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 第二章 前世今生2
第二章 前世今生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最新章节!
这个身体的前主人也叫李青林。(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别丢砖头。古人云“无巧不成”,我这里也免不了俗套,呵呵!)
这个李青林今年虚岁十六岁,属猴的。他虚岁九岁开始在本村一个私塾断断续续念了五年,虚岁十四岁在镇上国民小学校念了两年高小。去年腊月二十九学校放寒假,李青林再读半年,到夏天就要上初中了。
作为那个时代农耕的家庭,家里培养一个读人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李青林从虚岁九岁开始,在村子里办的私塾断断续续读了五年的四五经。读晚和中断两年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原因。第一次辍学是那年有灾荒,家里无钱出学费;第二次辍学是由于祖母去世花钱出殡。
民国时期,正规学校教育在中原农村还不是很普及,一般的学童开蒙基本都在村办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民国的私塾已经是改良后的私塾,教学着重读写算的训练,能写一手工整的字,会写往来信和其它应用文章(浅近的文言),会打算盘和算帐。这些技能正适应社会上的需要,特别在当时能适应某些学生到上海等外码头去学生意的需要。当时所设课程有习字、国文、尺牍和珠算等。
习字是每日午后必不可少的一课。规定以欧、柳、颜的楷字帖为临写范本,老师分别指导,学生刻苦临摹。
尺牍和珠算两门课,老师都编有讲义,循序渐进。尺牍,从称呼、格式教起,指导学生学习各类信的内容和写法。珠算,从口诀和发珠教起,指导学生练习加减乘除的打法和程序,以及各种应用题的运算,并经常对学生逐个考查和个别训练。
私塾不仅收费低廉,而且杂费亦较学校为少。学堂设立在本村的公屋里,学堂离家近,小孩子可以徒步就近上学,本村本族的适龄儿童有条件都可以去识字读;私塾一般都由本村的保长牵头建立,教师的部分工资由家族里的公田粮支付;私塾老师一般都是本乡本土的读人,有些还是前清的秀才,国学底子厚;李青林上私塾学费也很便宜,每年只要两个大洋。
私塾教师因为没受过现代教育,私塾教育只能传授传统国学、算数等。三十年代民国政府大力提倡正规现代教育,各地小学纷纷开办,采用基本统一的教材,教授除国文以外的现代课程。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学费也贵了。李青林这两年上小学的学费是每年十个大洋,要是明年李青林上初中的话,每年学费、杂费加上吃饭的其他开支,起码要二十四、五个大洋。
李青林家现在三口人,父亲母亲两个劳力,有五亩旱地,半亩菜地。菜地种的蔬菜可供一家人食用;旱地种的是玉米,去年年成好,全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可每亩产量一百五、六十斤,除去种子、各项税费,今年仅仅能够糊口。家里主要的其他收入来源是李青林的父亲李万全每年给富户打短工和母亲养的几只鸡所下的蛋所卖得的钱。
民国时期,给人家打短工工资是以粮食付账的。这几年年成好,整个中国处在所谓的“黄金十年”经济期,富户忙着开拓土地、修房筑院,到处都需要短工。李万全去年一年给人家打短工收入不少,他把收到的粮食卖给了粮贩子,换了20个大洋,这可是这个家庭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巨款。
农民自然是以土地作为生存的根本。李万全给李青林上学,只不过是想让儿子识几个字,儿孙后代识文断字不会当睁眼瞎,不被人家欺负。再加上李青林过了年都虚岁十六了,回家以后能顶半个劳力,农田里的活计做两年就能完全上手了,总比上学堂只花钱强。李万全这一门人丁稀少,只有独子李青林一个,虽然民国不提倡早婚,但是前几年社会很乱,说不定哪天就被抓了壮丁,所以大户人家十几岁娶亲生子的并不少见。李万全已经决定明年不让儿子再上学,乘着手里有现钱,今年父子俩再加把劲挣点钱,赶快给儿子娶门亲延续后代才是当前头等大事。
原来的李青林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自以读人为傲,心里打小从私塾老师那里接受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高”的理论。原来的李青林认为识文断字可以使他在乡村获得尊重,但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走出乡村社会。他在这个社会中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只有读初中或者更高的学历才能实现。但是家庭条件如此,自己也无法理论过父母,昨天晚上大年三十,郁闷之中的他一口喝下父亲过年买的一斤高粱酒,昏死过去了,到今天早上,按照母亲的话说,“连一口气都没有了”。
李青林到此为止已经确定自己是重生了,自己占据的这个人的身体,而这个人恰恰也叫李青林,自己又重新成为了一个少年,重生在一个河南农民家庭。
从今生的父母两个人争吵中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心里不禁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前身真是不争气。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安排总是有道理的。在这个贫穷年代,李青林以前连私塾学费那么低,因为没钱都是断断续续念的,就是这两年年的小学学费也是家庭全部收入才能够支持的了的。现在如果继续读初中的话肯定会把家庭念破产,念虽然有前途,但是也要家庭负担得起啊!
李青林已经知道自己重生了,但是现在是什么时间,所处的环境具体是什么一无所知,而这些正是自己迫切需要了解的。
现在该怎么办呢?他躺着想了半天,决定还是以喝酒醉过头了,记忆不清为借口,然后再慢慢适应这个环境。不这样的话如果人家知道现在的李青林是重生来的,那这些农民还不把他当妖怪来看啊?要真是这样,那还不如真的死了还好些。
李青林决定正式融入这个家庭,也就是正式融入这个社会,不然重生一次就毫无意义了。打定了主意,李青林开口说:“爹、娘,都别吵了,我明年不上学了!”
听得李青林开口说话,李万全夫妻俩立刻不吵了,都冲到了李青林面前。
“儿啊,你饿了吗?昨晚过年饺子都没吃,我去热给你吃,是猪肉馅的呢!”母亲刘玉珍马上冲了出去去热饺子去了。
父亲李万全看上去比较老相,从外表上看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老老实实的庄稼人,他只知道“嘿嘿”笑,没说什么,但是从眼睛里能看得出来很高兴。
一转眼的功夫,母亲端来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李青林现在真的感觉到饿了。</dd>
这个身体的前主人也叫李青林。(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别丢砖头。古人云“无巧不成”,我这里也免不了俗套,呵呵!)
这个李青林今年虚岁十六岁,属猴的。他虚岁九岁开始在本村一个私塾断断续续念了五年,虚岁十四岁在镇上国民小学校念了两年高小。去年腊月二十九学校放寒假,李青林再读半年,到夏天就要上初中了。
作为那个时代农耕的家庭,家里培养一个读人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李青林从虚岁九岁开始,在村子里办的私塾断断续续读了五年的四五经。读晚和中断两年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原因。第一次辍学是那年有灾荒,家里无钱出学费;第二次辍学是由于祖母去世花钱出殡。
民国时期,正规学校教育在中原农村还不是很普及,一般的学童开蒙基本都在村办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民国的私塾已经是改良后的私塾,教学着重读写算的训练,能写一手工整的字,会写往来信和其它应用文章(浅近的文言),会打算盘和算帐。这些技能正适应社会上的需要,特别在当时能适应某些学生到上海等外码头去学生意的需要。当时所设课程有习字、国文、尺牍和珠算等。
习字是每日午后必不可少的一课。规定以欧、柳、颜的楷字帖为临写范本,老师分别指导,学生刻苦临摹。
尺牍和珠算两门课,老师都编有讲义,循序渐进。尺牍,从称呼、格式教起,指导学生学习各类信的内容和写法。珠算,从口诀和发珠教起,指导学生练习加减乘除的打法和程序,以及各种应用题的运算,并经常对学生逐个考查和个别训练。
私塾不仅收费低廉,而且杂费亦较学校为少。学堂设立在本村的公屋里,学堂离家近,小孩子可以徒步就近上学,本村本族的适龄儿童有条件都可以去识字读;私塾一般都由本村的保长牵头建立,教师的部分工资由家族里的公田粮支付;私塾老师一般都是本乡本土的读人,有些还是前清的秀才,国学底子厚;李青林上私塾学费也很便宜,每年只要两个大洋。
私塾教师因为没受过现代教育,私塾教育只能传授传统国学、算数等。三十年代民国政府大力提倡正规现代教育,各地小学纷纷开办,采用基本统一的教材,教授除国文以外的现代课程。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学费也贵了。李青林这两年上小学的学费是每年十个大洋,要是明年李青林上初中的话,每年学费、杂费加上吃饭的其他开支,起码要二十四、五个大洋。
李青林家现在三口人,父亲母亲两个劳力,有五亩旱地,半亩菜地。菜地种的蔬菜可供一家人食用;旱地种的是玉米,去年年成好,全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可每亩产量一百五、六十斤,除去种子、各项税费,今年仅仅能够糊口。家里主要的其他收入来源是李青林的父亲李万全每年给富户打短工和母亲养的几只鸡所下的蛋所卖得的钱。
民国时期,给人家打短工工资是以粮食付账的。这几年年成好,整个中国处在所谓的“黄金十年”经济期,富户忙着开拓土地、修房筑院,到处都需要短工。李万全去年一年给人家打短工收入不少,他把收到的粮食卖给了粮贩子,换了20个大洋,这可是这个家庭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巨款。
农民自然是以土地作为生存的根本。李万全给李青林上学,只不过是想让儿子识几个字,儿孙后代识文断字不会当睁眼瞎,不被人家欺负。再加上李青林过了年都虚岁十六了,回家以后能顶半个劳力,农田里的活计做两年就能完全上手了,总比上学堂只花钱强。李万全这一门人丁稀少,只有独子李青林一个,虽然民国不提倡早婚,但是前几年社会很乱,说不定哪天就被抓了壮丁,所以大户人家十几岁娶亲生子的并不少见。李万全已经决定明年不让儿子再上学,乘着手里有现钱,今年父子俩再加把劲挣点钱,赶快给儿子娶门亲延续后代才是当前头等大事。
原来的李青林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自以读人为傲,心里打小从私塾老师那里接受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高”的理论。原来的李青林认为识文断字可以使他在乡村获得尊重,但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走出乡村社会。他在这个社会中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只有读初中或者更高的学历才能实现。但是家庭条件如此,自己也无法理论过父母,昨天晚上大年三十,郁闷之中的他一口喝下父亲过年买的一斤高粱酒,昏死过去了,到今天早上,按照母亲的话说,“连一口气都没有了”。
李青林到此为止已经确定自己是重生了,自己占据的这个人的身体,而这个人恰恰也叫李青林,自己又重新成为了一个少年,重生在一个河南农民家庭。
从今生的父母两个人争吵中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心里不禁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前身真是不争气。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安排总是有道理的。在这个贫穷年代,李青林以前连私塾学费那么低,因为没钱都是断断续续念的,就是这两年年的小学学费也是家庭全部收入才能够支持的了的。现在如果继续读初中的话肯定会把家庭念破产,念虽然有前途,但是也要家庭负担得起啊!
李青林已经知道自己重生了,但是现在是什么时间,所处的环境具体是什么一无所知,而这些正是自己迫切需要了解的。
现在该怎么办呢?他躺着想了半天,决定还是以喝酒醉过头了,记忆不清为借口,然后再慢慢适应这个环境。不这样的话如果人家知道现在的李青林是重生来的,那这些农民还不把他当妖怪来看啊?要真是这样,那还不如真的死了还好些。
李青林决定正式融入这个家庭,也就是正式融入这个社会,不然重生一次就毫无意义了。打定了主意,李青林开口说:“爹、娘,都别吵了,我明年不上学了!”
听得李青林开口说话,李万全夫妻俩立刻不吵了,都冲到了李青林面前。
“儿啊,你饿了吗?昨晚过年饺子都没吃,我去热给你吃,是猪肉馅的呢!”母亲刘玉珍马上冲了出去去热饺子去了。
父亲李万全看上去比较老相,从外表上看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老老实实的庄稼人,他只知道“嘿嘿”笑,没说什么,但是从眼睛里能看得出来很高兴。
一转眼的功夫,母亲端来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李青林现在真的感觉到饿了。</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