料,在这些货物中铁器和铜器是不允许出口的,但是因为其中的利润诱人,还是有不少商贾选择携带一些违禁品走私到倭国。
李延寿把所有的商品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商品数量较大,比如丝织品、瓷器、茶叶等,另一类是绝对的奢侈品数量不多,比如青铜制品、珠宝玉器和名贵香料,这样区分有一个好处,大众商品数量多价格就低,倭国商贾也很难一口吞下去,奢侈商品数量少价格高,需要迎合一些高端商贾的口味,脱手的机会不好掌握,不同的商品有着不同的处理办法,李延寿在这点上考虑的非常周到。
叶婉带着董真做在李延寿的对面,吕泰新身份最高,坐在上首,但是却一句话都不说,今天吕泰新过来只是带着耳朵听的。叶婉在江南做的生意很大,其中一部分是董家的生意,另外一部分是李烨的生意,所以叶婉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国家经济实力异常强大,商业经济长足发展,唐朝政府的工商业政策逐渐发生改变,由前期的“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受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到后来的“应属诸军诸使司等在村乡及坊市店铺经纪者,宜与百姓一例差科,不得妄有影占”。
这种政策上的改变实际上承认了仕人营商的合法性,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而且,“士之子恒为士,工商之子世为工商”、“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的禁令逐渐丧失其存在空间,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身于繁荣商业贸易之中,“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官员也不可以做生意,但是暗地里还不是有大批的官商勾结。
唐代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繁华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都城长安,东西两市有二百多行,此外,各道州府以及水陆交通要道上的通商口岸乃至一些县治村镇,都有相当发达的商业店铺。其中有些城市的繁华程度,并不亚于长安。宋人洪迈曾这样描绘当时扬州的繁华:“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在这种相对宽泛的社会大环境下,唐代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不可轻视的社会群体。她们敢于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并承担着生活的艰辛,卢仝《寄赠含曦上人》中就有“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的诗句,既道出了女商人的艰辛,也反衬了她们勇于面对困苦的气概。
唐代女商人所独自经营的商业范围大致集中在投资资本相对较小、经营风险小且适于女性经营的服务行业,如餐饮业、旅馆业、短途客运行业、织造业等。
就唐代女商人本身来讲,她们自身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从她们的年龄来看,大多比较年长。如洛阳的高五娘嫁了两个丈夫,年龄应当不小;东都卖履的老妇也是年暮之人等等。其次,从她们的婚姻家庭来看,一般是孤寡之人。如康州悦城县绩布为业的寡妇温。再者,这些女商人所经营的商业成本较低、商业规模较小、商业场所比较固定。大都集中在相对安全、稳定的城区市镇中间,尽管这里的商业活动比较频繁、便于交易,但这与女性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唐朝兼容开放的社会风气、商业贸易的兴盛都是唐代女商人存在、兴盛的必要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唐朝女商活动的发展,并为唐朝女性群体的社会社交活动提供了宽泛的社会背景;反之,唐朝女性广泛积极参与社会商业经营性活动的行为,也反衬了唐朝社会文化的豁达。
唐朝是古代女性群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最璀璨的年代,并为后世女性从事商业活动奠定了基础。尽管唐代的女商人并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范围、经营内容都和男性群体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其在文化内涵、女性角色的社会意义上,唐朝女商更被赋予了某种更深的社会意义。
叶婉和杜芸身上都有这个时代女性商贾的明显特征,都是丧夫之人,丈夫留下一笔产业需要打理,在这种环境下,女商贾利用自身的顽强意志撑起濒临倒闭的家业,同时社会的包容性也为她们搭起一座崭新的舞台,让她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叶婉从来没有考虑过跨海与倭国进行贸易往来,现在的家业已经足够自己和董真舒舒服服过上几辈子了,这次李延寿邀请吕泰新跨海东渡,叶婉知道这是李烨准备打通倭国海上通道,所以叶婉来了。在这个世界上,叶婉除了儿子董真,只能相信李烨了,李烨不仅保全了叶婉的家业,而且让叶婉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李延寿的计划跟几个大商贾都商量过,现在不过是拿出来宣布一下,在李延寿看来,这次倭国之行,所有的商品能够卖出一半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李延寿以前也没有组织过这么大的商队,而且李延寿也知道倭国的市场容量,这次跨海贸易完全不在李延寿的计划之内,所以李延寿很担心这次贸易不会进行的非常顺利。其实李延寿的担心很正常,就算是后世跨国贸易,当大批的商品涌入一个国家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这个国家的购买力,其次是这种大量商品涌入后必须会引起价格的剧烈波动。
李延寿和一些大商贾商量的结果是,先将商队的货物统计出来,然后根据货物数量的大小进行分批处理,数量大的商品价格适当降低一下,数量小的商品价格可以适当抬高,用盈利的商品弥补亏损的商品,总体上维持整个贸易的平衡。李延寿的办法得到了很多商贾的支持,毕竟大多数的商贾这次到倭国来并不是只为了赚钱,而是顺便了解一下倭国的市场,以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贸易。
叶婉见大部分商贾对李延寿的建议没有异议,便说道:“这次我们来倭国主要是来考察一下倭国的贸易环境,并且跟倭国的商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下次再到倭国的时候,就有针对性的进行贸易,所以这次我们主要是把手中的货物卖出去,然后再带回倭国的货物返回江南,如果诸位没有什么意见的话,这件事情就这样决定了,等到倭国的商贾来到摄津,就有李翁负责跟他们进行谈判”。
商队的货物清单已经交给了平谨严,卖出多少货物就需要缴纳多少的商税,而且平谨严已经订购了一批自己需要的货物,其他事情就有大唐和倭国的商贾之间进行商谈,什么价格、多少数量不是平谨严能够管的。
其实现在李延寿的谈判地位十分不利,李延寿手中有大量的货物,平谨严知道后,也就意味着倭国的商贾也知道了,这时候倭国的商贾不拼命压低李延寿的价格才怪呢?李延寿不可能因为倭国商贾压低价格,就不出售手中的货物,谈判价格的主动权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倭国商贾掌握了。李延寿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准确的来说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考虑不周全,其他商贾的想法跟李延寿差不多,而且也抱着可有可无的想法,并不多在意这次与倭国的贸易,注定这场谈判会以失败收场。
这次跨海贸易对于李延寿的压力很大,但是这其中利益也同样十分惊人,先不说全部货物的价值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局面,就是背后隐藏的利益也让李延寿心动。
表面上这次跨海东渡倭国是有各家江南商贾组成的,但是对外贸易需要一个牵头人,而这个牵头人只可能是李延寿,首先李延寿已经七次到倭国,对倭国的政治、经济有相当的了解,其次李延寿与倭国上层交流频繁,更是藤原基经的座上宾,在倭国有一定的话语权,其他商贾要想达到李延寿位置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李延寿已经逐渐的成为与倭国贸易的带头人和中间人,同时也给自己在江南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候李延寿更加看中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威望,只要有了这些,李延寿的贸易就可以凌驾所有商贾之上,同时李延寿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影响力。
李延寿拿出几张纸铺在几案上道:“诸位,这次诸位来倭国进行贸易,因为很多人以前并没有跟倭国有过来往,所以诸位推举某与倭国商贾进行交涉。诸位也知道某以前跟倭国有过贸易往来,所以某与几位商贾先磋商了一下,有几点意见给诸位说说,如果谁有意见的话不妨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与倭国之间贸易主要是纺织品(绫、罗、绸、缎、锦、绮、纱、绢、纶、缣、帛)、手工品、瓷器和茶叶(茶砖),当然还有铁器、金属制品、药材、土特产、珠宝和香料,在这些货物中铁器和铜器是不允许出口的,但是因为其中的利润诱人,还是有不少商贾选择携带一些违禁品走私到倭国。
李延寿把所有的商品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商品数量较大,比如丝织品、瓷器、茶叶等,另一类是绝对的奢侈品数量不多,比如青铜制品、珠宝玉器和名贵香料,这样区分有一个好处,大众商品数量多价格就低,倭国商贾也很难一口吞下去,奢侈商品数量少价格高,需要迎合一些高端商贾的口味,脱手的机会不好掌握,不同的商品有着不同的处理办法,李延寿在这点上考虑的非常周到。
叶婉带着董真做在李延寿的对面,吕泰新身份最高,坐在上首,但是却一句话都不说,今天吕泰新过来只是带着耳朵听的。叶婉在江南做的生意很大,其中一部分是董家的生意,另外一部分是李烨的生意,所以叶婉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国家经济实力异常强大,商业经济长足发展,唐朝政府的工商业政策逐渐发生改变,由前期的“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受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到后来的“应属诸军诸使司等在村乡及坊市店铺经纪者,宜与百姓一例差科,不得妄有影占”。
这种政策上的改变实际上承认了仕人营商的合法性,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而且,“士之子恒为士,工商之子世为工商”、“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的禁令逐渐丧失其存在空间,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身于繁荣商业贸易之中,“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官员也不可以做生意,但是暗地里还不是有大批的官商勾结。
唐代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繁华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都城长安,东西两市有二百多行,此外,各道州府以及水陆交通要道上的通商口岸乃至一些县治村镇,都有相当发达的商业店铺。其中有些城市的繁华程度,并不亚于长安。宋人洪迈曾这样描绘当时扬州的繁华:“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在这种相对宽泛的社会大环境下,唐代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不可轻视的社会群体。她们敢于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并承担着生活的艰辛,卢仝《寄赠含曦上人》中就有“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的诗句,既道出了女商人的艰辛,也反衬了她们勇于面对困苦的气概。
唐代女商人所独自经营的商业范围大致集中在投资资本相对较小、经营风险小且适于女性经营的服务行业,如餐饮业、旅馆业、短途客运行业、织造业等。
就唐代女商人本身来讲,她们自身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从她们的年龄来看,大多比较年长。如洛阳的高五娘嫁了两个丈夫,年龄应当不小;东都卖履的老妇也是年暮之人等等。其次,从她们的婚姻家庭来看,一般是孤寡之人。如康州悦城县绩布为业的寡妇温。再者,这些女商人所经营的商业成本较低、商业规模较小、商业场所比较固定。大都集中在相对安全、稳定的城区市镇中间,尽管这里的商业活动比较频繁、便于交易,但这与女性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唐朝兼容开放的社会风气、商业贸易的兴盛都是唐代女商人存在、兴盛的必要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唐朝女商活动的发展,并为唐朝女性群体的社会社交活动提供了宽泛的社会背景;反之,唐朝女性广泛积极参与社会商业经营性活动的行为,也反衬了唐朝社会文化的豁达。
唐朝是古代女性群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最璀璨的年代,并为后世女性从事商业活动奠定了基础。尽管唐代的女商人并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范围、经营内容都和男性群体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其在文化内涵、女性角色的社会意义上,唐朝女商更被赋予了某种更深的社会意义。
叶婉和杜芸身上都有这个时代女性商贾的明显特征,都是丧夫之人,丈夫留下一笔产业需要打理,在这种环境下,女商贾利用自身的顽强意志撑起濒临倒闭的家业,同时社会的包容性也为她们搭起一座崭新的舞台,让她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叶婉从来没有考虑过跨海与倭国进行贸易往来,现在的家业已经足够自己和董真舒舒服服过上几辈子了,这次李延寿邀请吕泰新跨海东渡,叶婉知道这是李烨准备打通倭国海上通道,所以叶婉来了。在这个世界上,叶婉除了儿子董真,只能相信李烨了,李烨不仅保全了叶婉的家业,而且让叶婉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李延寿的计划跟几个大商贾都商量过,现在不过是拿出来宣布一下,在李延寿看来,这次倭国之行,所有的商品能够卖出一半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李延寿以前也没有组织过这么大的商队,而且李延寿也知道倭国的市场容量,这次跨海贸易完全不在李延寿的计划之内,所以李延寿很担心这次贸易不会进行的非常顺利。其实李延寿的担心很正常,就算是后世跨国贸易,当大批的商品涌入一个国家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这个国家的购买力,其次是这种大量商品涌入后必须会引起价格的剧烈波动。
李延寿和一些大商贾商量的结果是,先将商队的货物统计出来,然后根据货物数量的大小进行分批处理,数量大的商品价格适当降低一下,数量小的商品价格可以适当抬高,用盈利的商品弥补亏损的商品,总体上维持整个贸易的平衡。李延寿的办法得到了很多商贾的支持,毕竟大多数的商贾这次到倭国来并不是只为了赚钱,而是顺便了解一下倭国的市场,以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贸易。
叶婉见大部分商贾对李延寿的建议没有异议,便说道:“这次我们来倭国主要是来考察一下倭国的贸易环境,并且跟倭国的商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下次再到倭国的时候,就有针对性的进行贸易,所以这次我们主要是把手中的货物卖出去,然后再带回倭国的货物返回江南,如果诸位没有什么意见的话,这件事情就这样决定了,等到倭国的商贾来到摄津,就有李翁负责跟他们进行谈判”。
商队的货物清单已经交给了平谨严,卖出多少货物就需要缴纳多少的商税,而且平谨严已经订购了一批自己需要的货物,其他事情就有大唐和倭国的商贾之间进行商谈,什么价格、多少数量不是平谨严能够管的。
其实现在李延寿的谈判地位十分不利,李延寿手中有大量的货物,平谨严知道后,也就意味着倭国的商贾也知道了,这时候倭国的商贾不拼命压低李延寿的价格才怪呢?李延寿不可能因为倭国商贾压低价格,就不出售手中的货物,谈判价格的主动权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倭国商贾掌握了。李延寿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准确的来说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考虑不周全,其他商贾的想法跟李延寿差不多,而且也抱着可有可无的想法,并不多在意这次与倭国的贸易,注定这场谈判会以失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