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人生七十古来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大明官最新章节!
钦差座船行到杭州城,运河算是到了尽头,方应物依旧没有入城,然后从这里向西转入新安江。
此时正值一年当中草木最茂盛的时刻,方应物嫌舱中闷热,将座椅搬到了甲板上,看着两岸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的风景。
当初他就是沿着这条路,顺流直下从偏远的淳安县走向了多彩多姿的大世界,今天又逆流而上回来了。
约莫两日后抵达严州府界,却见岸边码头上站立着百十来人,王英眺望了一番,禀报道:“八成是来迎接的。”
方应物不禁一阵恍惚。七年前商相公致仕回乡,同样就是在这个地方,他站在岸上迎接人群里,不停地琢磨如何出人头地......往事历历在目,但今天却是别人来迎接自己了。
方应物这次差遣地点属于严州府淳安县,所以严州府方面不同于别处,出于公事也要认真迎接,知府都亲自出来了。
当年在府试放了方应物一马的朱知府早已离任,就是淳安县的汪知% 县也不在了,不知迁转到了什么地方,只能说是物是人非。
上岸,行礼,问候,寒暄,感慨......一切仿佛按照看不见的剧本进行。然后方钦差与知府回到船上,一边闲谈一边继续前行。
又两日后,方应物终于回到了阔别四年的淳安县,进驻县衙官舍。因为有差遣在身,公事未尽不敢徇私,所以方钦差不便直接回上花溪村。要先完成王命。
还是上岸,行礼。问候,寒暄。感慨......更让方钦差忍俊不禁的是,有若干县学生员代表出面拜见自己,口中对自己称为前辈。
这些士子大都与他方应物岁数差不多,甚至还看到了当年的县学同窗。科举之道,达者为先,方应物无可奈何,只能按着习俗摆出前辈架子,着实对“晚辈”勉励了几句。
沐浴斋戒,方钦差渡过青溪。来到县南仁寿乡。商辂依旧居住在偏僻山脚下的倦居书院里,附近百姓听说朝廷来人慰问商相公,纷纷聚集在书院门外观看。
在仪仗掩映下,方应物手持诰表,迈步进了倦居书院大门。然后就看到商相公被簇拥着迎面而来,朝着代表天子的自己行礼,或者说朝着诰表行礼。
方应物不愿看着年已古稀的老师浪费体力,也不想在繁文缛节的公事上浪费时间,便打开诰表念了起来。此后商辂再次行礼谢恩。收了诰表。
到此公事礼仪完毕,方应物抢先上前扶起了商辂,然后反过来恭恭敬敬的行礼。再唏嘘不已的说:“数年不见,老师已然须发全白。学生只恨不能侍奉左右。”
商辂洒脱一笑,指了指堂中,“如今你也是朝廷使节。进屋坐着说话。”
在堂上坐定,书院中学童来上了茶水。商辂又万分感慨的说:“古人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日感慨尤甚。初见时你只是少年童生,孜孜于学业文章,今日再见已成方面钦使、朝廷栋梁,吾辈后续有人矣。”
方应物谦虚道:“受老师恩惠良多,无以为报,早晚还要聆听教诲。”
方应物这倒不是假话,当初要不是商辂帮他补习,文章不至于太烂,层层考试时哪有那么容易蒙混过关;而且刚出道时,动辄打着商相公关门弟子的旗号,刷声望时占了很大的便宜。
商辂叹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你还是如日初升意气风发的时候,老夫不能教导你什么了。”
随后商辂反过来向方应物询问了若干故人近况,以及一些朝廷的事情。不知不觉一个多时辰过去了,商辂脸上现出疲惫之色。
方应物暗暗叹息,当七年前商相公回乡时虽然年事已高但也神采奕奕,终日读书闲谈也不曾疲倦,如今却有老态龙钟之像了。
真不知道自己这次再离开淳安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念及此,方应物既想多呆一会儿,又担心让商辂累到,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略略纠结了片刻。
商辂看出了方应物的心思,笑道:“你休要为老夫介怀,老夫此生无憾,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不要做小儿女态!”
方应物摇头苦笑,“是学生多想了。”
三元及第,位极人臣,全身而退,名垂青史,儿孙满堂,国家太平......作为一个读书人,商老师这辈子确实没有什么遗憾,是非常完美的一生。
商辂又提起别的事情:“前番你曾来书信,说是尚未取字,请老夫费心,如今老夫倒是有两个字。”
方应物连忙问道:“愿闻其详。”
商辂抚须道:“我看就是其道两个字,正可与应物遥相呼应,万物道理由你本心把握。”
方应物郑重的行礼道:“多谢老师,学生领受了。”
“临别之前,老夫还有一句话交待。”商老师突然又说:“其实这是你的家事。”
方应物赶紧表态道:“老师只管吩咐,学生无有不从。”
“你外祖父族中有一位老先生,前年从南京工部尚书位上致仕,如今也在乡间优游林下。前日与我会晤,托我向你传话,过往恩恩怨怨一笔勾销如何?”
方应物稍加思忖便知道怎么回事了,自己生母家族里有个老大人在南京做高官,应该是叫胡拱辰的,论辈分与自己外祖父是兄弟。大概就是他找商老师传话的。
胡家是本县九大科举世家之一,当初瞧不上方家,来回生了几次龃龉。如今胡家最大的顶梁柱胡拱辰老大人致仕,除此之外只有一个举人,正处在低潮时期。
而方家却连续出了方清之方应物两个牛人,堪称是潜力无限、如日中天,这叫胡家产生了畏惧之心,通过商辂传话就是变相服软了。
说实在的,如今方应物志在庙堂,眼里哪还在乎胡家这点小恩怨?便对商辂道:“胡老先生实在多虑了,学生我身上毕竟也有胡家的血脉,怎会有怨怼之心?”
从倦居书院出来,方应物长叹一声,在墙壁上题诗一首道:“白头归老荷君恩,一代勋名众所尊。自古年华稀七帙,本朝科甲重三元。海中仙子长生箓,洛下先生独乐园。怪见台光映东壁,郎官又侍紫微垣。”
此后方钦差回到县城稍作整顿,便启程返回上花溪村。
本来方应物打算轻车简从,叫上王英和方应石作陪即可,但王英却竭力劝道:“秋哥儿你想锦衣夜行么!”
没奈何,方应物只能喊上所有随从,浩浩荡荡向县城西门而去。才刚出了县城,王英便大惊小怪的叫道:“西门外牌坊多了一座!”
方应物下了轿子看去,他印象里县城西门外大道上应该有五座牌坊,现在却有六座。仔细看多出来的那座崭新牌坊,上书四个大字——父子进士。(未完待续。。)
ps: 方其道就好像是个民国小名人啊。。。还真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钦差座船行到杭州城,运河算是到了尽头,方应物依旧没有入城,然后从这里向西转入新安江。
此时正值一年当中草木最茂盛的时刻,方应物嫌舱中闷热,将座椅搬到了甲板上,看着两岸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的风景。
当初他就是沿着这条路,顺流直下从偏远的淳安县走向了多彩多姿的大世界,今天又逆流而上回来了。
约莫两日后抵达严州府界,却见岸边码头上站立着百十来人,王英眺望了一番,禀报道:“八成是来迎接的。”
方应物不禁一阵恍惚。七年前商相公致仕回乡,同样就是在这个地方,他站在岸上迎接人群里,不停地琢磨如何出人头地......往事历历在目,但今天却是别人来迎接自己了。
方应物这次差遣地点属于严州府淳安县,所以严州府方面不同于别处,出于公事也要认真迎接,知府都亲自出来了。
当年在府试放了方应物一马的朱知府早已离任,就是淳安县的汪知% 县也不在了,不知迁转到了什么地方,只能说是物是人非。
上岸,行礼,问候,寒暄,感慨......一切仿佛按照看不见的剧本进行。然后方钦差与知府回到船上,一边闲谈一边继续前行。
又两日后,方应物终于回到了阔别四年的淳安县,进驻县衙官舍。因为有差遣在身,公事未尽不敢徇私,所以方钦差不便直接回上花溪村。要先完成王命。
还是上岸,行礼。问候,寒暄。感慨......更让方钦差忍俊不禁的是,有若干县学生员代表出面拜见自己,口中对自己称为前辈。
这些士子大都与他方应物岁数差不多,甚至还看到了当年的县学同窗。科举之道,达者为先,方应物无可奈何,只能按着习俗摆出前辈架子,着实对“晚辈”勉励了几句。
沐浴斋戒,方钦差渡过青溪。来到县南仁寿乡。商辂依旧居住在偏僻山脚下的倦居书院里,附近百姓听说朝廷来人慰问商相公,纷纷聚集在书院门外观看。
在仪仗掩映下,方应物手持诰表,迈步进了倦居书院大门。然后就看到商相公被簇拥着迎面而来,朝着代表天子的自己行礼,或者说朝着诰表行礼。
方应物不愿看着年已古稀的老师浪费体力,也不想在繁文缛节的公事上浪费时间,便打开诰表念了起来。此后商辂再次行礼谢恩。收了诰表。
到此公事礼仪完毕,方应物抢先上前扶起了商辂,然后反过来恭恭敬敬的行礼。再唏嘘不已的说:“数年不见,老师已然须发全白。学生只恨不能侍奉左右。”
商辂洒脱一笑,指了指堂中,“如今你也是朝廷使节。进屋坐着说话。”
在堂上坐定,书院中学童来上了茶水。商辂又万分感慨的说:“古人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今日感慨尤甚。初见时你只是少年童生,孜孜于学业文章,今日再见已成方面钦使、朝廷栋梁,吾辈后续有人矣。”
方应物谦虚道:“受老师恩惠良多,无以为报,早晚还要聆听教诲。”
方应物这倒不是假话,当初要不是商辂帮他补习,文章不至于太烂,层层考试时哪有那么容易蒙混过关;而且刚出道时,动辄打着商相公关门弟子的旗号,刷声望时占了很大的便宜。
商辂叹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你还是如日初升意气风发的时候,老夫不能教导你什么了。”
随后商辂反过来向方应物询问了若干故人近况,以及一些朝廷的事情。不知不觉一个多时辰过去了,商辂脸上现出疲惫之色。
方应物暗暗叹息,当七年前商相公回乡时虽然年事已高但也神采奕奕,终日读书闲谈也不曾疲倦,如今却有老态龙钟之像了。
真不知道自己这次再离开淳安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念及此,方应物既想多呆一会儿,又担心让商辂累到,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略略纠结了片刻。
商辂看出了方应物的心思,笑道:“你休要为老夫介怀,老夫此生无憾,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不要做小儿女态!”
方应物摇头苦笑,“是学生多想了。”
三元及第,位极人臣,全身而退,名垂青史,儿孙满堂,国家太平......作为一个读书人,商老师这辈子确实没有什么遗憾,是非常完美的一生。
商辂又提起别的事情:“前番你曾来书信,说是尚未取字,请老夫费心,如今老夫倒是有两个字。”
方应物连忙问道:“愿闻其详。”
商辂抚须道:“我看就是其道两个字,正可与应物遥相呼应,万物道理由你本心把握。”
方应物郑重的行礼道:“多谢老师,学生领受了。”
“临别之前,老夫还有一句话交待。”商老师突然又说:“其实这是你的家事。”
方应物赶紧表态道:“老师只管吩咐,学生无有不从。”
“你外祖父族中有一位老先生,前年从南京工部尚书位上致仕,如今也在乡间优游林下。前日与我会晤,托我向你传话,过往恩恩怨怨一笔勾销如何?”
方应物稍加思忖便知道怎么回事了,自己生母家族里有个老大人在南京做高官,应该是叫胡拱辰的,论辈分与自己外祖父是兄弟。大概就是他找商老师传话的。
胡家是本县九大科举世家之一,当初瞧不上方家,来回生了几次龃龉。如今胡家最大的顶梁柱胡拱辰老大人致仕,除此之外只有一个举人,正处在低潮时期。
而方家却连续出了方清之方应物两个牛人,堪称是潜力无限、如日中天,这叫胡家产生了畏惧之心,通过商辂传话就是变相服软了。
说实在的,如今方应物志在庙堂,眼里哪还在乎胡家这点小恩怨?便对商辂道:“胡老先生实在多虑了,学生我身上毕竟也有胡家的血脉,怎会有怨怼之心?”
从倦居书院出来,方应物长叹一声,在墙壁上题诗一首道:“白头归老荷君恩,一代勋名众所尊。自古年华稀七帙,本朝科甲重三元。海中仙子长生箓,洛下先生独乐园。怪见台光映东壁,郎官又侍紫微垣。”
此后方钦差回到县城稍作整顿,便启程返回上花溪村。
本来方应物打算轻车简从,叫上王英和方应石作陪即可,但王英却竭力劝道:“秋哥儿你想锦衣夜行么!”
没奈何,方应物只能喊上所有随从,浩浩荡荡向县城西门而去。才刚出了县城,王英便大惊小怪的叫道:“西门外牌坊多了一座!”
方应物下了轿子看去,他印象里县城西门外大道上应该有五座牌坊,现在却有六座。仔细看多出来的那座崭新牌坊,上书四个大字——父子进士。(未完待续。。)
ps: 方其道就好像是个民国小名人啊。。。还真如有巧合纯属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