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关中八大怪(2)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随身空间最新章节!
四怪帕帕头上戴: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关中地区妇女没有戴帽子的习惯,二则是因为关中,特别在陕西武功、乾县、兴平、杨凌一带至今还流传着结婚要给小叔子手帕的习惯。
“这个我见过,去一些农村的时候就能看见一些上了年纪奶奶都上带着手帕,之前还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呢,没想到是八大怪里面的一项。”
张太平已经将饭吃完了,把碗放在旁边的凳子上说道:“保持着这项习俗的基本上都是很老的一辈人,年轻人谁会这样。那个时候不光是女人在头上戴手帕,男人有时也会在头上带一条毛巾,不过这个好像不输于陕西关中专有,陕北那边见得多,纸币上面不就有这个。”
“确实,确实。”
五怪面条像腰带:关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关中豪爽,爱吃宽面,厚面。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
“是裤带面吗?”张小青只顾得听张太平说话了,半碗饭还是半碗饭。
“嗯。”张太平点头“就是裤带面。”
“这个我在城里面学校附近吃过,吃的人很多,排了队才吃到的。就是给一个盛汁水的碗,然后将两尺长像皮带的面放在盆子里面,蘸着吃。很好吃!”
张太平说道:“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裤带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裤带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裤带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能吃两根。而成里面的那种要吃七八条才能吃饱。”
“七八根呀?”张小青露出怕怕的表情“我和同学去吃的时候一般上是两根就饱了,实在是饿了的时候就三根。”
张太平笑道:“你自然不可能吃那么多,我说的是农村出劳力人的饭量。”
“那biangbiang(这个字打不出来,只好用拼音代替了)面算不算是八大怪里面的呢?”张小青又问道。
“通常所说的裤带面就是biangbiang面就是裤带面。”
六怪锅盔像锅盖:由于关中人喜欢用秸秆烧火做饭,而秸秆的火恰到好处,比较“文”,且不容易将锅里的食品烧糊,而且喜欢一大家子在一起烧饭吃,避免浪费,从而用的锅基本口径都在八十公分以上,烙的锅盔自然就和锅盖一样大了。
张小青将碗放在凳子上,用手比划了一下八十公分的大小,惊叹道:“我的天哪,这么大的要吃多久才能吃完呀?”
“世家不会长。”张太平说道“关中人本来就很喜欢吃锅盔,这么大的一个锅盔一天就吃完了。”
“你刚才吃的就是锅盔?”
“对!”张太平点了点头“一般上,除了吃粘面的时候,吃其他的饭尤其是像今天这种带着汤的饭都会再加一两块锅盔,不然就会感到没吃饱怎么都不舒服。”
张小青又有了新的问题:“粘面是什么呀?”
张太平想了想回答道:“差不多就像是你在饭店里面吃的油泼面一样,不过没有那么多油,只是在上面点一点油味就可以了。村里人一吃就是一大老碗,像我这样的碗。”说着指了指凳子上面的老碗,又说道“还有的人饭量大嫌老碗小,就直接端上了盆子。”
张小青缩了缩脖子:“老碗还小呀?那要是拿饭店里面的碗吃饭的话就估计得吃十几碗了。”饭店里面的碗差不多就是拳头大小。
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陕西关中地区喜爱吃辣椒,其厉害程度不下于四川成都人对于辣子的喜爱,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辣子是一道菜,怎么个做法?”
“你见过屋子里面的辣子碗没有?”张太平问道。
“见过。”张小青将自己的饭碗端起来说道“你看,我在里面也放了些辣子。”
张太平继续说道:“在我们关中这里,随时会直接拿块锅盔夹着碗里的油泼辣子,再给上面轻轻撒一层盐,吃起来很爽。”
“很爽呀。”张小青咽了咽口水“听起来倒是很豪爽。”
“你待会儿要不要去试试?”张太平玩笑着问道。
“我还是算了。”张小青赶紧摇头:“我吃辣子不厉害,属于可有可无的那种,要是像你说的那样将辣子当成一道菜,非得辣死不可。”
八怪碗盆分不开:陕西常吃面,因此碗大如盆,有些时候干脆就拿盆子了。
张小青看了看张太平放在板凳上的老碗,这个碗确实不小,放在城里的话就是一个小点的盆子了。
“还有一个‘秦腔吼起来’,有的时候会将它也成为八大怪里面的一项,和我刚才给你说的八项里面最后的一项替换一下。”
“秦腔戏么,这个我知道。”张小青说出了一大串“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张太平一奇,问道:“你对这个有研究?”
“没有,我家在甘肃,家里的老爷子就很喜欢秦腔戏,从小在他的大嗓子熏陶下虽然不会唱但是多少懂一点秦腔渊源。”张小青笑嘻嘻地说道。
张太平点了点头笑问道:“这就是陕西八大怪了,感觉怎么样?”
“确实很怪。”张小青点了点头。
张太平继续说道:“这些怪都是有原因的,是根据常年累月沉淀下来的习俗与文化,而且每一样还有着其历史根源和典故呢。”
张小青两眼放亮:“说说,说说。”
“我就不说了,这些资料在网上都有,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去查一查。”张太平站起来拿着碗准备进屋再盛一碗。
“在网上看枯燥,多没有意思呀!还是听人说出来不叫有意思。”
张太平呵呵笑了笑说道:“以后有时间再说吧,你还是先将饭吃完吧,已经凉了。”
张小青看了看自己依旧半碗的饭说道:“好吧。”
张太平进去之后又加了一碗懒麻食子,还有一块锅盔。
“哎,这就是锅盔了?”张小青指了指张太平手里面的锅盔问道。
“算是吧。”张太平翻看了一下自己手里面的锅盔说道“这不算是正宗的锅盔,现在家里面有了电饼铛,一般上图方便的话就会用电饼铛烙,大小只有盘子大小,也只有一指头薄。包括现在有好些地方卖的锅盔都不是正宗的,正宗的锅盔只能用做饭的大锅烙,出来后会有两边带着油花的硬皮。”
“那是电饼铛烙的冒牌锅盔还吃呢还是正宗的好吃?”
“这个就要看是刚烙出来的时候还是放凉以后了。”张太回答道“要是刚捞出来的话自然是正宗的好吃了,但要是放凉以后的话就是电饼铛烙的好吃了。因为正宗的锅盔在放量以后就会变瓷实,再加上一寸多的厚度,咬起来不方便。”
“今天可真是长了见识了。”
张太平有点奇怪:“你也在西安上学,难道没有听同学们谈论过吗?”
“没有。”张小青摇了摇头“没有,我的周围都是些谈论到哪里去旅游去了,拍了些什么照片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事情。”
张太平有点无语,进而有些感慨,这可是关中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而现在的城里人却大多并不晓得。谈不上心痛,惋惜倒是有点,惋惜人们对分俗文化的遗忘甚至摒弃。
张小青吃完饭放下碗说道:“今天吃多了,在学校的时候我只能吃下这碗的一般。”说完后不要意思地用手拍了拍肚子。
“今天上山下山而且还帮忙种了半早上花,吃多一些也是正常。”张太平轻轻笑了笑说道。
张小青进屋将照相机从屋子里面取出来说道:“我把包先放在这里,走的时候再来取。”
“随你,”张太平点了点头问道“刚吃了饭,不休息会儿?”
“不了。”张小青甩了甩辫子说道“他们下午所剩的工作不多了,我还有好些事情要做呢,不但要到温泉那里去拍摄一下,还想要到村子里面去转转拍一拍呢,所以中午就不能休息了。”
“这样呀,那你等一会儿。”张太平说完将叶灵从屋子里面唤了出来,让她当一个小向导。
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树木从中之后张太平的目光还有点愣愣的,从这个梳着大辫子有着两个能让人心情变好的酒窝的姑娘身上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影子。
一幕幕熟悉的画面在脑中划过,似昨日,又似隔世!
躺在池边大榕树下的藤椅上轻轻叹了口气,不知道那曾经的人儿一切还好?四怪帕帕头上戴: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关中地区妇女没有戴帽子的习惯,二则是因为关中,特别在陕西武功、乾县、兴平、杨凌一带至今还流传着结婚要给小叔子手帕的习惯。
“这个我见过,去一些农村的时候就能看见一些上了年纪奶奶都上带着手帕,之前还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呢,没想到是八大怪里面的一项。”
张太平已经将饭吃完了,把碗放在旁边的凳子上说道:“保持着这项习俗的基本上都是很老的一辈人,年轻人谁会这样。那个时候不光是女人在头上戴手帕,男人有时也会在头上带一条毛巾,不过这个好像不输于陕西关中专有,陕北那边见得多,纸币上面不就有这个。”
“确实,确实。”
五怪面条像腰带:关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关中豪爽,爱吃宽面,厚面。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
“是裤带面吗?”张小青只顾得听张太平说话了,半碗饭还是半碗饭。
“嗯。”张太平点头“就是裤带面。”
“这个我在城里面学校附近吃过,吃的人很多,排了队才吃到的。就是给一个盛汁水的碗,然后将两尺长像皮带的面放在盆子里面,蘸着吃。很好吃!”
张太平说道:“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裤带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裤带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裤带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能吃两根。而成里面的那种要吃七八条才能吃饱。”
“七八根呀?”张小青露出怕怕的表情“我和同学去吃的时候一般上是两根就饱了,实在是饿了的时候就三根。”
张太平笑道:“你自然不可能吃那么多,我说的是农村出劳力人的饭量。”
“那biangbiang(这个字打不出来,只好用拼音代替了)面算不算是八大怪里面的呢?”张小青又问道。
“通常所说的裤带面就是biangbiang面就是裤带面。”
六怪锅盔像锅盖:由于关中人喜欢用秸秆烧火做饭,而秸秆的火恰到好处,比较“文”,且不容易将锅里的食品烧糊,而且喜欢一大家子在一起烧饭吃,避免浪费,从而用的锅基本口径都在八十公分以上,烙的锅盔自然就和锅盖一样大了。
张小青将碗放在凳子上,用手比划了一下八十公分的大小,惊叹道:“我的天哪,这么大的要吃多久才能吃完呀?”
“世家不会长。”张太平说道“关中人本来就很喜欢吃锅盔,这么大的一个锅盔一天就吃完了。”
“你刚才吃的就是锅盔?”
“对!”张太平点了点头“一般上,除了吃粘面的时候,吃其他的饭尤其是像今天这种带着汤的饭都会再加一两块锅盔,不然就会感到没吃饱怎么都不舒服。”
张小青又有了新的问题:“粘面是什么呀?”
张太平想了想回答道:“差不多就像是你在饭店里面吃的油泼面一样,不过没有那么多油,只是在上面点一点油味就可以了。村里人一吃就是一大老碗,像我这样的碗。”说着指了指凳子上面的老碗,又说道“还有的人饭量大嫌老碗小,就直接端上了盆子。”
张小青缩了缩脖子:“老碗还小呀?那要是拿饭店里面的碗吃饭的话就估计得吃十几碗了。”饭店里面的碗差不多就是拳头大小。
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陕西关中地区喜爱吃辣椒,其厉害程度不下于四川成都人对于辣子的喜爱,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辣子是一道菜,怎么个做法?”
“你见过屋子里面的辣子碗没有?”张太平问道。
“见过。”张小青将自己的饭碗端起来说道“你看,我在里面也放了些辣子。”
张太平继续说道:“在我们关中这里,随时会直接拿块锅盔夹着碗里的油泼辣子,再给上面轻轻撒一层盐,吃起来很爽。”
“很爽呀。”张小青咽了咽口水“听起来倒是很豪爽。”
“你待会儿要不要去试试?”张太平玩笑着问道。
“我还是算了。”张小青赶紧摇头:“我吃辣子不厉害,属于可有可无的那种,要是像你说的那样将辣子当成一道菜,非得辣死不可。”
八怪碗盆分不开:陕西常吃面,因此碗大如盆,有些时候干脆就拿盆子了。
张小青看了看张太平放在板凳上的老碗,这个碗确实不小,放在城里的话就是一个小点的盆子了。
“还有一个‘秦腔吼起来’,有的时候会将它也成为八大怪里面的一项,和我刚才给你说的八项里面最后的一项替换一下。”
“秦腔戏么,这个我知道。”张小青说出了一大串“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张太平一奇,问道:“你对这个有研究?”
“没有,我家在甘肃,家里的老爷子就很喜欢秦腔戏,从小在他的大嗓子熏陶下虽然不会唱但是多少懂一点秦腔渊源。”张小青笑嘻嘻地说道。
张太平点了点头笑问道:“这就是陕西八大怪了,感觉怎么样?”
“确实很怪。”张小青点了点头。
张太平继续说道:“这些怪都是有原因的,是根据常年累月沉淀下来的习俗与文化,而且每一样还有着其历史根源和典故呢。”
张小青两眼放亮:“说说,说说。”
“我就不说了,这些资料在网上都有,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去查一查。”张太平站起来拿着碗准备进屋再盛一碗。
“在网上看枯燥,多没有意思呀!还是听人说出来不叫有意思。”
张太平呵呵笑了笑说道:“以后有时间再说吧,你还是先将饭吃完吧,已经凉了。”
张小青看了看自己依旧半碗的饭说道:“好吧。”
张太平进去之后又加了一碗懒麻食子,还有一块锅盔。
“哎,这就是锅盔了?”张小青指了指张太平手里面的锅盔问道。
“算是吧。”张太平翻看了一下自己手里面的锅盔说道“这不算是正宗的锅盔,现在家里面有了电饼铛,一般上图方便的话就会用电饼铛烙,大小只有盘子大小,也只有一指头薄。包括现在有好些地方卖的锅盔都不是正宗的,正宗的锅盔只能用做饭的大锅烙,出来后会有两边带着油花的硬皮。”
“那是电饼铛烙的冒牌锅盔还吃呢还是正宗的好吃?”
“这个就要看是刚烙出来的时候还是放凉以后了。”张太回答道“要是刚捞出来的话自然是正宗的好吃了,但要是放凉以后的话就是电饼铛烙的好吃了。因为正宗的锅盔在放量以后就会变瓷实,再加上一寸多的厚度,咬起来不方便。”
“今天可真是长了见识了。”
张太平有点奇怪:“你也在西安上学,难道没有听同学们谈论过吗?”
“没有。”张小青摇了摇头“没有,我的周围都是些谈论到哪里去旅游去了,拍了些什么照片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事情。”
张太平有点无语,进而有些感慨,这可是关中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而现在的城里人却大多并不晓得。谈不上心痛,惋惜倒是有点,惋惜人们对分俗文化的遗忘甚至摒弃。
张小青吃完饭放下碗说道:“今天吃多了,在学校的时候我只能吃下这碗的一般。”说完后不要意思地用手拍了拍肚子。
“今天上山下山而且还帮忙种了半早上花,吃多一些也是正常。”张太平轻轻笑了笑说道。
张小青进屋将照相机从屋子里面取出来说道:“我把包先放在这里,走的时候再来取。”
“随你,”张太平点了点头问道“刚吃了饭,不休息会儿?”
“不了。”张小青甩了甩辫子说道“他们下午所剩的工作不多了,我还有好些事情要做呢,不但要到温泉那里去拍摄一下,还想要到村子里面去转转拍一拍呢,所以中午就不能休息了。”
“这样呀,那你等一会儿。”张太平说完将叶灵从屋子里面唤了出来,让她当一个小向导。
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树木从中之后张太平的目光还有点愣愣的,从这个梳着大辫子有着两个能让人心情变好的酒窝的姑娘身上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影子。
一幕幕熟悉的画面在脑中划过,似昨日,又似隔世!
躺在池边大榕树下的藤椅上轻轻叹了口气,不知道那曾经的人儿一切还好?
四怪帕帕头上戴: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关中地区妇女没有戴帽子的习惯,二则是因为关中,特别在陕西武功、乾县、兴平、杨凌一带至今还流传着结婚要给小叔子手帕的习惯。
“这个我见过,去一些农村的时候就能看见一些上了年纪奶奶都上带着手帕,之前还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呢,没想到是八大怪里面的一项。”
张太平已经将饭吃完了,把碗放在旁边的凳子上说道:“保持着这项习俗的基本上都是很老的一辈人,年轻人谁会这样。那个时候不光是女人在头上戴手帕,男人有时也会在头上带一条毛巾,不过这个好像不输于陕西关中专有,陕北那边见得多,纸币上面不就有这个。”
“确实,确实。”
五怪面条像腰带:关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关中豪爽,爱吃宽面,厚面。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
“是裤带面吗?”张小青只顾得听张太平说话了,半碗饭还是半碗饭。
“嗯。”张太平点头“就是裤带面。”
“这个我在城里面学校附近吃过,吃的人很多,排了队才吃到的。就是给一个盛汁水的碗,然后将两尺长像皮带的面放在盆子里面,蘸着吃。很好吃!”
张太平说道:“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裤带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裤带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裤带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能吃两根。而成里面的那种要吃七八条才能吃饱。”
“七八根呀?”张小青露出怕怕的表情“我和同学去吃的时候一般上是两根就饱了,实在是饿了的时候就三根。”
张太平笑道:“你自然不可能吃那么多,我说的是农村出劳力人的饭量。”
“那biangbiang(这个字打不出来,只好用拼音代替了)面算不算是八大怪里面的呢?”张小青又问道。
“通常所说的裤带面就是biangbiang面就是裤带面。”
六怪锅盔像锅盖:由于关中人喜欢用秸秆烧火做饭,而秸秆的火恰到好处,比较“文”,且不容易将锅里的食品烧糊,而且喜欢一大家子在一起烧饭吃,避免浪费,从而用的锅基本口径都在八十公分以上,烙的锅盔自然就和锅盖一样大了。
张小青将碗放在凳子上,用手比划了一下八十公分的大小,惊叹道:“我的天哪,这么大的要吃多久才能吃完呀?”
“世家不会长。”张太平说道“关中人本来就很喜欢吃锅盔,这么大的一个锅盔一天就吃完了。”
“你刚才吃的就是锅盔?”
“对!”张太平点了点头“一般上,除了吃粘面的时候,吃其他的饭尤其是像今天这种带着汤的饭都会再加一两块锅盔,不然就会感到没吃饱怎么都不舒服。”
张小青又有了新的问题:“粘面是什么呀?”
张太平想了想回答道:“差不多就像是你在饭店里面吃的油泼面一样,不过没有那么多油,只是在上面点一点油味就可以了。村里人一吃就是一大老碗,像我这样的碗。”说着指了指凳子上面的老碗,又说道“还有的人饭量大嫌老碗小,就直接端上了盆子。”
张小青缩了缩脖子:“老碗还小呀?那要是拿饭店里面的碗吃饭的话就估计得吃十几碗了。”饭店里面的碗差不多就是拳头大小。
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陕西关中地区喜爱吃辣椒,其厉害程度不下于四川成都人对于辣子的喜爱,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辣子是一道菜,怎么个做法?”
“你见过屋子里面的辣子碗没有?”张太平问道。
“见过。”张小青将自己的饭碗端起来说道“你看,我在里面也放了些辣子。”
张太平继续说道:“在我们关中这里,随时会直接拿块锅盔夹着碗里的油泼辣子,再给上面轻轻撒一层盐,吃起来很爽。”
“很爽呀。”张小青咽了咽口水“听起来倒是很豪爽。”
“你待会儿要不要去试试?”张太平玩笑着问道。
“我还是算了。”张小青赶紧摇头:“我吃辣子不厉害,属于可有可无的那种,要是像你说的那样将辣子当成一道菜,非得辣死不可。”
八怪碗盆分不开:陕西常吃面,因此碗大如盆,有些时候干脆就拿盆子了。
张小青看了看张太平放在板凳上的老碗,这个碗确实不小,放在城里的话就是一个小点的盆子了。
“还有一个‘秦腔吼起来’,有的时候会将它也成为八大怪里面的一项,和我刚才给你说的八项里面最后的一项替换一下。”
“秦腔戏么,这个我知道。”张小青说出了一大串“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张太平一奇,问道:“你对这个有研究?”
“没有,我家在甘肃,家里的老爷子就很喜欢秦腔戏,从小在他的大嗓子熏陶下虽然不会唱但是多少懂一点秦腔渊源。”张小青笑嘻嘻地说道。
张太平点了点头笑问道:“这就是陕西八大怪了,感觉怎么样?”
“确实很怪。”张小青点了点头。
张太平继续说道:“这些怪都是有原因的,是根据常年累月沉淀下来的习俗与文化,而且每一样还有着其历史根源和典故呢。”
张小青两眼放亮:“说说,说说。”
“我就不说了,这些资料在网上都有,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去查一查。”张太平站起来拿着碗准备进屋再盛一碗。
“在网上看枯燥,多没有意思呀!还是听人说出来不叫有意思。”
张太平呵呵笑了笑说道:“以后有时间再说吧,你还是先将饭吃完吧,已经凉了。”
张小青看了看自己依旧半碗的饭说道:“好吧。”
张太平进去之后又加了一碗懒麻食子,还有一块锅盔。
“哎,这就是锅盔了?”张小青指了指张太平手里面的锅盔问道。
“算是吧。”张太平翻看了一下自己手里面的锅盔说道“这不算是正宗的锅盔,现在家里面有了电饼铛,一般上图方便的话就会用电饼铛烙,大小只有盘子大小,也只有一指头薄。包括现在有好些地方卖的锅盔都不是正宗的,正宗的锅盔只能用做饭的大锅烙,出来后会有两边带着油花的硬皮。”
“那是电饼铛烙的冒牌锅盔还吃呢还是正宗的好吃?”
“这个就要看是刚烙出来的时候还是放凉以后了。”张太回答道“要是刚捞出来的话自然是正宗的好吃了,但要是放凉以后的话就是电饼铛烙的好吃了。因为正宗的锅盔在放量以后就会变瓷实,再加上一寸多的厚度,咬起来不方便。”
“今天可真是长了见识了。”
张太平有点奇怪:“你也在西安上学,难道没有听同学们谈论过吗?”
“没有。”张小青摇了摇头“没有,我的周围都是些谈论到哪里去旅游去了,拍了些什么照片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事情。”
张太平有点无语,进而有些感慨,这可是关中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而现在的城里人却大多并不晓得。谈不上心痛,惋惜倒是有点,惋惜人们对分俗文化的遗忘甚至摒弃。
张小青吃完饭放下碗说道:“今天吃多了,在学校的时候我只能吃下这碗的一般。”说完后不要意思地用手拍了拍肚子。
“今天上山下山而且还帮忙种了半早上花,吃多一些也是正常。”张太平轻轻笑了笑说道。
张小青进屋将照相机从屋子里面取出来说道:“我把包先放在这里,走的时候再来取。”
“随你,”张太平点了点头问道“刚吃了饭,不休息会儿?”
“不了。”张小青甩了甩辫子说道“他们下午所剩的工作不多了,我还有好些事情要做呢,不但要到温泉那里去拍摄一下,还想要到村子里面去转转拍一拍呢,所以中午就不能休息了。”
“这样呀,那你等一会儿。”张太平说完将叶灵从屋子里面唤了出来,让她当一个小向导。
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树木从中之后张太平的目光还有点愣愣的,从这个梳着大辫子有着两个能让人心情变好的酒窝的姑娘身上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影子。
一幕幕熟悉的画面在脑中划过,似昨日,又似隔世!
躺在池边大榕树下的藤椅上轻轻叹了口气,不知道那曾经的人儿一切还好?四怪帕帕头上戴: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关中地区妇女没有戴帽子的习惯,二则是因为关中,特别在陕西武功、乾县、兴平、杨凌一带至今还流传着结婚要给小叔子手帕的习惯。
“这个我见过,去一些农村的时候就能看见一些上了年纪奶奶都上带着手帕,之前还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呢,没想到是八大怪里面的一项。”
张太平已经将饭吃完了,把碗放在旁边的凳子上说道:“保持着这项习俗的基本上都是很老的一辈人,年轻人谁会这样。那个时候不光是女人在头上戴手帕,男人有时也会在头上带一条毛巾,不过这个好像不输于陕西关中专有,陕北那边见得多,纸币上面不就有这个。”
“确实,确实。”
五怪面条像腰带:关中地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关中豪爽,爱吃宽面,厚面。大多数面条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些。
“是裤带面吗?”张小青只顾得听张太平说话了,半碗饭还是半碗饭。
“嗯。”张太平点头“就是裤带面。”
“这个我在城里面学校附近吃过,吃的人很多,排了队才吃到的。就是给一个盛汁水的碗,然后将两尺长像皮带的面放在盆子里面,蘸着吃。很好吃!”
张太平说道:“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裤带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裤带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裤带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能吃两根。而成里面的那种要吃七八条才能吃饱。”
“七八根呀?”张小青露出怕怕的表情“我和同学去吃的时候一般上是两根就饱了,实在是饿了的时候就三根。”
张太平笑道:“你自然不可能吃那么多,我说的是农村出劳力人的饭量。”
“那biangbiang(这个字打不出来,只好用拼音代替了)面算不算是八大怪里面的呢?”张小青又问道。
“通常所说的裤带面就是biangbiang面就是裤带面。”
六怪锅盔像锅盖:由于关中人喜欢用秸秆烧火做饭,而秸秆的火恰到好处,比较“文”,且不容易将锅里的食品烧糊,而且喜欢一大家子在一起烧饭吃,避免浪费,从而用的锅基本口径都在八十公分以上,烙的锅盔自然就和锅盖一样大了。
张小青将碗放在凳子上,用手比划了一下八十公分的大小,惊叹道:“我的天哪,这么大的要吃多久才能吃完呀?”
“世家不会长。”张太平说道“关中人本来就很喜欢吃锅盔,这么大的一个锅盔一天就吃完了。”
“你刚才吃的就是锅盔?”
“对!”张太平点了点头“一般上,除了吃粘面的时候,吃其他的饭尤其是像今天这种带着汤的饭都会再加一两块锅盔,不然就会感到没吃饱怎么都不舒服。”
张小青又有了新的问题:“粘面是什么呀?”
张太平想了想回答道:“差不多就像是你在饭店里面吃的油泼面一样,不过没有那么多油,只是在上面点一点油味就可以了。村里人一吃就是一大老碗,像我这样的碗。”说着指了指凳子上面的老碗,又说道“还有的人饭量大嫌老碗小,就直接端上了盆子。”
张小青缩了缩脖子:“老碗还小呀?那要是拿饭店里面的碗吃饭的话就估计得吃十几碗了。”饭店里面的碗差不多就是拳头大小。
七怪油泼辣子是道菜:陕西关中地区喜爱吃辣椒,其厉害程度不下于四川成都人对于辣子的喜爱,所有的面食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辣子是一道菜,怎么个做法?”
“你见过屋子里面的辣子碗没有?”张太平问道。
“见过。”张小青将自己的饭碗端起来说道“你看,我在里面也放了些辣子。”
张太平继续说道:“在我们关中这里,随时会直接拿块锅盔夹着碗里的油泼辣子,再给上面轻轻撒一层盐,吃起来很爽。”
“很爽呀。”张小青咽了咽口水“听起来倒是很豪爽。”
“你待会儿要不要去试试?”张太平玩笑着问道。
“我还是算了。”张小青赶紧摇头:“我吃辣子不厉害,属于可有可无的那种,要是像你说的那样将辣子当成一道菜,非得辣死不可。”
八怪碗盆分不开:陕西常吃面,因此碗大如盆,有些时候干脆就拿盆子了。
张小青看了看张太平放在板凳上的老碗,这个碗确实不小,放在城里的话就是一个小点的盆子了。
“还有一个‘秦腔吼起来’,有的时候会将它也成为八大怪里面的一项,和我刚才给你说的八项里面最后的一项替换一下。”
“秦腔戏么,这个我知道。”张小青说出了一大串“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成形,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张太平一奇,问道:“你对这个有研究?”
“没有,我家在甘肃,家里的老爷子就很喜欢秦腔戏,从小在他的大嗓子熏陶下虽然不会唱但是多少懂一点秦腔渊源。”张小青笑嘻嘻地说道。
张太平点了点头笑问道:“这就是陕西八大怪了,感觉怎么样?”
“确实很怪。”张小青点了点头。
张太平继续说道:“这些怪都是有原因的,是根据常年累月沉淀下来的习俗与文化,而且每一样还有着其历史根源和典故呢。”
张小青两眼放亮:“说说,说说。”
“我就不说了,这些资料在网上都有,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去查一查。”张太平站起来拿着碗准备进屋再盛一碗。
“在网上看枯燥,多没有意思呀!还是听人说出来不叫有意思。”
张太平呵呵笑了笑说道:“以后有时间再说吧,你还是先将饭吃完吧,已经凉了。”
张小青看了看自己依旧半碗的饭说道:“好吧。”
张太平进去之后又加了一碗懒麻食子,还有一块锅盔。
“哎,这就是锅盔了?”张小青指了指张太平手里面的锅盔问道。
“算是吧。”张太平翻看了一下自己手里面的锅盔说道“这不算是正宗的锅盔,现在家里面有了电饼铛,一般上图方便的话就会用电饼铛烙,大小只有盘子大小,也只有一指头薄。包括现在有好些地方卖的锅盔都不是正宗的,正宗的锅盔只能用做饭的大锅烙,出来后会有两边带着油花的硬皮。”
“那是电饼铛烙的冒牌锅盔还吃呢还是正宗的好吃?”
“这个就要看是刚烙出来的时候还是放凉以后了。”张太回答道“要是刚捞出来的话自然是正宗的好吃了,但要是放凉以后的话就是电饼铛烙的好吃了。因为正宗的锅盔在放量以后就会变瓷实,再加上一寸多的厚度,咬起来不方便。”
“今天可真是长了见识了。”
张太平有点奇怪:“你也在西安上学,难道没有听同学们谈论过吗?”
“没有。”张小青摇了摇头“没有,我的周围都是些谈论到哪里去旅游去了,拍了些什么照片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事情。”
张太平有点无语,进而有些感慨,这可是关中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而现在的城里人却大多并不晓得。谈不上心痛,惋惜倒是有点,惋惜人们对分俗文化的遗忘甚至摒弃。
张小青吃完饭放下碗说道:“今天吃多了,在学校的时候我只能吃下这碗的一般。”说完后不要意思地用手拍了拍肚子。
“今天上山下山而且还帮忙种了半早上花,吃多一些也是正常。”张太平轻轻笑了笑说道。
张小青进屋将照相机从屋子里面取出来说道:“我把包先放在这里,走的时候再来取。”
“随你,”张太平点了点头问道“刚吃了饭,不休息会儿?”
“不了。”张小青甩了甩辫子说道“他们下午所剩的工作不多了,我还有好些事情要做呢,不但要到温泉那里去拍摄一下,还想要到村子里面去转转拍一拍呢,所以中午就不能休息了。”
“这样呀,那你等一会儿。”张太平说完将叶灵从屋子里面唤了出来,让她当一个小向导。
两人的身影消失在树木从中之后张太平的目光还有点愣愣的,从这个梳着大辫子有着两个能让人心情变好的酒窝的姑娘身上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影子。
一幕幕熟悉的画面在脑中划过,似昨日,又似隔世!
躺在池边大榕树下的藤椅上轻轻叹了口气,不知道那曾经的人儿一切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