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 四九六章 苦战4
四九六章 苦战4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最新章节!
胡家窝棚是八路军豫北第一军分区指挥部所在之地。这里之所以被称为胡家窝棚,是因为这里紧靠湖边,本地渔民在这里建了不少窝棚作为上岸之后的暂栖地而得名的。
其实胡家窝棚这边所谓的湖,它平时的水面积也不算很大,根本就不能叫做“湖”。
这里本是一个低洼之地,周围的小河基本上都汇集到这里,平时这里水位不高,洼地的高处生长着茂密的芦苇,低处才有一块块水面,其实就是一个大沼泽地。只有在夏秋丰水期的时候,这里的水位才随之上升,低洼地的小片水面最后连成茫茫一片,这个时候才能被称为“湖”。
正是因为湖水的这种季节性涨落,湖滩子上只能生长水淹不死芦苇,想要种庄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说水里的鱼虾,又因为平时水面不大,水深又浅,渔民的收获也不大。种粮不成,打渔的收入很有限,因此周边的人民虽然十分勤劳,但是他们一直都处在极度贫困之中。
对于这个洼地所形成的湖,周边农民对它又恨又爱,恨的是这种涨涨落落的湖水让大家没办法种粮,爱的是广阔的沼泽又提供了人民生活的必须。
不过,今年却同往年不一样了,这个往年让大家又恨又爱的湖却给了周边农民无限的希望。
这里是洼地,四周的小河流几乎都汇集到这里来了。又因为今年春旱,沼泽的水位比往年低不少,裸露的湖滩也比往年多出了不少。
地势低有地势低的好处,不光地表水往这里汇集,就是看不见的地下水也往这里汇集。尽管其他地方旱情很严重,湖滩上还是不缺水的,春天来了之后,裸露的湖滩上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出了茂盛的野草。
今年旱情很严重。农民们自然是心急如焚,一些有心的农民看到了湖滩上的野草就动开了心思。
作为农民,他们自然知道有水的地方才能长草,而能长草的地方,一般都能种庄稼。春耕的时间即将过去,一些无法下种子的农民急了,有的人就开始带着牲畜和农具来到了湖滩上,他们开始在湖滩上开荒下种。
自古以来都没有人在湖滩上种过粮,当地一个农民下种子的时候,其他人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议论着这事。一些人还冷嘲热讽那些耕地下种的人。当春天一天天过去,大家久盼的春雨一直没下的时候,再看看湖滩上第一批庄稼冒出了绿色的时候,那些看热闹的人也忍不住了,更多的人来到了湖滩上,湖滩上在几天之内出现了大量的开荒地,几天之内所有的开荒地都播下了种子。
农民自发开垦湖滩地的事情自然瞒不过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刘政洪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
刚刚受到重创的豫北第一军分区现在正是休整期。因为前期人员损失过大,刘政洪向上级紧急请求支援干部。
豫北军分区的艰苦情况。八路军总部是清楚的。正是因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苦寒之地,基本上是出于三不管地带,对于八路军来说这里的群众基础很好,正是开辟新根据地的最好地带。
经过艰苦奋斗。刘政洪他们已经在这里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就算是目前有一些困难,八路方面也不可能放弃这一地区。后方年前就紧急从老根据地抽调了二十多个军政人员补充了进来,这段时间里。刘政洪让这些大后方来的军政干部充实到急需的岗位。
刘政洪这段时间很忙,他一方面要抓紧恢复被日伪军破坏的乡村政权,另一方面他也在为部队的补给问题而烦恼。
这里本就不是产粮之地。一年四季所产出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当地老百姓果腹,现在增加了这么多部队,粮食自然也需要从外边运进来。八路的军费从来都是少得可怜,指望这点钱来买粮,部队起码**个月要饿肚子,所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每个部队生存下来的支柱。
今年春旱已成定局,夏粮减产已经不可避免,刘政洪不仅要考虑部队的粮食供给,还要考虑当地百姓的生存问题。可这个粮食问题真的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刘政洪现在手里没钱,特别是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还会上涨,刘政洪真的想不出来有什么办法度过这个难关。
当湖滩上的庄稼绿油油的冒出来的时候,刘政洪也来到湖滩看了看。湖滩被开垦的荒地连成了一片,望着这一片绿色,刘政洪精神一振,这片绿色给了他无限的希望。
“多好的地啊,这里要是围成围堰,就完全变成一大片良田的。”刘政洪身边的老柳突然开口说道。
老柳是这次从老根据地派来充实力量的干部,来到第一军分区担任副参谋长的职务。老柳是个老资格的干部,是从江西苏区长征到延安的老红军。
南方来的老柳,对于围堰自然是很熟悉。围堰在南方水乡极为常见,为了扩大耕种面积,古人就将低洼之地用堤坝围起来,这样在涨水季节就不会被水淹,以前的水乡沼泽就会变成可耕种的良田。
“修一个围堰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多长时间?”刘政洪问道。
老柳道:“这要看工程量多大了,如果围堰很大,圩堤很高的话,那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的。”老柳答道。
刘政洪用手一指已经被开垦的荒地问道:“就按照现在这个面积,圩堤大概六尺高,你算算需要多长时间?”
老柳见刘政洪很认真的问话,他仔细看看了看现场,然后心里估算了一下,道:“这要看出工的人数,还要看取土位置的远近。如果有一千人天天上工,取土就在附近的话,紧赶慢赶能在两个月内修成一个暂时能用的圩堤。不过,用沙土建成的圩堤难抵挡流量很大的洪水,并且每年还要加固呢。”
刘政洪眼睛一亮,道:“这里是湖区,涨水的时候水位也只有这么高,不会有流量很大的水流的。趁着现在没水的时节,我们来主持这项工作,争取在两个月之内把这一片围起来。只要能改造出这一大片良田出来,我们今后在粮食上的压力就会小许多。”
说到这里,刘政洪大手一挥,他豪情万丈地说道:“我们今后还要扩大围湖造田的规模,争取在三五年内解决好分区内军民的粮食问题。”
说干就干,刘政洪随即召开了一个会议,将即将开始围湖造田的决定传达了下去。在这次会议上,刘政洪代表八路方面宣布,每个参加修建圩堤的人自带工具、自带干粮,最后将按照出工的量来分围出来的良田。
中国农民对于土地的渴望是最热切的,只要能拥有自己的田地,农民受再大的苦也愿意。八路军的号召立刻获得了农民们的支持,很多人甚至都不用干部去动员,他们纷纷主动报名参加了围湖造田。
久旱无雨,湖水低落,这种情况正好适合造围堰,胡家窝棚附近的湖滩立刻就成了露天的大工地。在八路的各级组织领导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田运动开始了。老柳则被刘政洪任命为工程总指挥,正在休整中的部队也分出一半人轮流上工地参与修筑围堰。
湖水在每年最高的时候也不过两米来深,所以这个围堰也不需要修多高。至于取土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只需要从外围将淤泥运过来就行了。
这么大的工程所需要的泥土自然少不了,随着取土越来越多,原来湖中淤泥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个深坑,这些深坑慢慢被渗进来水充满,当这些深坑被连接到一起之后,这里面形成了新的水面,而这些水又成了可以灌溉庄稼的水源。除了这个好处,这些深水区一旦投入鱼苗,这里又会产出鱼虾。
因为受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刘政洪能发动的围湖造田工程只限于胡家窝棚边上,而想获得土地的农民却不止这么多。其他地区的人受到八路军围湖造田的启发,一些人开始动脑筋,有一些大的家族发动族中所有的青壮劳力进入沼泽中,他们选择一些高地开始往上边运湖泥。这些所谓的高地在枯水期间露出来,只是在盛水季节才被浅浅的水所覆盖,这里只要用泥土垫高,必然就会成为高出水面的平台,最起码这里将又是一块能种蔬菜的土地。
人民十分穷困,很多人家都吃不饱饭,部队训练也很紧张,但是获得土地的愿望让大家热情高涨,经过连续施工,两个月之后,一个相当规模的围堰还真的围成了!
围堰完工的时候,那些被开垦的农田里的庄稼并没有受到春旱的影响,现在已经长到半人高了。湖滩的淤泥是多年积存下来的,这些淤泥十分肥沃,这些刚被开垦的所谓荒地其实都是最好的良田!
望着满眼的绿色,刘政洪的脸上都快笑成一朵花了!不管怎么说,这一大片良田能解决军民们很大的问题了。更为关键的是,正是有了这么大的一长势喜人的庄稼,给了根据地人民极大地信心。根据地刚刚被日伪军祸害了一遍,八路军又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什么比信心更为珍贵的了。(未完待续。。)
胡家窝棚是八路军豫北第一军分区指挥部所在之地。这里之所以被称为胡家窝棚,是因为这里紧靠湖边,本地渔民在这里建了不少窝棚作为上岸之后的暂栖地而得名的。
其实胡家窝棚这边所谓的湖,它平时的水面积也不算很大,根本就不能叫做“湖”。
这里本是一个低洼之地,周围的小河基本上都汇集到这里,平时这里水位不高,洼地的高处生长着茂密的芦苇,低处才有一块块水面,其实就是一个大沼泽地。只有在夏秋丰水期的时候,这里的水位才随之上升,低洼地的小片水面最后连成茫茫一片,这个时候才能被称为“湖”。
正是因为湖水的这种季节性涨落,湖滩子上只能生长水淹不死芦苇,想要种庄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说水里的鱼虾,又因为平时水面不大,水深又浅,渔民的收获也不大。种粮不成,打渔的收入很有限,因此周边的人民虽然十分勤劳,但是他们一直都处在极度贫困之中。
对于这个洼地所形成的湖,周边农民对它又恨又爱,恨的是这种涨涨落落的湖水让大家没办法种粮,爱的是广阔的沼泽又提供了人民生活的必须。
不过,今年却同往年不一样了,这个往年让大家又恨又爱的湖却给了周边农民无限的希望。
这里是洼地,四周的小河流几乎都汇集到这里来了。又因为今年春旱,沼泽的水位比往年低不少,裸露的湖滩也比往年多出了不少。
地势低有地势低的好处,不光地表水往这里汇集,就是看不见的地下水也往这里汇集。尽管其他地方旱情很严重,湖滩上还是不缺水的,春天来了之后,裸露的湖滩上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出了茂盛的野草。
今年旱情很严重。农民们自然是心急如焚,一些有心的农民看到了湖滩上的野草就动开了心思。
作为农民,他们自然知道有水的地方才能长草,而能长草的地方,一般都能种庄稼。春耕的时间即将过去,一些无法下种子的农民急了,有的人就开始带着牲畜和农具来到了湖滩上,他们开始在湖滩上开荒下种。
自古以来都没有人在湖滩上种过粮,当地一个农民下种子的时候,其他人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议论着这事。一些人还冷嘲热讽那些耕地下种的人。当春天一天天过去,大家久盼的春雨一直没下的时候,再看看湖滩上第一批庄稼冒出了绿色的时候,那些看热闹的人也忍不住了,更多的人来到了湖滩上,湖滩上在几天之内出现了大量的开荒地,几天之内所有的开荒地都播下了种子。
农民自发开垦湖滩地的事情自然瞒不过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刘政洪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
刚刚受到重创的豫北第一军分区现在正是休整期。因为前期人员损失过大,刘政洪向上级紧急请求支援干部。
豫北军分区的艰苦情况。八路军总部是清楚的。正是因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苦寒之地,基本上是出于三不管地带,对于八路军来说这里的群众基础很好,正是开辟新根据地的最好地带。
经过艰苦奋斗。刘政洪他们已经在这里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就算是目前有一些困难,八路方面也不可能放弃这一地区。后方年前就紧急从老根据地抽调了二十多个军政人员补充了进来,这段时间里。刘政洪让这些大后方来的军政干部充实到急需的岗位。
刘政洪这段时间很忙,他一方面要抓紧恢复被日伪军破坏的乡村政权,另一方面他也在为部队的补给问题而烦恼。
这里本就不是产粮之地。一年四季所产出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当地老百姓果腹,现在增加了这么多部队,粮食自然也需要从外边运进来。八路的军费从来都是少得可怜,指望这点钱来买粮,部队起码**个月要饿肚子,所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每个部队生存下来的支柱。
今年春旱已成定局,夏粮减产已经不可避免,刘政洪不仅要考虑部队的粮食供给,还要考虑当地百姓的生存问题。可这个粮食问题真的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刘政洪现在手里没钱,特别是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还会上涨,刘政洪真的想不出来有什么办法度过这个难关。
当湖滩上的庄稼绿油油的冒出来的时候,刘政洪也来到湖滩看了看。湖滩被开垦的荒地连成了一片,望着这一片绿色,刘政洪精神一振,这片绿色给了他无限的希望。
“多好的地啊,这里要是围成围堰,就完全变成一大片良田的。”刘政洪身边的老柳突然开口说道。
老柳是这次从老根据地派来充实力量的干部,来到第一军分区担任副参谋长的职务。老柳是个老资格的干部,是从江西苏区长征到延安的老红军。
南方来的老柳,对于围堰自然是很熟悉。围堰在南方水乡极为常见,为了扩大耕种面积,古人就将低洼之地用堤坝围起来,这样在涨水季节就不会被水淹,以前的水乡沼泽就会变成可耕种的良田。
“修一个围堰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多长时间?”刘政洪问道。
老柳道:“这要看工程量多大了,如果围堰很大,圩堤很高的话,那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的。”老柳答道。
刘政洪用手一指已经被开垦的荒地问道:“就按照现在这个面积,圩堤大概六尺高,你算算需要多长时间?”
老柳见刘政洪很认真的问话,他仔细看看了看现场,然后心里估算了一下,道:“这要看出工的人数,还要看取土位置的远近。如果有一千人天天上工,取土就在附近的话,紧赶慢赶能在两个月内修成一个暂时能用的圩堤。不过,用沙土建成的圩堤难抵挡流量很大的洪水,并且每年还要加固呢。”
刘政洪眼睛一亮,道:“这里是湖区,涨水的时候水位也只有这么高,不会有流量很大的水流的。趁着现在没水的时节,我们来主持这项工作,争取在两个月之内把这一片围起来。只要能改造出这一大片良田出来,我们今后在粮食上的压力就会小许多。”
说到这里,刘政洪大手一挥,他豪情万丈地说道:“我们今后还要扩大围湖造田的规模,争取在三五年内解决好分区内军民的粮食问题。”
说干就干,刘政洪随即召开了一个会议,将即将开始围湖造田的决定传达了下去。在这次会议上,刘政洪代表八路方面宣布,每个参加修建圩堤的人自带工具、自带干粮,最后将按照出工的量来分围出来的良田。
中国农民对于土地的渴望是最热切的,只要能拥有自己的田地,农民受再大的苦也愿意。八路军的号召立刻获得了农民们的支持,很多人甚至都不用干部去动员,他们纷纷主动报名参加了围湖造田。
久旱无雨,湖水低落,这种情况正好适合造围堰,胡家窝棚附近的湖滩立刻就成了露天的大工地。在八路的各级组织领导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田运动开始了。老柳则被刘政洪任命为工程总指挥,正在休整中的部队也分出一半人轮流上工地参与修筑围堰。
湖水在每年最高的时候也不过两米来深,所以这个围堰也不需要修多高。至于取土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只需要从外围将淤泥运过来就行了。
这么大的工程所需要的泥土自然少不了,随着取土越来越多,原来湖中淤泥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个深坑,这些深坑慢慢被渗进来水充满,当这些深坑被连接到一起之后,这里面形成了新的水面,而这些水又成了可以灌溉庄稼的水源。除了这个好处,这些深水区一旦投入鱼苗,这里又会产出鱼虾。
因为受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刘政洪能发动的围湖造田工程只限于胡家窝棚边上,而想获得土地的农民却不止这么多。其他地区的人受到八路军围湖造田的启发,一些人开始动脑筋,有一些大的家族发动族中所有的青壮劳力进入沼泽中,他们选择一些高地开始往上边运湖泥。这些所谓的高地在枯水期间露出来,只是在盛水季节才被浅浅的水所覆盖,这里只要用泥土垫高,必然就会成为高出水面的平台,最起码这里将又是一块能种蔬菜的土地。
人民十分穷困,很多人家都吃不饱饭,部队训练也很紧张,但是获得土地的愿望让大家热情高涨,经过连续施工,两个月之后,一个相当规模的围堰还真的围成了!
围堰完工的时候,那些被开垦的农田里的庄稼并没有受到春旱的影响,现在已经长到半人高了。湖滩的淤泥是多年积存下来的,这些淤泥十分肥沃,这些刚被开垦的所谓荒地其实都是最好的良田!
望着满眼的绿色,刘政洪的脸上都快笑成一朵花了!不管怎么说,这一大片良田能解决军民们很大的问题了。更为关键的是,正是有了这么大的一长势喜人的庄稼,给了根据地人民极大地信心。根据地刚刚被日伪军祸害了一遍,八路军又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什么比信心更为珍贵的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