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公信力和大环境的构建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日月永在最新章节!
江西的救援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也是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因为江西的陆运和漕运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恢复,这意味着来自朝廷的支援可以源源不断的涌入江西了。
军队开始陆续撤离,这些战胜了洪水,征服了苍天的健儿们从战友手足的离世中走出来,他们高唱着嘹亮的先民豪迈之乐,欢呼着万岁声声,昂首阔步的离开江西回到他们各自的驻地。
朱允炆还没有离开,一个是因为纪念碑还没有树好,二一个也是因为他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比如当南直隶的援助粮进入江西的第一件事,便是被朱允炆安排着先偿还了赣商总会拿出来的拿笔近四百万石的赈灾粮。
省府两级粮长赈灾,所有花销由朝廷报销,其目的在于第一时间稳定灾情,保障民生。
这条制度在朱允炆看来是非常好的,至于为什么明中后期这条制度就被扫进了垃圾堆,一个是因为大明朝廷的贫穷,导致无力偿付这笔开支粮秣,二一个也是因为大环境的不好。
大明的封藩宗亲太多了,这些个玩意占据了大量的田产,却压根一毛钱都不愿意出,每逢遇到灾祸全指望着粮长出粮,而他们一个个手握着数万亩乃至数十万亩的田产却一粒米都不愿意出,谁还愿意继续当冤大头?
这就是社会风气的重要性。
所以在大明亡国的无数条因果线中你会发现,都有朱明宗室这个原因存在的影子。
现在这条祖宗家法已经被朱允炆扫进了历史的尘埃,他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要构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大环境,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而这个的基础,就是大明朝廷首先要具有公信力。
将近四百万石粮食啊,这些江西的土大户可能自己都不指望朝廷能给他们报销,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拿出来了,因为他们自身也是江西人,他们要自救,是人都有良心,让朱允炆庆幸的是,这些土大户还没有完全被猪油蒙了心,大明还没搞大规模资本复苏,他们还没到坐看山河破碎,挑灯纸醉金迷的地步。
既然他们还有良心,朱允炆就不会薄待他们这份良心。
如果他们没有良心,救灾之后朱允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些玩意全数杀头抄家,在江西搞一次打土豪分田地的大运动出来。
对的事要鼓励更要奖励,错的事要批评更要惩罚,这样才会引导社会和更多的人去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做错事。
拿到粮食的土大户们很是开心,欢天喜地的念着朝廷的公道,顺带脚喊了几嗓子皇帝万岁之类的贺词,还没等他们从喜悦中走出来,更大的喜悦又接踵而至。
皇帝要召见他们并向他们授勋!
何德何能,一介商人身份还能德配皇帝授勋?
“都免礼平身吧。”
朱允炆穿着一身素袍儒衫,倒是少了几分帝王之威,添了不少儒雅之气,让这些江西的土大户心头的压力少掉不少。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骨啊,是江西八百万百姓的保护神。”
朱允炆温言鼓励道:“如果不是诸位第一时间开仓赈粮,在江西各地开粥棚布施,不知道这江西要饿死多少的百姓,所以虽然诸位没有上前线抗洪,但依然活命无数,朕代朝廷,代江西百姓谢过诸位了。”
看到皇帝举杯,满堂皆惊容站起,举杯跪地齐呼不敢。
“都说了别那么客气,快起来。”
对他们的态度,朱允炆还是很满意的,玩笑道。
“与公朕要谢谢你们,与私朕还是要谢谢你们。”
大家伙脸上就泛起三分疑惑,与公还好理解,这与私?
皇帝这该不会是反话,生气他圣驾来到江西而他们赣商没有送上金银美女之类的吧?
看到这幅神情,朱允炆也没吊他们胃口,开口解释道。
“因为如果今日不是给诸位设宴,朕也不能吃到这么好的饭菜不是。”
伸手一引,朱允炆哈哈一笑:“实不相瞒,朕这半个月可都是跟稀粥咸菜为伴,今天设宴款待诸位,想着不能寒酸,假公济私朕特意命人杀了几只羊,弄了几头猪,算是见了荤腥,祭一祭五脏庙。”
“吾皇爱民拳拳之心,感天动地,天下万物无不沐皇恩而茁生,自当为陛下孝子矣。”
有会拍马屁的当先开口道:“这些食物都是草民等感念陛下之恩,贸然奉上,其与陛下何妨矣?”
有锅臣民背,皇帝是圣人,圣人身上是不能有污点的。
百姓现在还吃糠喝稀,皇帝大鱼大肉的摆宴饮酒说出去也不好听,这些土大户没有傻子,当然要接过去,出了门别人问起,他们还得替皇帝宣传,说今晚吃的都是稀粥咸菜。
“哪有做皇帝骗老百姓的道理。”
朱允炆摆摆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做不得假。就如诸位的功绩一般,好就是好,魏和舟何在啊。”
江西粮长魏和舟马上站出来匍匐在地,以额顿首:“草民在。”
“你的事,朕很欣慰。”
朱允炆居高临下的俯瞰着,面带微笑:“你一片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朕也都看在了眼里,所以朕要赏赐你,虽然你没有参加过科举,但朕旁边这位严阁老你们是熟悉的,他早年是浙江的粮长出身,也没有参加过科举,所以以粮长身份入仕是有先例的。
此番你为了救灾,散尽家财慷慨解囊,在赣北三府开粥棚数百,活命无数。
你给百姓好处,朕就给你好处。
别的呢朕也拿不出来,你可是江西的粮长,说起来可比朕这个皇帝还要有钱。”
堂内大家伙脸上都不由自主露出一丝浅笑,皇帝虽说富有四海八荒,天底下连株草都是皇帝的私产,但细算算,朝廷有国库,这跟皇帝是分割开的,皇帝又没有自己的俸禄,花起钱来也是要慎而又慎的,但是江西这种鱼米之乡地界的粮长,那财富可是海了去的,更何况魏和舟家底子除了那些地,江西的瓷器生意,大半可都在魏家攥着呢。
“草民不敢,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没有陛下的恩赏,哪里有草民的今天。”
魏和舟面颊冒汗,生怕皇帝惦记他的家产,马上主动开口道:“此番若非陛下降恩庇佑,草民恐怕早都亡于洪水之中了,感念陛下如天之恩德,草民想像朝廷捐银三十万两酬军,以兹草民一片诚心,万望陛下恩准。”
感觉这魏和舟好像是领会错了自己的意思,朱允炆便忙开口宽慰,笑道:“没有的事,朕可不是来问你伸手要银子的,朕的意思是钱财这一块你已经很富有了,朕呢就不另行赏赐,倒是这官,朕还是说了算的。
这样,朕就封你做江西的右参议,至于分管督哪几个府的粮道,等日后就让方孟昇来安排吧。粮长督粮道,你也熟悉,倒也不算外行人管内行事。”
一省参议?
朱允炆这一开口,不仅仅魏和舟傻眼,满大堂的土大户全都傻了眼,皇帝这也太大方了吧。
“草……草民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和舟现在什么提心吊胆都没了,什么粮食,什么财富全都是浮云,他只想跑到他家的祖祠狠狠的磕几记响头,让他老魏家列祖列宗看看,后辈子孙魏和舟出息了!
“草民分内之事,哪里德配陛下垂恩,臣惭愧,惭愧啊。”
嘴上嚎着惭愧,但称呼已经从草民变成了臣。
朱允炆看着好好笑,但那些赣商总会的土大户们可就百感交集了。
一省右参议,这是从四品的大员啊。
大明的地方布政使品轶变来变去,早先初设时是从二品,后来一度改为正二品,又觉得品轶太高降两级为正三品,而现在朱允炆接了手,盘子定了下来,就以正三品不做更改。
左右布政使为正三品,按察使为从三品。左右参政正四品,左右参议从四品。
而现在他魏和舟就这么青云直上,一步登天了?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大家伙都看得眼睛发热起来,觉得这魏和舟实在是太过于好命,年方而立就死了老爹,继承万贯家产不说,刚当两年地主老财享了福,赶上这次洪灾,虽说淹没了十几万亩地,但左右不过一两年的光景就能恢复,但换来的却是一个四品的官身啊!
正也好从也罢,只要是四品,那就配得上一句一省大员!
联想到严震直这个榜样,大家伙再看向魏和舟的眼神可就带上了不少的敬畏,眼下看来这魏和舟已经进入了皇帝的眼中,将来简在帝心,青云梯可就算搭好了,未必没有踏足中央的机会。
早知如此,当初说什么老子也把所有的积蓄都捐出去了。
不少人心中暗暗懊恼,肠子都快悔青了。
反正捐的粮都有朝廷给报销,捐的多皇帝还给封大官,自己怎么就猪油蒙了心,一时胆小错过这么大的机遇,真是悔之晚矣啊!
钱有什么用?说到底,还是官本位制的国家啊。
似乎感受到了这一众土大户的情绪,朱允炆呵呵一笑:“除了魏和舟之外,诸位这边,朕也有另赏。”
我们也有赏赐?
这下大家伙的心情才陡然好转,都眼巴巴的看向朱允炆,但嘴上却虚伪的客套。
“魏大人一心为国,陛下圣明,察而赏之,我等尺寸微末之功,哪里敢当。”
这群玩意话里有话啊。
朱允炆心中好笑,听起来是在谦虚推脱,但话里话外都挤兑他这个皇帝呢。
“这一次抗洪救灾取得青史未有的大成功,都赖诸位与朕一体同心。”
朱允炆面带微笑,倒也是大方:“朕打算差翰林学子为各位的义举著传通报天下,同时呢,邀请诸位往南京,明年国庆之时为各位颁授抗洪勋章。”
著书立传,国庆授勋?
大堂内这一群土大户都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激动的周身微颤。
在这个年代,这种殊荣哪个不是文武名臣才有资格配得上?
开国元勋留下的那些勋二代也没有一个配得上著传通传天下啊。
当然这种事也就古人看的重,后世有首善善举的,哪一个不是铺天盖地的新闻宣传,官声民声各个渠道都会报道,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为什么要宣传他们的善举?因为要鼓励更多的人为善,要营造出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气。
这在朱允炆看来无所谓的事,却是这个时代这辈古人所能想到的最高殊荣了。
更何况,这种殊荣还是给他们这些商人?
士农工商,虽说现在社会的风气已经开始淡化这四个阶级之间的壁垒沟壑,但几千年下来的思想是不可能转变的。
为士者都追求不到的荣誉,他们这些商人竟然获得了?
“不仅如此,朕还有赏赐。”
朱允炆语带深意的说道:“朕打算给诸位一人题一副保境安民的匾额,这样一来诸位的亲朋好友拜访的时候都可以知道诸位的功绩。”
保境安民?
这是一把将他们捧起来了啊。
朱允炆为什么这么大方?
因为这四个字不仅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一把悬在他们脑袋上的利剑,当某一天他们不再愿意保境安民的时候,这把剑就会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
朱允炆这就是在告诉他们也是在借着他们的事迹来告诉天下,只要人们愿意做对的事,那么看似开始的时候花了很多的钱财,但这开支朝廷都会为他们兜底,不仅会将他们的损失全数补上,更会在后面给予奖励。
而一旦他们做了错事,看似保住了腰包,但事后一定会被秋后算账,不仅钱财都会被没收,连脑袋都没了。
只是可惜的地方在于,这次事件之中没有做错事的,缺个典型啊。
但即使缺少反面典型,这件事朱允炆也要去做,因为他这个皇帝要做的是营造出一个劝人向善的大环境出来。
甭管人民向善的原因是出于人性的良心还是出于追求事后的利益,一个向善的大环境总要比明哲保身要好。
国家的事有很多,而作为这个国家的唯一领导者,朱允炆的重心绝不仅仅是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更要想尽办法来培养一个好的风气环境出来。
一个有公信力的朝廷,一个有向心力的天下。
一个崇善抑恶的大环境。
江西的救援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也是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因为江西的陆运和漕运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恢复,这意味着来自朝廷的支援可以源源不断的涌入江西了。
军队开始陆续撤离,这些战胜了洪水,征服了苍天的健儿们从战友手足的离世中走出来,他们高唱着嘹亮的先民豪迈之乐,欢呼着万岁声声,昂首阔步的离开江西回到他们各自的驻地。
朱允炆还没有离开,一个是因为纪念碑还没有树好,二一个也是因为他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比如当南直隶的援助粮进入江西的第一件事,便是被朱允炆安排着先偿还了赣商总会拿出来的拿笔近四百万石的赈灾粮。
省府两级粮长赈灾,所有花销由朝廷报销,其目的在于第一时间稳定灾情,保障民生。
这条制度在朱允炆看来是非常好的,至于为什么明中后期这条制度就被扫进了垃圾堆,一个是因为大明朝廷的贫穷,导致无力偿付这笔开支粮秣,二一个也是因为大环境的不好。
大明的封藩宗亲太多了,这些个玩意占据了大量的田产,却压根一毛钱都不愿意出,每逢遇到灾祸全指望着粮长出粮,而他们一个个手握着数万亩乃至数十万亩的田产却一粒米都不愿意出,谁还愿意继续当冤大头?
这就是社会风气的重要性。
所以在大明亡国的无数条因果线中你会发现,都有朱明宗室这个原因存在的影子。
现在这条祖宗家法已经被朱允炆扫进了历史的尘埃,他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要构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大环境,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而这个的基础,就是大明朝廷首先要具有公信力。
将近四百万石粮食啊,这些江西的土大户可能自己都不指望朝廷能给他们报销,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拿出来了,因为他们自身也是江西人,他们要自救,是人都有良心,让朱允炆庆幸的是,这些土大户还没有完全被猪油蒙了心,大明还没搞大规模资本复苏,他们还没到坐看山河破碎,挑灯纸醉金迷的地步。
既然他们还有良心,朱允炆就不会薄待他们这份良心。
如果他们没有良心,救灾之后朱允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些玩意全数杀头抄家,在江西搞一次打土豪分田地的大运动出来。
对的事要鼓励更要奖励,错的事要批评更要惩罚,这样才会引导社会和更多的人去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做错事。
拿到粮食的土大户们很是开心,欢天喜地的念着朝廷的公道,顺带脚喊了几嗓子皇帝万岁之类的贺词,还没等他们从喜悦中走出来,更大的喜悦又接踵而至。
皇帝要召见他们并向他们授勋!
何德何能,一介商人身份还能德配皇帝授勋?
“都免礼平身吧。”
朱允炆穿着一身素袍儒衫,倒是少了几分帝王之威,添了不少儒雅之气,让这些江西的土大户心头的压力少掉不少。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骨啊,是江西八百万百姓的保护神。”
朱允炆温言鼓励道:“如果不是诸位第一时间开仓赈粮,在江西各地开粥棚布施,不知道这江西要饿死多少的百姓,所以虽然诸位没有上前线抗洪,但依然活命无数,朕代朝廷,代江西百姓谢过诸位了。”
看到皇帝举杯,满堂皆惊容站起,举杯跪地齐呼不敢。
“都说了别那么客气,快起来。”
对他们的态度,朱允炆还是很满意的,玩笑道。
“与公朕要谢谢你们,与私朕还是要谢谢你们。”
大家伙脸上就泛起三分疑惑,与公还好理解,这与私?
皇帝这该不会是反话,生气他圣驾来到江西而他们赣商没有送上金银美女之类的吧?
看到这幅神情,朱允炆也没吊他们胃口,开口解释道。
“因为如果今日不是给诸位设宴,朕也不能吃到这么好的饭菜不是。”
伸手一引,朱允炆哈哈一笑:“实不相瞒,朕这半个月可都是跟稀粥咸菜为伴,今天设宴款待诸位,想着不能寒酸,假公济私朕特意命人杀了几只羊,弄了几头猪,算是见了荤腥,祭一祭五脏庙。”
“吾皇爱民拳拳之心,感天动地,天下万物无不沐皇恩而茁生,自当为陛下孝子矣。”
有会拍马屁的当先开口道:“这些食物都是草民等感念陛下之恩,贸然奉上,其与陛下何妨矣?”
有锅臣民背,皇帝是圣人,圣人身上是不能有污点的。
百姓现在还吃糠喝稀,皇帝大鱼大肉的摆宴饮酒说出去也不好听,这些土大户没有傻子,当然要接过去,出了门别人问起,他们还得替皇帝宣传,说今晚吃的都是稀粥咸菜。
“哪有做皇帝骗老百姓的道理。”
朱允炆摆摆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做不得假。就如诸位的功绩一般,好就是好,魏和舟何在啊。”
江西粮长魏和舟马上站出来匍匐在地,以额顿首:“草民在。”
“你的事,朕很欣慰。”
朱允炆居高临下的俯瞰着,面带微笑:“你一片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朕也都看在了眼里,所以朕要赏赐你,虽然你没有参加过科举,但朕旁边这位严阁老你们是熟悉的,他早年是浙江的粮长出身,也没有参加过科举,所以以粮长身份入仕是有先例的。
此番你为了救灾,散尽家财慷慨解囊,在赣北三府开粥棚数百,活命无数。
你给百姓好处,朕就给你好处。
别的呢朕也拿不出来,你可是江西的粮长,说起来可比朕这个皇帝还要有钱。”
堂内大家伙脸上都不由自主露出一丝浅笑,皇帝虽说富有四海八荒,天底下连株草都是皇帝的私产,但细算算,朝廷有国库,这跟皇帝是分割开的,皇帝又没有自己的俸禄,花起钱来也是要慎而又慎的,但是江西这种鱼米之乡地界的粮长,那财富可是海了去的,更何况魏和舟家底子除了那些地,江西的瓷器生意,大半可都在魏家攥着呢。
“草民不敢,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没有陛下的恩赏,哪里有草民的今天。”
魏和舟面颊冒汗,生怕皇帝惦记他的家产,马上主动开口道:“此番若非陛下降恩庇佑,草民恐怕早都亡于洪水之中了,感念陛下如天之恩德,草民想像朝廷捐银三十万两酬军,以兹草民一片诚心,万望陛下恩准。”
感觉这魏和舟好像是领会错了自己的意思,朱允炆便忙开口宽慰,笑道:“没有的事,朕可不是来问你伸手要银子的,朕的意思是钱财这一块你已经很富有了,朕呢就不另行赏赐,倒是这官,朕还是说了算的。
这样,朕就封你做江西的右参议,至于分管督哪几个府的粮道,等日后就让方孟昇来安排吧。粮长督粮道,你也熟悉,倒也不算外行人管内行事。”
一省参议?
朱允炆这一开口,不仅仅魏和舟傻眼,满大堂的土大户全都傻了眼,皇帝这也太大方了吧。
“草……草民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和舟现在什么提心吊胆都没了,什么粮食,什么财富全都是浮云,他只想跑到他家的祖祠狠狠的磕几记响头,让他老魏家列祖列宗看看,后辈子孙魏和舟出息了!
“草民分内之事,哪里德配陛下垂恩,臣惭愧,惭愧啊。”
嘴上嚎着惭愧,但称呼已经从草民变成了臣。
朱允炆看着好好笑,但那些赣商总会的土大户们可就百感交集了。
一省右参议,这是从四品的大员啊。
大明的地方布政使品轶变来变去,早先初设时是从二品,后来一度改为正二品,又觉得品轶太高降两级为正三品,而现在朱允炆接了手,盘子定了下来,就以正三品不做更改。
左右布政使为正三品,按察使为从三品。左右参政正四品,左右参议从四品。
而现在他魏和舟就这么青云直上,一步登天了?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大家伙都看得眼睛发热起来,觉得这魏和舟实在是太过于好命,年方而立就死了老爹,继承万贯家产不说,刚当两年地主老财享了福,赶上这次洪灾,虽说淹没了十几万亩地,但左右不过一两年的光景就能恢复,但换来的却是一个四品的官身啊!
正也好从也罢,只要是四品,那就配得上一句一省大员!
联想到严震直这个榜样,大家伙再看向魏和舟的眼神可就带上了不少的敬畏,眼下看来这魏和舟已经进入了皇帝的眼中,将来简在帝心,青云梯可就算搭好了,未必没有踏足中央的机会。
早知如此,当初说什么老子也把所有的积蓄都捐出去了。
不少人心中暗暗懊恼,肠子都快悔青了。
反正捐的粮都有朝廷给报销,捐的多皇帝还给封大官,自己怎么就猪油蒙了心,一时胆小错过这么大的机遇,真是悔之晚矣啊!
钱有什么用?说到底,还是官本位制的国家啊。
似乎感受到了这一众土大户的情绪,朱允炆呵呵一笑:“除了魏和舟之外,诸位这边,朕也有另赏。”
我们也有赏赐?
这下大家伙的心情才陡然好转,都眼巴巴的看向朱允炆,但嘴上却虚伪的客套。
“魏大人一心为国,陛下圣明,察而赏之,我等尺寸微末之功,哪里敢当。”
这群玩意话里有话啊。
朱允炆心中好笑,听起来是在谦虚推脱,但话里话外都挤兑他这个皇帝呢。
“这一次抗洪救灾取得青史未有的大成功,都赖诸位与朕一体同心。”
朱允炆面带微笑,倒也是大方:“朕打算差翰林学子为各位的义举著传通报天下,同时呢,邀请诸位往南京,明年国庆之时为各位颁授抗洪勋章。”
著书立传,国庆授勋?
大堂内这一群土大户都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激动的周身微颤。
在这个年代,这种殊荣哪个不是文武名臣才有资格配得上?
开国元勋留下的那些勋二代也没有一个配得上著传通传天下啊。
当然这种事也就古人看的重,后世有首善善举的,哪一个不是铺天盖地的新闻宣传,官声民声各个渠道都会报道,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为什么要宣传他们的善举?因为要鼓励更多的人为善,要营造出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气。
这在朱允炆看来无所谓的事,却是这个时代这辈古人所能想到的最高殊荣了。
更何况,这种殊荣还是给他们这些商人?
士农工商,虽说现在社会的风气已经开始淡化这四个阶级之间的壁垒沟壑,但几千年下来的思想是不可能转变的。
为士者都追求不到的荣誉,他们这些商人竟然获得了?
“不仅如此,朕还有赏赐。”
朱允炆语带深意的说道:“朕打算给诸位一人题一副保境安民的匾额,这样一来诸位的亲朋好友拜访的时候都可以知道诸位的功绩。”
保境安民?
这是一把将他们捧起来了啊。
朱允炆为什么这么大方?
因为这四个字不仅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一把悬在他们脑袋上的利剑,当某一天他们不再愿意保境安民的时候,这把剑就会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
朱允炆这就是在告诉他们也是在借着他们的事迹来告诉天下,只要人们愿意做对的事,那么看似开始的时候花了很多的钱财,但这开支朝廷都会为他们兜底,不仅会将他们的损失全数补上,更会在后面给予奖励。
而一旦他们做了错事,看似保住了腰包,但事后一定会被秋后算账,不仅钱财都会被没收,连脑袋都没了。
只是可惜的地方在于,这次事件之中没有做错事的,缺个典型啊。
但即使缺少反面典型,这件事朱允炆也要去做,因为他这个皇帝要做的是营造出一个劝人向善的大环境出来。
甭管人民向善的原因是出于人性的良心还是出于追求事后的利益,一个向善的大环境总要比明哲保身要好。
国家的事有很多,而作为这个国家的唯一领导者,朱允炆的重心绝不仅仅是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更要想尽办法来培养一个好的风气环境出来。
一个有公信力的朝廷,一个有向心力的天下。
一个崇善抑恶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