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9章:包饺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shu.cc,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大年三十。
今年的雪非常多,可三十这一天的雪,老百姓还是比较喜欢的。
除了瑞雪兆丰年的好意头,这个时间的一场大雪,总是能把土地里蛰伏的一些害虫冻死,对庄户人家来说,这才是最好的事情。
只是城里的气氛有些寂寥,街上没有什么人,往日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空空荡荡的街市。
没有忙着往自家门前贴对联和挂桃符的人,更没有追逐打闹的孩童,偶尔有的,也只是那些巡街的不良人而已。
杨怀仁站在家里最高处的楼台上,看着这座城市,有种说不出来的忧郁。
当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杨怀仁却忽然开怀的笑了起来,因为他看见了满城的炊烟,依旧袅袅升起,他甚至嗅到了这些人间烟火味。
这也不是错觉,自家的厨房里忙碌了起来,没有厨子,忙活的几乎都是杨家自家人。
过年了,杨家的仆子丫鬟里有不少是庄子上庄户们的子弟闺女,杨母自然给他们放了年假,让他们回家和家人过个团圆年。
剩下的无家可归的,便和主人一起过年,何之韵很聪明,他和杨怀仁一样担心这个年少了喜庆的气氛,让官人和孩子们都过不好年。
于是她提议今年过年大家一起准备年夜饭,包饺子,打年糕,攒汤圆,总之带着节日气氛的食物,都要试着做一遍。
杨母很喜欢这个主意,孩子们也觉得既然没法想往年一样出门去放鞭炮,帮着母亲准备年夜饭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杨怀仁也加入其中,几个老婆的手艺还是可以的,何之韵一直就想学一些厨艺,但毕竟她练武出身,在厨艺方面并没有太高的天赋。
于是她转而去学习制作糕点,从杨怀仁这里学一点,从杨母那里学一点,也从家里厨子那里学一点。
学来学去,虽然不能说学成了一位真正的糕点师傅,但她制作出来的糕点,也算是不错了,有几样也确实有了专业水准。
莲儿本身就是厨子出身,几个老婆之中他的手艺最好,把斋菜做出肉菜的味道来,稍微给她一些指点,她就能做得很好。
铁香玉是最让杨怀仁没想到的,她同样是学武出身,可她制作面食的手艺却非常精湛,杨怀仁猜想,大概制作面试对一个汉中女子来说,是天生的技艺。
兰若心的厨艺就不敢恭维了,她也算是江湖豪门出身的大小姐,厨艺这种事,不是她会学的事情。
嫁入杨家之后,她也不是没尝试过,可惜她性子急,领会不了厨艺中慢工出细活的精髓,后来也就渐渐放弃了。
厨艺天赋这东西,杨怀仁也觉得是一件很难说的事,他的几个孩子也很奇怪,基本上儿子都没有多少厨艺天赋,倒是三个女儿在这方面超出了他的预期。
就说包饺子,三个女儿包出来的饺子造型各异,也许个头上小了点,那也是因为她们的手小,还拿不住太大的饺子皮的缘故。
但最终效果来看,饺子的外形还是非常优美的,有肚子也有褶,就像是包裹了花边的银元宝。
两个儿子的手艺就没法看了,大官虽然很努力,但包出来的模样还是奇形怪状的,好在他态度认真,起码没有漏了馅儿。
大牛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之后,便放弃了,他可能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很快便转而想到了另一个主意。
包饺子对他来说有点困难,但如果整一块面团,把里边包裹上一块糖块,然后再把面团的外形捏成一个人物或者动物的模样,这个他在行。
没多少工夫,大牛的面前已经摆了好几只动物,有老虎,也有小狗,不过小燕儿指着三哥捏的小狗笑话道,“三哥,你捏的小狗怎么和老虎是一个模样的?”
大牛摆出一副不屑的表情来,“嘿嘿,你不懂了吧?你再仔细看看,老虎的脑袋是大的,小狗的脑袋是小的。”
小燕儿不服气,“脑袋大和脑袋小,能区分老虎和小狗?”
大牛很肯定的点点头,不过后来也发觉似乎这样说服不了妹妹,又皱起了眉头来。
杨怀仁带着一手面粉摸了摸大牛的脑袋,然后随手从扫面板的小扫帚上挑了一根刺条下来,然后用刺条在老虎的头上刻了一个小小的“王”字。
然后他笑着对孩子们道,“现在好区分了,老虎头上写着王字,小狗可没有。”
孩子们其实已经不关注这个了,而是捂着嘴冲着大牛哈哈大笑,大牛见兄弟姐们都笑得欢畅,也跟着笑了起来。
不过他这么一笑,孩子们便笑得更大声了,等他们的几位母亲瞅过来,也忍不住掩嘴笑了起来,这才引起了大牛的怀疑。
还是小鱼儿心疼弟弟,指着他的脑袋道,“大牛,爹爹把你脑袋抹的白乎乎的,你看上去就像是个矮个子的白发老爷爷,哈哈……”
大牛下意识的往脑袋上一摸,果然摸了一手面粉,这才想起来刚才爹爹拍他的脑袋,是故意往他脑袋上拍面粉呢。
大牛不服气,见小虾米笑的最厉害,便偷偷攥了一把面粉走到她身边,趁他不注意,把一把面粉又抹在了小虾米的头上和脸上。
孩子们很快就打闹了起来,顷刻间便面粉飞扬,孩子们的小脸蛋上,也很快都模糊的白乎乎的,像是雪人儿一般。
杨母轻咳了几声,孩子们才停下来,他们知道祖母大概是怪他们这样拿面粉打闹,是浪费了粮食了。
杨母佯作生气板起脸来,教育道,“先生平时教育你们要节约粮食,是怎么说的?”
孩子们立即站定,大官答道,“先生教育我们说,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还有一首唐诗,是专门讲这个的。”
杨母点着头,“那你们一齐背来听听。”
孩子们立刻摇头晃脑地把唐朝诗人李绅的《锄禾》背诵了出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杨母这才笑着回身继续去忙活了,孩子们面面相觑,随即莞尔一笑,可他们却忽然发现,那个玩面粉的罪魁祸首却不见了。
大年三十。
今年的雪非常多,可三十这一天的雪,老百姓还是比较喜欢的。
除了瑞雪兆丰年的好意头,这个时间的一场大雪,总是能把土地里蛰伏的一些害虫冻死,对庄户人家来说,这才是最好的事情。
只是城里的气氛有些寂寥,街上没有什么人,往日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空空荡荡的街市。
没有忙着往自家门前贴对联和挂桃符的人,更没有追逐打闹的孩童,偶尔有的,也只是那些巡街的不良人而已。
杨怀仁站在家里最高处的楼台上,看着这座城市,有种说不出来的忧郁。
当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杨怀仁却忽然开怀的笑了起来,因为他看见了满城的炊烟,依旧袅袅升起,他甚至嗅到了这些人间烟火味。
这也不是错觉,自家的厨房里忙碌了起来,没有厨子,忙活的几乎都是杨家自家人。
过年了,杨家的仆子丫鬟里有不少是庄子上庄户们的子弟闺女,杨母自然给他们放了年假,让他们回家和家人过个团圆年。
剩下的无家可归的,便和主人一起过年,何之韵很聪明,他和杨怀仁一样担心这个年少了喜庆的气氛,让官人和孩子们都过不好年。
于是她提议今年过年大家一起准备年夜饭,包饺子,打年糕,攒汤圆,总之带着节日气氛的食物,都要试着做一遍。
杨母很喜欢这个主意,孩子们也觉得既然没法想往年一样出门去放鞭炮,帮着母亲准备年夜饭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杨怀仁也加入其中,几个老婆的手艺还是可以的,何之韵一直就想学一些厨艺,但毕竟她练武出身,在厨艺方面并没有太高的天赋。
于是她转而去学习制作糕点,从杨怀仁这里学一点,从杨母那里学一点,也从家里厨子那里学一点。
学来学去,虽然不能说学成了一位真正的糕点师傅,但她制作出来的糕点,也算是不错了,有几样也确实有了专业水准。
莲儿本身就是厨子出身,几个老婆之中他的手艺最好,把斋菜做出肉菜的味道来,稍微给她一些指点,她就能做得很好。
铁香玉是最让杨怀仁没想到的,她同样是学武出身,可她制作面食的手艺却非常精湛,杨怀仁猜想,大概制作面试对一个汉中女子来说,是天生的技艺。
兰若心的厨艺就不敢恭维了,她也算是江湖豪门出身的大小姐,厨艺这种事,不是她会学的事情。
嫁入杨家之后,她也不是没尝试过,可惜她性子急,领会不了厨艺中慢工出细活的精髓,后来也就渐渐放弃了。
厨艺天赋这东西,杨怀仁也觉得是一件很难说的事,他的几个孩子也很奇怪,基本上儿子都没有多少厨艺天赋,倒是三个女儿在这方面超出了他的预期。
就说包饺子,三个女儿包出来的饺子造型各异,也许个头上小了点,那也是因为她们的手小,还拿不住太大的饺子皮的缘故。
但最终效果来看,饺子的外形还是非常优美的,有肚子也有褶,就像是包裹了花边的银元宝。
两个儿子的手艺就没法看了,大官虽然很努力,但包出来的模样还是奇形怪状的,好在他态度认真,起码没有漏了馅儿。
大牛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之后,便放弃了,他可能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很快便转而想到了另一个主意。
包饺子对他来说有点困难,但如果整一块面团,把里边包裹上一块糖块,然后再把面团的外形捏成一个人物或者动物的模样,这个他在行。
没多少工夫,大牛的面前已经摆了好几只动物,有老虎,也有小狗,不过小燕儿指着三哥捏的小狗笑话道,“三哥,你捏的小狗怎么和老虎是一个模样的?”
大牛摆出一副不屑的表情来,“嘿嘿,你不懂了吧?你再仔细看看,老虎的脑袋是大的,小狗的脑袋是小的。”
小燕儿不服气,“脑袋大和脑袋小,能区分老虎和小狗?”
大牛很肯定的点点头,不过后来也发觉似乎这样说服不了妹妹,又皱起了眉头来。
杨怀仁带着一手面粉摸了摸大牛的脑袋,然后随手从扫面板的小扫帚上挑了一根刺条下来,然后用刺条在老虎的头上刻了一个小小的“王”字。
然后他笑着对孩子们道,“现在好区分了,老虎头上写着王字,小狗可没有。”
孩子们其实已经不关注这个了,而是捂着嘴冲着大牛哈哈大笑,大牛见兄弟姐们都笑得欢畅,也跟着笑了起来。
不过他这么一笑,孩子们便笑得更大声了,等他们的几位母亲瞅过来,也忍不住掩嘴笑了起来,这才引起了大牛的怀疑。
还是小鱼儿心疼弟弟,指着他的脑袋道,“大牛,爹爹把你脑袋抹的白乎乎的,你看上去就像是个矮个子的白发老爷爷,哈哈……”
大牛下意识的往脑袋上一摸,果然摸了一手面粉,这才想起来刚才爹爹拍他的脑袋,是故意往他脑袋上拍面粉呢。
大牛不服气,见小虾米笑的最厉害,便偷偷攥了一把面粉走到她身边,趁他不注意,把一把面粉又抹在了小虾米的头上和脸上。
孩子们很快就打闹了起来,顷刻间便面粉飞扬,孩子们的小脸蛋上,也很快都模糊的白乎乎的,像是雪人儿一般。
杨母轻咳了几声,孩子们才停下来,他们知道祖母大概是怪他们这样拿面粉打闹,是浪费了粮食了。
杨母佯作生气板起脸来,教育道,“先生平时教育你们要节约粮食,是怎么说的?”
孩子们立即站定,大官答道,“先生教育我们说,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还有一首唐诗,是专门讲这个的。”
杨母点着头,“那你们一齐背来听听。”
孩子们立刻摇头晃脑地把唐朝诗人李绅的《锄禾》背诵了出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杨母这才笑着回身继续去忙活了,孩子们面面相觑,随即莞尔一笑,可他们却忽然发现,那个玩面粉的罪魁祸首却不见了。