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驴肉火烧(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而河间驴肉火烧,比保定驴肉火烧要晚一些,具体的起源没有确切详实的记载了,不过有人说河间驴肉火烧也传承自保定驴肉火烧,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要说有关系呢,这个倒是有可能的,但要说传承或者同出一脉,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无论从火烧的做法,所选用的驴肉以及驴肉的烹制方法,以及食用的口味口感上,这两种驴肉火烧完全是两码事。
不知道这里边关系的,因为听了驴肉火烧四个字就认为两者是一回事,那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从火烧皮的制作方式上,虽然都是用死面做的火烧,但保定驴肉火烧是用的圆形的火烧皮,是把和好的面剂子抹油之后揉成一团,然后用圆木打成了圆形,再经过先烙后烤制作出来的。
而河间驴肉火烧则是抹了油的面剂子抻成了长条面片儿,再几经折叠,最后擀成长方形的形状再烙制的,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火烧皮不但酥皮爽口,而且层次分明,可谓充满了当地厨师的智慧。
保定驴肉火烧还有一种炸制火烧皮的制作方法,总得来说,两种火烧皮的形状和口味就大有不同。
在驴肉的选择上,保定驴肉火烧多选用肉质肥厚的太行驴的驴肉,而河间驴肉火烧则多选取肉质细嫩的渤海驴的驴肉。
驴肉的烹制上,保定驴肉火烧选用了传统的浓汤卤煮的方式,把驴肉煮熟煮烂,让盐味深深渗透到驴肉之中。
卤煮好的驴肉从锅中取出,切碎成驴肉肉酱,还可以混合其他蔬菜配料夹到火烧皮之中,最后再一小勺热汤浇到火烧里,吃的时候是里外都热的。
而河间驴肉火烧则是较为创新的先把驴肉用酱制的方法先制作成酱驴肉,等酱驴肉晾干晾凉了之后,再将酱驴肉切片夹到新烙出来的方形火烧皮里边,利用火烧的热量二次加热切成了薄片的酱驴肉片食用,一开始外热内凉,然后也变成了内热外热。
正是因为做法的完全不同,所以虽然两地相隔不远,两家也都叫驴肉火烧,但食用起来,两者不论味道还是风格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味道了。
保定驴肉火烧,因为是用的肉质肥厚的太行驴,所以把卤煮之后的驴肉,不光要瘦肉,适当添加一些肥腻的驴肉一起剁碎了夹到火烧皮中,再浇以驴肉汤,吃起来肥美异常,也不会口干难咽。
河间驴肉火烧因为选用的肉质细嫩的渤海驴,酱制之后的驴肉味道本就酱香浓郁,吃起来驴肉鲜嫩,唇齿间回味悠长。
在后世,两种不同风格的驴肉火烧同样受到冀中平原百姓的喜爱,而在全国范围的普及型和名气上,似乎是后来的河间驴肉火烧更加出名一些,各地的“功夫驴”连锁驴肉火烧馆,把驴肉火烧带到了全国各地。
河间驴肉火烧之所以在后世有如此的名气,也因为有一个记录在河间乾隆行宫及手书御碑上记载,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关于驴肉火烧的故事。
相传乾隆皇帝出宫下江南微服私访时候,途径河间县,便在一个普通农家借住吃饭,农家本就热情好客,见来人出手非常阔绰,便招呼婆娘制作驴肉火烧招待客人。
乾隆皇帝亲眼见识了驴肉火烧的制作过程,吃后又觉非常美味,便开口大家赞赏,兴之所至,还赋诗一首:
“河间处处毛血旺,巧妇擀面似纸张。
做出火烧加驴肉,一阵风来一阵香。”
后来回到宫中时忽而想念驴肉火烧的美味,乾隆皇帝也心痒难耐,便差人去河间找了个当地制作驴肉火烧的大厨进宫侍奉,还封为了御厨,专职制作驴肉火烧。
也是自此开始,乾隆之后的历任皇帝也都喜欢上了驴肉火烧的美味,一直在御膳房设置专职制作驴肉火烧的御厨。
直到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之后,宫中一位河间籍的专职制作驴肉火烧的御厨小德张,战乱之下孤身逃出了紫禁城,回到了河间老家。
小德张一生制作驴肉火烧,也没有旁的生存技能,为了生活,他在河间开了一家店面很小的驴肉火烧店,叫做万贯驴肉火烧。
万贯小店做出来的驴肉火烧味美实惠,很快就得到了河间百姓的认可,一时声名大噪,宾客盈门,据说当时许多人宁愿步行几十里路也要一尝这家小店的驴肉火烧的美味。
而这家万贯小店,也就是后世闻名全国的“功夫驴”的前身了。
卢进义请杨怀仁等兄弟们品尝的,是当时流行的保定驴肉火烧,兄弟们尝过之后,全都毫不吝惜的大加赞赏说,驴肉确实是一道人间难得美味。
不是有句俗话说嘛,“天上龙肉,人间驴肉”,这话说的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龙肉嘛,古人都知道说的不是真正的龙,而是一种叫作飞龙的野禽,后世的学名叫做花尾榛鸡,是一种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一种野山鸡。
飞龙分部其实很广,数量也不少,只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猎人进山狩猎的方式获取飞龙肉的途径相对狭窄,所以显得飞龙肉十分珍贵。
而冀中大地上在宋朝就有很多人家饲养家驴,所以驴肉的获取上,比获取飞龙肉要简便了许多。
杨怀仁就觉得眼下吃的到的驴肉火烧就非常实惠,巴掌大的火烧皮里,夹了相当于两倍火烧重量的驴肉,配以小黄瓜,让驴肉吃起来肥而不腻,加上外边的火烧皮香酥可口,吃起来那是一个满口留香。
当然,杨怀仁觉得后世因为制作方法和调味料的丰富,在驴肉的制作上有了更好的手艺,而如今的驴肉火烧,是一种显得更加淳朴原始的独特风味。
还有一种在当地特别受欢迎的夹了驴板肠或者驴杂的驴肉火烧,当地人是非常推崇那个特殊的味道的,外地人可能会因为接受不了驴肠的特殊味道而对它不太感冒而已。
当地人还有句笑话,叫做“宁舍了孩子他娘,也不舍的一口驴板肠”的戏语,可见当地的百姓对它的喜爱。
而河间驴肉火烧,比保定驴肉火烧要晚一些,具体的起源没有确切详实的记载了,不过有人说河间驴肉火烧也传承自保定驴肉火烧,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要说有关系呢,这个倒是有可能的,但要说传承或者同出一脉,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无论从火烧的做法,所选用的驴肉以及驴肉的烹制方法,以及食用的口味口感上,这两种驴肉火烧完全是两码事。
不知道这里边关系的,因为听了驴肉火烧四个字就认为两者是一回事,那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从火烧皮的制作方式上,虽然都是用死面做的火烧,但保定驴肉火烧是用的圆形的火烧皮,是把和好的面剂子抹油之后揉成一团,然后用圆木打成了圆形,再经过先烙后烤制作出来的。
而河间驴肉火烧则是抹了油的面剂子抻成了长条面片儿,再几经折叠,最后擀成长方形的形状再烙制的,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火烧皮不但酥皮爽口,而且层次分明,可谓充满了当地厨师的智慧。
保定驴肉火烧还有一种炸制火烧皮的制作方法,总得来说,两种火烧皮的形状和口味就大有不同。
在驴肉的选择上,保定驴肉火烧多选用肉质肥厚的太行驴的驴肉,而河间驴肉火烧则多选取肉质细嫩的渤海驴的驴肉。
驴肉的烹制上,保定驴肉火烧选用了传统的浓汤卤煮的方式,把驴肉煮熟煮烂,让盐味深深渗透到驴肉之中。
卤煮好的驴肉从锅中取出,切碎成驴肉肉酱,还可以混合其他蔬菜配料夹到火烧皮之中,最后再一小勺热汤浇到火烧里,吃的时候是里外都热的。
而河间驴肉火烧则是较为创新的先把驴肉用酱制的方法先制作成酱驴肉,等酱驴肉晾干晾凉了之后,再将酱驴肉切片夹到新烙出来的方形火烧皮里边,利用火烧的热量二次加热切成了薄片的酱驴肉片食用,一开始外热内凉,然后也变成了内热外热。
正是因为做法的完全不同,所以虽然两地相隔不远,两家也都叫驴肉火烧,但食用起来,两者不论味道还是风格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味道了。
保定驴肉火烧,因为是用的肉质肥厚的太行驴,所以把卤煮之后的驴肉,不光要瘦肉,适当添加一些肥腻的驴肉一起剁碎了夹到火烧皮中,再浇以驴肉汤,吃起来肥美异常,也不会口干难咽。
河间驴肉火烧因为选用的肉质细嫩的渤海驴,酱制之后的驴肉味道本就酱香浓郁,吃起来驴肉鲜嫩,唇齿间回味悠长。
在后世,两种不同风格的驴肉火烧同样受到冀中平原百姓的喜爱,而在全国范围的普及型和名气上,似乎是后来的河间驴肉火烧更加出名一些,各地的“功夫驴”连锁驴肉火烧馆,把驴肉火烧带到了全国各地。
河间驴肉火烧之所以在后世有如此的名气,也因为有一个记录在河间乾隆行宫及手书御碑上记载,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关于驴肉火烧的故事。
相传乾隆皇帝出宫下江南微服私访时候,途径河间县,便在一个普通农家借住吃饭,农家本就热情好客,见来人出手非常阔绰,便招呼婆娘制作驴肉火烧招待客人。
乾隆皇帝亲眼见识了驴肉火烧的制作过程,吃后又觉非常美味,便开口大家赞赏,兴之所至,还赋诗一首:
“河间处处毛血旺,巧妇擀面似纸张。
做出火烧加驴肉,一阵风来一阵香。”
后来回到宫中时忽而想念驴肉火烧的美味,乾隆皇帝也心痒难耐,便差人去河间找了个当地制作驴肉火烧的大厨进宫侍奉,还封为了御厨,专职制作驴肉火烧。
也是自此开始,乾隆之后的历任皇帝也都喜欢上了驴肉火烧的美味,一直在御膳房设置专职制作驴肉火烧的御厨。
直到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之后,宫中一位河间籍的专职制作驴肉火烧的御厨小德张,战乱之下孤身逃出了紫禁城,回到了河间老家。
小德张一生制作驴肉火烧,也没有旁的生存技能,为了生活,他在河间开了一家店面很小的驴肉火烧店,叫做万贯驴肉火烧。
万贯小店做出来的驴肉火烧味美实惠,很快就得到了河间百姓的认可,一时声名大噪,宾客盈门,据说当时许多人宁愿步行几十里路也要一尝这家小店的驴肉火烧的美味。
而这家万贯小店,也就是后世闻名全国的“功夫驴”的前身了。
卢进义请杨怀仁等兄弟们品尝的,是当时流行的保定驴肉火烧,兄弟们尝过之后,全都毫不吝惜的大加赞赏说,驴肉确实是一道人间难得美味。
不是有句俗话说嘛,“天上龙肉,人间驴肉”,这话说的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龙肉嘛,古人都知道说的不是真正的龙,而是一种叫作飞龙的野禽,后世的学名叫做花尾榛鸡,是一种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一种野山鸡。
飞龙分部其实很广,数量也不少,只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猎人进山狩猎的方式获取飞龙肉的途径相对狭窄,所以显得飞龙肉十分珍贵。
而冀中大地上在宋朝就有很多人家饲养家驴,所以驴肉的获取上,比获取飞龙肉要简便了许多。
杨怀仁就觉得眼下吃的到的驴肉火烧就非常实惠,巴掌大的火烧皮里,夹了相当于两倍火烧重量的驴肉,配以小黄瓜,让驴肉吃起来肥而不腻,加上外边的火烧皮香酥可口,吃起来那是一个满口留香。
当然,杨怀仁觉得后世因为制作方法和调味料的丰富,在驴肉的制作上有了更好的手艺,而如今的驴肉火烧,是一种显得更加淳朴原始的独特风味。
还有一种在当地特别受欢迎的夹了驴板肠或者驴杂的驴肉火烧,当地人是非常推崇那个特殊的味道的,外地人可能会因为接受不了驴肠的特殊味道而对它不太感冒而已。
当地人还有句笑话,叫做“宁舍了孩子他娘,也不舍的一口驴板肠”的戏语,可见当地的百姓对它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