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节 新的朝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900最新章节!
对于这些官场内幕,杨潮可是清清楚楚的,马腾飞至今活跃在北京的八旗权贵圈子里,那里的朝廷情报,几乎是公开买卖的,不难打听到内幕。
杨潮对这些并不是很感兴趣,在一个还没有法律意识,一个法制观念淡薄的国家,你施行什么宪法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没人会把那道宪法当真的,我天朝到了21世纪,都没有设立宪法法院,多少法律违宪,却找不到地方纠正,更有直接绕开法律的各种条例,地方政府随便发一个条例就可以收钱的时代,你扯宪法,有毛用?
杨潮一直都是坚定的工业党,准确的说是工业化党,通过推动实质性进步,倒逼制度,杨潮认为这才是有用的,印度三个和一些非洲黑叔叔国家,不都是沿用的欧美体制,但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制度不是最关键的,关系国计民生的还是经济。
很少有人知道,大清律例在香港沿用到了21世纪70年代才被废止,英国鬼子统治香港都在用大清律,也没有什么宪法,不照样造就了香港的繁荣。
只是康梁这些人,他们是玩文科的,就过度的夸大文科相关的制度问题,把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都看成是宪政的胜利,完全不顾日本工业努力建设了三十多年。
虽然不情不愿参与康梁他们的争斗,难题却已经摆在了杨潮面前,因为皇帝下了旨意,让他进京做协理大臣,让杨潮加入这个皇族内阁,成为仅有的四个汉人之一。
可是张之洞还没有辞官呢,这显然是康有为利用载沣的皇权,在强行推动了,敢问康保皇一句:这符合宪政吗?
杨潮一旦选择加入这个内阁,势必等于站到了洋务派的对立面,接着就卷入洋务派和康梁集团的政治斗争之中。
杨潮对康梁这一招。实在是不敢认同,还以为他们这些年进步了呢,没想到还是那么的激进,眼见刚刚在朝廷站稳脚跟。就迫不及待的要跟洋务派摊牌了,想把大权全部掌握在手里,凭什么?就凭有皇帝支持?
难道他们看不到洋务派三十年苦心经营,从朝廷到地方,从满人到汉人都根深蒂固。结成了一张庞大的势力网。
他们仅凭皇权,就想自上而下的改革?太天真了!
看来康梁二人还没有成熟到张之洞这样洋务派的老练,依然在想着自上而下的推动,只想着自己张张嘴,底下无数人就去做事,然后就能完成现代化了?
当年百日维新短短百日皇帝下发了几百项措施,但是完全不顾底下有没有能力执行,他们知道修铁路要用到多少专业知识,他们知道炼钢需要多少设备,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只知道下旨。
只想着抓到最高权力,然后以为就能操控一切了,却根本不思从最底层开始建设,标榜日本那种维新,却不看看伊藤博文那些人,为了维新,都把自己子女送到工厂里脚踏实地的干,更有涩泽荣一那种人,放着高官不做,开始不断的推动组建现代化工厂。
而且他们做的事情实在是太绝了。连杨潮都算计到了里面,难道不知道杨潮是现在能制衡洋务派唯一的势力吗。
“康保皇啊,这什么臭棋?想让我进京帮你们瞠目,却明升暗降想将我的实权都收走。这水平比大头哥差太多了,难怪当年你们输。”
杨潮突然想起来袁世凯,他突然有些怀念袁世凯了,要是袁世凯当年趴窝在直隶不动,打死载沣和康梁也不敢让自己进京吧,巴不得自己掌控几万大军牵制袁世凯呢。
杨潮突然发现。他犯了一个政治错误,当年就不该让康梁将袁世凯挤走,他应该力保袁世凯,因为自己当时就是朝廷拿来制衡袁世凯的势力,狡兔死走狗烹,袁世凯一倒台,自己也落不了好处。
想到袁世凯,杨潮又想起了袁世凯应对朝廷召唤的方法,第一是装病,第二是闹事。
“要不然我也来一发?”
杨潮心中暗道。
很快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刊登了一条大消息,杨潮因为在救灾中感染风寒,卧床不起,不能处理事务了。
社会各界纷纷发来慰问,江南工商业团体,两江总督衙门,还有各国公使、烟台领事,全都发来了慰问电报。
杨潮然后以同样的理由,给朝廷上折子,告诉朝廷自己伤寒严重,恐怕无法担任协理大臣的重任,请求朝廷另选贤能。
杨潮是真的不想走,山东工业发展才开始,第一批引入的德资工业才修建了一年,绝大多数工厂都还没有开工生产,这时候让杨潮走,他哪里会愿意,他早就告诉了康梁,三年之内自己就会给朝廷一份答卷,这伙人连三年都等不了。
皇族内阁的事情,也很快天下皆知,结果各地督抚都在上折子反对,直隶的杨士骧,两广的张人骏,连湖广总督赵尔巽和两江总督端方这两个旗人都表示反对。
沸沸扬扬了两月,载沣才下了一道废除新内阁一切扔依旧例的圣旨。
但是这一次的斗争,却起了一个很坏的效果,首先是让天下人看到了,皇权十分衰微,竟然到了被天下督抚驳回圣旨的情况,也让天下人看到,还是人家洋务派实力强大。
其实端方和赵尔巽这些人,虽然都是旗人,但是大多数都是洋务派,无论旗、汉,顽固派进一步的衰微,就跟他们守旧的皇权一样,正慢慢被架空。
但让天下督抚十有八九都反对的原因,还有一个,新内阁出台后,各地督抚没有在直接向皇帝上奏的权力,而统一归内阁管理,这让倾向于皇权的督抚感觉到,似乎他们被康梁集团给排除出了权力核心之外,甚至他们认为皇帝是被蒙蔽了,如此一来康有为不是把持了朝政吗,所以大多数旗人督抚才会反对。
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因为康有为想集中权力,而地方督抚不愿意看到权力集中。或者不愿意看到权力被康有为集中。
“康保皇该哭了啊!”
杨潮在收到朝廷撤销旨意的电报后,不由感叹起来,当年在光绪的时候,康有为他们用皇权强行推行变法。当时他们天真的以为,光绪的皇帝名义可以抵消慈禧经营起来的权力网,现在则傻乎乎的以为皇权能够撼动张之洞这些实力派。
“载沣也该哭了啊,虽然他自己心里清楚,大权早就旁落了。现在被直接解开来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这还有脸吗?”
杨潮想到载沣因让天下人都看到他虚弱样子而悔恨交加的表情,心里并没有多少痛快,反而立刻想到了一个严重的事情:
“康梁又要倒台了!”
出了这种类似于逼宫的事情,康有为的政治前途这次恐怕要真的完了。
首先他怂恿皇帝通过圣旨来处理事务,甚至直接拿下了张之洞的内阁总理之位,洋务派肯定不会放过他,因为他这是坏了规矩了。
其次载沣之所以发这封圣旨,恐怕也是被康有为忽悠的,康有为弄不好严重的夸大了他的实力。跟载沣表示过他已经说通了绝大多数官员,否则载沣的犹豫性格是不可能玩这么强硬的手段。
果然,载沣的圣旨下达十天后,就又有新的变故,康有为被罢免,梁启超被罢免,康梁集团昙花一现,转瞬就倒台了。
而且经此一闹,洋务派大权独揽,张之洞的地位更加稳固。而载沣越发的势弱,臣强主弱之局大白于天下。
幸好载沣遇到的是张之洞这个老人,如果遇到的是袁世凯,怕是会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的。
不过既然一派掌权也好。毕竟这几年洋务派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尤其是张之洞一当了总理大臣,立刻就上《奏定学堂章程》,经过程序通过后,全国各地都开始大办新式学堂,尽管很多省份做的不是那么好。但两江、湖广和两广这些经济重地,人口大省,且又是洋务派的传统地盘做的还是不错的,当然派送了数万名旅日留学生一事,不是那么漂亮。
到如今七八年过去了,仅仅是山东一地,初等学堂数量就超过了八百多所,其中五百所是杨潮这两年建立的,中等学堂两百所,其中一百五十所是杨潮办的,高等学堂三十所,其中二十所是杨潮办的。
山东一直是一个穷省,虽然经过杨潮努力,势头开始转变,但是底子在哪里,其实还是比不上湖广、两江这样基础好的地方,湖广小学堂数量超过了一千,两江更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冠绝全国。
全国超过万所小学堂,入学人数达到两百多万,这个成绩还是很客观的,虽然比不上日本人办教育的速度,但总比炮哥推翻清廷后,开启长达三十年的内乱要好。
尽量维持这种局面,一步一步磨出一个工业基础,等一战发了战争财后,也基本完成初步工业化了,那时候要资本有资本,有人才有人才,哪怕就是发生了内乱,恢复起来也更有底气不是。
一群穷光蛋杀来沙去,是杀不出钞票来的。
因此杨潮是最欢迎这种情况的,立刻致电朝廷,表示自己的病好了,可以开始工作了,第一个工作计划是,打算去一趟欧洲,继续招商引资。
杨潮在电报中,详细将山东一年多来的工业发展向张之洞做了一个汇报,告诉张之洞,山东建立了电力、化工、钢铁等五十多座大型工厂,投资额达六千万两白银,以及近十座纺纱、纺织厂,销售收入达到一千万两,预期三年后所有工厂投产后可以创造两亿以上的产出,缴纳税收两千万两。
而杨潮这次去欧洲,将催促洋人落实后续合作,旅行合同,同时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招商活动。
上架了,求订阅,一周五更!!!(未完待续。)
对于这些官场内幕,杨潮可是清清楚楚的,马腾飞至今活跃在北京的八旗权贵圈子里,那里的朝廷情报,几乎是公开买卖的,不难打听到内幕。
杨潮对这些并不是很感兴趣,在一个还没有法律意识,一个法制观念淡薄的国家,你施行什么宪法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没人会把那道宪法当真的,我天朝到了21世纪,都没有设立宪法法院,多少法律违宪,却找不到地方纠正,更有直接绕开法律的各种条例,地方政府随便发一个条例就可以收钱的时代,你扯宪法,有毛用?
杨潮一直都是坚定的工业党,准确的说是工业化党,通过推动实质性进步,倒逼制度,杨潮认为这才是有用的,印度三个和一些非洲黑叔叔国家,不都是沿用的欧美体制,但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制度不是最关键的,关系国计民生的还是经济。
很少有人知道,大清律例在香港沿用到了21世纪70年代才被废止,英国鬼子统治香港都在用大清律,也没有什么宪法,不照样造就了香港的繁荣。
只是康梁这些人,他们是玩文科的,就过度的夸大文科相关的制度问题,把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都看成是宪政的胜利,完全不顾日本工业努力建设了三十多年。
虽然不情不愿参与康梁他们的争斗,难题却已经摆在了杨潮面前,因为皇帝下了旨意,让他进京做协理大臣,让杨潮加入这个皇族内阁,成为仅有的四个汉人之一。
可是张之洞还没有辞官呢,这显然是康有为利用载沣的皇权,在强行推动了,敢问康保皇一句:这符合宪政吗?
杨潮一旦选择加入这个内阁,势必等于站到了洋务派的对立面,接着就卷入洋务派和康梁集团的政治斗争之中。
杨潮对康梁这一招。实在是不敢认同,还以为他们这些年进步了呢,没想到还是那么的激进,眼见刚刚在朝廷站稳脚跟。就迫不及待的要跟洋务派摊牌了,想把大权全部掌握在手里,凭什么?就凭有皇帝支持?
难道他们看不到洋务派三十年苦心经营,从朝廷到地方,从满人到汉人都根深蒂固。结成了一张庞大的势力网。
他们仅凭皇权,就想自上而下的改革?太天真了!
看来康梁二人还没有成熟到张之洞这样洋务派的老练,依然在想着自上而下的推动,只想着自己张张嘴,底下无数人就去做事,然后就能完成现代化了?
当年百日维新短短百日皇帝下发了几百项措施,但是完全不顾底下有没有能力执行,他们知道修铁路要用到多少专业知识,他们知道炼钢需要多少设备,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只知道下旨。
只想着抓到最高权力,然后以为就能操控一切了,却根本不思从最底层开始建设,标榜日本那种维新,却不看看伊藤博文那些人,为了维新,都把自己子女送到工厂里脚踏实地的干,更有涩泽荣一那种人,放着高官不做,开始不断的推动组建现代化工厂。
而且他们做的事情实在是太绝了。连杨潮都算计到了里面,难道不知道杨潮是现在能制衡洋务派唯一的势力吗。
“康保皇啊,这什么臭棋?想让我进京帮你们瞠目,却明升暗降想将我的实权都收走。这水平比大头哥差太多了,难怪当年你们输。”
杨潮突然想起来袁世凯,他突然有些怀念袁世凯了,要是袁世凯当年趴窝在直隶不动,打死载沣和康梁也不敢让自己进京吧,巴不得自己掌控几万大军牵制袁世凯呢。
杨潮突然发现。他犯了一个政治错误,当年就不该让康梁将袁世凯挤走,他应该力保袁世凯,因为自己当时就是朝廷拿来制衡袁世凯的势力,狡兔死走狗烹,袁世凯一倒台,自己也落不了好处。
想到袁世凯,杨潮又想起了袁世凯应对朝廷召唤的方法,第一是装病,第二是闹事。
“要不然我也来一发?”
杨潮心中暗道。
很快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刊登了一条大消息,杨潮因为在救灾中感染风寒,卧床不起,不能处理事务了。
社会各界纷纷发来慰问,江南工商业团体,两江总督衙门,还有各国公使、烟台领事,全都发来了慰问电报。
杨潮然后以同样的理由,给朝廷上折子,告诉朝廷自己伤寒严重,恐怕无法担任协理大臣的重任,请求朝廷另选贤能。
杨潮是真的不想走,山东工业发展才开始,第一批引入的德资工业才修建了一年,绝大多数工厂都还没有开工生产,这时候让杨潮走,他哪里会愿意,他早就告诉了康梁,三年之内自己就会给朝廷一份答卷,这伙人连三年都等不了。
皇族内阁的事情,也很快天下皆知,结果各地督抚都在上折子反对,直隶的杨士骧,两广的张人骏,连湖广总督赵尔巽和两江总督端方这两个旗人都表示反对。
沸沸扬扬了两月,载沣才下了一道废除新内阁一切扔依旧例的圣旨。
但是这一次的斗争,却起了一个很坏的效果,首先是让天下人看到了,皇权十分衰微,竟然到了被天下督抚驳回圣旨的情况,也让天下人看到,还是人家洋务派实力强大。
其实端方和赵尔巽这些人,虽然都是旗人,但是大多数都是洋务派,无论旗、汉,顽固派进一步的衰微,就跟他们守旧的皇权一样,正慢慢被架空。
但让天下督抚十有八九都反对的原因,还有一个,新内阁出台后,各地督抚没有在直接向皇帝上奏的权力,而统一归内阁管理,这让倾向于皇权的督抚感觉到,似乎他们被康梁集团给排除出了权力核心之外,甚至他们认为皇帝是被蒙蔽了,如此一来康有为不是把持了朝政吗,所以大多数旗人督抚才会反对。
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因为康有为想集中权力,而地方督抚不愿意看到权力集中。或者不愿意看到权力被康有为集中。
“康保皇该哭了啊!”
杨潮在收到朝廷撤销旨意的电报后,不由感叹起来,当年在光绪的时候,康有为他们用皇权强行推行变法。当时他们天真的以为,光绪的皇帝名义可以抵消慈禧经营起来的权力网,现在则傻乎乎的以为皇权能够撼动张之洞这些实力派。
“载沣也该哭了啊,虽然他自己心里清楚,大权早就旁落了。现在被直接解开来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这还有脸吗?”
杨潮想到载沣因让天下人都看到他虚弱样子而悔恨交加的表情,心里并没有多少痛快,反而立刻想到了一个严重的事情:
“康梁又要倒台了!”
出了这种类似于逼宫的事情,康有为的政治前途这次恐怕要真的完了。
首先他怂恿皇帝通过圣旨来处理事务,甚至直接拿下了张之洞的内阁总理之位,洋务派肯定不会放过他,因为他这是坏了规矩了。
其次载沣之所以发这封圣旨,恐怕也是被康有为忽悠的,康有为弄不好严重的夸大了他的实力。跟载沣表示过他已经说通了绝大多数官员,否则载沣的犹豫性格是不可能玩这么强硬的手段。
果然,载沣的圣旨下达十天后,就又有新的变故,康有为被罢免,梁启超被罢免,康梁集团昙花一现,转瞬就倒台了。
而且经此一闹,洋务派大权独揽,张之洞的地位更加稳固。而载沣越发的势弱,臣强主弱之局大白于天下。
幸好载沣遇到的是张之洞这个老人,如果遇到的是袁世凯,怕是会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的。
不过既然一派掌权也好。毕竟这几年洋务派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尤其是张之洞一当了总理大臣,立刻就上《奏定学堂章程》,经过程序通过后,全国各地都开始大办新式学堂,尽管很多省份做的不是那么好。但两江、湖广和两广这些经济重地,人口大省,且又是洋务派的传统地盘做的还是不错的,当然派送了数万名旅日留学生一事,不是那么漂亮。
到如今七八年过去了,仅仅是山东一地,初等学堂数量就超过了八百多所,其中五百所是杨潮这两年建立的,中等学堂两百所,其中一百五十所是杨潮办的,高等学堂三十所,其中二十所是杨潮办的。
山东一直是一个穷省,虽然经过杨潮努力,势头开始转变,但是底子在哪里,其实还是比不上湖广、两江这样基础好的地方,湖广小学堂数量超过了一千,两江更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冠绝全国。
全国超过万所小学堂,入学人数达到两百多万,这个成绩还是很客观的,虽然比不上日本人办教育的速度,但总比炮哥推翻清廷后,开启长达三十年的内乱要好。
尽量维持这种局面,一步一步磨出一个工业基础,等一战发了战争财后,也基本完成初步工业化了,那时候要资本有资本,有人才有人才,哪怕就是发生了内乱,恢复起来也更有底气不是。
一群穷光蛋杀来沙去,是杀不出钞票来的。
因此杨潮是最欢迎这种情况的,立刻致电朝廷,表示自己的病好了,可以开始工作了,第一个工作计划是,打算去一趟欧洲,继续招商引资。
杨潮在电报中,详细将山东一年多来的工业发展向张之洞做了一个汇报,告诉张之洞,山东建立了电力、化工、钢铁等五十多座大型工厂,投资额达六千万两白银,以及近十座纺纱、纺织厂,销售收入达到一千万两,预期三年后所有工厂投产后可以创造两亿以上的产出,缴纳税收两千万两。
而杨潮这次去欧洲,将催促洋人落实后续合作,旅行合同,同时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招商活动。
上架了,求订阅,一周五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